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豫西山地丘陵区生态脆弱性动态变化

时间:2024-05-22

楚纯洁 鲁迪 吕珍珍

摘要:以河南省新安县为例,通过筛选环境脆弱因子,从成因与结果表现2个方面建立评价指标体系,通过集对分析法分析了1998—2009年豫西山地丘陵区的生态脆弱性。结果发现,1998—2009年,新安县生态脆弱性呈下降趋势,由2003年之前的高度脆弱降低为之后的轻-中度脆弱,生态环境质量趋于改善。豫西山地丘陵区的特殊气候条件和灾害性天气、不利的地质地貌因素等自然因素以及森林植被破坏等人为活动因素是增大地区生态脆弱性的主要原因,而2001年以来实施的一系列林业生态工程建设以及生态治理与修复则是促进生态系统趋于稳定的重要原因。

关键词:生态脆弱性;集对分析;山地丘陵区;新安县

中图分类号: X826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1002-1302(2014)07-0352-04

收稿日期:2014-03-04

基金项目:河南省科技计划项目(编号:122102310652);河南省教育厅科技研究重点项目(编号:12B210020)。

作者简介:楚纯洁(1978—),男,河南叶县人,博士,副教授,主要从事自然地理、生态环境演变及质量评价研究。E-mail:zzfccj@163.com。随着全球环境变化影响研究的加强,有关生态脆弱性及其脆弱性评估、脆弱生态环境的可持续性管理、受损生态环境的恢复重建等研究逐渐成为全球性研究热点,且其研究内容不断扩展,应用领域日趋广泛并呈现学科综合化的趋势[1-2]。近年来,生态脆弱性评价在满足自然资源开发利用、土地资源评价、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等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但我国的生态脆弱性研究实证区域主要集中于西北干旱区、北方农牧交错带、南方丘陵区、西南喀斯特地区和青藏高寒区等5个区域[2-7]。河南山地丘陵主要分布于豫北、豫西和豫南地区,其中山地4.4万km2,占全省土地面积的26.6%,丘陵 3万km2,占17.7%,且大多数低山丘陵区是林、矿、水力资源富集的区域,开发强度大,对生态环境破坏较重。近年来,许多学者从不同角度对我国山地丘陵区的生态环境问题进行了研究,但主要集中在低山丘陵区土地利用景观格局变化及驱动力[8-9]、低山丘陵森林植被次生演替模式与生态恢复重建[10]、低山丘陵地区的土壤侵蚀及水土保持研究[11-12]等方面,而针对河南省低山丘陵区生态脆弱性的评价尚不多见[13]。新安县地处豫西典型的低山丘陵区,本研究拟采用集对分析法对该区域生态脆弱性进行评估,以期为低山丘陵区的生态治理规划与可持续发展提供科学依据。

1研究区概况

新安县位于河南省西部,地理坐标介于111°53′~112°19′E、34°36′~35°05′N之间,总面积1 160.3 km2。境内地形复杂,地势自西北向东南降低,山地、丘陵分别占全县总面积的19.2%、71.8%。气候属北暖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年均降水量646.3 mm,气温14.2 ℃,日照时数2 186.9 h,无霜期216 d。截至2009年底,全县总人口53万余人,其中农业人口41万人,城镇人口12万人。新安县近年经济发展迅速,基本上形成了以能源、铝业、建材、化工和机械加工制造为主的工业产业和特色经济突出的农村产业。自2001年摆脱“国家级贫困县”以来,在全省县域经济排名中,一直稳定在全省前16名。

2研究方法

2.1评价指标体系的确定

生态脆弱性是诸多因素相互作用或相互叠加的结果,既要考虑自然环境因素的影响,又要考虑人为作用的影响,坚持综合性、主导性、区域完整性原则,兼顾可操作性和可比性。综合前人研究[3,5,12-13],结合豫西山地丘陵区的区域特点,从生态脆弱性的成因与结果表现2个方面选取指标,包括自然成因指标、社会成因指标、经济发展指标、社会发展指标与生态环境指标,每项二级指标又分别包含若干三级指标,其评价指标体系及指标的计算方法见表1。

3.2新安县生态脆弱性变化成因

3.2.1自然原因新安县地处北暖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降水集中且多暴雨,63.4%的降水集中于6—9月,导致旱涝灾害频发,加剧了水土流失,1998年时水土流失面积超过全县总面积的2/3。而且,水土流失形式多样,以水力侵蚀形成的沟蚀和面蚀为主,其次为采矿、建厂形成的人为水土流失,平均侵蚀模数达到4 765 t/(km2·年)。境内荒山坡面积大,山高谷深,地表多上覆厚度不同的黄土,经流水侵蚀切割成塬、梁和黄土丘陵等地貌形态,沟谷发育,坡陡易水土流失,植被稀少,加之森林破坏较严重,气候条件恶化,使山洪灾害较重,进而影响到大范围的生态平衡。例如,2003年河南省发生了1950年以来罕见的严重水灾,受灾面积达482.81万hm2,新安县当年降水量就高达1 280 mm,几乎是多年平均降水量的2倍。

3.2.2人为原因不合理的人为活动是加速豫西山地丘陵区生态退化的重要因素。新安县开发历史悠久,但长期经济发展落后,人地关系相对紧张,乱砍滥伐、大量樵采一度是当地居民生活的一个来源。尤其在一些落后的贫困山地丘陵区,在山区人口不断增加的情况下,经常出现有树就砍、有草就割的局面,这也是增大该地区生态系统脆弱程度的原因之一。洛阳市在1990年代实施的林业生态防护林体系建设以及2001年以来实施的国家重点生态工程项目县建设,对降低生态脆弱程度产生了重要作用。1998年新安县被列入国家黄河中上游生态环境治理工程项目重点县,1999年新安县等洛阳市7个县(区)又被列入国家黄河中上游天然林保护工程实施区域。据研究,1996—1999年,伊洛河中部地区由林地转变而来的草地增加面积为2.7 km2(主要由砍伐森林形成),而由草地转变而来的林地增加面积为8.0 km2(主要由植树造林形成)[16]。自2001年以来,洛阳市根据不同区域地形地貌及生态类型的多样性特点,实施了分区生态治理,山区以天然林保护为主,构筑生态安全防护屏障,丘陵区重点营造水源涵养林和水土保持林,以恢复和增加森林植被。如在2001年启动实施的新安县黄河流域重点支流治理项目,治理区面积占全县面积的17%,8年内共治理水土流失面积 7 908 hm2,水土流失面积由治理前的178.09 km2减少到9901 km2,保土效率为64.52%,保水效率为30.10%,年土壤侵蚀总量由治理前的67.1万t减少到2008年的23.81万t,土壤侵蚀模数由治理前的4 765 t/(km2·年)下降到 1 337 t/(km2·年),治理程度由以前的21.41%提高到6581%,治理区植被覆盖率达到80%[17]。洛阳市还于2013年获批为全国第一个“国家水土保持生态文明城市”。同时,2003年以来,随着新安县经济水平的迅速增加,政府着力对生态环境进行整治和修复,工业三废处理率也有较大提高。endprint

4结论

本研究以河南省新安县为例,通过筛选环境脆弱因子,从成因与结果表现2个方面建立评价指标体系,通过集对分析法分析了1998—2009年豫西山地丘陵区的生态脆弱性。结果发现,1998—2009年,新安县生态脆弱性呈下降趋势,由2003年之前的高度脆弱降低为之后的轻-中度脆弱,生态环境质量趋于不断改善。豫西山地丘陵区的特殊气候条件和灾害性天气、不利的地质地貌因素等自然因素以及森林植被破坏等人为活动因素是增大地区生态系统脆弱性的主要原因,而2001年以来实施的一系列林业生态工程建设以及在经济发展中实施的生态治理与修复则是促进生态系统趋于稳定的重要原因。

参考文献:

[1]靳毅,蒙吉军. 生态脆弱性评价与预测研究进展[J]. 生态学杂志,2011,30(11):2646-2652.

[2]田亚平,常昊. 中国生态脆弱性研究进展的文献计量分析[J]. 地理学报,2012,67(11):1515-1525.

[3]雷波,焦峰,王志杰,等. 黄土丘陵区不同植被带典型小流域生态脆弱性评价[J]. 自然灾害学报,2013,22(5):149-159.

[4]靳毅,蒙吉军,黄姣. 近50年来毛乌素沙地草地生态脆弱性评价——以内蒙古乌审旗为例[J]. 北京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1,47(5):909-915.

[5]于法展,陈龙乾,沈正平,等. 苏北低山丘陵区典型森林生态脆弱性评价[J]. 水土保持研究,2012,19(6):188-192.

[6]全占军,李远,李俊生,等. 采煤矿区的生态脆弱性——以内蒙古锡林郭勒草原胜利煤田为例[J]. 应用生态学报,2013,24(6):1729-1738.

[7]时卉,杨兆萍,韩芳,等. 自然遗产地生态脆弱性分析与评价——以托木尔区域为例[J]. 干旱区地理,2013,36(2):318-328.

[8]陈俊华,向成华,骆宗诗. 四川盆地低山丘陵区土地利用景观格局变化研究[J]. 四川林勘设计,2005(1):7-11.

[9]钟来元,郝晋珉. 粤西低山丘陵区景观演变及其驱动力研究——以高州市新垌镇为例[J]. 湖南师范大学自然科学学报,2005,28(2):84-89.

[10]阎传海,徐科峰. 徐连过渡带低山丘陵森林植被次生演替模式与生态恢复重建策略[J]. 地理科学,2005,25(1):94-101.

[11]郭旭东,傅伯杰,陈利顶,等. 低山丘陵区土地利用方式对土壤质量的影响——以河北省遵化市为例[J]. 地理学报,2001,56(4):447-454.

[12]张理华,周秉根,万荣荣,等. 皖南低山丘陵区水土保持综合评价[J]. 水土保持学报,2001,15(6):20-23,77.

[13]黄黎,沈连峰,吴明作,等. 河南省生态环境脆弱性评价与分析[J]. 河南科学,2006,24(4):596-599.

[14]赵克勤,宣爱理. 集对论——一种新的不确定性理论方法与应用[J]. 系统工程,1996,14(1):18-23,72.

[15]张鑫,杜朝阳,蔡焕杰. 黄土高原典型流域生态环境脆弱性的集对分析[J]. 水土保持研究,2010,17(4):96-99.

[16]李小建,刘钢军,钱乐祥,等. 中尺度流域土地利用/土地覆盖变化评估——以伊洛河中部地区为例[J]. 地理科学,2001,21(4):289-296.

[17]赵华,高利胭,林向利. 新安县水土保持项目区治理成效[J]. 河南水利与南水北调,2008(9):26-27.endprint

4结论

本研究以河南省新安县为例,通过筛选环境脆弱因子,从成因与结果表现2个方面建立评价指标体系,通过集对分析法分析了1998—2009年豫西山地丘陵区的生态脆弱性。结果发现,1998—2009年,新安县生态脆弱性呈下降趋势,由2003年之前的高度脆弱降低为之后的轻-中度脆弱,生态环境质量趋于不断改善。豫西山地丘陵区的特殊气候条件和灾害性天气、不利的地质地貌因素等自然因素以及森林植被破坏等人为活动因素是增大地区生态系统脆弱性的主要原因,而2001年以来实施的一系列林业生态工程建设以及在经济发展中实施的生态治理与修复则是促进生态系统趋于稳定的重要原因。

参考文献:

[1]靳毅,蒙吉军. 生态脆弱性评价与预测研究进展[J]. 生态学杂志,2011,30(11):2646-2652.

[2]田亚平,常昊. 中国生态脆弱性研究进展的文献计量分析[J]. 地理学报,2012,67(11):1515-1525.

[3]雷波,焦峰,王志杰,等. 黄土丘陵区不同植被带典型小流域生态脆弱性评价[J]. 自然灾害学报,2013,22(5):149-159.

[4]靳毅,蒙吉军,黄姣. 近50年来毛乌素沙地草地生态脆弱性评价——以内蒙古乌审旗为例[J]. 北京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1,47(5):909-915.

[5]于法展,陈龙乾,沈正平,等. 苏北低山丘陵区典型森林生态脆弱性评价[J]. 水土保持研究,2012,19(6):188-192.

[6]全占军,李远,李俊生,等. 采煤矿区的生态脆弱性——以内蒙古锡林郭勒草原胜利煤田为例[J]. 应用生态学报,2013,24(6):1729-1738.

[7]时卉,杨兆萍,韩芳,等. 自然遗产地生态脆弱性分析与评价——以托木尔区域为例[J]. 干旱区地理,2013,36(2):318-328.

[8]陈俊华,向成华,骆宗诗. 四川盆地低山丘陵区土地利用景观格局变化研究[J]. 四川林勘设计,2005(1):7-11.

[9]钟来元,郝晋珉. 粤西低山丘陵区景观演变及其驱动力研究——以高州市新垌镇为例[J]. 湖南师范大学自然科学学报,2005,28(2):84-89.

[10]阎传海,徐科峰. 徐连过渡带低山丘陵森林植被次生演替模式与生态恢复重建策略[J]. 地理科学,2005,25(1):94-101.

[11]郭旭东,傅伯杰,陈利顶,等. 低山丘陵区土地利用方式对土壤质量的影响——以河北省遵化市为例[J]. 地理学报,2001,56(4):447-454.

[12]张理华,周秉根,万荣荣,等. 皖南低山丘陵区水土保持综合评价[J]. 水土保持学报,2001,15(6):20-23,77.

[13]黄黎,沈连峰,吴明作,等. 河南省生态环境脆弱性评价与分析[J]. 河南科学,2006,24(4):596-599.

[14]赵克勤,宣爱理. 集对论——一种新的不确定性理论方法与应用[J]. 系统工程,1996,14(1):18-23,72.

[15]张鑫,杜朝阳,蔡焕杰. 黄土高原典型流域生态环境脆弱性的集对分析[J]. 水土保持研究,2010,17(4):96-99.

[16]李小建,刘钢军,钱乐祥,等. 中尺度流域土地利用/土地覆盖变化评估——以伊洛河中部地区为例[J]. 地理科学,2001,21(4):289-296.

[17]赵华,高利胭,林向利. 新安县水土保持项目区治理成效[J]. 河南水利与南水北调,2008(9):26-27.endprint

4结论

本研究以河南省新安县为例,通过筛选环境脆弱因子,从成因与结果表现2个方面建立评价指标体系,通过集对分析法分析了1998—2009年豫西山地丘陵区的生态脆弱性。结果发现,1998—2009年,新安县生态脆弱性呈下降趋势,由2003年之前的高度脆弱降低为之后的轻-中度脆弱,生态环境质量趋于不断改善。豫西山地丘陵区的特殊气候条件和灾害性天气、不利的地质地貌因素等自然因素以及森林植被破坏等人为活动因素是增大地区生态系统脆弱性的主要原因,而2001年以来实施的一系列林业生态工程建设以及在经济发展中实施的生态治理与修复则是促进生态系统趋于稳定的重要原因。

参考文献:

[1]靳毅,蒙吉军. 生态脆弱性评价与预测研究进展[J]. 生态学杂志,2011,30(11):2646-2652.

[2]田亚平,常昊. 中国生态脆弱性研究进展的文献计量分析[J]. 地理学报,2012,67(11):1515-1525.

[3]雷波,焦峰,王志杰,等. 黄土丘陵区不同植被带典型小流域生态脆弱性评价[J]. 自然灾害学报,2013,22(5):149-159.

[4]靳毅,蒙吉军,黄姣. 近50年来毛乌素沙地草地生态脆弱性评价——以内蒙古乌审旗为例[J]. 北京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1,47(5):909-915.

[5]于法展,陈龙乾,沈正平,等. 苏北低山丘陵区典型森林生态脆弱性评价[J]. 水土保持研究,2012,19(6):188-192.

[6]全占军,李远,李俊生,等. 采煤矿区的生态脆弱性——以内蒙古锡林郭勒草原胜利煤田为例[J]. 应用生态学报,2013,24(6):1729-1738.

[7]时卉,杨兆萍,韩芳,等. 自然遗产地生态脆弱性分析与评价——以托木尔区域为例[J]. 干旱区地理,2013,36(2):318-328.

[8]陈俊华,向成华,骆宗诗. 四川盆地低山丘陵区土地利用景观格局变化研究[J]. 四川林勘设计,2005(1):7-11.

[9]钟来元,郝晋珉. 粤西低山丘陵区景观演变及其驱动力研究——以高州市新垌镇为例[J]. 湖南师范大学自然科学学报,2005,28(2):84-89.

[10]阎传海,徐科峰. 徐连过渡带低山丘陵森林植被次生演替模式与生态恢复重建策略[J]. 地理科学,2005,25(1):94-101.

[11]郭旭东,傅伯杰,陈利顶,等. 低山丘陵区土地利用方式对土壤质量的影响——以河北省遵化市为例[J]. 地理学报,2001,56(4):447-454.

[12]张理华,周秉根,万荣荣,等. 皖南低山丘陵区水土保持综合评价[J]. 水土保持学报,2001,15(6):20-23,77.

[13]黄黎,沈连峰,吴明作,等. 河南省生态环境脆弱性评价与分析[J]. 河南科学,2006,24(4):596-599.

[14]赵克勤,宣爱理. 集对论——一种新的不确定性理论方法与应用[J]. 系统工程,1996,14(1):18-23,72.

[15]张鑫,杜朝阳,蔡焕杰. 黄土高原典型流域生态环境脆弱性的集对分析[J]. 水土保持研究,2010,17(4):96-99.

[16]李小建,刘钢军,钱乐祥,等. 中尺度流域土地利用/土地覆盖变化评估——以伊洛河中部地区为例[J]. 地理科学,2001,21(4):289-296.

[17]赵华,高利胭,林向利. 新安县水土保持项目区治理成效[J]. 河南水利与南水北调,2008(9):26-27.endprint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