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淀粉型甘薯品种鲜薯产量和淀粉收量比较

时间:2024-05-21

郭小丁 谢一芝 贾赵东

摘要:利用6个淀粉型甘薯品种,从种植茬口和收获加工期等方面比较淀粉型品种的鲜薯产量和淀粉收量的变化差异,苏薯17号最适合春茬种植加工淀粉,栽后157 d,可获得8.52 t/hm2干淀粉,栽后192 d,可获得11.21 t/hm2干淀粉,是一个优良的淀粉加工用品种。C4-2夏茬种植,栽后146 d,可获得7.21 t/hm2干淀粉,是一个不可多得的适于夏茬种植的淀粉型品种。苏薯17号、苏薯18号和C4-2收获后贮藏1个月后,仍有20%以上的淀粉提取率,有利于延长淀粉加工期。

关键词:淀粉型甘薯品种;鲜薯产量;淀粉收量;春茬;夏茬

中图分类号: S531.04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1002-1302(2019)22-0106-03

甘薯高产稳产,单位面积上淀粉产量高,生产成本相对较低,一直是我国广泛种植的淀粉作物[1-2],至今为止,甘薯最主要的产品仍为淀粉,甘薯粉条是我国传统副食品之一,而且甘薯现已作为燃料乙醇的生产原料,这也是由其淀粉含量高的特性而决定的,因此育种的主要目标之一仍然是淀粉高产品种的选育[3-11]。日本曾育成了鲜薯淀粉含量高达24.5%的农林2号高淀粉品种[12],值得引进利用。众所周知,有的高淀粉品种在实际加工淀粉时并不能完全将其薯块内所含淀粉全部提取出来,除了淀粉加工设备因素外,还与其块根内束缚性淀粉比例较大有关,因此,生产加工淀粉用淀粉收量表述淀粉产量比较客观实际。至今关于栽培及加工条件对甘薯淀粉型品种淀粉加工影响的相关研究仍鲜有报道,因此本研究从品种、茬口和加工期等方面比较淀粉型品种的鲜薯产量和淀粉收量的变化差异,以期为淀粉型甘薯品种的推广和甘薯淀粉加工提供理论依据。

1 材料与方法

1.1 参试品种

参试品种为苏渝303、苏薯11号、苏薯15号、苏薯17号、苏薯18号、C4-2。其中前5个品种为江苏省农业科学院粮食作物研究所近十余年育成的品种,C4-2是从古巴热带块根块茎作物研究所提供的杂交种子中选出的高代品系。

1.2 土地准备

试验地点位于江苏省农业科学院六合基地。试验田冬耕冻垡、春季耙整。薯苗栽插前5 d起垄,垄距90 cm。起垄前一次性将氮、磷、钾含量均为15%的复合肥按750 kg/hm2均勻撒施在地面作基肥,生长期间不再追肥。

1.3 试验处理

试验于2016年进行,春茬在5月3日栽插,株距25 cm;夏茬在6月19日栽插,株距20 cm。每个小区长10 m,8垄。6个品种随机区组排列,3次重复。

1.4 田间管理

生长期间拔除田间大草。夏天雨季及时排出田间积水。

1.5 收获及数据处理

春茬分2次收获,每个小区收获中间2垄称量鲜薯产量,第1次收获在栽插157 d后,第2次收获在栽插192 d后;夏茬收获在栽插146 d后(与春茬第2次收获同期)。每个小区收获的鲜薯取样测定烘干率,剩余全部洗净称质量后提取淀粉。春茬第2次收获的薯块贮藏1个月后提取淀粉。用邯郸福美机械有限公司制造的小型红薯打浆机提取淀粉,收集的湿淀粉在烘箱60 ℃烘干称质量。采用SSPE软件处理数据。

2 结果与分析

2.1 鲜薯产量

春茬第1次收获的苏渝303和苏薯15号的鲜薯产量均达到47.52 t/hm2,而苏薯11号鲜薯产量最低,仅为 34.56 t/hm2,品种之间鲜薯产量差异达到显著水平(表1)。春茬第2次收获的距第1次收获晚35 d,苏渝303、苏薯15号、苏薯17号和苏薯18号4个品种鲜薯产量均超过 50 t/hm2,4个品种之间鲜薯产量无显著差异(表2)。其中,苏薯11号和苏薯18号鲜薯产量相比于第1次收获的增幅最大,分别为27.8%、26.2%(表3),说明这2个品种从鲜薯产量而言不适合早收,如果早收则鲜薯产量损失较大,而苏渝303、苏薯15号和C4-2在安排错开淀粉加工期时,可适当早收,苏薯17号早收晚收均可。夏茬比春茬晚栽46 d,鲜薯产量比春茬要低很多,苏薯15号产量最高,也仅为32.64 t/hm2(表4),即使与春茬第1次收获的相比,生长期短11 d,鲜薯产量相差也较大(表5),苏薯11号和C4-2相差较少,均为 4.80 t/hm2,在考虑土地轮作或错开淀粉加工期时,可安排这2个品种夏茬栽插。C4-2春茬第2次收获的鲜薯产量比苏薯11号低,但夏茬要比苏薯11号高1.44 t/hm2,表明C4-2更适合夏茬种植。

2.2 淀粉收量

苏薯17号春茬2次收获的淀粉收量均为第1位,分别为8.52、11.21 t/hm2,部分品种间淀粉收量差异达到显著水平(表1、表2)。由表6可知,春茬第2次收获的淀粉收量与第1次相比,苏渝303和C4-2增幅相对较低,从加工淀粉来讲,春茬种植的可安排早收,苏薯11号、苏薯15号和苏薯18号不宜早收,苏薯17号则早收晚收均可。夏茬C4-2淀粉收量最高,达到7.21 t/hm2,夏茬与春茬第2次收获同期,各品种的淀粉收量相差都较大,苏薯17号和苏薯18号收量差率均将近80%,只有C4-2相对较小,为32.6%(表7)。实际生产中,淀粉型甘薯品种一般不作夏茬种植,如果考虑土地轮作或错开淀粉加工期时,夏茬种植C4-2相对比较合适。

2.3 薯块烘干率及淀粉提取率变化

鲜薯烘干率反映的是薯块干物质含量,部分品种间的鲜薯烘干率差异达到显著水平(表8),C4-2春茬第1次收获的鲜薯烘干率高达34.0%。春茬第2次收获的除苏薯11号外,其他5个品种的烘干率均略低于第1次收获。不同茬口及不同时期收获的鲜薯烘干率基本稳定,变化差异很小,说明淀粉型品种栽插达到一定生长收获期(生产上一般以120 d为界)后,其干物质含量不会有太大变化。

鲜薯淀粉提取率反映的是某个品种薯块淀粉含量及淀粉能够提取出多少,鲜薯淀粉提取率高,除品种薯块淀粉含量高因素外,还可能与薯块内束缚性淀粉比例较低有关。本试验品种之间的鲜薯淀粉提取率部分差异达到显著水平,而且春茬第2次和夏茬收获的均比春茬第1次收获的鲜薯淀粉提取率高(表9),单从鲜薯淀粉提取率这一点看,淀粉型甘薯品种不宜早收加工淀粉。

薯块烘干率和淀粉提取率具有显著的正相关关系,春茬第1次收获两者的相关系数为0.813,相关性极显著,春茬第2次收获两者的相关系数为0.973,夏茬两者的相关系数为0.964,相关性极显著,表明薯块干物质主要由淀粉构成,约占70%,因此,选种初期阶段只需测定薯块烘干率即可表明淀粉含量高低。

苏薯15号贮藏期间薯块腐烂较多,没有提取淀粉,只对其他5个品种春茬第2次收获的薯块贮藏1个月后测定了烘干率和淀粉提取率。由表10可知,在正常贮藏条件下,苏渝303和苏薯11号薯块烘干率略有下降,而苏薯17号、苏薯18号和C4-2均有不同程度提高,说明薯块贮藏期内水分散失,烘干率相对提高,而且淀粉含量较高的品种干物质损耗也相对较少。因此,苏薯17号、苏薯18号和C4-2适于收获后贮藏,延长淀粉加工期。

收获的薯块贮藏后,部分淀粉会转化为糖分而使淀粉提取率降低,苏渝303和苏薯11号下降较多,分别下降1.4、3百分点,苏薯17号和苏薯18号略有下降,分别下降0.7、0.4百分点,而C4-2增加0.5百分点,说明它的淀粉不易转化,并因薯块水分散失使淀粉提取率相对提高。从淀粉提取率的变化分析,苏薯17号、苏薯18号和C4-2也适于收获后贮藏,可延长淀粉加工期。

3 讨论

淀粉型甘薯品种在生产中一般都安排作春茬种植加工淀粉,夏茬种植的鲜薯产量和淀粉收量都低于春茬,但有时考虑土地轮作或错开淀粉加工期,也会安排一定面积的夏茬种植。

单从鲜薯产量分析,春茬种植的苏渝303、苏薯15号和C4-2,在安排错开淀粉加工期时,可适当早收。单从淀粉收量分析,春茬种植的苏渝303和C4-2晚收比早收的增幅较小,可适当早收。单从鲜薯淀粉提取率分析,春茬种植的淀粉型品种均不宜早收加工淀粉。

从鲜薯产量和淀粉收量2个方面综合评价,苏薯17号最适合春茬种植加工淀粉,栽后157 d,可获得8.52 t/hm2干淀粉,栽后192 d,可获得11.21 t/hm2干淀粉,是一个优良的淀粉加工用品种。从鲜薯产量和淀粉收量2个方面综合分析,C4-2更适合夏茬种植,栽后146 d,可获得7.21 t/hm2干淀粉,是一个不可多得的适于夏茬种植的淀粉型品种。

薯块在加工贮藏过程中,部分淀粉会转化为糖分,使得淀粉提取量减少[13],苏薯17号、苏薯18号和C4-2收获贮藏1个月后,仍有较高的淀粉提取率,说明淀粉转化较少,有利于延长淀粉加工期。

薯块烘干率和淀粉提取率具有显著的正相关关系,这与陆国权等的研究结果(鲜薯淀粉含量与烘干率的相关系数为0.981)[13]相似,因此,淀粉型品种选育前期阶段可用薯块烘干率来代表淀粉含量指标。

参考文献:

[1]王家万. 红薯淀粉资源的开发利用[J]. 湖南农业科学,1984(5):44-46,27.

[2]廖小静,易中懿,徐雪高,等. 甘薯育苗产业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培育研究[J]. 江苏农业科学,2017,45(23):330-333.

[3]马代夫,刘庆昌. 中国甘薯育种与产业化[M]. 北京:中国农业大学出版社,2005:3-10.

[4]谢一芝,郭小丁,贾赵东,等. 甘薯新品种苏薯17号的选育及栽培技术[J]. 江苏农业科学,2012,40(11):112-113.

[5]杨新笋,雷 剑,苏文瑾,等. 甘薯新品种鄂薯9号的选育与栽培技术[J]. 湖北农业科学,2012,51(17):3696-3698.

[6]王自力,刘忠玲,秦家范,等. 高淀粉型甘薯新品种洛薯11号的选育及栽培技术要点[J]. 河南农业科学,2017,46(3):63-65.

[7]張 菡,魏 鑫,王良平. 淀粉型甘薯新品种万薯5号的选育及栽培要点[J]. 作物杂志,2013(2):155.

[8]夏家平,谢一芝,韩 杨,等. 高淀粉甘薯新品种皖苏178的选育和主要品质性状[J]. 作物杂志,2013(5):150-151.

[9]郭达伟,吴文明,梁金平,等. 高淀粉能源型甘薯新品种‘龙薯24号的选育[J]. 福建农业学报,2014,29(8):736-740.

[10]杨育峰,李君霞,代小冬,等. 甘薯新品种郑红23号的选育及栽培要点[J]. 河南农业科学,2015,44(9):22-24.

[11]李 强,马代夫,李秀英,等. 高淀粉甘薯品种徐薯29的选育与栽培技术[J]. 江苏农业科学,2015,43(1):96-97.

[12]Kenji S. Sweetpotato cultivars with high starch content[J]. Agriculture and Horticulture,1993,68(8):43-44.

[13]陆国权,蒋友富,邬建敏. 甘薯块根加工中淀粉和糖含量变化的研究[J]. 浙江农业学报,1997,9(2):78-82.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