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4-04-24
文_当代贵州全媒体记者 / 苏江元 李思瑾
产业兴镇百姓富 特色靓镇生态美特色小镇
文_当代贵州全媒体记者 / 苏江元 李思瑾
“要以人的城镇化为核心,坚持产业兴镇百姓富、特色靓镇生态美,全面推动小城镇建设提质升级,高标准推进城乡一体化发展,为决胜脱贫攻坚、同步全面小康、开创多彩贵州新未来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近年来,贵州积极构建美丽乡村、绿色小镇、山水城市、和谐社区的山地特色新型城镇化蓝图,围绕“生态、生产、生活”下功夫,初步形成了具有贵州特色的小城镇发展经验。
7月27日,住房城乡建设部发布《关于拟公布第二批全国特色小镇名单的公示》,贵州 西南州贞丰县者相镇、 东南州黎平县肇兴镇、贵安新区高峰镇、六盘水市水城县玉舍镇等10个小镇跻身第二批全国特色小镇名单。加上去年10月入选第一批全国特色小镇的贵阳市花溪区青岩镇等,目前贵州已拥有15个全国特色小镇。
无独有偶,在今年年初经国务院批准公布的百座特色小城镇名单中,贵州仁怀市茅台镇、安顺西秀区七眼桥镇等7个小城镇入选。
省委书记、省长孙志刚非常重视贵州特色城镇化建设,今年6月在铜仁召开的第六届贵州省小城镇建设发展大会上,孙志刚批示:“要以人的城镇化为核心,坚持产业兴镇百姓富、特色靓镇生态美,全面推动小城镇建设提质升级,高标准推进城乡一体化发展,为决胜脱贫攻坚、同步全面小康、开创多彩贵州新未来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作为全国唯一一个没有平原支撑的省份,贵州山地素有“八山一水一分田”之说,承载产业和人口的平地很少。
贵州的城镇化道路该如何走?省委、省政府在顶层设计上高屋建瓴:只能“蒸小笼”,不可“摊大饼”,要在“特”字上下功夫,突出特色,破局“千镇一面”的发展困境。
2013年10月,贵州省出台了《关于加快100个示范小城镇改革发展的十条意见》,提出10大改革事项、41项任务清单和29项配套措施,率先在全国以镇为单位建立全面小康统计监测指标体系。
以山地为特色的100个示范小城镇建设,遵循“以人为本、道法自然”的原则,城镇、山水、田园、村庄的融合程度不断提升。
贵州的发展理念得到国家认可,2015年10月16日,国家发展改革委同意我省设立贵州山地特色新型城镇化示范区,为全国第三个以省为单位的新型城镇化试点省份。
2016年3月,《关于打造贵州省特色小城镇升级版的实施意见》出台,重点支持20个县(市、区、特区)整体推进区域内小城镇建设发展,继续支持100个示范小城镇加快建设发展,带动全省1000多个小城镇共同建设发展。
建设特色小镇已然成为新型城镇化破题的良策。而“一镇一品”,成为贵州特色小镇最鲜明的特点。
那么,贵州特色小城镇“特”在何处,新在哪里?贵州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有关负责人将其归集为六个部分:
在路径上,就地就近城镇化,以县城为节点、以小城镇为载体,联动周边村庄,构建离土不离乡、不离土不离乡的就地就近城镇化发展路径。
在开放方面,优化城镇化空间格局。以区域环境改善和国家“一带一路”战略实施,立足“近边近江近海”特点构建多向开放城镇化空间格局。
在就业方面,立足山地经济拓展就业渠道。立足山地资源条件,充分发挥传统产业优势,积极培育新兴战略产业,打造山地特色产业拓展就业,保障民生根本。
在管理上,立足山地城镇基础,创新规划建设理念,优化行政管理,协同行政区和经济区促进空间优化和管理扁平化。
在机制创新上,构建生态文明协同城镇化机制。立足生态文明先行示范区建设,秉承“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资源环境共融共生,生态文明与城镇化协同发展。
在大扶贫战略上,融合城镇化方向深度驱动实施。以同步小康为导向,以教育扶贫、产业扶贫、生态移民为抓手,实施精准扶贫,探索扶贫开发与城镇化融合推进,消除贫困。
在青岩古镇,建筑风貌与人居生活、自然美景各美其美、美美与共。(当代贵州全媒体记者 贾智 / 摄)
3月3日,贵阳市花溪区青岩古镇国家5A级旅游景区正式揭牌。青岩镇是建于600年前的军事重镇。2014年,青岩古镇就开始升级改造传统建筑。在改造中,坚持“修旧如旧”的原则。
古城墙内,古镇居民享受着旅游带来的红利,部分居民在古镇内开设店铺,销售卤猪脚、清明粑等美食,生意兴隆;古城墙外,青石铺就的古驿道穿过绿色田野,偶有挑着担子的农夫或是牵牛的牧童走过,显山露水,处处皆乡愁。建筑风貌与人居生活、自然美景各美其美、美美与共。
在修缮升级传统建筑的同时,青岩古镇也对非物质文化遗产进行保护与传承,对周边生态环境进行了精心的布局,让建筑、文化和生态相得益彰。
像青岩古镇一样,安顺市西秀区旧州镇、 东南州雷山县西江镇、 东南州黎平县肇兴镇等依托丰富的文化资源和良好的生态环境,用独特的自然风貌、生活习俗等元素,诠释小镇文化传统。
生态是特色小镇的自然底色,文化是特色小镇的精神原色。推动城镇建设与良好生态、历史民族文化交相辉映,贵州特色小镇拥有美好环境、文化灵魂,拥有各自独树一帜的城镇“脸谱”。
贵州特色小城镇建设强调产业支撑,产城相融,化解小城镇发展“空心化”难题。
走进贵州仁怀市茅台镇,如同观赏一幅“水村山廓酒旗风”的诗意画卷。
酿酒业的兴起和繁荣得益于大自然的资源禀赋。
按照贵州省委、省政府要求,围绕“中国国酒之心”和“世界白酒之心”建设。茅台镇因地制宜、因势利导,以传统产业为载体,让特色小镇具备“真特色”。还有一类小镇,从零起步,集聚高端要素,打造新的产业集群。
贵安新区的北斗湾小镇本是高峰镇麻郎、桥头、狗场三个贫困村的生态移民小镇,高峰镇引进VR产业要素,建设VR产业馆、应用馆、科教馆、体验馆、创客空间和内容交换空间等,实现虚拟现实产业的有效聚集。依托贵安新区虚拟现实“一廊、一带、一镇、N区”,成为贵州省发展VR产业的首个发力点。
以“大瀑布景观”“避暑旅游”为名片的安顺市镇宁自治县黄果树镇、打造“生态田园、茶旅一体”的遵义市湄潭县永兴镇、变“凉资源”为“热产业”的“南国滑雪基地”六盘水市水城县玉舍镇……产业立镇,贵州的特色小镇不仅小而精、小而美,更是小而富、小而特。
此外,以历史文化资源为主要特色的小镇,依托民俗民族文化、历史文化遗产等资源,打造旅游目的地;以独特自然资源支撑的特色小镇,正向产业链上下游延伸,并与其他产业融合发展;而一些先天不足的小镇,则“无”中生“有”,崛起成为“产城人”融合发展的新载体……
(责任编辑 / 袁燕)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