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4-05-21
陈阔辉
一、农业产业体系不断完善
土地流转加速,土地规模化、集约化程度进一步提高。随着土地确权登记颁证工作的全面落实,未来的农村土地流转也将有序推进。有专家估计将来典型农场(基地)规模将在50?200亩左右,东北地区会更大一些,规模将达到1000?2000亩。
毫无疑问,土地适度规模经营,将有利于农业的标准化、机械化、现代化、产业化发展。但目前高企的土地流转价格,影响了整体流转进程和效果。如何在土地流转过程中,有效平衡各方利益实现可持续发展,是决定未来10年流转进度的关键。
农业社会化服务水平将不断提升。目前,农业领域已经涌现出了不少社会化服务组织,如金正大推出的金丰公社、中化集团提出的MAP(现代农业平台)、河南的甲加由、刘石创立的土地托管组织美来众联,以及各地的中小型机构等。
做农业社会化服务,是农业实现转型升级的必由之路。但前提是,社会化服务组织不能挂羊头卖狗肉,以“社会化服务”之名,行“卖农资赚差价”之实,一定要帮农业生产者补短板,切实解决他们的需求和痛点。社会化服务,模式大同小异,关键是看你怎么做,怎么一步一个脚印去落实。
二、生产经营主体将发生重大变化
占绝对数量多数的仍然是农民,未来的农民内涵将发生重大变化,他们会更加专业化、职业化、年轻化、高学历、懂农机,容易接受新生事物。
整个“农民”群体将逐渐分化:越来越多有农业专业背景的大专院校毕业生将从事田间管理;未来懂操作农机、维修农机的劳动力需求越来越多;未来农民更懂市场,有互联网思维的新农人将从事農业的营销、流通相关工作;老一辈会逐渐淘汰,或从事基础性工作。
与此同时,专业大户、合作社、公司将会越来越多,并发挥更加重要和实际作用。在北方地区,尤其是东北地区,生产经营主体将以专业大户为主。而合作社将变得更加规范化、实心化,向日本农协看齐。公司(工商资本)的下乡,将不再急功近利化(急功近利也得不到好的结果)。
三、农业科技将成为真正的“第一生产力”
随着我国人口红利的逐渐消失,以及资源环境约束压力下的粗放式发展难以为继,农业科技将成为农业领域发展的主动力、主引擎。
基因工程技术在未来将会大规模应用,开放只是时日问题。使用了基因工程技术的产品,在抗病、抗虫、抗旱、抗逆性等方面都比传统作物要优秀。使用基因工程技术,既可以大幅提高作物产量,也能提高产品品质。如果我国大众能更科学、理性地看待这项技术,则政府放开转基因作物种植的步伐将会更快。
无人机在未来10年的普及程度将至少达到30%,乐观估计甚至是100%。艾格农业在2018年七八月份调研了内蒙、河北、湖南、山东等地,赫然发现无人机植保在农村已成星火燎原之势,尤其是在湖南,因为属于丘陵地区,且田块分散,过去农民靠背负式喷雾器打药费时费力还危险,如今有了无人机植保技术,真是助莫大焉。
虽然无人机植保目前仍存在药剂漂移、大风改变作业轨迹、电池续航差等问题,但我们有理由期待,在未来的农业植保领域,无人机将发挥主要作用。有专家甚至乐观估计10年内可实现100%无人机植保。
粮食、农产品仓储设施及技术将得到发展。据京东农业云总经理王涛介绍,未来会有更多的平台公司、技术公司对仓储物流设施进行升级改造,如京东的云仓、联合仓模式。
喷灌、滴灌等节水技术会得到大力应用。政府提倡节水、节肥技术,日后设施农业大力发展后,节水技术会得到更多应用,如水肥一体化等。节水技术在未来的应用,主要跟地区、作物有关,东北地区会应用多一些。
数字农业(精准农业、智慧农业、农业大数据)将成为未来农业发展的重要方向。
首先需要说明,数字农业是个集合范畴,它包含了精准农业、精确农业、智慧农业、农业大数据、物联网等概念。
美来众联董事长、前先锋种业中国区总裁刘石认为,数字农业将是未来10年重要的风口,并成为整个行业的最终解决方案。数字农业解决方案,可结合种植模型、数据模型,加上传统经验的固化、提炼,从而使整个过程更高效、精准。
艾格农业认为,手机等终端设备将成为未来重要的农具,大数据将成为未来最重要的农业生产资料,数字农业解决方案也将成为最重要的生产力,而能孕育、促进数字农业发展的生产关系,才是先进的农业生产关系!
春江水暖鸭先知,国外已有农化巨头孟山都在做数字农业转型。孟山都先后于2012、2013年收购了精准播种、气候公司,通过Fieldview平台为美国、巴西、欧洲等地区的种植者提供播种规划、施肥建议等服务。截止到2017年,Fieldview平台已服务土地面积7.2亿亩,收费服务面积覆盖2亿亩。
四、农资农机体系将重构和优化
农资流通体系将扁平化,但农资电商作用有限。农业生产方式、经营主体的变化,也在倒逼农资流通体系不断进化和升级,传统的农资厂商、经销商也在谋求转型,由单一的交易商向服务商转变。如:金正大先后推出了农商一号、金丰公社。诺普信也推出了田田圈,并通过农发贷、农泰金融向农资经销商提供金融服务。
农资流通体系,减少层级是必然,但究竟是向省级代理(或厂商)还是镇(村)级经销商集中?则因地而异,因品种而异,因代理商(经销商)综合实力而异。随着经营者的规模不断提高,镇(村)级经销商完全可以绕开中间环节,直接对接省级代理甚至厂商,且镇(村)级代理商服务于种植一线,深谙种植户需求,提供的服务方案也更切中要害、更有落地性。
但对一些标准化程度相对较高的农资(如化肥),随着经营者规模的壮大,经营者完全可以直接向省级代理乃至厂商要货,镇(村)经销商的作用就会被弱化。
至于农资电商,这种流通形态会成为有效的补充,但不可能取代线下渠道。电商模式是交易模式,不能或难以提供精准、系统的农资服务解决方案,并且农资电商的平台撮合模式,解决不了供需双方的信任关系问题。农资不同于日用消费品,决定成交的关键还是:信任、服务!
农业机械现代化不断提高,高端农机装备应用越来越广。随着农村老龄化加剧、劳动力转移,未来需要农业机械来提高生产率,降低人工投入,如果不用机械化,根本找不到足够人手从事农业。
2016年,我国农机耕种收综合化率已达65.2%,预计2020年将超过70%。单从这个数字来看,我国农业机械化程度尚可,但高端农机装备的应用仍然不足,如农业机器人在果园、茶园的应用等。
五、农产品品质提升,品牌化程度提高
由追求量变转向追求质变。国家已经做出了重要论断,当前农产品是阶段性供不应求和供给过剩并存,推进农业供给侧改革,以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对优质农产品需求乃当务之急。
未来农业生产(特别是经济作物、特色农产品之类),将以适销对路为原则,以安全、健康、营养、优质为追求,以订单农业为重要载体,向大众消费者、城镇居民提供品种丰富、品质可靠、品牌可信任的农副产品。
农产品质量提升。随着基因工程技术的应用,以及可持续发展理念的深入人心,未来农业生产将减少化肥、农药使用量,从而降低或消除相关残留,使农产品品质得到提高。消费者对优质安全农产品的需求日益强烈,也将促使农业生产端越来越注重产品质量。同时,随着区块链等新兴技术的应用,“从田间到餐桌”的全程透明可追溯体系将有望得以真正建立。
农产品品牌升级。未来,将会出现更多的区域公用品牌,以及企业农产品品牌。随着农业细分产业的不断集聚,打造区域品牌,获得规模效益变得更加可能和容易,而企业也将更加注重通过品牌培育来实现产品溢价。
农产品流通体系将更加智慧化,新零售风头正劲,阿里、腾讯、京东三大巨头合纵连横,通过自建、合作、投資并购等方式,擘画新零售版图,农副产品、生鲜品类就是其中的重要棋子。
无论是渐行渐远的“O2O”,还是更换门庭的“OMO”(线上线下融合),农产品流通绕不开线上和线下。至于线下渠道、线上流量如何有效结合,发挥最大的协同效应,则唯有靠实践来验证。
六、农业金融体系将逐步完善
由于农业比较效益低下,自然风险、市场风险比较高,使得传统金融机构服务于农业领域的动力不足。我国第一产业增加值约占GDP的9%,但农业贷款余额仅占各项贷款余额的4%左右。
未来10年,农业金融体系将逐步完善,农民的贷款可获得性将得到提高。目前,财政部已发起成立国家农业信贷担保联盟,并推动省、市、县各级信贷担保体系的建立和完善,而“信贷+保险”“保险+期货”等模式也在各地开展试点,蚂蚁金服、中和农信、京东数科等新型互联网机构,也在为农业金融发展添砖加瓦。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刊立场)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