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半江水与十茎一叶

时间:2024-05-21

唐代著名边塞诗人高适曾奉命到浙江视察,路过杭州清风岭时,只见秋风习习,翠涛喧嚣。在亭台楼阁之中,一弯柳丝似拖烟,几丛乔松如泼靛,确是另有一番天地。他漫步渐上山腰曲径,不觉天色已晚,感到凉意,便与随从到一间小庙求宿。

饭后,一轮明月,清光四泻。一带清流,金蛇狂舞。他兴致勃发,便信步走出庙门,向山下望去,这里更是好一幅图画:花香风气暖,云淡月色浓,近处青黛染成千堆玉,碧纱笼罩万堆烟。回到房间,便提笔在墙上题诗一首:

绝岭秋风已自凉,

鹤翔松落湿衣裳;

前村月落一江水,

僧在翠微闲竹房。

一夜无话,黎明即起。高适告别众僧下山,乘船离去。发现此时一江碧水浪收痕,两岸落沙立雁群。猛然醒悟到,这季节月升潮升,月落潮落,那末,昨晚在庙壁题的“前村月落一江水”岂非不真实了么,便怏怏不乐。

过了一个月,他了却公干再经清风岭,匆匆登山临庙,准备修改题诗,却发觉“前村月落一江水”的“一”字,不知被何人添了几笔成“半”字了。这不谋而合的修改使他感到又惊又喜,即请老和尚来询问。老和尚告诉说,三天前,一个客人来庙投宿,赞叹诗不错,就是“一”字不确切,便改了。

“改得好!”高适十分感慨地说,“想不到天下还有此能人,我也甘拜下风了。”

文学作品要符合生活真实,这是人所共知的道理,但有人往往容易忽视细节,以为无伤大局。其实,一个细节的失真,有时会影响整部作品的真实性。高适错下一字,终日怏怏不乐,直至改正,方才释然。这种严格遵循生活真实的态度是十分可取的。

苏东坡也谙熟这个道理。因此,他评论诗品时,常常从细节去考察作品的真实性。一次,他读了当时一个大夫叫王祈的《竹诗》,其中有两句是王祈最为自鸣得意的:

叶攒千口剑茎耸万条枪

作者的比喻还算生动,他把簇簇竹叶比成千口剑,排排竹茎比喻成万茎枪。但苏东坡却笑着说:“你写的竹子,也许叶子少些吧。”

王祈一时没听明白,不置可否。苏东坡说:“你数数,千口剑,万茎枪,岂不是十茎才一叶吗?”王祈恍然大悟,连声道谢。

事后,苏东坡说:“世间事忍笑为易,惟读王祈大夫诗,不笑为难。”

文学的任务是反映现实。一个作家,他需要把社会生活的鲜明图画呈现给读者,需要把自己企图表现的思想感情传达给读者。为了达到这个目的,必须运用正确而恰当的语言,去描绘各种生活现象;否则,会使人对现实感到模糊,影响对作品的理解。

(摘自《中外作家写作拾趣》)

(栏头:肖星)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