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创新项目点燃改革激情

时间:2024-04-24

文_李天波 当代贵州融媒体记者 / 王小婷

贵州省直机关创新项目评比工作开展10余年来,涌现出一大批具有代表性的创新项目,一批创新发展的“贵州样本”在西部甚至全国声名鹊起。

深冬,2018年度贵州省直机关创新项目现场评比活动热火朝天地进行。此次进入现场评比的99个创新项目聚焦“大扶贫、大数据、大生态”三大战略行动,紧扣省委、省政府重大决策部署,评比现场,各省直机关申报的创新项目亮点频出,许多创新项目对全省经济社会发展有重大影响,工作成效在全国同行业(系统)处于领先地位,甚至超过本系统(部门)的历史最好水平。

贵州省直机关创新项目评比工作开展10余年来,涌现出一大批具有典型性和代表性的创新项目,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贵州按下了“快进键”、跑出了“加速度”,创新氛围日益浓厚,实现了赶超进位的历史性跨越,成为党和国家事业大踏步前进的一个缩影,一批创新发展的“贵州样本”在西部甚至全国声名鹊起。

在行动中创新扶贫方法

“农民人均纯收入从2016年的6800元上升到2018年的10400元,增加了3600元;贫困发生率由2016年的10.7%下降到2018年的1.13%,下降了9.57个百分点。2018年9月21日,龙里县摘掉了贫困县的帽子。”2018年创新项目评比活动进行到第三天,省人民政府发展研究中心工作人员在评审现场对“思想扶贫五扶法”如数家珍:扶文化增志、扶教育增智、扶观念增劲、扶机制增治、扶产业增效,助推龙里县脱贫摘帽。

为了让群众在“长志长智长技”中实现脱贫致富,贵州省自然资源厅利用遥感监测,创新影像获取,第一次实现贵州省高分辨率遥感影像一年内两次全覆盖;创新工作模式,构建全国第一个多时相、多特征、多产业的影像自动解译样本库;拓展监测区域,在全国范围内第一次以省域开展监测。2018年11月,在首届联合国世界地理信息大会上,贵州省自然资源厅所做的“地理空间信息支撑下的精准扶贫研究与应用”报告,展现了贵州省利用地理信息数据、遥感技术实施遥感监测助力脱贫攻坚的成效,多国与会代表用“震撼”“精彩”等词语对贵州的做法给予了高度评价。

贵州省交通运输厅创新方法,推进“组组通”,通组硬化路不仅解决了群众出行难、运输难的问题,还提高了农民创业致富的积极性,有效带动了农村特色产业快速发展。据统计,自“组组通”实施以来,带动农业产业发展500余万亩,乡村旅游村寨突破3000个,新增农用车等23万余辆,参与项目建设群众120余万人次,沿线受益群众970余万人,其中建档立卡贫困人口150余万人,通组硬化路已成为老百姓满意度最高、获得感最强的民生工程。

此外,还有就业扶贫、生态扶贫、教育扶贫、健康扶贫,贵州一直在用行动创新方法,助力打赢脱贫攻坚战。

大数据助力创新

2018年12月21日,清华大学“2018年中国数字政府论坛——政务服务与政府数字化转型”发布《2018年中国政府网站绩效评估报告》,报告从信息公开、政务服务、政策解读、互动交流、展现设计、传播应用和监督管理等7个方面对国务院组成部门、省级政府等529家政府网站进行了评估。贵州在省级政府门户网站评估中位列“优秀”梯度,在全国省(自治区)、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政府门户网站中综合排名第三,仅次于广东和四川。

2018年7月2日,在第42届世界遗产大会上,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遗产委员会审议通过将贵州省梵净山列入世界遗产名录。图为暮色中的梵净山。(铜仁市委宣传部供图)

贵州省政府门户网站政务服务、政策解读、展现设计、监督管理四个方面的评估得分均为第一名。在省会城市政府网站综合排名中,贵阳市政府门户网站排名第7;在地市级政府网站综合排名中,六盘水市排名第13。

近年来,随着贵州省“大扶贫”“大数据”“大生态”三大战略行动深入实施以及地方经济社会事业快速发展,基础数据对各级党委政府和部门的决策支撑作用越来越重要,贵州省以创新思维积极探索,推动政务数据共享开放,有效提升了“聚通用”水平,政用指数排在全国第2位;有力支撑“一网通办”的“放管服”改革,贵州政务服务网首批接入国家政务服务平台,省级政务服务事项网上可办率达83.10%,网上可办率提前半年完成国家“一网、一门、一次”改革2018年年度目标,荣获第二届中国“互联网+政务”优秀实践案例50强。

贵州的这一创新探索,得到了国家有关部委和领导的充分肯定,先后获批建设国家政务信息系统整合共享试点省、国家公共信息资源开发试点省。“贵州省政务信息系统整合共享应用实践”被中央网信办、国家发改委评为“首届数字中国建设”年度最佳实践。

贵州作为首个国家大数据综合试验区,为深入实施国家大数据战略提供了可复制可借鉴的经验。

开创“绿水青山”新路

2018年7月2日,在第42届世界遗产大会上,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遗产委员会审议通过将贵州省梵净山列入世界遗产名录。梵净山成为中国第53处世界遗产和第13处世界自然遗产。这是贵州第一处独立申报成功的世界遗产,是展示贵州生态文明建设成果最好的“名片”。

建设绿色家园需要加强合作,共同努力。贵州作为长江、珠江上游生态屏障,在多方合作推进生态文明建设方面早有尝试:贵州省生态环境厅坚持对赤水河全流域生态环境共建、共治、共管,研究建立横向生态补偿机制,与云南、四川共搭平台,发挥优势、相互监督、共同发展。

改革创新过程是艰难的,成果是显著的。目前,仁怀市经济总量全省第三,赤水市在全省率先脱贫,走出了一条社会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协同共进、和谐发展的新路子,是贵州加快生态文明建设,做强做优生态长板、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的成功实践,彰显了贵州守住发展和生态两条底线的新路径。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