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施肥模式对茶叶营养累积及土壤肥力的影响

时间:2024-05-21

李俊强 林利华 张帆

摘要:采用连续3年的田间定位试验方法,研究不施肥(CK)、全量化肥(NPK)、半量化肥+半量有机肥(NPKO)、全量有机肥(O)、全量化肥+豆科绿肥(NPKL)和半量化肥+半量有机肥+豆科绿肥(NPKOL)6种不同施肥模式对茶叶营养元素累积及土壤肥力的影响。结果表明,(1)不同施肥模式对茶叶的营养生长均起到了显著的促进作用,不同施肥模式均显著提高了叶芽密度、叶芽长度和年产量,基本表现为NPKOL>NPKL>NPKO>NPK>O>CK,其中以NPKOL施肥模式提高最为显著。(2)与对照(不施肥)相比,其他几种不同施肥模式提高了茶园土壤的基本肥力(有机碳、全氮、全磷、全钾、有效磷、有效氮和有效钾含量),而显著降低了土壤pH值。(3)不同施肥模式均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水浸出物、茶多酚、咖啡碱和游离氨基酸含量,大致表现为NPKOL>NPKL>NPKO>NPK>O>CK,并且不同施肥模式下水浸出物、茶多酚、咖啡碱和游离氨基酸均显著高于对照,同时增加了茶叶中氮、磷和钾养分累积量,其中NPKOL施肥模式试验效果最佳。主成分分析表明,茶多酚、氮积累量、pH值、有机碳和全氮是影响茶叶年产量最主要的影响因子,其荷载值(绝对值)分别达到了0.803、0.793、0.736、0.823、0.775。(4)NPKOL施肥模式的茶叶产量和茶叶营养物质累积量最大,进一步佐证了此培肥模式能促进茶产量,值得在茶园施肥过程中进一步推广应用。

关键词:施肥模式;茶叶产量;营养累积;土壤肥力

中图分类号: S571.106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1002-1302(2019)07-0170-05

我國幅员辽阔,是传统的农业大国,不仅农作物种植面积广,作物种类繁多,且南北方因地域差异而具有不同的经济作物[1];我国南方多丘陵山地,茶树广泛分布,且成为当地主要的经济来源之一。近些年来,在生活水平日益提升的情况下,人们对茶叶的需求也日益增加,在此情况下,茶树的种植面积明显增多[2-3]。

我国是少有的大面积种植茶树的国家,但是近些年来随着土壤肥力的下降,大量的化肥在茶树种植中使用,不合理的施肥不仅大大降低了茶的品质,长远来看不利于土壤肥力和活力的保持[4]。施肥在茶树种植中尤为重要,直接关乎茶叶产量和质量,主要的产茶国不仅有中国,还有印度、斯里兰卡等,通过对这些国家长期的实地调查发现,化肥施用使得茶叶产量提升了近41%,可见施肥对于茶叶产量提升作用明显[5-6]。我国茶叶种植区主要在南方低山丘陵地区,该地区具有明显的红壤特点,有机质含量相对较低,且具有较高的酸性,容易产生淋失,且没有较高含量的有效氮,而茶树对氮的需求较为明显,这就影响了茶树产量的提升和品质的提高[7];但是如果过度施肥,在成本提升的情况下更容易导致土壤酸化甚至是明显的水污染。施肥是否合理直接关乎肥料的利用效率,更关乎土壤长期肥力和活性的保持及增强,不合理的施肥将破坏土壤理化特性,易形成土壤板结等问题,因此合理施肥尤为重要。研究发现,在长期单一施用化肥的情况下,土壤更容易板结、酸化,形成明显的营养不均衡[8-9],化肥和有机肥的合理结合才能发挥肥料的效率,弥补我国南方红壤有机质含量低等不足。为了有效降低不合理施肥造成的土壤板结等问题,促进茶叶生产可持续发展,开展合理的茶园培肥尤为重要,这样不仅能够有效提升肥料的利用效率和质量,还能在增产提质的同时促进土壤肥力和活性的保持,使得茶叶生产和土壤保持具有协调性[10]。近些年来,不少学者对茶叶生产和施肥之间的关系展开了大量的实地调查,同时提出了较多的建议和改进方法,这些研究多集中在施用化肥或者有机肥方面,但缺乏长期的观测数据。本研究将从不同施肥模式下探究施肥与茶叶产量、土壤肥力保持之间的关系,并进行连续3年的实地观测研究,从而寻求更合理的施肥方式,以在提升茶叶质量和产量的同时更好地保持土壤肥力和活性,为促进茶产业健康发展提供有益参考和借鉴。

1 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材料

本试验茶园位于四川农业大学,茶园所处区域呈现典型热带季风气候特点,且具有较高的年均气温,年均气温达 16 ℃,降水主要集中在夏季,有近1 000 mm的年降水量。该区域的土壤主要是黄棕壤,该茶场的产茶量并不高,并没有过多的施肥,虽然管理方面一般,但是整体来说土壤肥力保持的较好;本研究所选择的茶树为6年树龄的龙井43、舒茶早树,属于典型的无性系扦插良种。

1.2 试验设计

试验始于2014年5月至2017年9月,共设6种不同的施肥模式:不施肥(CK)、全量化肥(NPK)、半量化肥+半量有机肥(NPKO)、全量有机肥(O)、全量化肥+豆科绿肥(NPKL)和半量化肥+半量有机肥+豆科绿肥(NPKOL),每个处理3次重复,共计18个小区,每个小区面积为6 m×6 m=36 m2,6个处理施肥量见表1。本试验施肥采用等氮量施用,并促进其养分均衡;在每年的冬季将豆科绿肥施用于茶树土行间。饼肥主要是菜籽饼肥,其氮含量在6.1%以上,且P2O5含量在4.1%以上,K2O含量在2.5%以上;而钾肥主要是氯化钾,K2O含量超过50%;化肥主要施用尿素、磷酸一铵、氯化钾;试验中使用农地乐牌有机肥。

为提升试验数据的准确性和可对比性,本研究过程中将采取管理一致的大田管理模式,每年进行3次灌溉,在试验过程中需要对各个分区进行单独的鲜质量测定,并做好数据记录,当年累积的总鲜质量产量就是其茶叶产量,此外,每年会选取茶叶进行养分含量测定,主要是测定氮、磷、钾指标,同时在各个分区通过“S”形进行根系土壤样品采集,并将其充分混合,将1 kg新鲜土样取出带回试验室,置于冰箱保存,以便于相关成分测定。

1.3 测定方法

从2014年5月开始至2017年9月,3年内每个月都要进行鲜芽叶成分的测定,所取芽叶为1芽2叶,一方面分析其茶多酚、游离氨基酸等成分,另一方面对其生长密度、长度进行测量并记录。此外,还要分析土壤的主要养分及酸碱性,采样方式为5点采样。

主要的测定方法如下:利用沸水萃取法对水浸出物进行测定,利用比色法来测定游离氨基酸、茶多酚含量[11],借助电位法测定土壤pH值,通过硫酸消化法测定全氮含量[12];同时,还要对芽叶密度进行测定,首先在试验分区内随机找取5个长、宽均为20 cm的生长蓬面,然后对其区域内的芽叶数量进行统计记录。芽叶长度的测定方法如下:首先选择3个区域,从中随机摘取芽叶30个,然后对芽叶长度进行测定,测定时从基部开始,直至芽叶顶端,最终的平均值即是其长度。

1.4 数据分析

对获取的数据首先通过Excel 2007进行整理,之后利用SPSS 15.0开展相应的统计分析。

2 结果与分析

2.1 不同施肥模式对茶叶产量的影响

与CK施肥模式相比,其他几种不同施肥模式均可在一定程度上提高茶叶的年产量,年产量的范围为142.3~236.3 kg/hm2,提高幅度为18.55%~66.06%。其中,NPKOL施肥模式的茶叶年产量相对最高,为236.3 kg/hm2,比对照施肥模式提高66.06%,NPKL施肥模式的茶叶年产量次之,O施肥模式的茶叶年产量最低,为168.7 kg/hm2,仅比对照施肥模式提高18.55%,且不同施肥模式下茶叶年产量均显著高于对照。不同施肥模式下叶芽密度和叶芽长度均表现为NPKOL>NPKL>NPKO>NPK>O>CK,不同施肥模式下的叶芽密度和叶芽长度均显著高于对照,其中NPKOL和NPKL间差异不显著,NPKO和NPK间差异不显著;叶芽密度的范围为26.3~49.5个/m2,提高幅度为13.31%~88.21%;葉芽长度的范围为2.16~5.36 cm,提高幅度为62.96%~148.15%(表2)。

2.2 不同施肥模式对茶叶品质的影响

与CK施肥模式相比,其他几种不同施肥模式均在一定程度上提高茶叶品质,不同施肥模式下水浸出物、茶多酚和游离氨基酸均表现为NPKOL>NPKL>NPKO>NPK>O>CK,咖啡碱表现为NPLOL>NPKL>NPK>NPKO>O>CK,不同施肥模式下水浸出物、茶多酚、咖啡碱和游离氨基酸含量均显著高于对照,其中NPKOL和NPKL间差异不显著,NPKO和NPK差异不显著。水浸出物变化范围为365.2~436.5 mg/g,提高幅度为1.67%~19.52%,NPKOL施肥模式下提高幅度最大(19.52%),O施肥模式下提高幅度最小(1.67%);茶多酚含量变化范围为235.1~298.3 mg/g,提高幅度为 9.27%~26.88%,NPKOL施肥模式下提高幅度最大(26.88%),O施肥模式下提高幅度最小(9.27%);咖啡碱含量变化范围为26.4~37.9 mg/g,提高幅度为8.71%~43.56%,NPKOL施肥模式下提高幅度最大(43.56%),O施肥模式下提高幅度最小(8.71%);游离氨基酸含量变化范围为25.3~59.8 mg/g,提高幅度为21.34%~136.36%,NPKOL施肥模式下提高幅度最大(136.36%),O施肥模式下提高幅度最小(21.34%),详见表3。

2.3 不同施肥模式对茶叶营养物质累积量的影响

不同施肥模式对茶叶中氮、磷、钾养分累积均有显著的影响,与对照(不施肥)模式相比,其他几种施肥模式均在一定程度上提高茶叶对氮、磷、钾养分累积量,其增加幅度分别为10.78%~57.99、22.585%~80.65%、28.57%~71.43%。其中,NPKOL施肥模式下茶叶氮、磷、钾累积量最高,分别为4.25、0.56、5.16 kg/hm2,比对照分别提高了57.99%、80.65%、71.73%,而NPKL施肥模式下茶叶氮、磷、钾累积量次之。不同施肥模式下氮、磷、钾养分累积量均表现为NPKOL>NPKL>NPKO>NPK>O>CK,不同施肥模式下氮、磷、钾养分累积量均显著高于对照,其中NPKOL和NPKL间差异不显著,NPKO和NPK间差异不显著(表4)。

2.4 不同施肥模式对茶叶土壤肥力状况的影响

与对照(不施肥)模式相比,不同施肥模式均显著降低了土壤pH值,土壤pH值变化范围为6.02~6.98,降低幅度为6.30%~13.75%,NPKOL施肥模式下的土壤pH值下降幅度最大(13.75%),O施肥模式下土壤pH值下降幅度最小(6.30%),其中不同施肥模式下土壤pH值均显著低于对照。不同施肥模式对茶叶土壤有机碳含量、全氮含量、全钾含量、有效磷含量、有效氮含量、有效钾含量均有显著的影响:与对照(不施肥)模式相比,其他几种不同施肥模式均在一定程度上提高茶叶土壤有机碳含量、全氮含量、全钾含量、有效氮含量、有效磷含量、有效钾含量,其增加幅度分别为28.89%~176.89、77.63%~210.53、10.47%~63.22%、37.08%~386.55%、58.41%~249.43%、104.80%~340.12%。其中,NPKOL施肥模式下茶叶土壤有机碳、全氮、全钾、有效磷、有效氮、有效钾含量最高,分别为17.25、2.36、26.98、46.32、217.87、68.79 mg/kg,比对照分别提高了176.89%、210.53%、63.22%、386.55%、249.43%、340.12%。不同施肥模式下土壤有机碳含量、全氮含量、全钾含量、有效氮含量、有效磷含量、有效钾含量均表现为NPKOL>NPKL>NPKO>NPK>O>CK,不同施肥模式下土壤有机碳、全氮含量、全钾含量、有效氮含量、有效磷含量、有效钾含量均显著高于对照,其中NPKOL和NPKL间差异不显著,NPKO和NPK间差异不显著。对于土壤全磷而言,不同施肥模式下土壤全磷含量高于对照,但与对照之间差异并不显著(表5)。

2.5 不同施肥模式下茶叶土壤肥力的主成分分析

在本试验过程中,将茶叶品质、养分累积量、土壤肥力作为研究的原变量,待提取特征值后进行降维,这样能够分析出显著的相关系数。通过主成分分析发现,对于第1主成分而言,其特征值的变量解释度达到了78%,成为最主要的解释变量,前2个主成分的特征值超过了88%,说明这2个成分是主要的分析指标;通过因子载荷分析发现,茶多酚、氮积累量、pH值、有机碳、全氮的因子载荷绝对值均在0.73以上,说明其对茶叶产量的影响较大,详见表6、表7。

3 讨论与结论

合理的施肥自然能够显著提升茶叶的产量,有利于土壤肥力和活性的保持[13-14],对于茶叶产业的发展起着促进作用,但是不合理的施肥则从长远来看明显不利于茶叶产业的持续发展[15]。本试验从多个角度来探究施肥与茶叶生产之间的关系,采用6种施肥模式进行了长达3年的实地观测,发现5种施肥方式下茶叶产量均高于不施肥模式,其中效果最好的是NPKOL施肥方式。主要原因可能为该模式在施用化肥的基础上添加有机肥及绿肥,茶叶所需的氮、磷、钾养分,施用比例较为合理;其次,多种肥料合理搭配能够形成相对较为丰富的养分,利于茶树的生长发育,这样自然容易形成较高的产量,尤其是茶树对氮磷钾含量需求较大,这样较为丰富的养分能够提升有机质含量,促进根系对养分的利用,增加微量元素含量以提升茶树的抗病性等;再次,豆科绿肥的施用能够对空气中的氮形成良好的固氮作用,且生草落叶凋零能够带来腐殖质,为根系养分利用提供有利条件,增强茶树生长所需养分,进而提升茶树产量;最后,套种能够对茶园气候进行微调节,利于茶树生长[16-17]。

对于茶树而言,氮元素不仅影响茶叶的生长,还会影响茶叶的质量,尤其是色、香、味等,甘氨酸成分能够提升茶叶的醇香,茶氨酸能够提升茶叶的鲜爽;此外,茶多酚带有苦涩味,其含量将直接制约茶品质,该成分含量过高直接导致茶苦涩,其最适宜的含量在20%左右[18],另外,该成分作为次生代谢物,在茶树氮含量过低的情况下,叶片多酚含量将明显上升,进而导致茶叶品质下降。在茶树光合作用等生长发育过程中,磷成分参与其中,尤其是在酶的作用下增强能量传递,同时增进茶叶香气;茶树的钾含量在其新陈代谢等生理活动中起着重要作用,且多种酶反应也离不开钾元素,通过研究发现,钾含量与茶叶的质量具有明显的正相关关系,通过试验得知,茶叶氨基酸等含量能够在施肥的情况下得以提升[19-20]。施肥模式虽然不同,但是施肥情况下茶多酚含量明显上升,最主要的原因在于茶树的不断生长,在生长效应的影响下,施肥的不同对于增加茶多酚含量起着促进作用,但是代谢物的合成没有相应同比增加,这说明合理有效施肥能够提升肥料的利用效率,同时对于茶品质的提升起着促进作用,进而得到较好的经济效益[21-22]。研究发现,不仅咖啡碱含量与茶品质存在较为明显的正向关系,而且游离氨基酸含量也关乎茶品质,在茶品质较高的情况下,其水浸物越多。综合来讲,在茶树氮、磷、钾含量较高的情况下,茶品质的提升更有保障[23]。本研究通过长时间的观测数据分析发现,除了不施肥之外,其他5种施肥方式下茶树氮、磷、钾积累量均有明显的提升,同时促进了茶多酚、水浸出物成分积累,其中效果最好的是NPKOL施肥方式,这表明该施肥模式能够使得茶叶品质得以提升。

合理的施肥才能最大程度地降低土壤板结、活性丧失等,所选用的肥料及施肥方式都将影响肥料的利用效率。有学者通过研究发现,在大量氮肥影响之下,土壤原有的养分平衡将被打破,氮元素的拮抗作用使得作物的养分平衡受损,其氮元素的增产效果大大降低[24-25],因此施肥必须合理、适量。化肥、有机肥、绿肥的合理结合能够互相促进,使之发挥各自所长,最终促进作物产量提升、品质提高,同时利于土壤肥力和活性的保持[26-27],本研究得出的结论也与其基本一致。通过长期的实地观测分析,施肥模式雖然不同,但都不同程度地促进了茶树产量的提升,其有机质等含量得以增加,尤其是含有机肥的NPKOL、O和NPKL施肥模式效果更为明显,综合来讲,NPKOL施肥模式具有更好的增产效果和品质提升效果,利于土壤肥力的保持。

参考文献:

[1]马立锋,吕闰强,黄海涛,等. 机械施肥对茶叶产量、品质和养分吸收的影响及经济效益分析[J]. 浙江农业科学,2017,58(3):391-395,402.

[2]马立锋,苏孔武,黎金兰,等. 控释氮肥对茶叶产量、品质和氮素利用效率及经济效益的影响[J]. 茶叶科学,2015(4):354-362.

[3]李萍萍,林永锋,胡永光. 有机肥与化肥配施对茶叶生长和土壤养分的影响[J]. 农业机械学报,2015,46(2):64-69.

[4]张永利,王烨军,苏有健,等. 机械施肥对茶园土壤物理特性、茶叶产量及品质的影响[J]. 茶业通报,2018(1):23-28.

[5]杨海滨,李中林,徐 泽,等. 施肥对富硒茶园茶叶硒含量、养分和品质的影响[J]. 中国农业科技导报,2017,20(5):124-131.

[6]颜明娟,林 琼,吴一群,等. 不同施氮措施对茶叶品质及茶园土壤环境的影响[J]. 生态环境学报,2014,23(3):452-456.

[7]黄议漫,王 刚,李建勇,等. 测土配方施肥对茶叶产量和品质的影响[J]. 四川农业与农机,2016(5):41-42.

[8]银 霞,周凌云,黄 静,等. 施肥对茶园土壤肥力及茶叶品质影响研究进展[J]. 茶叶通讯,2017,44(4):8-12.

[9]周 明,封海东,司海倩,等. 施肥对何首乌产量及主要成分含量的影响[J]. 湖北农业科学,2017(10):1888-1890,1894.

[10]刘海龙,覃子海,张 烨,等. 配方施肥对澳洲茶树枝叶产量和产油量的影响[J]. 热带农业科学,2017,37(9):21-25.

[11]康彦凯,黄 静,周长虹,等. 不同有机肥对茶叶产量与品质的影响[J]. 福建茶叶,2018(3):16-17.

[12]刘术新,丁枫华,刘巧玲.不同肥源有机肥对茶叶产量、品质及安全性的影响[J]. 河南农业科学,2016,45(12):45-48.

[13]程博一,韩艳娜,李叶云,等. 施肥模式对茶叶品质、产量构成及土壤肥力的影响[J]. 中国生态农业学报,2014,22(5):525-533.

[14]刘 阳,张卫民,黄 婷,等. 不同加工工艺对超微茶粉品质的影响[J]. 现代农业科技,2017(11):234-235.

[15]苏有健,王烨军,张永利,等. 不同耕作方式对茶园土壤物理性状及茶叶产量的影响[J]. 应用生态学报,2015,26(12):3723-3729.

[16]刘春涛,李 华,宋 超,等. 青岛崂山茶叶产量年景预报方法研究[J]. 中国农学通报,2018,34(13):131-136.

[17]王利民,范 平,罗 涛,等. 培肥措施对茶园土壤碳组分和茶叶产量的影响[J]. 亚热带资源与环境学报,2018,13(1):45-50.

[18]朱旭君,王玉花,张 瑜,等. 施肥结构对茶园土壤氮素营养及茶叶产量品质的影响[J]. 茶叶科学,2015(3):248-254.

[19]陈秋金. 不同调理剂对茶园土壤理化性状及茶叶产量、品质的影响[J]. 福建农业学报,2014,29(10):1015-1020.

[20]林永锋,胡永光,李萍萍,等. 有机肥及氮磷钾肥施用量与茶叶产量的关系模型及其解析[J]. 江苏农业科学,2014,42(9):207-210.

[21]江福英,吴志丹,尤志明,等. 生物黑炭对茶园土壤理化性状及茶叶产量的影响[J]. 茶叶学报,2015,56(1):16-22.

[22]张 昆,孙永明,万雅静,等. 江西茶园有机肥化肥配施对茶叶产量品質和土壤肥力的影响[J]. 江西农业学报,2017,29(5):57-61.

[23]何文彪,黄小兵,汪艳霞,等. 有机肥对山地茶园土壤及茶叶产量与品质的影响[J]. 贵州农业科学,2015,43(11):71-73.

[24]刘术新,丁枫华,刘巧玲. 不同肥源有机肥对茶叶产量、品质及安全性的影响[J]. 河南农业科学,2016,45(12):45-48.

[25]肖 智,黄贤金. 长江经济带茶叶生产空间格局演变[J]. 经济地理,2017,37(5):110-115.

[26]林永锋,胡永光,李萍萍. 塑料大棚多层覆盖对茶园小气候及茶叶产量和品质的影响[J]. 南京林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4,38(3):59-64.

[27]陆金梅,李金婷,廖春文,等. 不同氮素营养水平对茶叶产量和品质的影响[J]. 中国热带农业,2017(5):56-57,42.程 顺,顾志敏,刘士力,等. 翘嘴鲌精子生理特性及超低温冷冻的研究[J]. 江苏农业科学,2019,47(7):175-179.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