时间:2024-04-24
文_当代贵州融媒体记者 / 郑洁
岑巩县天马镇通过“公司+合作社+农户”模式组织实施产业发展,解决了就业问题,增加了农民收入,推动了城市乡村振兴。
隆冬时节,记者走进岑巩县,到处一片繁忙的景象:有人忙着“充电”,有人忙着翻地,有人忙着冬种,有人整理大棚……他们勤劳的双手拨动致富的序曲,让原本寂寞的冬季充满了生机。
1月7日,天空中下着毛毛细雨,岑巩县的气温已降到零度左右,在羊桥乡祝坝村的西红花田地里,村民们忙着给西红花开沟排水,忙得不亦乐乎。
“以前种烤烟,40亩田一年到头最多赚三四万元,碰到天气不好的年份还要亏本。去年下半年我加入了祝发西红花农民专业合作社,合作社对我进行培训后,聘请我当管理员,每月给我3000元工资。我自己试种了半亩,花丝收入就有6000多元,年底还可以参加合作社分红,比种烤烟划算多了,明年我还要扩大种植面积。”正在地里干活的羊桥乡祝坝村贫困户吴来成对西红花产业充满信心。
西红花又名藏红花、番红花,是岑巩县产业扶贫的新希望。2018年7月,岑巩县利用对口帮扶资源,依托烤烟基地基础设施和土地流转规模优势,羊桥乡祝坝村率先引入东西部扶贫协作西红花产业种植项目。
此项目是羊桥乡通过招商引资从浙江省建德市三都西红花专业合作社引进,并在祝坝村、蓑衣村种植西红花37亩。
据了解,该项目前期总投资249万元,其中财政扶贫资金224万元用于采购西红花种球,合作社自筹25万元用于配套基础设施建设。投入资金购买的西红花种球和配套设施建设形成物化资产,交由合作社种植、生产、管理、加工和销售等。
在利益联结方面,该项目按照“合作社+农户(贫困户)+‘保底+分红’”模式与贫困户进行利益联结,所得的利润由合作社按相应比例提取后全部用于贫困户,所得利润不得低于政府投入财政扶贫资金的6%。
“合作社社长王根法手把手对我们进行技术指导,确保标准化种植管理,西红花发育良好,产业增质增效明显。”贫困户吴来成说。
“西红花是一种室内开花、室外种植的植物。通过精心培育,目前花丝已采收完毕,并出售干花丝20公斤,球茎移栽完成37亩。”合作社负责人王根法告诉记者,一亩西红花的花丝和种球总产值可达4万元,2019年,合作社将把羊桥乡西红花种植面积扩大100亩,争取带动更多贫困户增收致富。
目前,祝坝村西红花种植已实现第一批采花和移植,初步实现产值55.5万元,20户贫困户实现劳务收入13.5万余元,人均增收1600元。
“种桑养蚕这个产业我十分看好,发展前景大,但由于是第一次,部分群众参与积极性还不是很高,2018年栽种桑苗20亩,希望通过自身种植,带动更多的贫困户参与进来。”天星乡三星村支部书记蒲志佳说。
“我2018年没有种桑,主要是担心自己没有技术。我想先到基地里干一年,每天也有80块钱的收入,同时可以学习种桑养蚕的一整套技术。”三星村村民杨亮说。
据悉,种桑养蚕产业目前是岑巩县的一大主导产业,该产业周期短、投资少、见效快、效益高,既是绿色产业、更是致富产业。天星乡通过“党支部+合作社+农户”“合作社+大户+农户”模式,目前已栽种1200余亩桑树,涉及农户128户,其中贫困户41户。
为更好推动产业的发展,岑巩县拟定《岑巩县2018—2020关于发展蚕桑产业的规划(试行)》,明确优质桑园生产基地建设、杭州市岑巩蚕桑服务中心建设、优质茧生产基地建设、蚕桑良种良法示范推广、科教创新与技术服务等各项建设目标及相应的补助政策。
“我们通过统一免费送苗、统一技术服务、统一保底订单收购方式,在天星发展种桑养蚕产业。一亩桑树,可养蚕产丝400斤,以20元/斤计算,每亩可实现产值8000元。”蒲志佳说。
下一步,天星乡将建设杭州市岑巩蚕桑服务中心,目前实施地点均已落实,正在进行规划设计,预计2019年6月底之前建设完工,8月正式投入使用。中心通过政府投资、企业运作,为蚕农提供全方位综合服务,在传授杭州市养蚕管理先进理念的同时,组建杭州市岑巩蚕桑服务技术团队,使岑巩蚕桑产业现代化综合服务中心初具规模,服务全县发展的蚕桑生产基地。同时以点带面辐射黔东南州其他县市,形成良好的蚕桑发展格局。
近日,在天马镇黄土塘村芳樟种植基地,一片片规整的田地里,刚移栽完的芳樟苗长势喜人。地里,还有20多名村民冒着严寒在挖土植苗。
“芳樟是樟树的一个种类,其根、茎、叶均可蒸馏得到天然芳樟油,可以用于消毒杀菌、食品调香、酿造业等领域,市场销路广,产业前景好。”岑巩县建禾农业开发有限公司负责人陈正义介绍,天马镇引进的芳樟品种是通过多年选育矮化培育出来的速生纯种芳樟,当地的气候和土壤非常适合种植。芳樟通常每亩种植500株,第一年收割鲜枝鲜叶产量可达两吨,第二年进入丰产期产量可达3至5吨。相对于当地烤烟产业来说,芳樟一次性种植后,后续管理比较省时省工,而且受气候因素影响不大。
据了解,芳樟是樟树的一个种类,其根、茎、叶均可提炼天然芳樟油,天然芳樟油主要用于生产香精香料、医药化工等日用产品,市场需求广泛。同时,提炼芳樟油过后的根、茎、叶还可以加工成生物质颗粒、环保机制炭。
“以前种玉米没啥收益,很多土地都撂荒了,现在这里种芳樟,很多闲置的土地被利用起来了,我们到地里干活一天就有80元的收入。如果芳樟效益好的话,明年我家也打算种植10来亩芳樟。”村民伍光琼说。
天马镇以政府引导,通过“公司+合作社+农户(贫困户)”模式组织实施产业发展,由农户(含非贫困户)向村委会申请加入村合作社,并提出实施芳樟种植项目申请,签订种植合同。申请农户整理好土地后,由村委会(村合作社)向农户发放芳樟苗及底肥,每亩还补助管理费300元。
“由政府与公司签订收购合同,以每吨800元保底价格收购,当国内市场价高于保底价时,按国内市场平均价格执行,彻底打消种植户的顾虑。”黄土塘村主任杨佳介绍。
目前,天马镇已种植芳樟600余亩,芳樟油提炼加工厂也在建设中,芳樟种植基地每天吸纳周边30多名群众务工,每人每天可获80元报酬。2019年,天马镇将扩大芳樟种植规模到3000亩,2020年争取发展到5000亩。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