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4-05-21
托尔斯泰在写《安娜·卡列尼娜》时遇到一个棘手的难题。书中有这样一个情节:安娜从意大利回到俄国,对儿子的思念苦苦地折磨着她。考虑了很久,决意写信给丈夫的密友莉济亚,说她和儿子的会面依靠丈夫的宽宏大度,请她帮忙说服丈夫。不料没有接到回信。这种侮辱使她的痛苦更强烈,思念儿子的心也随之更加绞痛。明天是儿子的生日,她决心直接到丈夫家去,无论如何要看看儿子。她买了玩具,想好了行动计划,只是怎么想也想不出该向儿子说什么。出发的时候,安娜惶恐地上了马车……
托尔斯泰写到这儿,自己也揪心起来。他陷入痛苦的沉思之中:安娜怎样进门?她有一切可能碰见丈夫,而这正是她最害怕的,托尔斯泰和安娜一起痛苦着。但由于很久也想不到恰如其分的心理细节,安娜还是站在门外。
摆在作家面前的难题是:必须找到合乎这个贵妇人的性格、身份、情绪活动以及与规定情景相适应的动作。这一切只能由安娜来决定,作家没有强制她的权利。
托尔斯泰为此寝食不安,全家人也受到影响,不但说话轻声悄语,连走路也踮起脚尖。这种紧张的状态持续了好几天。一个早晨,在全家用早点的时候,托尔斯泰突然跑下楼,推开餐室的门,气喘吁吁地大叫:“安娜进门啦!”全家看到喜形于色的托尔斯泰,知道难题攻破了,顿时愁云骤开。他们为托尔斯泰的成功而高兴,更为安娜终于进门见到儿子而欣慰。
究竟安娜怎么进门呢?小说第五部二十九节是这样描述的:
早上八点钟,她从出租马车走下来,在从前的家大门前按了铃。
老仆人披着外套,拖着套鞋,开门看见一位戴着面网的太太。安娜从暖手筒里掏出一张三卢布的钞票放在他的手里,说明来找谢辽沙,但没有表明这是自己的儿子。老仆人拿了钱,便让她进去。可一个新来的助手却从第二道玻璃门拦住了,问她找谁。老仆人走上前来,让她进门。安娜解释说,自己是受司珂洛邓摩公爵委托来看谢辽沙的。
老仆人帮她脱毛皮外衣时,突然发现这个神色慌张的女客就是原来的女主人,尽管她盖着面网。于是默默地向她低低地鞠躬,说道:“请进,夫人。”
安娜觉察到老人已识破自己身份,用有罪的恳求的眼光望他一眼,急匆匆迈着步子走上楼去……
这一段描述说明大作家们都懂得:描写人物的语言、动作、心理,一定要与他的性格相吻合,决不能把自己的意志强加于人物中。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