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来白桥镇,你说了“蒜”

时间:2024-05-21

王长亮+李密

山东商河县白桥乡被誉为“中国大蒜第一乡”,3年前,撤乡建镇,称为白桥镇。中国大蒜生产基地主要集中在山东、河南、江西等地,而山东的种植面积占全国的50%。目前,白桥已成为黄河以北最大的大蒜生产基地。“商河大蒜”在地理位置、产品质量方面都有无法比拟的优势。来白桥者,必会提及当地大蒜种植产业。白桥镇镇长、党委副书记陈爱国精炼概括,“来白桥镇,你说了‘蒜”!

古镇春秋 蒜香天下

白桥镇因驻白桥村而得名,徒骇河及其故道、商东河三条河流流经此处,水源充足、灌溉便利,再加之土壤肥沃、交通便利,共同造就了大蒜种植得天独厚的条件,主要种植苍山白皮蒜、红皮蒜,个头大、蒜瓣均匀,质量在全国各大蒜区首屈一指。1994年始建大蒜生产基地,目前已形成风貌独具的蒜业经济,种植面积七万亩,年产大蒜十万吨、蒜薹五万吨,从事大蒜生产的农民近10万人,是真正的“一村一品示范镇”。

白桥大蒜经过几十年的生产栽培,生产规范程度逐步提高,正按照绿色大蒜生产技术操作规程组织生产。目前整个大蒜基地产区内水源清洁、林网环绕、空气新鲜、土地肥沃、人文淳朴,路、林、沟、渠、井五位一体配套,成为商河县生态环境优美的特色观光农业风景区。

保特色讲科技 打造品牌“商玉宝”

2001年商河大蒜以“商玉宝”品牌商标在国家工商总局注册,2002年被农业部认证为“无公害农产品”,2007年被认证为“绿色食品”,2011年成功注册“商河大蒜”地理标志证明商标。“商玉宝”牌优质大蒜及其产品销往全国二十多个省市,并出口日本、韩国、马来西亚、俄罗斯等国家和地区。

全镇按照“保特色、创品牌、讲科技”的发展思路,向科学要效益、向质量要效益、向深加工要效益。通过推进两万亩标准化大蒜基地和大蒜种植示范园建设、开发反季节大蒜种植等项目,推广了“金蒜一号”、“彭县早熟”两个新品种以及富硒大蒜种植新技术。管理期间,采用物理方法防治虫害,真正保障大蒜的健康、优质。

农田变蒜园 铺就农民致富路

白桥镇大蒜种植历史悠久,产业日益趋于完善,但并未就此止步。当地政府大力推广“两种三收”模式,大蒜收获之后辅以种植玉米,提高农民经济收入。据了解,白桥镇农民人均纯收入一万多元,连续多年位居全县第一。

蒜业经济的发展壮大离不开农户的辛勤劳动。从种植到收获,多需人工操作,较少使用机械。播种前,需精细整地,使土壤保持平整、松软。播种期间采取穴植,每穴两到三瓣,保持小头朝上放置,播种后覆盖一层草木灰或浇上一层泥沙浆。到了收获蒜薹的季节,农户们在将其一根根取下的同时还要注意力道的把握。“每到这个时候,附近村庄的人都到我们这里帮忙采摘,每人每天的采摘费达到178元”,陈爱国说,“不仅解决本村剩余劳动力,还吸引了附近村庄的劳动者”。

政策助力产业 规划发展前景

从打进入新世纪起,乡党委、政府立足实际,发挥当地优势,把发展大蒜产业作为富民强乡的重要经济工作,走出一条“市场牵龙头、龙头带基地、基地连农户”的农业产业化道路,形成区域化布局、科学化种植、规模化经营、市场化运作的大蒜生产经营格局。

陈爱国说:“2007年,由于国内外大蒜市场低迷,蒜农种植积极性遭到很大打击,产业处于低谷期。镇党委政府主要从加大宣传、引进新品种、开展农资打假活动、推进大蒜品牌示范基地建设共四个方面采取措施,着力推动大蒜产业发展。”

近年来,在商河县农业局的支持下,开展一系列关于“商玉宝”大蒜广告用语征集活动,极大提高了白桥镇大蒜的知名度,为打造山东省乃至全国知名品牌打下了基础。

谈及未来发展规划,陈爱国认为,下一步要继续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引进大蒜精深加工企业,规范散乱无序的个体加工业户,整合延长产业链,“将产品附加值留在本地,造福当地老百姓”。从源头把关,严格挑选种子,进行科学化管理,建设规范化大蒜交易市场,保证食品安全,让人们放心食用。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