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4-05-21
朱国圣 张文静 崔翰超
几年前,对于深陷大山里的西部地区农民来说,“触网”卖货绝对是新鲜事、稀罕事。而这几年,随着电商的异军突起和快速发展,昔日农民变身“带货达人”,使山货“插上翅膀”飞出了大山,加快了脱贫步伐。
从“走街串巷”到“直播带货” 干部农民变身“主播”
47岁的祁岁各有两个身份,一个是甘肃省陇南市礼县永兴镇峡口村的果农,另一个身份是淘宝等电商平台的主播。在照料自己的果园之余,他每天都要抽出时间做直播、拍视频。
“大家看我家的花牛苹果,又大又甜,喜欢的‘宝宝们赶快下单啊!”尽管普通话还不是十分流利,但祁岁各直播时热情洋溢。
过去,像祁岁各一样,很多果农家的苹果要么以走街串巷的方式售卖,要么被商贩直接收购。但这类“土方法”受市场波动影响较大,容易“果贱伤农”,且大部分利润被中间商赚走,顾客买得贵、果农赚得少。
思路一变天地宽。2016年,在接受了当地政府组织的电商培训后,祁岁各一改传统的售卖方式。“起初,我在淘宝经营店铺,后来就通过抖音等平台直播带货。”祁岁各说,他从一开始对互联网一无所知,到现在已经熟练掌握了新媒体带货模式。
祁岁各介绍,去年他家种植了20多亩苹果,通过各类电商平台共实现销售额近30万元。作为村里的“致富带头人”,他还一直以略高于市场价的价格从贫困户处收购苹果,代理销售。
为了更好地吸引顾客,祁岁各还自学视频制作及直播技巧,主动与村民分享经验。
在甘肃,像祁岁各这样,很多农户实现了“华丽转身”。陇南市成县农村小伙尚育康,在抖音、快手等平台上发布创意养鸡视频,单条视频播放量就达5649万次。陇南市徽县电商直播达人乔瑀瑄在茶园搞直播,两个多小时就拿到了800多个订单,帮助茶农销售茶叶80多公斤、收入7万多元。
电商正为脱贫攻坚注入新动能。
今年,受新冠肺炎疫情影响,全国各地农产品遭遇卖货难问题。领导干部借助电商平台,以“直播带货”的方式助农增收。
4月1日,字节跳动扶贫项目在甘肃省临夏回族自治州积石山县发起了“山货上头条,县长来直播”活动。活动上线首日一小时内积石山县花椒网销突破1.7万单,截至活动日结束,累计网销花椒3.7万单,累计销售额达270万元。
4月21日,甘肃省庆阳市环县县长何英禅做客拼多多直播间,推介环县羊肉,并亲自“吃播”。这场直播当天吸引了51.81万人次围观,售出羊肉1.8万余斤,交易金额58万余元。
兰州大学县域经济发展研究院执行院长毛锦凰介绍,电商扶贫有效缩小了城乡“信息鸿沟”,让贫困群众鼓起了“腰包”。“不管是民间‘带货达人还是领导干部,他们都借助电商确保了广大农民的利益不受影响,降低了交易成本,实现了消费者和农户的双赢。”
从“小打小闹”到“攥指成拳” 政府群众抱团攻坚
陇南是全国脱贫攻坚的主战场之一,也是电商扶贫的先行者,2016年获得“全国电商扶贫示范市”称号。
核桃、油橄榄、花椒等特色农产品是陇南的珍贵“名片”。虽然资源丰富,但因交通条件等客观因素限制,这里整体性相对贫困与区域性绝对贫困交织,群众“守着金山没饭吃”。
据陇南市电商发展局副局长张雷雨介绍,电商的出现,有效缓解了这一问题。
2013年底,陇南市委市政府将发展电子商务作为重点工作,推动电商与陇南“牵手”,助力脱贫攻坚。当地政府引导干部群众转变观念,鼓励干部群众“触网”“学网”“用网”,并探索出了电商网店带动、电商产业带动、电商创业带动、电商就业带动、电商入股带动、电商众筹带动等六种电商带动增收的模式。
陇南电商发展伊始也面临很多难题。2013年以前,陇南没有高速公路,也不通火车和飞机;物流快递企业少,许多生鲜农产品因为运送不及时而“变色、变味”;许多偏远山村,甚至乡镇政府所在地不通宽带、不通光纤,信号时有时无。
直面难题,陇南不回避。当地政府着力构建立体交通网络,以每年3000多公里的速度推进农村通畅通达工程,新修高速公路6条;2017年9月,兰渝铁路通车;2018年3月,陇南成县机场建成通航。同时,陇南引进培育物流快递企业。顺丰、德邦等知名快递物流企业落户陇南,一批创业青年成立的同城快递、“草根物流”迅速崛起。
宽带网络建设是“用网”的关键前提。陇南投入大量资金用于城乡网络基础设施建设,实现了全市城区、乡镇所在地、1365个建档立卡贫困村4G网络全覆盖,95%的行政村有宽带、通网络。
陇南市扶贫开发办公室主任王文全介绍,作为带动陇南贫困户脱贫增收的一大手段,电商发挥了重要作用。干部百姓都感受到了电商的魅力、嘗到了电商扶贫的甜头。
数据显示,2019年,陇南市电商线上线下销售额43.23亿元,通过电商扶贫对贫困群众的人均收入贡献达840元。
陇南市委书记孙雪涛表示,陇南市着力打造电商扶贫升级版,让陇南电商在助力脱贫攻坚、助推乡村振兴、促进经济高质量发展等方面发挥更重要的作用。
不仅仅是陇南,甘肃还探索出“环县模式”“广河模式”,为脱贫攻坚赋予新动能。
甘肃不断改善全省农村电商发展的基础条件,促进了县乡村三级公共服务体系和快递物流体系建设,为贫困地区特色农产品打通了销售新渠道,“撬”开了网上大市场。
甘肃省商务厅电商处二级调研员孔军介绍,甘肃已累计争取到66个国家电子商务进农村综合示范项目,已实现58个国家级贫困县全覆盖,有力提升和改善了贫困县农村电商发展基础。同时,重点支持“两州一县”和深度贫困县建设县乡村三级电商服务体系,全省75个贫困县已实现电商服务中心全覆盖,97%的有建档立卡贫困村的乡镇建成服务站,80%的深度贫困村建成服务点,有力推动了农产品线上销售,促进了农民增收。
甘肃也努力通过“借船出海”和“造船出海”等方式打通农村电商的“航道”。一方面,与阿里巴巴、京东、苏宁、字节跳动等国内知名电商平台合作,支持贫困县建设线上特色馆和线下体验店;另一方面,积极培育壮大本土电商平台。2019年,甘肃实现网上销售162亿元,带动全省农民人均增收380元。
从“网络吆喝”到“内外兼修” 电商发展仍需“充电”
如今,电商已在甘肃“遍地开花”,但由于这些区域经济条件落后,电商发展仍需多方面“补短板”。
一是倒逼特色产业提质增效,提高农产品质量。目前农产品规模和市场需求不对等。甘肃等西部地区的农产品以“小而精”“小而特”“小而优”为主要特点,但规模小、品质参差不齐,较难满足市场量大、标准统一的需求。
在贫困地区,多数农户提供的是初级农产品,附加值低,产品更新迭代慢,导致在全国市场“后继乏力”,所以相关部门应在开发高附加值产品上“做功课”。
毛锦凰认为,电商扶贫是倒逼产业提质增效的新抓手,是经济结构调整的新引擎,建议在产业发展方面,要以绿色、环保、健康为主导,而不是有什么卖什么,要保证质量和品质,促进农特产品的精深加工,以做到“内外兼修做品牌”,追求“小而精”的发展模式,避免寻求超大份额的市场规模。
二是完善配套产業,形成集聚效应。同样的一个外包装纸盒,在陇南的价格为4元左右,而在西安等地仅需3元左右。看似差别不大,但电商行业以量取胜,这一元之差也会影响收益。该现象的源头是当地缺少包装等配套产业,因此做好产业支撑至关重要。
王文全表示,陇南电商多以合作社为主体,组织较为分散,“多而杂”是许多地区电商发展的现状,因此当地政府应统筹规划,使各类电商“抱团取暖”,推动本地电商规模化发展,形成集聚效应。
三是不断完善“硬件”、提升“软件”。当贫困地区物美价廉的山货碰到相对高昂的物流费用时,便削弱了其原本所具有的价格优势,导致市场竞争力下降。
毛锦凰说:“相关部门要建立健全物流服务体系,做好保障支撑,确保电商产品‘卖得出、走得远。统筹整合县乡村配送物流资源,构建科学完备的县域内物流服务体系,通过运费补贴,鼓励和扶持快递企业在农村布点,设立仓储等基础设施,促进农特产品的网络销售规模。”
目前,电商发展仍面临人才短缺的状况,缺少能够独立开设网店并运营管理的专业人才,导致出现了建店难、运营更难等现象。对此,毛锦凰等受访人士建议,宜推进电商人才培训工程建设,做好人才支撑,并引导和鼓励社会组织、电商孵化基地、电商大学等与贫困村建立帮扶关系,加强电商人才的输送和培养。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