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钢琴诗人与剪报

时间:2024-05-21

梁 瑛 肖 鸣

一天,音乐家埃塞比乌斯悄然走进屋来,面带诡秘的笑容,一面把一本曲谱放到德国著名音乐评论家舒曼和弗洛列斯坦的面前,却不让他们看到乐曲的名称,一面高喊:“先生们,脱帽致敬吧,在你们面前的是一位天才!”舒曼随意翻阅曲谱,顿时沉浸在乐曲创造的意境之中,他仿佛看到许多神秘的眼睛:花朵的眼睛、妖龙的眼睛、孔雀的眼睛、少女的眼睛……弗洛列斯坦接着兴奋地弹奏这首钢琴曲,他们猜测这首乐曲可能出于贝多芬或舒伯特的手笔。然而,他们看到乐曲标题上却写道:“亲爱的,把你的手给我,弗列德里昂·肖邦改编的钢琴曲,作品第2号!”见此标题,两位大师情不自禁失声喊了起来:“啊,肖邦!——从来没有听过的名字!”

肖邦,这位被誉为“钢琴诗人”的波兰音乐家,当他刚看到报纸上赞扬他是“灿烂的波兰民族音乐的创造者”的评论时,不免得意洋洋,甚至对着镜子,眯起眼睛,仔细端详自己的模样,还不时笑出声来。“何不把这些文章剪下来呢?”肖邦突然萌生了这个念头,于是,他开始注意收集报刊上登载的对自己的评论文章,并时常将这些剪报邮寄到家里。

然而不久,有一天,肖邦的父亲来信询问:“为何近来不见你剪报寄回家?”肖邦阅信后坦然地笑了。因为他已懂得:一个艺术家要想摆脱惰性,不断奋进,就必须忘掉评论家和听众的赞扬。肖邦决心改掉收集、邮寄剪报的嗜好,努力向贝多芬、舒伯特、菲尔德学习。可以这样说:第一位老师锻炼了他的刚毅精神,第二位老师使他的心灵柔和,第三位老师则使他的手指灵活。

诚然,肖邦在事业上并非一帆风顺,有人竟然攻击他说:“肖邦的作品没有什么用处,只配拿来销毁。”无论是褒还是贬,肖邦都不在意,他苦苦追求着艺术的最高目的。(李路摘自《新民晚报》)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