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一带一路”对农业的影响

时间:2024-05-21

叶兴庆

“一带一路”对农业的影响

叶兴庆

综合考虑农业资源条件、生产和贸易增长潜力,以及贸易平衡、运输通道、地缘政治等因素,“一带一路”沿线部分国家可以在我国未来全球农产品供应体系多元化中发挥重要作用。应加强对沿线重点国家农业资源、重点产品生产和贸易增长潜力的数据分析,在重点国家优先布局一批以技术合作为核心的境外农业合作示范区,加强对重点产品产业链关键环节的战略布局,注重发挥农垦企业的探路作用。

受“人多地少水缺”资源禀赋的影响,随着工业化城镇化水平继续提高和农业生产成本持续上升,未来我国部分重要农产品,特别是土地密集型大宗农产品的对外依存度将持续提高。应对这种变化趋势,需要对我国未来全球农产品供应体系进行超前谋划。2014年中央1号文件曾明确要求,“加强进口农产品规划指导,优化进口来源地布局。”2016年中央1号文件再次明确要求,“优化重要农产品进口的全球布局,推进进口来源多元化。”《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提出,“优化进口来源地布局,在确保供给安全条件下,扩大优势农产品出口,适度增加国内紧缺农产品进口。”

促进重要农产品进口来源多元化,既要考虑各进口来源地的生产和贸易增长潜力,也要考虑贸易平衡、运输通道、地缘政治等因素,“一带一路”沿线部分国家在这些方面均具有优势,可以在我国未来全球农产品供应体系多元化中发挥重要作用。我国应逐步建立多元化的全球农产品供应体系,我国农业对外依存度会长期持续提高,应当从维护农产品供给安全乃至国家经济安全的战略高度,促进农产品进口来源地、运输通道、进口口岸和贸易渠道的多元化。

自2004年以来,我国农产品贸易已连续13年出现赤字。尽管最近两年赤字规模有所缩小,但从未来看赤字规模会再度扩大,我国农业对外依存度会长期持续提高。做出这个判断的基本依据是:最近两年的赤字规模缩小与国内农产品价格形成机制和收储制度改革以及棉花和玉米等产品去库存力度加大等国内因素有关,也与我国主要进口品种国际市场价格下降等外部因素有关,这些影响因素是短期和不可持续的,国内外农产品生产成本差距扩大的趋势并没有改变。随着我国工业化城镇化程度进一步提高,人多地少水缺的资源禀赋劣势将进一步显现,加入WTO时谈定的边境保护和国内支持措施将逐步失去对国内农业生产保护的有效性,国外大宗农产品翻越配额外高关税之墙进入我国市场的时间节点日益临近。

只要我国继续沿着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确立的“促进国际国内要素有序自由流动、资源高效配置、市场深度融合”的方向构建开放型经济新体制,在资源禀赋和市场机制的共同作用下,我国农业对外依存度长期持续上升就会成为一种常态。这虽然会对我国小规模农业的发展、众多农民的生计带来严峻挑战,但也有利于减轻国内资源环境压力、增进消费者福利、对冲工业品贸易顺差,总体上利大于弊,符合国家长远战略利益。问题在于如何趋利避害,特别是如何提高大宗农产品进口的稳定性、可靠性。

从目前情况看,我国农产品进口有4个突出特点:一是来源地高度集中于新大陆国家。我国农产品进口额中,南美洲、北美洲和大洋洲合计占63.2%,亚洲、欧洲和非洲分别仅占19.2%、15%和2.6%。从国别看,我国农产品前五大进口来源地依次为美国、巴西、澳大利亚、加拿大、阿根廷,合计占进口总额的53.9%。二是品种高度集中于土地密集型农产品。按大类分,我国农产品进口额中食用油籽占32.9%、谷物占8%、食用植物油占6%、棉麻丝和糖料及食糖占4.8%,加之畜产品占17.5%,而进口畜产品相当于进口饲料粮,这些土地密集型农产品进口合计占69.2%。三是土地密集型农产品进口高度集中于少数几个国家。与农产品总体贸易额相比,主要土地密集型农产品进口来源地更加集中,前五大进口来源地合计占比普遍在90%以上。四是农产品进口的运输通道高度集中于海运、进口口岸高度集中于东南沿海地区、进口贸易渠道高度集中于少数几家大型跨国公司。

这种高度集中的农产品进口贸易格局,主要是由市场决定的,有其经济合理性。但考虑到我国市场规模之庞大、未来农产品进口贸易增长潜力之巨大、沿海口岸距内陆腹地之遥远、农产品市场供应稳定性可靠性于国计民生之重要,这种高度集中的农产品进口贸易格局潜伏着较大风险。鸡蛋不能放在一个篮子里,应当从维护农产品供给安全乃至国家经济安全的战略高度,促进农产品进口来源地、运输通道、进口口岸和贸易渠道的多元化。

(作者系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农村部部长)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