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4-05-21
1949年12月,新中国刚成立,周恩来提出在北京西郊筹建一座革命公墓的建议。根据周总理的指示,北京市政府从行政处和行政干部学校的毕业学员中,抽调了三位年轻人做筹建工作。三位年轻人来到西郊八宝山下的一个村落。据村里几个老人讲:要说埋死人,这地方太合适了。这山原来叫韩家山,先前韩延寿在山上住过。后来改名叫八宝山。因为这山里埋着八种宝贝呢!三位年轻人于是请教地质专家,据专家介绍,八宝山盛产的“八宝”是:红土子、青灰、干土子、白土子、黄土、红干土、黄干土和马牙石,无一不与土石有关。这些矿产有的是仿古建筑材料,有的可用来作搪炉子,有的可制作釉质和木器涂料,不正好符合建公墓的基本条件?
经北京市政府和政务院批准,决定在八宝山南麓的护国寺废址筹建公墓。1950年7月,公墓工程破土动工,至1965年4月,共建有一、二、三、四四个墓区,依次为中央领导墓区,省军级干部墓区,地师级干部墓区和县团级干部墓区。
八宝山革命公墓并非仅仅是高级干部的安息之所,但也不是寻常百姓的归宿之处。根据规定,它是安放我国党和国家已故领导人、民主党派领导人、爱国民主人士、著名科学家、文学家、艺术家、国际友人以及县团级以上党、政、军各级领导干部和革命烈士遗体和骨灰的陵园。
(崔临汾摘自《中国青年报》)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