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4-05-21
晓 力
1749年8月28日,歌德诞生于德国莱茵河谷梅茵河畔的法兰克福市。在父亲的严格督导下,少年歌德学习十分刻苦,十岁时他开始作诗,并把自己的诗作编成册,献给父亲。
十六岁时,歌德来到莱比锡大学学习法律。然而,这所大学没有给他带来什么希望。老师们所讲的,他早已倒背如流。他陷入了苦闷之中,身体终于垮了下来。1768年7月,他大量咯血,不得不回到家乡,重新接触了大自然,又开始耕耘创作的土壤。病愈后,他来到史特拉大学继续学习,开始研读医学、史学、哲学和自然科学。在这里,他结识了著名学者赫尔德,使他发生了很大的变化。
歌德是在一家旅馆里偶然遇到赫尔德的。赫尔德不久就发现站在他面前的是一位天才,是一个极为敏感并且具有叛逆精神的人。赫尔德对歌德思想最重要影响是:坚持用历史眼光来观察世界,并认为文学是不断地发展着和消亡的历史现象。这位新交使歌德打开了眼界。
歌德的住房里摆着许许多多的书籍。他把它们搁在整洁的书架上,却很少利用它们。赫尔德十分喜爱博览群书,又最憎恶虚饰和浮夸。当他发现歌德藏书而不利用的时候,一有机会便拿这个来嘲弄歌德。赫尔德的讽刺对歌德触动很大,使他幡然猛醒。
在赫尔德的帮助下歌德认识到莎士比亚的伟大,不断留心他的剧作,精神视野得到很大扩展。他决心创作一部重大历史题材的剧本,选定了忠诚武士葛兹·冯·伯利欣根的自叙传这一材料。他每构思一步,就把它详细地讲给妹妹听,妹妹见他屡屡谈起而未动笔,就劝他不要老是说,而应把浮现在脑海中的写到纸上。在妹妹的鼓励督促下,歌德写了开场的几幕,朗读给妹妹听,妹妹听后大加赞赏。但她又断言,不相信他有恒心和毅力一直写下去。这话反而激起歌德的信心。六个星期后,剧本脱稿了。赫尔德看过后却没有称赞它,而是提出了尖锐的意见,还写了一些嘲笑他的诗,赫尔德的态度使歌德重新审慎地推敲自己的作品。他不想修改自己的原稿,而是决心从头改写它。三个星期后,一篇面目一新的剧本再次展现在他的面前。
歌德满怀希望地把剧本拿去找出版社,但却没有一家肯接受它。歌德有些灰心了。这时,他的另一位朋友默克鼓励他自费出版。他认为此剧题材新颖,一定可以轰动出版界。经过多方努力,这本书终于印了出来。不久,这本书受到了广泛的注意,激起了很大反响。此后,这本书竟在各地出版了许多翻版书。
1772年,歌德进入韦茨拉尔德国最高法院深造。7月9日,在沃尔佩茨豪森的一舞会上,歌德结识了一位朋友的未婚妻夏洛特·巴夫。歌德被这个充满热情的漂亮姑娘迷住了。“我与她接近不久就那样的为她的魅力所吸引和迷醉,同时又为这一对青年爱侣当作亲密的朋友来看待和信赖,我自己也茫然堕入五里雾中了……”歌德毫不隐瞒自己对她的深情追求。可是夏洛特·巴夫最后不得不告诉他,她不能嫁给他。痛苦熏熬着歌德,他甚至想到过自杀。然而,他最后终于抛去一切忧郁病的妄念,决心活下去。为了实现这种决心,他决定写一篇文学作品。此后不久他突然听到他在莱比锡大学的同学耶路撒冷自杀的噩耗。这位同窗,也是由于恋爱失败导致了自杀。“有人详细地精确地报告这事的经过,就在这当儿,我找到《维特之烦恼》的情节了……”
耶路撒冷之死,把歌德从梦中撼醒。他禁不住把正要动笔来写的作品灌上炽烈的热情。他使自己与外界完全隔离,连朋友的探访也谢绝了。《维特之烦恼》这部作品,一气呵成地写出来了。
歌德追求的爱情没有成功,但与夏洛特·巴夫的相识却给他文学创作带来一个难得的机遇。少女“赐”给他的是失恋的痛苦,但使他在文学道路上有了一个奇迹般的转机。
在歌德的妹妹结婚的那一天,莱比锡的韦干德书店来信,请求歌德写稿。歌德高兴地把《少年维特之烦恼》的手稿寄去,不久,《少年维特之烦恼》出版了。这本书立即轰动了全国,成为流传最广,被人们争相传阅的名著。歌德因此出名了。
(摘自《山东青年》)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