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宁德:海上养殖告别“无序”

时间:2024-05-21

韩超

7月中旬,闽东已经进入一年中最热的时节,气温接近38℃。但行驶在“摄影天堂”霞浦县的海面上,清凉的海风让人倍感惬意。从船舷边向远处眺望,上万亩连片的养殖区整齐划一,蓝色的塑胶浮球随波起落,溅起朵朵白色的浪花。

近年来,福建宁德市加快推进海水养殖业绿色发展。截至6月30日,宁德市已全面完成为期两年的海上养殖综合整治目标任务,累计投入各类资金45.48亿元,清退禁养区渔排26.71万口、贝藻类6.55万亩;养殖区和限养区升级改造标准渔排55.75万口、深水大网箱3450口、贝藻类33.74万亩,自行退养渔排19.48万口、贝藻类13.86万亩;清理废旧渔排22.05万口、海漂垃圾6.92万吨、泡沫浮球456万个,整治成效显著,成为全国水产养殖业高质量绿色发展典型。海水质量改善、海域生态环境持续向好的同时,当地渔民群众的生活也富裕起来。

海漂垃圾亟待整治

宁德濒临东海,海域面积达4.45万平方公里,拥有三都澳、沙埕港等优良港湾,超过1000公里的海岸线覆盖蕉城、福安、福鼎、霞浦4个沿海县(市、区)、34个乡镇(街道)、361个村(居)。开发三都澳,承载着闽东人经略海洋、脱贫致富的梦想。

20世纪90年代以来,随着大黄鱼育苗和养殖技术的成熟,宁德的海洋渔业迅猛发展,拥有大黄鱼、海参、鲍鱼、海带、紫菜等多个区域特色优势养殖品种,从业人员达到60万人,为闽东实现乡村振兴打下了坚实基础。

然而,随着工业化、城市化步伐加快,大批外来养殖人员迁入,宁德沿海养殖业的规模恶性膨胀,空间急剧挤压,养殖规划刚性缺失,使得海上养殖“无证、无序、无偿、无度、无法”的现象屡禁不止。

据2017年卫星航拍图比对统计,三都澳、沙埕港中1.8万公顷的养殖区内网箱密布,3.5万公顷的限养区养殖密度也几近饱和,1.8万公顷的禁养区约1/3面积被违规占用,有些甚至侵占了军事区、航道、锚地和码头。加上养殖方式粗放、设施落后、投入不足,导致每年约有100多万个易破碎、难分解的泡沫浮球成为海漂垃圾随波逐流。

“通过检测发现,当时三都澳海域海水无机氮、活性磷酸盐等因子长期超标,澳内海域的水质变成了四类水甚至是劣四类水,严重危害海域生态环境,也威胁着海上养殖业的现代化转型和沿海经济的健康可持续发展。”霞浦县委常委、常务副县长刘东表示。

海上养殖综合整治,事关海洋生态可持续发展,还事关海上养殖业转型升级和上汽宁德基地、不锈钢新材料、宁德时代新能源、中铝东南铜冶炼等大项目的承载空间和拓展潜力,更事关宁德市海上乡村振兴和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大局。

为了扭转这一局面,一场“1+N”生态环境保护和污染防治攻坚战全面打响。

铁腕治理 告别“无序”

所谓“1+N”,“1”是指三都澳海域水环境综合整治;“N”即海上养殖综合整治、海漂垃圾治理、船舶和港口污染防治、陆源入海排污源、农业面源污染、生活源污染、城区黑臭水体整治等。2017年,宁德市在率先突破藻类养殖清退和航道清理的同时,强力推进海上养殖综合整治。

面对复杂的整治局面,宁德紧紧围绕养殖区划调整、整治方案修订、政策措施保障等关键环节,多方推敲、多轮推演,确保整治工作有章可循。

在养殖区划调整上,当地制定颁布了《宁德市海水养殖水域滩涂规划》,科学划分禁养区、养殖区和限养区(其中:禁养区255.6万亩,养殖区774.8万亩,限养区205.5万亩)。在整治方案修订上,以养殖规划实施为龙头,拟定从2018年7月至2020年6月,用两年时间实现全市禁养区内养殖设施全部清退;养殖区和限养区科学规划、合理布局、规范养殖、依规管理,确保传统渔排除自行退养外全面升级改造为环保塑胶渔排或深水大网箱,贝藻类除自行退养外全面升级使用环保塑胶浮球,实现整体提质增效。

而在政策措施保障上,宁德相继颁布实施《宁德市三都澳海域环境保护办法》《宁德市三都澳海域环境保护条例》,先后出台了升级改造实施方案、专项资金管理办法、产品质量控制、市场竞争行为规范等文件70多份,为推进整治工作提供了政策依据和基本遵循。

“做好动员宣传,才能化解心结。我只有把政策摸清,才能在宣传动员时讲得有道理,说得有凭据。每一份下发的文件内容,我们都第一时间邀请镇村干部一起研究,召集养殖户开转型升级动员会议,解读政策内容,明确补助标准。光是带合作社的养殖户到塑胶浮球、渔排加工厂实地考察就不下20次。我们就是要破解养殖户对转型的担忧和质疑,化解矛盾、形成共识。”霞浦县溪南镇溪尾村党支部书记吴德枝说。

为了统一思想,宁德市通过电视、广播、报纸、网络和新闻发布会、理论宣讲“轻骑兵”形式,用群众听得懂的话、说群众愿意听的理,不厌其烦宣传生态文明建设理念和环保养殖知识,广泛普及相关法律法规,营造了强化综合整治的良好氛围。

在霞浦县溪南镇七星村,养殖户黄宗容告诉记者,过去用的是木质网箱、泡沫浮球,台风来了网箱会被打烂掉,海上到处漂着白色泡沫垃圾。不科学的投饵方式不仅破坏水质,渔排的网边还会挂着很多贝类,难清理、易腐坏,自己看了都不舒服。现在塑胶渔排安全环保,抗风浪网箱台风来了也不怕。

据介绍,霞浦县推动占全市73%的传统渔排和75%的贝藻类完成升级改造或清退工作。全县共清退禁养区渔排7.7万口、贝藻类3.3万亩;限养区和养殖区共升级改造标准网箱50万口、贝藻类27.7万亩,退网渔排共14.9万口、贝藻类8万亩。

养殖效益迈上新台阶

如今,海上养殖综合整治不仅实现了“管得住”,还起到了促发展的作用。

整洁的床位,木质装饰的墙面,现代化的卫浴,再加上电视机、无线网络等硬件设施,让人仿佛置身于一家高档星级酒店。在位于溪南镇七星村的渔排转型升级示范区里,记者看到了能供游客“枕着海浪入睡”的海上民宿。这样的房间共有20套46間,今年开业以来,已经吸引了大批游客。

负责打造民宿的宏邦农业发展有限公司,是一家霞浦本地成长起来的企业,从事传统养殖已有多年。公司负责人董祖告诉笔者,2018年,公司带头响应海上养殖综合整治和海洋渔业转型升级的号召,将木质泡沫小网箱全部改造成美观抗风浪的环保型大网箱和环保塑胶渔排,养殖的水产品质量好,公司也由原来的数量扩张型养殖向现在的质量效益型养殖战略转型。目前这片养殖基地集科研生产、旅游观光、休闲垂钓、餐饮住宿、科普教育等功能于一体,近期还打算新建一批房间,他要在这片美丽的海域建设最美“海上民宿”,吸引更多游客。

“深水抗风浪网箱采用全新的高密度聚乙烯(HDPE)原料制成,网箱成型好,布局整洁、美,养殖空间利用率更高,抗流抗台风能力也更强。所以现在公司的养殖效益不降反升。”董祖说。

养了20年大黄鱼的黄宗容则告诉记者,过去从技术到设备,都没有现在的先进环保,密度很大还不见效益。原有的600口4米乘4米的标准小网箱,也全部换成了新的塑胶渔排,每口可产出大黄鱼约1000斤,一年下来能赚200万元。如今七星村的养殖效益整体上了一个大台阶。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