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4-04-24
文_当代贵州全媒体记者 / 伊航
王远贵:公益是一种信仰
文_当代贵州全媒体记者 / 伊航
2016年,王远贵荣登“中国好人榜”,他带领的贵州爱心之家志愿者支教团荣获“四个100”学雷锋先进典型。
王远贵(前左一)给学生发放爱心物资。(贵州省志愿者行动指导中心供图)
“那里地势高寒,学生们上学除了背书包外,还要背编织袋,里面装的是木柴、煤炭和土豆。柴火用来在教室里烧火取暖,土豆则是他们在学校里的午餐……”
2007年,在华中农业大学上大二的王远贵在网上看到 西县中建乡红板小学报道中的这些文字,深深刺痛了他,也从此改变了他的人生。
“没想到自己家乡还有人在过这样的生活。”来自 西县的王远贵,从小也是一名留守儿童。
2007年寒假,王远贵走访了海拔1600米大山顶上的红板小学,次年初,他将调查情况向当时在学校团委工作的徐本禹反映,希望学校能对红板小学提供支教援助。作为一名曾扎根贵州的支教志愿者,徐本禹建议他在网上招募志愿者,争取更多资源。
第一篇招募帖发出后得到了网友的大力支持,王远贵备受鼓舞,他还把团队命名为“贵州爱心之家志愿者支教团”,从此开启了自己的公益之路。
2009年,支教团在学校募集了9吨爱心物资,王远贵等5名志愿者乘坐20多个小时的火车将物资送往贵州。回校后,因为花光了生活费,王远贵和另外几个同学啃了3天的馒头。
2011年,当《凤凰周刊》记者邓飞发起 “免费午餐”计划时,王远贵毅然放弃在广州的工作,带领“爱心之家”协助邓飞走访了贵州多个山村学校,并为边远山村学校申请免费午餐项目,得到了贵州省文明办、团省委、省志愿服务联合会、省志愿者行动指导中心的支持。
“爱心之家”连续19次组织515名义务支教志愿者奔赴省内50余所边远山区学校长期开展志愿服务活动,让3万余名留守儿童感受到了爱心的温暖和学习的乐趣。
2015年,当听到爱心之家支教团志愿者曾经教过的红板小学学生罗飘以理科517分的优异成绩考入了成都理工大学时,王远贵觉得“公益事业就是星星之火,能为那些偏远贫穷的山村带来光亮”。
2016年,王远贵荣登“中国好人榜”,他带领的贵州爱心之家志愿者支教团荣获“四个100”学雷锋先进典型。
截至2017年3月,王远贵通过贵州省青年志愿服务基金会、贵州志愿者阳光公益平台等联络2000余名爱心人士与农村孩子结成对子,帮扶资金达600余万元,募集了500余万元为4000余名留守儿童、农民工子女提供了900余万次免费午餐,捐助物资价值1000余万元,4万余名农民工子女、留守儿童受益。
“公益对我来说或许就是一种信仰,不在于做多大事,而在于坚持。”王远贵说,还有很多人需要帮助,他的公益梦想依然在路上。
(责任编辑 / 喻丹)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