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4-04-24
文 / 图_当代贵州融媒体记者 / 周雅萌
胡广芬介绍新推出的辣椒新品。
岁末年初,“闲不住”的胡广芬与贵州辣椒巨头“老干妈”等知名品牌负责人一道,前往意大利进行辣椒品牌推广及交流学习。学成归来,“辣妹子”对自己的事业又有了新打算。
上个世纪90年代,胡广芬与很多怀揣梦想的山里女孩一样南下广东,在东莞一家外资企业打工。
1996年,胡广芬返乡嫁到遵义虾子镇,尽管丈夫一年有20多万元收入养家,但她不想当“全职太太”。在丈夫的支持下,胡广芬办起了辣椒厂。
创业之初,光是办厂的准备工作一下子就花掉了近70万元。正式生产后,产品销路又一直打不开,最多时有60多万元的囤货。几年下来,胡广芬把家里的120万元积蓄花光,还欠下了80万元的债。胡广芬成为别人口中的“败家娘们”。
2004年初,胡广芬带着几个员工到四川、上海等地跑销路,成功签到几十万元的订单。时隔一年,她又与一家大型集团超市签订合同,一下子解决了她1.3万亩辣椒的销售难题。
市场逐渐打开的胡广芬辣椒事业越做越红火。如今,她创建的辣椒品牌“贵三红”已撑起遵义最大的辣椒企业,发展辣椒种植基地突破10万亩,年产值超过2亿元,带动当地近20万椒农走上致富道路。
“没有创新意识,很快就被甩开。”在她看来,时代发展日新月异,需求更迭太快,必须要顺应新时代消费需求,及时推陈出新。
2017年胡广芬推出开胃佐餐伴侣生态品牌——“辣三娘”系列产品。形成“贵州招牌”系列的红油辣椒、“贵州私房”系列的风味豆豉、“贵州乡野”系列的香辣山笋和“贵州风味”系列的花生香酥椒等四大系列近20款产品。
原生态、贵州味的“辣三娘”系列品牌逐渐成为家庭日用餐饮的挚爱。
学生自主讲评试卷的模式,包括课前准备、课堂研讨、课后反思三个环节。课前准备主要包括小组抽题、分析、讨论总结、选出讲题代表等;课堂研讨环节包括讲题、其他小组质疑、讲题小组解疑、教师点拨等;课后反思主要是对考题所涉及的知识点的反思、对答题思路的反思,特别是一些变式题的审题过程的反思等。学生要讲题,首先会主动去研究考题,进而研究考点。虽然有些题目讲得不是很透彻,但我会及时点拨,这样就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经过一学年的教学实践,我发觉学生比我还能讲,对考点越来越清楚,答题思路也越来越清晰……
“每每看到解救的被拐小孩和亲生父母团聚,再多的辛苦和劳累都烟消云散。”谈起这些年的打拐感受,邓俊发自内心地觉得值得。
从警31年,她已数不清多少次放弃节假日休息,或加班或出差,坚持在打击拐卖妇女儿童的第一线。
贵州是拐卖妇女儿童犯罪的重灾区,犯罪大多跨省、跨区域,具有流动作案的特点,给公安机关抓捕、取证、解救等工作带来重重困难。
即便是遇到再大的困难,邓俊都顽强攻克下来。
“每每看到解救的被拐小孩和亲生父母团聚,再多的辛苦和劳累都烟消云散。”图为邓俊近照。
在一次去福建解救被拐妇女儿童行动时,恰遇“9·21”台湾大地震,波及福州、厦门等地,邓俊连续几个晚上都被余震惊醒。这些并没让她有一丝退缩,她一心想着必须赶紧去把一名儿童和一名少女解救出来。
一路瓢泼大雨,当她连夜赶到龙岩找到被拐卖的儿童时,已是凌晨3点多。买主对儿童表现出难舍难分之情,旁边部分群众替买主求情,并大喊大叫指责邓俊:“你是不是女人?怎么一点也没有同情心!”邓俊一边给买主宣传法律知识,一边耐心向周围群众解释:“人不是商品,买卖就是犯罪!如果大家都同情这种犯罪行为,只会让拐卖妇女儿童犯罪更有市场,伤害更多的家庭!”
随后,她带着被解救的儿童迅速离开龙岩,又赶到永安将另一名被拐少女解救出来。从福州到龙岩再到永安有1000多公里的路程,途经福建省的8个市,邓俊仅用了一天多的时间就安全解救了这两个孩子。连续作战让她一路高烧不退,但邓俊依旧凭顽强意志力圆满完成了所有的工作任务。
通过多年的打拐工作,邓俊与许多被拐儿童家庭建立起了深厚友谊。她发现许多被拐儿童家庭生活拮据,为了帮助这些家庭度过难关,邓俊主动联系中华少年儿童慈善救助基金会为每个被解救的被拐儿童争取到了每人3万元的救助金。2012年至今,共为贵州省已解救的被拐儿童争取到上百万元善款,为他们的生活、学习提供了有力保障。
“经过多年的努力,我省拐卖妇女儿童案件从20世纪90年代的每年发案几千起下降至现在每年不到100起,有力地打击了此类犯罪蔓延!”已经调离打拐岗位的邓俊表示,打拐无止境,她会持续关注,尽自己最大努力让被拐儿童回到亲人身边。
顾兰花展示刺绣半成品。
自幼精于刺绣的顾兰花,在2013年参加了当地妇联举办的“百佳绣娘”大赛,这次比赛不仅让她获得了“刺绣女状元”的称号,也让她看到了苗绣这一传统工艺的商机。
她认为,梅香村虽然穷,但这里有很好的苗绣手艺,如果能把村里会刺绣的妇女组织起来搞刺绣,一定可以脱贫致富。
说干就干,顾兰花做的第一件事是组织村里的妇女学习刺绣技术,她毫不吝啬地将自己多年的独门刺绣技术教给村里的妇女们。
但在教学之初,很多人不理解她的做法,觉得刺绣耗时长,产品也无处销售。“我们的东西是好的,但绣出来没地方卖是最大的问题!”顾兰花坦言,那段时间,她基本天天在外面跑,到处找企业来投资。
功夫不负有心人,一家外地服装企业看上了她们的作品,与顾兰花达成合作意向。随着订单量的需求的逐渐增多,2015年,顾兰花组织创建了凯里市凯棠镇梅香兰花手工刺绣基地,一年后,在凯棠镇政府和妇联的帮助下又成立了凯里市苗乡锦绣刺绣农民专业合作社,越来越多的绣娘加入到刺绣加工的行业中来。
有了刺绣合作社抱团发展,上至80多岁的老妪,下至20多岁的留守妇女,都在合作社承接刺绣订单。绣娘们手工绣的手机包、领带、衣绣、裙绣、鞋绣,包括半成品和成品通过政府和企业的帮助已销往全国各地,甚至远销美国、德国、俄罗斯、瑞士等国家。
现在,梅香村280位绣娘中有七八十位能够承接苗绣订单,每人每月收入最低1500元。
在如今已是凯里市凯棠镇梅香村党支部书记的顾兰花看来,“看到刺绣带来的收入不仅改变了村庄的面貌和妇女的经济状况,更改变了妇女的社会地位和精神面貌,创业中所有的苦和累都是值得的”。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