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4-05-21
刘超 毛建辉 陈宇 肖科军 伍兴隆 黄琼 蒲德强
摘要:小贯小绿叶蝉是我国茶园主要害虫,广泛分布于全国各茶区,发生量较大。目前在生产上主要以化学药剂防治为主。为探索3种生物药剂对小贯小绿叶蝉的防治效果,采用不同浓度0.5%藜芦碱可溶液剂、1.5%除虫菊素水乳剂、5%桉油精可溶液剂对小贯小绿叶蝉的田间防治效果进行研究。结果表明,1.5%除虫菊素水乳剂300倍液、200倍液、100倍液药后7 d内防效无显著差异,均在药后3 d防效达到最高,100倍液的防效为51.37%;0.5%藜芦碱可溶液剂600倍液与300倍液防效接近,药后3~7 d的防效为63.04%~66.45%,且显著高于900倍液;5%桉油精可溶液剂防效随浓度增加而升高,在药后7 d 100倍液的防效达到最高,为82.02%,200倍液与100倍液的防效无显著差异,但100倍液与300倍液的防效有显著性差异。3种相对高浓度的生物农药中5%桉油精可溶液剂的防效相对较好,0.5%藜芦碱可溶液剂防效次之,1.5%除虫菊素水乳剂防治效果较差。
关键词:小贯小绿叶蝉;植物源杀虫剂;高虫口密度;藜芦碱;除虫菊素;桉油精
中图分类号: S433.3;S482.3+9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1002-1302(2021)09-0091-04
小贯小绿叶蝉[Empoasca (Matsumurasca) onukii]属半翅目叶蝉科(Cicadellidae),别称浮尘子、叶跳虫等,在全国各产茶地区普遍发生,每年发生8~12代,世代交替,是我国主要茶叶害虫之一。其若虫和成虫刺吸茶树嫩梢汁液为主要食物来源,导致受害株水分和营养不足,受害茶树生长缓慢,芽叶表现出蜷缩、叶尖和叶缘红褐枯焦、硬化等症状,严重影响茶农的经济收入[1-2]。在四川省小贯小绿叶蝉成虫、若虫在3月下旬开始出现,5月初虫口数持续增长,至6月下旬达全年最大值。5月下旬至8月上旬为高发期,严重危害春茶、夏茶。8月末开始虫口数急剧下降,10月中旬以后逐渐进入越冬期[3-4]。在生产上,尤其是小贯小绿叶蝉虫口密度较高(>10头/百叶)时,多数采用化学药剂防治为主,如菊酯类、烟碱类农药等[5-6],这也是多数地区夏秋茶农药残留量超标的主要原因之一。随着社会发展和人们的生活水平提高,高品质茶叶的需求增大,使有机茶病虫害防治的主要发展方法侧重于生物药剂防治,且以此减缓由于化学农药的大量不科学、不合理使用,导致小贯小绿叶蝉对化学防治农药产生抗药性的现象呈进一步加快的趋势,所以逐渐有生物农药被登记用于茶树病虫害防治,如苦参碱、藜芦碱和印楝素[7]。
植物源杀虫剂是利用提取植物次生代谢物制成具有杀虫活性的杀虫剂,具有多种生物活性物质对害虫有忌避、拒食、触杀和抑制生长发育等作用,有低毒、低残留、不易产生抗药性等优势[7]。在生物药剂开发利用上国内学者进行了一系列的研究,但由于试验条件的不同存在很多不一样的研究结果。郭名春等对小贯小绿叶蝉采用了5种不同药剂处理,发现0.6%苦参碱水剂、1.5%天然除虫菊水剂与25 000 mg/L联苯菊酯乳油药后7 d的防效均保持在78%以上,具有良好的持效性和速效性,尤其是0.6%苦参碱水剂药后7 d的防效仍在85%以上[8]。但田向容等研究了5种植物源农药对假眼小绿叶蝉的田间防效,结果表明,0.6%苦参碱水剂、1.3%苦参碱水剂和1.5%除虫菊素水乳剂等3种药剂对假眼小绿叶蝉几乎无防治效果[9]。曹丽等用含5%云菊天然除虫菊素乳油500~1 000倍液在茶叶上叶面喷施,对假眼小绿叶蝉的防治效果达53.6%~55.91%[10]。周顺玉等利用5种生物药剂在河南省信阳市进行茶尺蠖和茶小绿叶蝉药效防治试验,结果表明,在小绿叶蝉大发生时,0.5%藜芦碱可溶液剂800倍液在小贯小绿叶蝉大发生时具有一定的防治效果[11]。相关研究认为,对茶树小贯小绿叶蝉有良好防效的分别有藜芦碱、苦参碱、印楝素,其中苦參碱以及印楝素的防治效果研究结果不一[9-13]。为研究生物药剂在小贯小绿叶蝉虫口密度较高情况下的防治效果,探索高浓度生物药剂替代化学药剂的可能性,选择藜芦碱、除虫菊素以及桉油精开展本研究。
1 材料与方法
1.1 供试材料
供试茶树为福鼎9号,冠幅为60 cm。试验期为2020年7月,是小贯小绿叶蝉高发期,茶树生长正常,试验前20 d无施药记录,前30 d无修剪茶树。施药时天气阴转晴,施药后1 d无降雨,天气晴朗。试验地处于四川省眉山市东坡区思蒙镇泥河村茶园。供试茶园栽培条件包括土地类型、耕作管理、茶树品种及生长状况等均一致。
供试药剂有0.5%藜芦碱可溶液剂(成都新朝阳作物科学股份有限公司生产,推荐使用量为1 000~1 500 倍液)、1.5%除虫菊素水乳剂(成都新朝阳作物科学股份有限公司生产,推荐使用量为300~500倍液)、5%桉油精可溶液剂(北京亚戈农生物药业有限公司生产,推荐使用量为300~500倍液)。
1.2 施药方式
试验共设10个处理,每个处理重复3次,每个小区面积为200 m2。试验处理主要有(1)1.5%除虫菊素水乳剂300倍液;(2)1.5%除虫菊素水乳剂200倍液;(3)1.5%除虫菊素水乳剂100倍液;(4)0.5%藜芦碱可溶液剂900倍液;(5)0.5%藜芦碱可溶液剂600倍液;(6)0.5%藜芦碱可溶液剂300倍液;(7)5%桉油精可溶液剂300倍液;(8)5%桉油精可溶液剂200倍液;(9)5%桉油精可溶液剂100倍液;(10)空白对照处理(CK),清水喷雾。所有处理设置在同一块茶园。采用背负式15 L气压喷雾器(喷药壶型号:SX-LK15)进行人工喷雾。
1.3 调查与统计方法
1.3.1 调查内容与方法 调查于08:00—11:00进行,调查期间天气均为阴天。各小区采用对角线5点取样,每点随机抽查茶树上部 20个新梢,共计100个新梢,记录小贯小绿叶蝉成虫、若虫活虫数量。施药前调查记录各处理虫口基数,调查方法同药后调查方法一致,施药后1、3、7 d分别调查记录各处理小区小贯小绿叶蝉成虫、若虫活体虫口密度。
1.3.2 統计方法 根据施药前后的虫口密度差异,计算虫口减退率及校正防效。采用SPSS分析软件分析数据差异性。
虫口减退率(Pn)=Co-CnCo×100%;
式中:n表示药后天数(1、3、7 d);Co表示药前虫口数;Cn表示药后n d虫口数。
校正防效=(Pn-药后n d对照虫口减退率)(1-药后n d对照虫口减退率)×100%。
2 结果与分析
2.1 不同浓度除虫菊素对小贯小绿叶蝉的防治效果
除虫菊素不同浓度处理的防效结果(表1)表明,药后1 d各处理与CK之间无显著差异,防效不明显。药后3 d防效达到最高,处理3防效达到51.37%,各试验处理间无显著差异。
2.2 不同浓度藜芦碱对小贯小绿叶蝉的防治效果
不同浓度藜芦碱处理防效结果(表2)表明,药后7 d,处理6防效达到最高,为66.45%。药后 1 d,3个处理间无显著差异,防效不明显。药后 3 d,处理5、6与处理4之间差异极显著,处理5与处理6无显著差异。药后7 d,处理4与处理5、6均
2.3 不同浓度桉油精对小贯小绿叶蝉的防治效果
处理7、8、9与CK相比,结果(表3)表明,3种桉油精浓度防效依次升高,防效在药后7 d达到最高,处理9防效达到82.02%。在药后7 d内,处理8与处理9均无显著差异。处理7与处理8药后 7 d 内均无显著差异。药后1 d无明显防效,处理7与处理9有显著差异。药后3 d处理7与处理8无显著差异,与处理9差异显著。药后7 d处理7与处理9有显著差异。
2.4 3种生物药剂相对高浓度对小贯小绿叶蝉的防治效果比较
将3种生物药剂相对高浓度试验组的防效进行比较,结果表明,药后1 d无明显差异。药后3 d处理3、6、9之间均有极显著差异(P<0.010)。药后 7 d 处理3、9之间有极显著差异(P=0.008),处理3与处理6之间有显著差异(P=0.048),处理6与处理9间无显著差异(P=0.201)。
3 讨论
除虫菊素是从除虫菊花朵中提取的活性物质而制成的植物源农药,对多种农业害虫均有防治效果,不易产生抗药性、对环境友好,是十分理想的植物源农药[14]。本试验采用1.5%除虫菊素水乳剂后的防治效果在药后3 d达到最好,为51.37%,与曹丽等的研究结果[10]类似。各浓度之间无显著差异,所以按其推荐浓度300倍液可达到一定防效。防效在药后3 d到达最高,药后7 d相对下降,所以其持效性相对较差,可作为综合防治药剂,以防治小贯小绿叶蝉产生抗药性。
藜芦碱制剂是从喷嚏草的种子和白藜芦的根茎中提取的多种生物碱的混合剂,对昆虫具有触杀和胃毒作用,主要制剂有0.5%藜芦碱醇溶液、0.5%可溶性液剂、1.8%水剂和5%~20%的粉剂,药效可持续10 d以上,比鱼藤酮和除虫菊素的持效期长[15]。在本试验中,0.5%藜芦碱可溶液剂600倍液与300倍液防治效果接近,优于900倍液防治效果,药后3~7 d防效到达63.04%~66.45%。苏德生的研究表明,0.5%藜芦碱可溶液剂对茶小绿叶蝉的防效很好,药后3 d防效在84.72%以上,药后7 d防效在77.47%以上[16]。本试验的结果偏低,均在药后3 d防效达到最好。在苏德生的试验中,茶小绿叶蝉对0.5%藜芦碱可溶液剂的抗性系数均在1左右,说明茶小绿叶蝉很难对藜芦碱产生抗药性[16]。田向容等研究了0.6%苦参碱水剂、1.3%苦参碱水剂、1.5%除虫菊素水乳剂、茶蝉净和0.5%藜芦碱可溶性液剂等5种植物源农药对假眼小绿叶蝉的田间防效,结果表明,0.6%苦参碱水剂、1.3%苦参碱水剂和1.5%除虫菊素水乳剂等3种药剂对假眼小绿叶蝉几乎无防治效果,茶蝉净和0.5%藜芦碱可溶性液剂对假眼小绿叶蝉表现出了良好的防效,施药7 d后的防效分别为86.9%、70.6%[9],本试验结果与之有相似之处,在后续试验中将进一步深化研究。
5%桉油精可溶液剂是高效、低毒、低残留的纯天然植物源杀虫剂[17]。本试验中5%桉油精可溶液剂防效随浓度增加而升高,在药后7 d,100倍液防效达到最高,为82.02%,200倍液防效与100倍液防效无显著差异,但100倍液与300倍液有显著差异。所以,在生产厂家推荐使用浓度上使用 100~200倍液效果较好,且该使用浓度在药后3 d的防效可达到68.18%~77.50%,在药后7 d防效增加不多,说明其时效性与持续性均较好,可在生产使用上推荐使用。
虽然在国内关于小绿叶蝉的生物防治已开展多年,但其效果并不明显。张朝阳等选择8种常用杀虫剂进行田间假眼小绿叶蝉防治试验,结果表明,7种化学农药的药效均优于生物农药0.3%苦参碱水剂[18]。此外在本试验中观察期较短,而生物药剂一般持效期长,后续研究应加长观测时间。如王蓉等对茶园小绿叶蝉进行药效试验,其中植物源农药印楝素0.3%乳油速效性差,但持效期长,一般在1周左右药效才达到峰值[19]。对鱼藤酮、苏云金芽孢杆菌、球孢白僵菌、苦参碱、鱼藤酮、茶黄素等生物药剂要加大研究力度,丰富茶园小绿叶蝉综合防治体系。
参考文献:
[1]Qin D,Zhang L,Xiao Q,et al. Clarification of the identity of the tea green leafhopper based on morphological comparison between Chinese and Japanese specimens[J]. PLoS One,2015,10(9):e0139202.
[2]秦道正,肖 强,王玉春,等. 危害陕西茶区茶树的小绿叶蝉种类订正及对我国茶树小绿叶蝉的再认识[J].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4,42(5):124-134,140.
[3]曹馨月,王迎春,龚雪蛟,等. 小贯小绿叶蝉区域性发生规律和综合防治[J]. 中国植保导刊,2018,38(12):25-32.
[4]张艳冬. 四川有机茶园害虫控制技术研究[D]. 重庆:西南大学,2011.
[5]袁 争,张 亮,孙钦玉,等. 茶小绿叶蝉综合治理技术研究进展[J]. 中国茶叶加工,2010,30(4):13-18.
[6]黄安平,周清琼,贺益娥. 茶小绿叶蝉生物防治研究进展[J]. 茶叶通讯,2006,33(2):10-13.
[7]刘慧芳. 植物源农药在茶树病虫害方面的研究进展[J]. 贵州茶叶,2017,45(1):12-15.
[8]郭名春,周凌云,周 琳,等. 5种药剂对茶小贯小绿叶蝉的田间药效[J]. 中国茶叶,2019,41(1):25-26,29.
[9]田向荣,李彦涛,王智辉,等. 5种植物源农药对假眼小绿叶蝉的田间药效[J]. 热带生物学报,2019,10(3):265-268.
[10]曹 丽,文明玲,叶志华. 5%云菊天然除虫菊素乳油防治茶叶假眼小绿叶蝉的研究[J]. 陕西农业科学,2014,60(5):34-36.
[11]周顺玉,尹 健,马俊义.几种植物源农药对2种茶树害虫的防治效果[J]. 安徽农业科学,2011,39(21):12727-12729.
[12]文兆明,韦静峰,彭有兵,等. 几种植物源杀虫剂防治茶小绿叶蝉效果比较试验[J]. 中国农学通报,2008,24(1):379-383.
[13]林雄毅. 印楝素防治茶小绿叶蝉试验[J]. 中国植保导刊,2004,24(12):34.
[14]吴光远,曾明森,王庆森. 除虫菊素防治茶假眼小绿叶蝉茶尺蠖试验报告[J]. 茶叶科学技术,2004(4):11-13.
[15]王迪轩. 植物性杀虫剂——藜芦碱在蔬菜生产上的应用[J]. 农药市场信息,2010(6):42.
[16]苏德生. 茶小绿叶蝉对藜芦碱的抗药性试验[J]. 绿色科技,2017(18):35-36,42.
[17]李卫华. 5%桉油精可溶液劑防治杨小舟蛾幼虫效果的研究[J]. 绿色科技,2013(10):129-130.
[18]张朝阳,李浩宇,陈绍斌,等. 8种杀虫剂防治茶树假眼小绿叶蝉田间药效试验[J]. 现代农业科技,2017(12):113,115.
[19]王 蓉,肖卫平,郑 松,等. 不同药剂对茶假眼小绿叶蝉的防效及其对天敌的影响[J]. 农药科学与管理,2013,34(7):64-66.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