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向西播撒丰收的希望

时间:2024-05-21

◆ 文 /肖力伟 胡明宝

现如今,在吉尔吉斯斯坦楚河州潘菲洛夫区伏龙芝乡,来自中国的苹果、梨、猕猴桃、设施蔬菜等作物已深深扎根在此,为吉尔吉斯斯坦人民提供源源不断的新鲜果蔬。随着中国—吉尔吉斯斯坦现代农业国际合作园区在这里落地,中吉两国现代农业技术的交流与合作渐入佳境。

“在‘一带一路’经济带建设浪潮中,我们抓住机遇,投资建设了‘中国—吉尔吉斯斯坦现代农业国际合作园项目’”。杨凌乐达生物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邵革说,“吉尔吉斯斯坦土地、气候等自然条件非常好,就是欠缺农业技术。我们正好有杨凌的良种和农业技术,双方一拍即合。”

中吉现代农业国际合作园区从2015年开始建设,共种植苹果、梨、猕猴桃等果树17个品种,共计20万株;培育蔬菜9类种苗5.8万株;种植园艺绿化苗木40余万株,总面积达1200亩;完成1600平方米温室大棚和1万平方米充气温室的基础建设。农作物良种试验示范基地种植了杂交玉米新品种48个,大豆新品种1个。截至2018年8月底,园区累计投资近1100万元人民币,主要用于购买果树种苗、牧草种子、农机具、园艺器材、大棚建材等设备和温室及园区生产道路等基础设施建设。

“如果说‘古丝绸之路’时驮进国门的是果蔬种子,那么,现在我们不仅能输出种子,还能贡献现代农业栽植模式。”杨凌示范区党工委副书记、管委会常务副主任李九红,“在干旱半干旱农业技术领域,中国在国际上具有较强竞争力。”

苹果可以说是陕西最有代表性的丝路贸易商品。中亚与陕西,一方是世界苹果的发源地之一,不仅气候适宜苹果生长,而且市场空间广阔;一方是中国苹果的产业大省,在新品栽培、果园管护、储存加工、运营模式等方面有着比肩世界一流的产业化水平。中亚与陕西的双向市场需求,让果业成了新丝绸之路上农业国际合作的突破口。

为了进一步推广我国的苹果种植技术和优良品种,今年2月,邵革和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李丙智、李高潮教授等一行6人对吉尔吉斯斯坦农业大学、境内不同地方的苹果园、苗圃、农场等进行了考察,与吉方有关行政官员、科技人员、企业管理人员和果农进行了详细交流。

随后,在首都比什凯克以西50公里的楚河州莫斯科区别沃克市,杨凌乐达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新建了100亩现代农业示范园,其中矮砧苹果示范园50亩,其他良种试验示范基地50亩。苹果示范园种植了米奇拉、红乔纳金王子、K8和红富士等8个品种共计7000株,种苗全部为3年生大苗,预计明年可挂果。

“尽管合作前景广阔,但国内涉农企业,尤其是中小规模民营企业仍面临政策、机制和资金等方面的障碍,如农作物种子出关难等。政府应该积极设计新的针对丝路经济带的外贸和投资政策,服务和保障丝路企业的经济活动,不能让企业被固有的政策条例拖后腿。”邵革说,“农业项目本身投资大、周期长、见效慢,在异国他乡单靠农业企业自身的力量很难维持下去。希望政府出台切合实际的支持政策,保护‘走出去’企业的利益,促进‘走出去’企业持续、健康发展。”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