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红毛菜28SrDNA和IGS序列分析及系统发育

时间:2024-05-22

徐佳杰+姜波+朱建一+何渊+沈宗根

摘要:为了探讨中国境内红毛菜的物种关系及亲缘关系,对红毛菜核糖体基因的28S rDNA、IGS序列进行了研究。28S rDNA序列分析结果显示:江苏(LYG、NT)、福建(NRD1、NRD2)、广东(NA1、NA2、NA3)的7个海水红毛菜遗传距离为0~0.004;而威海(WH)的海水红毛菜与其他海水红毛菜的遗传距离为0.144~0.147;山西娘子关(NZG)、甘肃兴隆山(XLS)的2个淡水红毛菜之间的关系极近,遗传距离为0.001;淡水红毛菜与威海的海水红毛菜的遗传距离(0.125)小于淡水红毛菜与其他7个海水红毛菜的遗传距离(0.210~0.213)。对江苏、福建、广东的7个海水红毛菜的IGS序列进行分析显示,7个海水红毛菜亲缘关系极近。基于28S rDNA序列的系统进化树显示,中国境内采集到的红毛菜分为3个进化分支:2个淡水红毛菜形成独立1支,而海水红毛菜则分为2个进化分支,其中威海的海水红毛菜单独为1个分支,其他7个海水红毛菜归为另1个分支。由此推测,目前为止中国境内至少存在3种红毛菜。

关键词:红毛菜;28S rDNA;IGS;分类学

中图分类号: Q968.43+9;S188+.1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1002-1302(2016)04-0066-04

红毛菜(Bangia)属红藻门(Rhodophyta)红藻纲(Rhodophyceae)红毛菜亚纲(Bangiaophycidae)红毛菜目(Bangiales)红毛菜科(Bangiaceae)[1]。红毛菜的形态极其简单,为直立不分枝的丝状红藻[2]。红毛菜在全球的分布极为广泛,从北半球的北欧到南半球的新西兰都有分布[3],包括海水环境、淡水环境[4]。红毛菜的传统分类方法是根据其形态(藻体长度、直径和颜色)、染色体数目、繁殖方式、生活环境和地理分布等特征进行研究[5-6]。由于红毛菜形态结构极其相似,且易受栖息环境的影响而发生变化[5],因此仅依据传统分类学方法已经不能满足红毛菜的分类需求,不少研究者开始从分子水平对红毛菜进行分类研究[7-8]。

红毛菜核糖体RNA基因序列由18S rDNA、5.8S rDNA、28S rDNA构成1个转录单元,彼此之间被转录内间隔区(ITS1、ITS2)隔开;转录单元之间则被基因内间隔区(IGS)隔开[9-10]。核糖体RNA基因序列不同区域由于功能需要不同,承受不同的选择压力而表现出不同的进化速率,如编码区序列(18S rDNA、5.8S rDNA、28S rDNA)具有功能需要,承受较高的选择压力而表现出较慢的进化速率,适用于种属间及以上水平的分类研究[11-12];非编码区序列(ITS1、ITS2、IGS)则没有功能需要,承受较低的选择压力而表现出较快的进化速率,适用于种属间甚至种下水平的分类研究[13-15]。Freshwater等根据28S rDNA对红藻的13个物种进行序列分析,结果发现13个物种可以分为11目[11],由此推测28S rDNA可能更适合用于红藻较高阶元间的系统发育研究。Pecchia等对向日葵茎溃疡病菌(Diaporthe helianthi)的18S rDNA 5′端的部分IGS序列进行分析,结果显示:来自阿根廷、法国、意大利、南斯拉夫、罗马尼亚的病菌可以分为3个独立的菌群[16]。

本研究首次对采自中国沿海地区、内陆地区10个不同采集地的红毛菜进行28S rDNA的分子系统学研究,分析中国境内红毛菜的物种关系。同时对江苏省、福建省、广东省的7个海水红毛菜的IGS序列进行分析,以探讨不同地区海水红毛菜间的亲缘关系。

1 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材料

10个红毛菜采集地分别是山东威海(WH)、江苏连云港(LYG)、江苏南通(NT)、福建莆田南日岛(2个采集地:NRD1、NRD2)、广东汕头南澳(3个采集地:NA1、NA2、NA3)的8个海水红毛菜,以及山西阳泉娘子关(NZG)、甘肃兰州兴隆山(XLS)的2个淡水红毛菜,具体信息见表1。将采集到的材料分别用海水、淡水初步清洗后阴干,置于-20 ℃保存备用。

1.2 DNA的提取

采用CTAB法对采自不同地理群的红毛菜进行DNA提取[17],通过1.0%琼脂糖凝胶电泳检测所提取DNA的完整性,置于-20 ℃保存备用。

1.3 PCR扩增

引物序列如表2所示,PCR引物由苏州金维智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合成。PCR反应体系为50 μL,包括:5 μL 10×LA Taq PCR Buffer Ⅱ(Mg2+Plus),5 μL dNTP Mixture (2.5 mmol/L),2 μL DNA模板,各1 μL上、下游引物(20 μmol/L),0.5 μL LA Taq(5 U/μL),35.5 μL ddH2O。PCR反应条件为:95 ℃ 3 min;94 ℃ 30 s,55 ℃ 30 s,72 ℃ 2 min,30个循环;72 ℃ 7 min。

1.4 克隆与测序

PCR扩增产物经凝胶电泳检测后,采用试剂盒切胶回收,将回收的目的片段与pEASY-T3载体连接,于25 ℃连接15 min。然后将连接产物导入Trans1-T1感受态细胞,冰浴30 min,热激30 s,再冰浴2 min。完成连接转化后,加LB液体培养基于37 ℃摇菌复苏,然后均匀涂抹在LB固体培养基上,37 ℃恒温培养过夜。最后挑选阳性克隆样品送苏州金维智生物科技有限公司进行测序。

1.5 序列分析

通过NCBI中的BLAST软件对测序获得的序列与GenBank 中的序列进行同源性比对,以确定其为正确序列。用DNAMAN软件对样品进行多序列比对,手工调整个别碱基。通过MEGA6.06软件计算序列两两之间的遗传距离并构建ML系统进化树[18],自举重复数为1 000,其他参数均为默认值。系统进化树所用到的序列名称和登录号见表3。

2 结果与分析2.1 28S rDNA、IGS序列的PCR扩增

以 ITS-LF/LR1为引物,连云港(LYG)、南通(NT)、南日岛1、南日岛2(NRD1、NRD2)、南澳1、南澳2、南澳3(NA1、NA2、NA3)的海水红毛菜基因组DNA为模板,均成功扩增出1条大小约2 100 bp的目的条带(图1-a)。以威海(WH)的海水红毛菜基因组DNA为模板,扩增获得的PCR产物为单一明亮条带,大小约为2 000 bp(图1-b)。以I2LF/I2LR为引物,娘子关(NZG)、兴隆山(XLS)的淡水红毛菜基因组DNA为模板,扩增获得大小约2 400 bp的单一明亮条带(图1-c)。以 IGSF1/IGSR1为引物,海水红毛菜(除WH以外)基因组DNA为模板,扩增获得的PCR产物为单一明亮条带,大小约为1 600 bp(图1-d)。

在NCBI中进行比对,确定其为红毛菜的28S rDNA序列,剪去上游5.8S rDNA、ITS区序列后,获得不同地理群红毛菜的28S rDNA序列长度分别为:威海(WH)的海水红毛菜为1 514 bp,其他7个海水红毛菜均为1 541 bp,淡水红毛菜均为1 855 bp。江苏省、福建省、广东省的7个海水红毛菜扩增获得的IGS序列与福建莆田的海水红毛菜IGS序列(KR010939)比对后,相似性极高,约为99%,因此确定它们为海水红毛菜的IGS序列,且不同地理群海水红毛菜的IGS序列长度为1 645~1 646 bp。

2.2 不同地理群28S rDNA、IGS序列的比对分析

将不同地理群测序获得的28S rDNA序列比对后,对齐剪切,用MEGA 6.06生物信息学软件计算序列的遗传距离。由表4可见,在海水种群中,连云港(LYG)、南通(NT)、南日岛2个品种(NRD1、NRD2)、南澳3个品种(NA1、NA2、NA3)的7个海水红毛菜之间遗传距离为0~0.004,其中连云港(LYG)、南澳1(NA1)、南澳3(NA3)的28S rDNA序列相同。威海(WH)的海水红毛菜与其他采集点的7个海水红毛菜之间的遗传距离为0.144~0.147。娘子关(NZG)、兴隆山(XLS)的2个淡水红毛菜之间的遗传距离为0.001。淡水红毛菜与海水红毛菜之间的遗传距离较远,其中与威海(WH)的海水红毛菜的遗传距离为0.125,与其他7个海水红毛菜的遗传距离为0.210~0.213。根据上述结果分析,初步推测连云港(LYG)、南通(NT)、南日岛2个品种(NRD1、NRD2)、南澳3个品种(NA1、NA2、NA3)的海水红毛菜为1个类群,进而采用进化速率较快的IGS序列对这些地理群的海水红毛菜进行分析,结果见表4。可以看出,采自江苏省、福建省、广东省的7个海水红毛菜的IGS片段序列遗传距离极近,为 0~0.003,其中连云港(LYG)、南通(NT)的IGS序列相同。

2.3 基于28S rDNA序列构建的系统进化树

由于GenBank中已有的红毛菜科28S rDNA序列较少,且仅有的几个紫菜序列也只是28S rDNA上游序列,因此选取长度适宜的紫菜28S rDNA序列与本研究中的红毛菜28S rDNA上游序列进行系统进化树的构建。石花菜目Capreolia implexa(AF039545)为外类群,系统进化树见图2。可以看出:连云港(LYG)、南通(NT)、南日岛2个品种(NRD1、NRD2)、南澳3个品种(NA1、NA2、NA3)的7个海水红毛菜归于1个进化分支,置信度为100%;威海(WH)的海水红毛菜单独归于1个大分支上;8个海水红毛菜与紫菜聚类为1支,为2个淡水红毛菜的姐妹分支;娘子关(NZG)、兴隆山(XLS)的淡水红毛菜则归为另1个分支,置信度为100%。

3 讨论与结论

3.1 28S rDNA序列遗传距离和系统进化树分析

国内外关于28S rDNA序列应用于物种分类与进化的研究相对较少,仅有几位研究者对红藻不同物种的28S rDNA进行研究。Freshwater等报道了石花菜目中16个石花菜物种的28S rDNA序列差异度小于rbcL且大于18S rDNA的差异度,介于两者之间,发现其研究价值不亚于18S rDNA、rbcL序列[11,21]。Harper等研究珊瑚藻28S rDNA序列时曾推测,28S rDNA序列具有区分亲缘关系较近的物种的潜能[22]。从本研究数据中可以看出,不同物种间28S rDNA上游序列的遗传距离为0.125~0.213,显然28S rDNA序列在种间及种以上水平的分类鉴定能力较好,验证了Harper等的推测:28S rDNA 具有区分鉴定亲缘关系较近的相关物种的潜能,在未来具有较大的发展前景[9]。

根据红毛菜28S rDNA上游序列比对分析后,10个地理群的红毛菜大致分为3个类群。结合GenBank中已有的紫菜28S rDNA序列构建系统进化树,结果显示,10个地理群红毛菜分为3个进化分支:其中连云港(LYG)、南通(NT)、南日岛2个品种(NRD1、NRD2)、南澳3个品种(NA1、NA2、NA3)的7个海水红毛菜归为1个分支;而威海的海水红毛菜则与其他7个海水红毛菜差异较大,独立归为1个大分支,显示了海水红毛菜的多样性;娘子关(NZG)、兴隆山(XLS)的2个淡水红毛菜则单独归为1个分支,且与海水红毛菜存在明显差异。

3.2 IGS序列遗传距离分析

有研究报道,在种内及种间系统进化分析中,IGS序列的变异率高于ITS1、ITS2[9,23],一般用于亲缘关系较近的物种或者种内分析。先后有多位研究者对不同物种的遗传多样性等方面进行研究[24-26]。Li等对采自莆田、汕头、宁波3个产地的栽培坛紫菜的部分IGS进行分析,在1 085~1 100 bp的序列中存在55个变异位点,即约5%的变异率,因此推测IGS可以作为红藻种内研究的分子标记[27]。根据红毛菜核糖体基因28S rDNA序列分析结果及系统进化树,可以确定采自江苏省、福建省、广东省的7个海水红毛菜是同一类群,利用部分IGS序列对这7个海水红毛菜的种内亲缘关系进行分析。IGS序列遗传距离的分析结果显示,7个地理群的海水红毛菜遗传距离极近(0~0.003),几乎没有差别,因此可以认为这7个地理群的海水红毛菜关系紧密,可能为同一物种。

结合不同地理群红毛菜核糖体28S rDNA、IGS序列分析结果及基于28S rDNA构建的系统进化树可知,本研究中采集到的红毛菜具有物种多样性,淡水红毛菜与海水红毛菜之间存在明显区别,海水红毛菜存在遗传多样性,且采自江苏省、福建省、广东省的7个海水红毛菜之间关系紧密,可能由1个物种起源而来。从目前数据可知,28S rDNA可以用于红毛菜种及种以上水平分类研究。此外,由于目前红毛菜和紫菜等红藻的28S rDNA序列的数据有限,将来仍需更多研究来补充和完善此系统进化树,为研究红毛菜科物种多样性、遗传多样性以及保护红毛菜的种质资源提供参考。

参考文献:

[1]郑宝福,李 钧. 中国海藻志[M]. 北京:科学出版社,2009:83-104.

[2]许 璞,张学成,王素娟,等. 中国主要经济海藻的繁殖与发育[M]. 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2013:165-189.

[3]汪文俊,王广策,许 璞,等. 红毛菜生物学研究进展 Ⅰ.生活史和有性生殖研究[J]. 海洋科学,2008,32(4):92-96.

[4]钱树本,刘东艳,孙 军. 海藻学[M]. 青岛:中国海洋大学出版社,2005:91-95.

[5]Sheath R G,Cole K M. Systematis of Bangia (Rhodophyta) in North America. Ⅰ. Biogeographic trends in morphology[J]. Phycologia,1984,23(3):383-396.

[6]张学成,秦 松,马家海,等. 海藻遗传学[M]. 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2005:308-318.

[7]Müller K M,Cole K M,Sheath R G. Systematics of Bangia(Bangiales,Rhodophyta)in North America. Ⅱ. Biogeographic trends in karyology:chromosome numbers and linkage with gene sequence phylogenetic trees[J]. Phycologia,2003,42(2):209-219.

[8]Müller K M,Sheath R G,Vis M L,et al. Biogeography of Bangia (Bangiales,Rhodophyta) based on the RuBisCo spacer,rbcL gene and 18S rRNA gene sequences and morphometric analysis.1. North America[J]. Phycologia,1998,37(3):195-207.

[9]Harper J T,Saunders G W. The application of sequences of the ribosomal cistron to the systematic and classification of the florideophyte red algae (Florideophyceae,Rhodophyta)[J]. Cahiers de Biologie Marine,2001,42(1):25-38.

[10]翟中和,王喜中,丁明孝.细胞生物学[M]. 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5:367-369.

[11]Freshwater D W,Fredericq S,Bailey J C. Characteristic and utiliy of nuclear-encoded large-subunit ribosomal gene sequences in phylogenetic studies of red algae[J]. Phycological Research,1999,47(1):33-38.

[12]le Gall L,Saunders G W. A nuclear phylogeny of the Florideophyceae (Rhodophyta) inferred from combined EF2,small subunit and large subunit ribosomal DNA:establishing the new red algal subclass Corallinophycidae[J]. Molecular Phylogenetics and Evolution,2007,43(3):1118-1130.

[13]戴小军,欧立军,李文嘉,等. 栽培稻种内rDNA基因IGS序列分析及系统学意义[J]. 作物学报,2008,34(9):1569-1573.

[14]张宝玉,王广策,吕颂辉,等. 三株赤潮硅藻5.8S rDNA及转录间隔区(ITS)的克隆及序列分析[J]. 海洋学报:中文版,2006,28(1):111-117.

[15]丁小余,王峥涛,徐 红,等. 枫斗类石斛rDNA ITS区的全序列数据库及其序列分析鉴别[J]. 药学学报,2002,37(7):567-573.

[16]Pecchia S,Mercatelli E,Vannacci G. Intraspecific diversity within Diaporthe helianthi:evidence from rDNA intergenic spacer (IGS) sequence analysis[J]. Mycopathologia,2004,157(3):317-326.

[17]杨君,王茜,刘美华,等. 一种简便的海藻DNA提取方法[J]. 生物技术,1999,9(4):40-43.

[18]Tamura K,Stecher G,Peterson D,et al. MEGA6:molecular evolutionary genetics analysis version 6.0[J]. Molecular Biology and Evolution,2013,30(12):2725-2729.

[19]林中姮. 三种经济红藻核糖体基因簇的克隆与分析[D]. 苏州:苏州大学,2012:39.

[20]李星辰. 条斑紫菜(Pyropia yezoensis)核糖体RNA基因(nrDNA)全长序列的克隆与分析[D]. 苏州:苏州大学,2014:33.

[21]Freshwater D W,Bailey J C. A multigene phylogeny of the Gelidiales including nuclear large-subunit rRNA sequence data[J]. Journal of Applied Phycology,1998,10(3):229-236.

[22]Harper J T,Saunders G W. Molecular systematic of the Florideophyceae (Rhodophyta) using nuclear large and small subunit rDNA sequence data[J]. Journal of Phycology,2001,37(6):1073-1082.

[23]Appels R,Dvorˇák J. The wheat ribosomal DNA spacer region:its structure and variation in populations and among species[J]. Theoretical and Applied Genetics,1982,63(4):337-348.

[24]De Lucchini S,Andronico F,Nardi I. Molecular structure of the rDNA intergenic spacer (IGS) in Triturus:implications for the hypervariability of rDNA loci[J]. Chromosoma,1997,106(5):315-326.

[25]Murakami A. Structural differences in the intergenic spacer of 18S-26S rDNA and molecular phylogeny using partial extrernal transcribed spacer sequence in hop,Humulu lupulus[J]. Breeding Science,2001,51(3):163-170.

[26]Elisabetta M,Susanna P,Sandro C,et al. Sequence analysis of rDNA intergenic spacer region (IGS)as a tool for phylogenetic studies in Trichoderma spp.[J]. Journal of Zhejiang University,2004,30(4):460-461.

[27]Li Y Y,Shen S D,He L H,et al. Sequence analysis of rDNA intergenic spacer (IGS) of Porphyra haitanensis[J]. Journal of Applied Phycology,2010,22(2):187-193.王 琳,孙庆玲,刘 辉,等. 拟南芥缺失突变体at14a的比较转录组分析[J]. 江苏农业科学,2016,44(4):70-74.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