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4-05-21
王贤庆 杨犀利
李学敏从初中毕业后,下放农村十六年,曾两次放弃招工进城的机会,坚持在偏僻的农村,矢志不渝地自学兽医知识。十几年来,他为群众治愈牛、马、驴、骡、猪、羊等约三万五千多头,还免费为乡村群众办学,成为方圆几十里内群众信得过的兽医。1982年12月,李学敏出席了共青团第十一次全国代表大会,最近又出席了第六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
编者
(一)
安徽省颖上县西北角,有个小村庄:白果树。这是三县交界的偏僻村庄,近几年,李学敏的名字在乡亲中传诵。他,中等身材,皮肤黝黑发亮,浓密的眉毛下,长着一双深邃的大眼,嘴唇有棱有角,显然是位既睿智又倔强的小伙子。
1976年他才16岁,携带着一张初中毕业证书和一卷破铺盖,从蚌埠市来到颍上县永坡公社白果大队郭庄生产队投奔自己的伯母。此时,他一没有户口,二没有知青口粮,要在这里生存下去,还必须争取到劳动权利。他找到了生产队长,恳求留下。队长听说学敏人老实,肯吃苦,便同意他落户了。
春天来了。颖河两边沙岸上的水草长得象绒毯一样,数不尽的野花遍地竞放。学敏深情地望着美丽的沙湾,顺手拾起一块石头向前一丢,忽然惊动了卧在草丛里的野兔。
啊,俗话说:靠山吃山,靠水吃水!有茂盛的水草,为什么不可发展饲养业呢?
倔强的学敏决心自己来试一试。他东凑西借地攒了几元钱,从蚌埠买来了一对长毛兔,又买了一只小猪娃。可养不到两个月,小猪娃死了。他咬咬牙,积攒了几元钱,又买了一只小猪娃,没有多久又病死了。
学敏不服输,他把几年前妈妈给他做的一件新衣服——咔叽布中山装从纸箱里翻出来,卖了四元多钱,再凑上点,用九元六角钱又抱了一头猪娃。在他和妻子开荣的精心饲养下,三个月后就长到了七十多斤。
眼看“聚宝盆”快捧到手了,猪又突然不吃食了。学敏这次接受教训,决定到十八里外的袁寨去请兽医。但又怕路远兽医不来,于是,连夜把猪送到兽医站去,半路上猪就死掉了。学敏心里想,我为什么不能学着干兽医呢?他决心挺起脊梁去学兽医,为淮北的乡亲、为远方的父母谱出一曲欢歌……
从此,学敏天不亮就怀揣两个山芋,挎着粪筐跑到附近的兽医站去,一呆就是半天。畜主来了,他主动凑上去问问病情,兽医给畜主开处方,他总要拿过来看一遍。有时兽医去出诊,学敏就挎着粪筐尾随在后面,在那里帮助逮猪耳朵,拽猪蹄子,群众都夸他是热心的小伙子!学敏就这样泡上一天或半天,挎着满满一筐粪满载而归。
学敏渐渐地明白,要当个合格兽医,起码要有三件宝:体温表、注射器、医书。可吃饭都困难哪去弄钱呢?想来想去,他想到妻子陪嫁的灯蕊绒褂子。
学敏开始向开荣做动员工作了。每天,他总是在开荣面前提起死去的三头猪,每次谈话的末尾又总是勾上一句:“我若是个兽医,把猪病治好多好啊!”
“患难识挚友,甘苦成知交。”开荣听得多了,明白了一半。开荣问:“你学兽医,我怎么支持?”学敏这才指了指开荣身上的褂子。开荣彻底明白了!
大红的灯蕊绒褂子是家中唯一的珍宝,也是开荣唯一的出门衣服。她含着泪把褂子洗了一遍。当她把折叠得整整齐齐的褂子庄重地交给他时,学敏感到它有泰山一般的重量。当学敏捧着“三件宝”回来,他又觉得自己象个有了枪的战士那样自豪!
一天劳动结束了。当夜幕降临的时候,学敏总是伏在桌上刻苦攻读。深夜,他常用冷水洗脸,用注射针刺肉,驱赶着困倦;白天,他挎起粪筐,踏着兽医的足迹,验证自己在书中学到的理论。
就在这时,本村李学胜的猪病了。学敏闻讯拿着体温表找上门去。学胜看着学敏,脸上露出疑虑和惶恐。只见学敏不慌不忙地检查,然后用两角六分钱一支的安基比林给猪注射。不几天,学胜的猪奇迹般地好了。
学敏接连又治好了病猪十一头,阜阳县洪沟公社王爱新家的母猪难产,学敏用剖腹产顺利地救出了八头仔猪。这一下,学敏的名声大振。
(二)
一天深夜,学敏正在床上翻来复去睡不着觉,大队干部李学义走来关切地说:“好兄弟,现在有个招工机会,是去马鞍山钢厂的。大队党支部研究让你去,你就去吧。”说完,学义把招工表放在泥桌上,转身走了。
学敏抓过招工表格仔细一看,内心不禁颤抖起来:生我是父母,养我的是淮北人民。他想起了自己的房子、爱人,……热泪湿润了他的眼眶。他抬头看了看闪烁的星星,心里想:星的岗位是普通的,但是,“群星不怕显得象萤火虫那样”,它们与月亮一道组成了和谐、壮观的夜空。呵!这夜空怎么能缺少星呢?
是的,艰苦的岗位是严峻的,但艰苦的岗位是高尚的。他决定留下不走了!当即,他给父母写了一封信:
“爸爸,妈妈:你们不要责怪我。我正式谢绝组织上的关心,决定不回城了。农村太需要我。人活着,没有比别人对自己的需要再珍贵了。吃好、穿好,儿不稀罕。我觉得在周围群众都很困苦的情况下,自己吃得再好,穿得再好,也没啥意思,这比生大病还难受,请你们今后也不要为我招工上调费心了……”
就在这一年冬天,学敏所在队里的一头大老犍,因喂红芋藤子肚子发胀死了。那天,全村的人沉默了,没有一家升起炊烟,李秀英大娘流着伤心的眼泪拉着学敏的手说:“孩子,你能治猪,为什么不能治好俺们的牛呢?”
治牛?学敏愣住了。
庄严的使命激励着学敏向知识的山峦攀登。茫茫天际哪里有攀登之路呢?
离学敏家二里路的堤坝下,住着一位屠户名叫李文义。他太熟悉牛、马、驴、骡了!学敏挎着粪筐想:如能趁他杀牛时,看看牛内脏的部位该多好呀!
学敏每天收工之后,都到屠户那儿转转。屠户心头不禁犯疑:莫非他要跟我学杀猪剥牛吗?
更奇怪的是,学敏每次来到屠宰场上,见到什么干什么……屠户感动了,有一天,他一把攥住学敏的手问:“你这样勤快,究竟为了啥呢?”
学敏响亮地回答:“学兽医!”屠户做梦也没有想到自己的屠宰场竟成了一所特殊的课堂!学敏从这里学到了解剖学,接着,他又把“课堂”延伸到老饲养员的牛屋里。在这里,他又学到了许多土方、验方、秘方。
学敏孜孜不倦地学习着,多么渴望着能在真正的课堂里读书啊!机会真地来了。一天,一个青年告诉学敏:地区兽医院在办兽医学习班!学敏一听乐了,回家一打听,每县名额只有两个,怎么也轮不到自己。
学敏暗暗思忖:不能坐在教室里,站在窗户下不也能听课吗?
天未亮,学敏带上两个干馍,骑上自行车从家里出发了。他满头大汗地赶到了阜阳市,摸到了学习班的教室。他在窗户外如醉如痴地倾听着从里面飞出的每一个声音……
这天,学敏正站在窗户下贪婪地听课,突然肩上一沉,一个慈祥的中年人站在自己眼前。学敏慌了,急忙收起笔记本转身要走。中年人说话了:“你在哪儿住?”“在颍上县郭庄村。”“有多远?”“来回近百里。”“中午吃饭怎么办?”“有干馍,喝一点开水就行了。”学敏说着,从怀里掏出两个干巴巴黑乎乎的山芋馍来。
中年人明白了,他望了望蔚蓝的天空,心头激起万层浪花。他紧紧握着学敏的手说:“进屋听吧,站在外边记笔记多不容易呀!”……
学敏感激地点了点头,走进了梦寐已久的教室。那中年人便是地区兽医院的张院长。
李学敏坚持学了三个月,每天骑车一百里,三个月里整整跑了九千里路。
李学敏用一滴一滴的汗水换来了科学知识。他又把科学知识的甘露一滴一滴洒在彩色的田野上……
学敏的刀功终于练到了这样的水平:两层叠在一起的打字纸,上面一张整齐划开,底下一张却丝毫未受损坏。
但是,谁能拿价值千元钱的牛让他开刀呢?他倚在门上沉思着,突然,学敏看到泡桐树下的一只羊,它不也有四个胃吗?
学敏决定,每天喂草,不喂水,硬是让羊得了“结食症”。
当学敏正式拿起手术刀时,心突然怦怦跳了起来,两手也不听使唤。他刚闭上眼,队里胀死了的一头大老犍,仿佛又出现在眼前。群众的需要,就是我的事业。通向胜利的路不会铺着地毯。只有不畏艰难险阻的人,才能到达胜利的彼岸。于是,他镇静地操起手术刀来。
谁知,手术后的第七天,羊便死了,学敏又买了一只,做了同样的手术,这次,奇迹出现了:手术后的第三天,羊便站在沙滩上寻草吃,学敏高兴得抱起小羊亲吻了两下……
过了不久,彭庙公社大楼孜生产队一头牛,因患四胃堵塞症,怎么也治不好,队长吴瑞勤决定卖给屠户。学敏知道后,骑着自行车追去要做手术治疗。吴队长打量一番学敏后说:“算了吧,高明的兽医都没看好。你把我的牛皮划破了,还要少卖两块钱呢!”“吴队长,牛皮划破,我赔偿五块钱,牛治死了,药钱分文不要,咱们庄稼人不能没有牛呀!”吴队长看着学敏那双诚恳的眼睛,答应了。经过三个多小时的紧张手术,竟从牛胃中取出二百零七斤积物,死牛变成了活牛!吴瑞勤望着眼前的小伙子,不好意思起来……
一年春天,学敏到三十六公里远的阜南县新河生产队做牛肠套叠手术,连续干了六个小时,谁知第二天清晨牛就倒起沫来了,乡亲们激动得不知怎么感谢学敏才好,队长左思右想,忽想到《水浒传》中,阳谷县猎户用座椅抬着武松下山的情景来,他连忙叫来八个小伙子,按照中国古老的传统形式,绑扎一个椅子,决定把学敏抬着送回家。不管学敏怎么解释,他们硬把学敏抬到椅子上,……
幸福的美酒,需要痛苦的发酵和苦涩的蒸煮;甜美的心泉,来自艰辛的开凿和不挠的挖掘。
(三)
颖河畔飞出了金凤凰。李学敏由单身独汉一药箱,发展到有十二间瓦房的药房、病房、诊断房、摩托车和一套医疗器械的“牛马行”。公社兽医站看着李学敏那“牛马行”,心中暗暗想:不是允许竞争吗?我们也来同李学敏竞争竞争吧!不多久,学敏的“牛马行”被三个兽医点团团围在中间。
学敏认为竞争是大好事,是来求医的,他总是热情相待;不是来求医的,他更是热情相待。一天傍晚,两位老人牵着一头牛哭哭啼啼赶路,一打听,原来是送病牛到阜阳兽医院住院。学敏见牛患的是顽固性瘤胃积食症,如果连夜把牛送往五十里外的阜阳市,恐怕难以支持,便劝他们留下来。当晚,学敏给牛排涂积食。第二天早晨,当学敏夫妻俩把早饭端到老人面前,劝他们吃饱饭再赶路时,两位老人怎么也不愿走,坚持要等学敏把牛病治好再走。学敏夫妇象对待自己的父母一样招待两位老人,端茶送饭,问饥问暖。二十多天过去了,当两位老人牵着健壮的耕牛返回家时,流着眼泪呐呐地说:“孩子,你比俺的亲儿子还亲呵!……”这新闻传到附近公社兽医站,兽医站的人愣了,天下还有这样的兽医?
1981年5月,罗庄社员罗运泽牵来一头病毛驴,学敏知道他生活困难,住院十天,只收伙食费和药费。不料,老罗掏出四十元钱,含着泪说:“在城市住旅馆一天还要块把钱,俺一家再难也不能让你为俺家破费!”公社兽医站听了这个新闻,似乎明白了:他的心没有拴在钱眼里啊……
当罗运泽高高兴兴地牵走毛驴后,阜阳县刘庄村王德敏满头大汗地找到了学敏的“牛马行”。原来,老王家中价值八百余元的一头母牛生病后,几处治疗未好转,学敏用架子车把牛拉到自己家里,整整守了二十一个昼夜,牛终于倒沫了。老王看着牛对学敏说:“牛壮了,你瘦了,我怎么感谢你?”第二天,他放着鞭炮,送来一面锦旗。学敏心头一热,不由得想起自己那年卖大红灯蕊绒褂子的情景来。“庄稼人挣钱多难呵!”他责怪老王说:“德敏大哥,你把这一袋化肥钱浪费了干啥呀!……”学敏不愿收旗收匾的新闻又传到了公社兽医站,公社兽医站似乎又清楚了:学敏追求的不是锦旗红匾呵……
(四)
1981年8月16日,一辆小汽车来到李学敏家。来的是团中央调研处的同志。
学敏听说北京来人了,心象第一次拿手术刀那样,怦怦直跳。要知道,这些年他见到最大的干部是公社书记呀!
几句亲切的谈话,使他感情的闸门开了,他的话语象打着旋涡的浪花,一口气向团中央的同志汇报了四十分钟,才想起给客人们倒茶。
学敏该说的都说了,该讲的都讲了,北京的客人临走时郑重地告诉学敏说:“你干得好,你的路子走得对,我们团组织支持你!”
团中央的同志,向中共阜阳地委专题汇报了李学敏向命运挑战,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事迹,地委十分重视。一位地委的领导同志拿起电话,激动地问县委领导同志:“你们颖上有颗明珠,你们知道吗?快下去看看吧!”
1981年10月4日,白果树大队党支部和永坡公社党委,根据李学敏的要求,正式批准他为中国共产党预备党员。
1982年年底,他作为共青团十一大的代表,前往日思夜想的北京!
李学敏坐在人民大会堂,望着主席台上那鲜艳的红旗,有多少心里话要说呀,自己能从一个咿呀学语的孩子,成长为共产党员,不正是眼前的旗帜燃起自己心中永不熄灭的火焰吗?
李学敏身在北京,心在乡村。他到王府井大街为乡亲们买了三十多把剪子、菜刀,别的代表打算乘飞机回去,他只买了一张硬席火车票回到了家乡……
学敏回来了,他和爱人商量,从行医的收入中提取一部分经费,腾出一间房屋做教室,为乡亲们办学。这又是一个奇特的学校:学生不交学费和书本费,而课程与公办学校相同。
学敏回来了,他自费买了五百多本书籍,在家里办起了文化室。
学敏回来了,他把团十一大的春风带回了家乡,经过整顿了的家乡团组织,恢复了战斗的青春。
学敏回来了,他的嘉陵牌摩托车还在奔驰,他平均每月营业额已达一千五百元,可他仍然是一天两顿饭,仍然吃他自家小菜园的菜,他仍然喂鸭子……
(摘自1983年5月3日《安徽青年报》)
(插图:李鸿飞)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