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4-05-21
陈小龙 王冬兰 张心明 余向阳
摘要:农药科学合理使用是防控水稻病虫害的发生、保障稻米安全的关键技术。在对江苏省苏南稻作生态区病虫害发生特点进行分析基础上,采用“1+3+X”的减量用药模式,于2015—2017年在江苏省太仓市进行了试验示范。结果表明,减量用药方案和常规方案均达到有效控制病虫害的目的,减量用药方案在纵卷叶螟、稻飞虱、大螟、纹枯病、稻曲病的防控效果上,综合表现均优于常规用药方案,且体现了良好的生态友好效应和较高的经济效益。3年的跟踪评价显示,减量用药不仅能有效防控病虫害,更能保证水稻的质量安全与生态安全。
关键词:苏南;减量用药;模式示范;粳稻;防治效果
中图分类号:S435.11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1002-1302(2021)09-0086-05
高产、优质、高效、生态、安全是现阶段水稻绿色防控的综合发展理念,农药的科学合理使用是防控水稻病虫害的发生、保障稻米安全的关键技术。由于华东地区的气候特点及水稻生育期较长,导致江苏省水稻生产中病虫害发生严重,尤其苏南地区病虫害种类多,包括纹枯病、稻瘟病、稻曲病、稻纵卷叶螟、大螟、白叶枯病、条纹叶枯病、稻飞虱、白背飞虱、褐飞虱、二化螟、三化螟等10多种[1]。
病虫害种类繁多导致农民用药频繁,甚至出现多次多种类乱用药等不合理现象[2],加剧了农药残留风险和人民膳食风险。刘贤金等对病虫害发生特点进行分析,并结合水稻品种特性和技术水平,制定了“1+3+X”的减量用药方案[3-6],分别采用种子处理1次、种苗期送嫁药1次和2次移栽初期除草+X次破口前综合预防性施药。(X根据病虫害程度进行选择,一般江苏省苏南地区进行3次防治,苏北进行2次防治)。减量用药方案主要核心为用药关口前移,齐穗后零用,用药低残留三大策略,用以防控病虫害,保障水稻安全。
太仓市位于江苏省东南部,长江口南岸。太仓市农田为苏南地区的代表性农田。2015年太仓市农业产值达30.69亿元,新建高标准农田 1 066.67 hm2、设施农(渔)业80.67 hm2,建成了9个粮食高产增效万亩示范方和省级“菜篮子”工程蔬菜基地[7]。太仓市高标准农田建设配套的病虫害绿色防控确保了粮食的数量安全与质量安全。2015—2017年引进全程过程管控“1+3+X” 减量用药模式。本研究连续3年对减量用药模式的综合防治效果、生态安全、经济效益进行了跟踪评价,验证稻田减量用药技术在江苏省苏南地区的应用可行性,从而为减量用药技术在我国水稻生产中的应用提供参考依据。
1 材料与方法
1.1 示范區概况
田间试验示范分别于2015—2017年5—10月在太仓市城厢镇东林村中实施,试验田土壤以粉土为主,pH值7.99,土壤肥力中等偏上,试验品种为甬优8号(2015年)、南粳46(2016年、2017年),播种量为60 kg/hm2(2015年)、52.5 kg/hm2(2016年、2017年),5月20—25日播种,6月3—9日移栽。水稻移栽方式为机插秧,移栽密度株行距为 14 cm,肥料使用情况:(1)基肥:450 kg/hm245%汇丰复合肥(N、P2O5、K2O分别为15%),187.5 kg/hm2 渭河牌尿素;(2)分蘖肥:第1次施 187.5 kg/hm2 渭河牌尿素,第2次施150 kg/hm2渭河牌尿素;(3)长粗肥:第1次施300 kg/hm2汇丰复合肥(N、P2O5、K2O分别为15%),第2次施 150 kg/hm2 渭河牌尿素;(4)穗肥:150 kg/hm2渭河牌尿素。试验期间无恶劣天气出现。
1.2 试验方法与防效评价方法
试验设3个处理,5次重复,“1+3+X”减量用药方案示范区和种植大户自防区(常规用药),面积均为0.33 hm2,空白对照为0.067 hm2。不同处理区除农药使用外(具体用药方案见表1,空白对照喷施清水),其他田间管理相同。主要病虫害的防效按农业农村部农药检定所《农药田间药效试验准则》进行[8]。
2 结果与分析
2.1 减量用药和常规用药方案农药施用比较
水稻病虫害防治主要在生长的关键时期进行,从表1可以看出,常规用药方案分别在浸种、种苗期(送嫁药)、移栽初期(土壤封闭)、移栽初期、分蘖末期、孕穗期、破口前、破口期、抽穗扬花期共9个生育时期施用了9次药。减量用药方案对比常规用药方案主要策略为用药提前,避免破口期之后用药,确保稻米安全。减量用药方案按照“1+3+X”的用药模式即浸种1次+种苗期(送嫁药)1次+2次移栽初期除草+3次破口前病虫害防治。
从表2可以看出,在用药种类上,减量用药方案3年使用农药种类分别为19、16、17种,平均用药为17.3种,而常规用药方案共选用药剂24种,减量用药方案农药种类减少了6.7种;从农药单位用量上看,减量用药方案3年使用农药667 m2用量(按有效成分计)分别为196.1、162.7、117.7 g,平均为158.8 g,常规方案农药667 m2用量(按有效成分计)为341.3 g。减量用药方案农药使用量明显少于常规方案,较常规减少53.47%;从生育期上看,减量用药相比常规用药主要避免了破口期与抽穗扬花期的用药增加破口前与孕穗期用药量。
2.2 减量用药对纵卷叶螟的防治效果
在稻纵卷叶螟危害症状稳定后,每小区5点取样共查50丛稻,统计卷叶率与卷叶内有虫率。以卷叶率及防治效果进行评价。卷叶率=调查卷叶数/调查总叶数×100%;防治效果=(对照区卷叶率-处理区卷叶率)/对照区卷叶率×100%。
从表3可以看出,减量用药与常规用药的防效都能达到89.70%及以上。2015年与2016年减量用药的防效高于常规用药,2017年的减量用药的防治效果达到93.60%,虽然小于常规用药防效,但2种用药方式差异不明显。
2.3 减量用药对稻飞虱的防治效果
施药前调查虫口基数,施药后14、21 d调查防治效果,采用对角线5点取样法,每小区调查20蔸,统计稻飞虱活虫数,计算虫口减退率与校正防效,校正防效=(药剂处理区虫口减退率-空白对照区虫口减退率)/(1-空白对照区虫口减退率)×100%。
从表4可以看出,2015年减量用药与常规用药的校正防效均在95%以上,且减量用药方案校正防效高于常规用药。2016年2种用药模式的校正防治效果均未达到80%,2种用药方案差异不明显。2017年全年灯下未见明显迁入峰,至9月25日单灯累计诱虫量12头,田间仅零星发生,无明显高峰期,虫源基数极低,无法进行减量用药与常规用药比较。根据3年总体表现减量用药比常规用药防效好。
2.4 减量用药对大螟的防治效果
在大螟危害症状稳定后,采取平行跳跃法取样,每个处理采取 5 点取样,每点1.0 m2 调 查 200 株,调查试验区白穗数和残虫量,按分蘖期密度 200株/m2 折算出白穗率,计算保苗效果。防效计算方法:白穗率=(调查白穗数÷调查总穗数)×100%;保穗率=(对照区受害株数-防治区受害株数)/对照区受害株数×100%。
从表5可以看出,2015年与2017年减量用药的保穗率高于常规用药,但2016年为大螟多发情况,减量用药的保穗率虽然小于常规用药,但2种用药方案的保穗率都未超过80%,防治效果均不理想。
2.5 减量用药对纹枯病的防治效果
在第1次施药之前进行基数调查,在每次施药后14、21 d进行防治效果调查。采用对角线5点取样法,每点固定调查相连20丛,共100丛,记录总株数、病株数和病级数,并计算病情指数与防治效果。2015—2017年,太仓市纹枯病为轻发生,2015、2016年减量用药与常规用药2种模式的防效均达到95%以上(表6),2种施药方案无明显差异。2017年的2种用药模式的防效分别为89.90%、88.90%,2种施药方案也无明显差异。
2.6 减量用药对稻曲病的防治效果
在水稻收割前5 d,采用双平行线调查法,各小区查200丛水稻,记载发病丛数,计算丛病率;再在调查丛病率中的各小区中随机取样10点,每点取1丛,记载總株数及病株数,计算病株率;调查10丛总粒数及病粒数,计算病粒率;将不同处理的平均病粒率与对照比较,计算出丛粒防效。2015年减量用药模式与常规用药模式的防效分别为95.24%、87.30%(表7),2015、2016年减量用药模式均比常规用药模式防效高。2017年未发生稻曲病,无法进行评判。
2.7 对水稻安全性评价
每次施药后调查各处理稻田蜘蛛、隐翅虫等天敌数量(表8),示范田药剂对稻田生态环境的影响与常规田药剂的影响相似,并且田间无药害现象。减量用药方案3年蜘蛛数量均高于常规用药,体现了良好的生态友好效应。
2.8 经济效益评价
比较减量用药模式与当地常规用药模式的用药成本(用药次数、用工成本、药剂使用成本)和水稻产量(实际测产结果),统计其节本增效效果(表9)。减量用药方案和常规方案均有较好的增产作用,2015、2017年减量用药模式增产效果高于常规用药模式。常规用药模式施用9次农药,比减量用药模式多施用2次,增加了2次人工成本;常规用药模式使用农药种类共有24种,用农药341.3 g/667 m2(按有效成分计),而减量用药模式3年平均用药种类17.3种,平均用农药158.8 g/667 m2,相比常规用药模式减少了53.5%。总体来说,减量用药模式显著减少183 g/667 m2农药成本投入与2次人工成本投入。在其他成本相同的情况下增加收入 75元/667 m2 左右。
3 结论与讨论
在全面提升农产品质量和食品安全水平,提出坚持质量兴农,实施农业标准化战略,突出优质、安全、绿色导向的质量兴农国情下,根据不同稻作生态区,结合水稻品种特性和技术水平,制定适合的减量用药模式,是生产优质安全绿色水稻的主要技术手段。
“1+3+X”减量用药模式提出用药关口前移、齐穗后零用、用药低残留三大策略[6],主抓播种、移栽、破口 3 个关键环节,分别采用种子处理1次、种苗期送嫁药1次和2次移栽初期除草+X次破口前综合预防性施药。减量用药方案提供了准确的用药时期,并且用药时间前移,一般固定用药6~7次,比常规用药少用2~3次。由于水稻破口期水稻免疫功能差,对农药敏感,易造成水稻包颈和“花壳”等问题[9]。减量用药相比常规用药推荐增加破口前与孕穗期用药量或在破口前尽量采用药效持续性强的农药,能够避免上述问题的发生。
本试验连续3年跟踪对比了减量用药模式与常规用药模式的综合防治效果、生态安全、经济效益。防治效果是任何用药方案主要考虑因素,在稻纵卷叶螟防控上,2015、2016年减量用药的防效高于常规用药且防效都能达到89.70%及以上,2017年的减量用药的防治效果达到了93.60%,虽然小于常规用药防效,但2种施药方案差异不明显。在稻飞虱防控上,2015—2017年3年期间的稻飞虱发生水平不同,2015年减量用药与常规用药的校正防效均在95%以上,且减量用药方案校正防效高于常规用药,2016年2种用药模式的校正防治效果均未达到80%,且2种施药方案差异不明显。在大螟防控上,2015、2017年减量用药的保穗率高于常规用药,但2016年为大螟多发情况,2种用药方案的保穗率都未超过80%,防治效果均不理想。在稻曲病防控上,3年减量用药与常规用药2种模式的防效均达到85%以上,2种施药方案差异不明显,与在江苏省苏南与苏北地区的示范结果相似[10-11]。
总体来说,防治时期与药剂选择是水稻安全生产过程中的技术关键。农药的使用次数与农药的种类是稻米农药残留风险的直接因素,减量用药方案3年蜘蛛数量均高于常规用药,体现了良好的生态友好效应,且减少183 g/667 m2农药成本投入与2次人工成本投入,提高了水稻的经济效益。3年的综合跟踪示范,减量用药不仅能有效防控病虫害更能保证水稻的质量安全与生态安全。
参考文献:
[1]江苏省植物保护站. 江苏省2015年水稻病虫害发生概况[C]// 2015年全国农作物重大病虫害发生情况总结及2016年发生趋势预测研讨会论文集. 北京:全国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中心,2015.
[2]高玉秋,高丽丹,许一荣,等. 农药与化肥使用现状及减量对策[J]. 现代农业科技,2020(7):135,138.
[3]刘贤金,余向阳,王冬兰,等. 优质粳稻组合用药过程管控技术研究与示范[J]. 农产品质量与安全,2018(1):12-18.
[4]刘贤金,王 敏,卢海燕,等. 农产品质量安全过程管控技术体系创新研究[J]. 农产品质量与安全,2019(1):13-18.
[5]汪爱娟,戴德江,马海芹,等. 优化组合药剂防治水稻重大病虫害技术研究[J]. 中国农学通报,2016,32(5):37-43.
[6]张永强,王 荣,蒲晨曦,等. 中国粳稻生产效率演变及区域差异[J].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2019,40(5):47-53.
[7]太仓市人民政府. 2015年太仓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EB/OL]. (2016-02-19)[2016-06-10]. http://www.taicang.gov.cn/taicang/tjgb/201602/0c1cae00365f4601b6537c63 b34877bc.shtml.
[8]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农村部. 农药 田间药效试验准则(一) 杀虫剂防治菜螟:GB/T 17980.14—2000 [S]. 北京:中国标准出版社,2004.
[9]陆亚琴,葛海军,华卫国,等. 如东县水稻破口期用药现状及科学安全用药的对策初探[J]. 上海农业科技,2014(6):149,137.
[10]张 猛,施保国,王冬兰,等. 江苏省优质粳稻生产全过程规范化用药技术示范[J]. 江苏农业科学,2019,47(3):91-94.
[11]黄志宽,姜 威,高 波,等. 灌南县水稻农药减量使用技术示范效果研究[J]. 现代农业科技,2017(1):100-101,108.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