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李生产低产低效原因分析及综合改造治理技术

时间:2024-05-22

黄鹏

摘要:调查分析了李生产低产、低效的主要原因,有针对性地开展了李适宜栽植模式、整形修剪、土肥管理等改造对比试验。试验表明,同一李品种不同树形产量各异,中等肥力地区李树适宜的栽培密度是3 m×4 m,绿豆等豆类作物是李幼树期间种作物的最佳选择;对抽生的一年生枝条,采取拉枝、刻芽的修剪方法,能显著提高中、短果枝比率,有效地提高单株产量,利于幼树早结果,实现早期丰产;秋冬扩盘深翻施基肥能显著提高李树的产量,在施基肥的基础上,进行生长期追肥,能明显提高李果实品质。

关键词:李树;低产低效;改造治理

中图分类号: S662.304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1002-1302(2016)07-0217-04

李果是市场上较为畅销的果品之一,近年来销售价格不断上涨,栽培李树效益明显。但是,一些地区群众的商品意识淡薄,李园管理粗放,结果晚、产量低、品质差、经济效益低,不能走上产业化发展的道路。针对这一情况,为进一步提高李树栽培的经济效益,促进李树生产的持续健康发展,我们在河南省济源、焦作、南阳、新乡等地,对李树的栽培生产情况进行了调查与分析,从中总结出李生产低产、低效的主要原因,并有代表性地选择了0.6 hm2低产园,连续3年进行了改造治理试验,获得了高产、稳产、优质的良好效果。

1 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园概况

试验园地处丘陵旱地,半阴坡,土壤为黏壤土,肥力较差,土层厚40~120 cm,pH值5.5~7.5;年平均气温16.0 ℃,7月份平均气温29.2 ℃,年平均日照时数2 141.9 h,年平均降水量694.7 mm。品种主要有黄甘李、大石早生李、蜜思李、红肉李,株行距2 m×3 m、3 m×4 m、4 m×5 m。自李树定植以来,几乎没有施过有机肥,每年只施2次化肥,虽然年年修剪,但修剪不当,树体基部及上部大枝丛生,内膛小枝较少,光照差,病虫害防治虽年年用药,但不及时。

1.2 研究方法

1.2.1 李生产低产、低效原因 采用实地调查的方法,从园址选择、品种配置、土肥水管理、整形修剪、花果管理、病虫害防治、适时采收等方面,调查分析李生产低产、低效的原因。

1.2.2 李低产园综合改造治理技术试验 选择0.6 hm2 低产园进行改造治理,另设0.6 hm2 为对照,对比研究李生长结实、产量、果实质量等指标,分别进行以下3项试验。

1.2.2.1 李适宜栽植模式研究 分别进行李不同品种适宜树形、不同栽植密度、幼树期间作经济作物方式3种试验。

不同李品种适宜树形试验,田间设计为随机区组,3次重复,参试品种为大石早生李、蜜思李、红肉李,树形分纺锤形、自然开心形、疏散分层形;不同栽植密度试验,参试品种为蜜思李,栽植密度设2 m×3 m、3 m×4 m、4 m×5 m,随机区组设计,3次重复;幼树期间作经济作物方式试验,在李幼树期分别间种花生、绿豆、甘薯、马铃薯、西瓜,以不间种的李园作对照,每年调查记载各种间作方式的经济作物收获量、投工投劳量及农药化肥用量,树体生长量按照对角线抽样调查。

1.2.2.2 密植李整形修剪方法试验 试验品种为6年生黄甘李,株行距2 m× 3 m,共分4个处理,A:拉枝;B:拉枝、刻芽;C:短截、拉枝、刻芽;D:对照(不拉枝、不刻芽、不短截),随机区组设计,单株小区,5次重复,对调查树挂牌,定位观测,任选1根处理过的、枝势相近的二年生枝条,调查枝条上的长、中、短枝比率,果实采收时调查单株产量。

1.2.2.3 土层厚度、秋冬扩盘深翻施基肥以及生长期追肥对李生长结实的影响 以六年生红肉李为试验品种,分别调查土层厚度40、80、120 cm李生长结实情况;进行秋冬扩盘深翻施基肥和生长期追肥试验,研究扩盘深翻施基肥和追肥对提高李产量和果实品质的作用。

2 结果与分析

2.1 李生产低产、低效的主要原因分析

2.1.1 园址选择不当 李树的适应性强,对栽植地要求不严格,但以土层深厚、肥沃、排水及灌溉良好的壤土和沙壤土更适合李树的生长。有的地方不经过土壤改良,盲目在山岭薄地、沙荒地和黏重土壤上建园;有的地方不修筑梯田和鱼鳞坑直接在坡度过大地段建园,导致管理不便,水土流失严重;有的地方在谷地、盆地或山坡底部等冷空气容易集结和地下水位高、雨季易积涝的低湿、涝洼地段建园,又不设防风林,造成花芽晚霜危害和果园积水;有的果园病害和环境污染严重,这些不仅影响到李树的产量和经济效益,甚至会导致李树早衰或死亡。

2.1.2 品种结构不合理,优良品种不突出 李树栽培良种化同以往相比,虽有极大的进步与提高,但在一些李产区,特别是李树栽培时间较早、较长的山区乡村,品种地方化仍十分明显,品种混杂现象突出,品种良莠不齐,品质好的优良品种所占比例较少,不能形成一定的产量规模,早、中、晚熟品种栽培比例不合理,成熟期不配套,中熟品种多,缺乏早熟品种和耐贮运的晚熟品种,鲜果供应期极短,形不成市场价格优势[1]。这种现象不利于李树的商品性生产,经济效益和潜力不能更好地发挥出来。

2.1.3 土壤立地条件差,土肥水管理不当 在传统的栽培管理中,对土肥水管理没有给予足够的重视,基本上是放任状态,土壤有机质含量过低,缺乏大量元素和微量元素,施有机肥太少,或盲目施肥,不注意N、P、K的配合比例,不考虑施肥时期,使树体营养失调;灌水不当,不按生长发育规律灌水,这都是引起树势衰弱、结果不良、果实品质差的主要原因之一。

2.1.4 整形修剪不合理 一方面确定树形不根据栽植密度、品种等条件,树体结构不合理,树形大多是任其自然形成,呈自然圆头形,这种树形的主要表现是:树体高大,难于管理,树形紊乱;大枝过多,小枝细弱;结果部位外移,内膛空虚;树冠虽大,但外密内秃,通风透光性差,有效结果体积小,单株结果潜力不能充分表现出来,势必导致生长势衰弱,影响产量;另一方面表现在绝大多数果农尚未掌握李树的修剪技术,沿用苹果、梨树的修剪方法,修剪量过重、打头过多,枝条郁密,通风透光不良,树势偏旺,还有的果农只进行冬剪,不进行夏剪,修剪效果较差。

2.1.5 忽视疏花疏果、控制负载、提高果实品质等措施的应用 严格的花果管理技术是确保果树优质、高产、稳产的重要管理内容之一,北方几种主要果树如苹果、梨、桃等花果管理技术已经普遍受到栽培者的重视和广泛应用。相比之下,李树的花果管理技术在生产上却少有应用,花、果留量过大,疏除量不到位,大小年结果现象严重,不配置授粉树或授粉树配置不合理,不进行辅助授粉,坐果率低、果小、果形不正、着色不良等。忽视对花果的管理,任其自然结果,特别在环境条件不利的情况下,不仅会引起结果的不稳定性,影响果实产量和品质,甚至还会导致树势过早衰弱,缩短结果寿命。

2.1.6 病虫害防治不及时 果农对病虫害的严重性认识不足,不重视病虫害综合防治和病虫害发生测报,化学防治的时期把握不好,缺乏综合配套的防治措施,忽视农业防治,药剂品种选择不当,施药质量差,不根据品种抗病虫能力打药,忽视清园工作,致使果实上农药残留量严重超标。

2.1.7 不重视适时采收和采后贮藏保鲜 缺乏商品观念,不适时采收,大部分地区采收过早,果实太小,品种特有的外观颜色和风味没有充分表现,果实品质差,导致经济收入减少;采后贮藏保鲜技术落后、忽视李果加工等也是影响李树生产经济效益和产业化发展的重要因素。

2.2 李低产园综合改造治理效果

经过3年的改造治理,李产量和果实品质有了显著提高,黄甘李平均单果质量、可溶性固形物含量分别为61.2 g、121%,比对照园分别提高25.9%、5.2%。改造治理园平均产量为29 400 kg/hm2,比对照园增产54.3%(表1)。由于产量的增长和果实品质的改善,产值和收入也显著提高(表1)。

2.3 李低产园综合改造治理技术试验

2.3.1 李适宜栽植模式研究

2.3.1.1 树形对李产量的影响 不同树形的树冠有效容积、单位体积结果枝量、光合面积系数、有效叶幕层的厚度和叶片受光态势不同,光能利用率也不同,导致产量各异。分别对大石早生李、蜜思李、红肉李3种不同树形单株产量进行方差分析得出,同一品种不同树形的产量存在显著差异,进一步进行多重比较表明:大石早生李疏散分层形和纺锤形单株产量较高,两者相比差异不显著,但同自然开心形相比差异显著;蜜思李纺锤形单株产量最高,同自然开心形和疏散分层形相比差异显著,自然开心形和疏散分层形差异不显著;红肉李纺锤形和自然开心形单株产量较高,两者相比差异不显著,但同疏散分层形相比差异显著。因此可以认为大石早生李的适宜树形为疏散分层形和纺锤形,蜜思李的适宜树形为纺锤形,红肉李以纺锤形和自然开心形为宜(表2)。

2.3.1.2 李不同栽植密度对产量、生长情况和果实品质的影响 不同栽培密度的蜜思李均于苗木定植后第3年开始结果,定植后第3~4年,株行距2 m×3 m的产量均高于株行距3 m×4 m、4 m×5 m;定植后第5年,株行距2 m×3 m产量仍高于另外2个密度,但与3 m×4 m无明显差别;定植后第6年,株行距3 m×4 m的产量明显高于株行距2 m×3 m、4 m×5 m,且产量稳定上升,比上一年增加42.3%;而株行距2 m×3 m产量同前一年相比反而略有下降,出现大小年结果现象,株行距4 m×5 m的历年产量均明显低于株行距3 m×4 m、2 m×3 m的产量。3种密度的产量之间差异显著,其中3 m×4 m 的4年累计产量和平均产量最高,同2 m×3 m相比无显著差异,但同4 m×5 m相比,达到显著差异水平(表3)。

试验中对生长情况观察到,定植后第4年,株行距2 m×3 m李树株间已搭接,定植后第6年,2 m×3 m李树树冠内膛萌发的新枝较多,出现内膛郁闭现象,这也是产量下降的原因之一,届时需进行间伐,而株行距3 m×4 m园地郁闭度适中,光照充足,直到定植后第6年株间才开始搭接[2],株行距 4 m×5 m李树在试验结束时(定植后第6年)株间尚未搭接(表3)。

对果实品质分析表明,不同栽植密度的果实品质不一,3 m×4 m密度的果实可溶性固形物含量和平均单果质量均优于密植(2 m×3 m)和稀植(4 m×5 m) (表3)。这是因为密植园地郁闭度大,园内光照不足,叶片光合作用制造的同化物质较少;稀植园地郁闭度又过小,树下杂草孶生,与李树争夺营养和水分,最终影响李树生长结实。

2.3.1.3 李幼树期间种经济作物方式效应分析 不同间种经济作物方式对李生长的促进效果不同,其中以绿豆、花生表现较好。间作绿豆的李树高、地径、冠幅、新梢平均生长量比对照分别大15.2、0.1、18.7、11.5 cm;间作花生比对照分别大12.、0.1、15.6、10.8 cm;间作甘薯和马铃薯的李园与对照相比,生长促进作用不大,这可能与间作物能否增加土壤肥力、夏秋季林下是否有植被覆盖有关。

不同间种作物经济效益差别很大,单位面积纯收入情况依次是:西瓜10 399.5元/hm2,马铃薯4 069.5元/hm2,绿豆3 505.5元/hm2,甘薯2 484.0元/hm2,花生2 268元/hm2。间作西瓜的经济效益虽高,但对立地条件和经营管理要求均较高,且对李树生长的促进作用也不明显,因而不是李幼树最适宜的间种作物,综合分析各种作物对李树生长的影响及经济效益,李幼树较适宜的间种作物是绿豆等豆类作物。

2.3.2 密植李整形修剪方法试验

2.3.2.1 整形修剪对李生长结果的影响 李树生长快、喜光,在放任生长状况下,枝条密集交错,内膛光照不良,导致果枝衰弱,结果部位外移,出现大小年结果现象,实行合理的整形修剪,不仅能尽快形成丰产骨架,还具有调节生长与结果的关系[3]、促使幼树提早丰产的效果(表4)。此外,幼树通过合理的整形修剪,抑制了树体的营养生长,表现出树高、地径、冠幅较不整形修剪的树小[3],但产量是不整形修剪的1.52倍,不仅产量高,新梢生长量亦大,而且下年增产有保证(表4)。

2.3.2.2 整形修剪处理对李枝条形成的影响 在一年生枝条上,不同修剪处理,形成长、中、短枝的比率有着明显不同,采用C处理(短截、拉枝、刻芽),可使一年生枝条次年形成长枝的比率达到38.2%,较其他3个处理显著增加,其他3个处理次年形成长枝的能力无明显差异;对一年生枝条进行B处理(拉枝、刻芽),次年形成中枝的比率可达44.8%,较其他3个处理显著增加;4种处理中,对形成短枝的影响,则以D处理(不拉枝、不刻芽、不短截)为最佳,形成短枝率达到468%,但同B处理(拉枝、刻芽)差异不显著(表5)。

2.3.2.3 整形修剪处理对李产量的影响 黄甘李幼树一年生健壮枝条采取不同修剪方法,对其产量有显著的影响。B处理(拉枝、刻芽)后,单株产量最高,平均单株产量达到 30.3 kg,较其他3种处理株产增加10.1~17.8 kg,达显著水平。采用C处理(短截、拉枝、刻芽),由于形成长枝数量较多,单株产量显著低于其他3种处理(表6)。由此可见,黄甘李幼树采取拉枝、刻芽的修剪方法,可明显提高产量,实现早结果、早丰产的目的。

2.3.3 土层厚度、秋冬扩盘深翻施基肥以及生长期追肥对李生长结实的影响

2.3.3.1 土层厚度对李生长结实的影响 李树对土壤虽然要求不苛,但在不同的土壤上栽培李树具有不同的栽培效果,在土层薄的地方种植李树,其根系80%集中分布于15 cm以内的表土层,而土层深厚的李园,根系集中分布于50~80 cm的深土层中,有的甚至深达100 cm以上。由于根系发达,吸收能力增强,肥水供应充足,树体生长健壮,结实量增多(表7)。此外,树龄虽然相同,其树高、粗度、树冠、新梢等营养生长指标与结实量均随着土层厚度的增加而增高(表7)。

2.3.3.2 秋冬扩盘深翻施基肥以及生长期追肥对李生长结实的影响 在李园的管理中除正常的整形修剪、中耕除草、追肥、浇水等措施外,每年秋冬季节对李园采取深翻扩盘、开沟增施基肥也具有明显的增产效果(表8),深翻的深度一般为60~80 cm,秋施有机肥或人粪尿每株50~100 kg。

表8 调查的2处果园相邻,基础条件相近,土层厚度均为50~60 cm,在栽培管理措施上的不同之处就在于其中一个果园每年秋冬季进行扩盘深翻,并开沟深施土杂粪等有机肥。由于深翻施肥使果园土壤条件改善,活土层增厚,肥力增强,根系向深处伸展,根系集中分布深度为不扩盘施肥根系分布深度的3倍以上,各年单位面积产量为不深翻施肥果园的15~4.7倍。

在施基肥的基础上,还应根据李树各物候期需肥特点,分期追施一定量的速效性肥料,分别在花前、花后、花芽分化期、幼果膨大期和果实生长后期进行,合理追肥不仅能提高产量[4],而且还能提高果实品质(表9)。结果表明,秋季施基肥和生长期追肥对红肉李果实品质具有不同的影响,凡是秋施腐熟有机肥的处理,尤其在开花前后、果实生长期再进行追肥的,其平均单果质量、果实可溶性固形物含量、总糖含量均有较大提高,而总酸含量则较单施化肥或不施肥的有所下降。因此,为了提高果实品质,必须施用有机肥,并进行配方追肥。

3 结论

造成李生产低产、低效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改造治理措施也是相互促进、相辅相成的,加快品种更新换代步伐、大力推广和普及优良品种是适应市场经济发展需要的最佳途径,选择适宜的栽植模式、合理整形修剪、加强土肥水综合管理水平是李园增产的基础条件,只有针对具体情况,综合利用各项综合改造治理措施,才能把李生产经济效益提高到最大水平[5-6]。

参考文献:

[1]黄 鹏,王永法,郭俊伟,等. 优质高档李生产技术[M]. 郑州:中原农民出版社,2003:6.

[2]樊花妍,薛 惠,薛光娜,等. 不同栽培密度、树形对南阳大红李的影响研究[J]. 绿色科技,2012(9):67-69.

[3]周兴建,王 进,欧 毅. 修剪对李生长结果的影响[J]. 南方农业,2012,6(1):5-7.

[4]杨元胜,董士冬,万玉婷. 杂交杏李施肥管理技术[J]. 山西农业科学,2010,38(10):96-97.

[5]王炳华,陈丽楠,刘秀春. 优化配方施肥对桃、李、杏产量和品质的影响[J]. 江苏农业科学,2014,42(8):152-154.

[6]李玉娟,马赞留,宗加锁,等. 红叶李新品系L0630组培苗的移栽技术[J]. 江苏农业科学,2014,42(2):151-152.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