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套网袋基质栽培对靖江香沙芋生长及产量的影响

时间:2024-05-22

虞利俊 殷剑美 王立等

摘要: 设计不同规格网袋和不同基质配方组合试验,研究套网袋基质栽培对靖江香沙芋生长和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大网袋全基质和大网袋培肥土+盖基质子孙芋产量较高,其次为中网袋处理,小网袋处理对子孙芋膨大有较大限制作用,产量较低;同规格网袋全基质处理子孙芋产量要高于培肥土+盖基质处理。芋头产量与子孙芋结芋数和单芋质量密切相关。综合考虑用工、基质、网袋成本及商品芋的产量,以中网袋培肥土+盖基质处理效益最高。

关键词: 套网袋基质栽培;靖江香沙芋;生长;产量

中图分类号:S632.304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1002-1302(2015)08-0148-03

芋[Colocasia esculenta (L.) Schott]属天南星科,为多年生宿根性草本植物,原产亚洲东南部热带地区,我国自古栽培,分布面积很广,因其生长发育需要高温和湿润的环境,所以我国南方栽培较多。一般认为芋分为3类:魁芋、多子芋、多头芋 [1-2]。目前生产上芋头主要是采用块茎进行无性繁殖,易受地下害虫不断侵袭,且子芋从种芋的上端开始发生,其膨大需要疏松的土壤环境。靖江香沙芋,属于多子芋类型,是江苏省著名地方特色农产品之一,香味独特,营养丰富,粮菜兼用,深受广大消费者青睐 [3]。靖江香沙芋现有种植面积1 333.33 hm2,年产鲜芋2万多t,远远不能满足市场的需求。靖江香沙芋生产必须符合“稳定粮食面积,推进高效农业”的农业发展策略,将香沙芋生产与现代高效农业发展有机结合起来,是靖江香沙芋快速发展的必然选择。香沙芋有机型栽培技术研究和应用是香沙芋生产技术发展方向。作物有机型栽培技术一般可获得高产优质的农产品,取得较高的经济效益,具有高科技、高投入、高产出、高效益的特点。本研究利用网袋及基质配方组合对芋头进行栽培技术研究,筛选最适合芋头生长发育的有机型栽培模式,为香沙芋有机型高产栽培技术奠定理论基础。

1 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材料

试验在江苏省农业科学院六合现代循环农业基地进行。供试材料为靖江香沙芋品种。

1.2 试验处理

试验共设8个处理,如表1所示。除对照直接开沟播种外,其余套袋处理均需按沟深要求,先挖沟、装基质埋袋,再播种覆盖。大行距80 cm,小行距50 cm,株距33 cm,每个处理种植4行,每行长3 m(每行种植10株),走道0.8 m。试验小区随机区组排列,4次重复,第4重复仅用于取样,不做统计分析。[JP3]对照按常规种植要求铲边荷,生长中期培土3次;其余网袋处理不铲边荷,不培土,施肥施于袋内。施肥、浇水、病虫防治等田间管理按照 “靖江香沙芋高产优质栽培技术”要求进行。

1.3 试验调查

1.3.1 生物量指标 芋头生育盛期对重复4各处理随机取样3株,测量株高、边荷数(分株)、地上部茎、叶和地下部球茎的鲜质量,以及50片孔径9 mm叶片鲜质量。将鲜样置于105 ℃下杀青15 min,于85 ℃下烘干至恒质量,测定地上部和地下部的干质量。叶面积计算公式:叶面积=叶片总鲜质量×3.14×4.52×50×10 -6,单位m2。

1.3.2 产量调查 芋头收获时,各处理调查密度,选取有代表性的15株测定单株母芋、子芋和孙芋产量,以及子、孙芋数目,进行产量分析。

1.3.3 用工及基质成本计算 分别对各处理在有不同用工措施的播种前、培土、收获3个时期所需用工进行统计,同时对用工、基质成本进行计算。

1.4 数据分析

所有数据采用Excel 2010进行整理,利用SPSS 11.0软件进行数据统计分析,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one-way ANOVA)和最小显著差异法(LSD)比较不同处理间的差异。

2 结果与分析

2.1 不同处理对芋头地上部、地下部生长的影响

由表2可见,处理7、处理8的叶面积和茎、叶鲜质量、干质量都偏大,均显著高于对照,但两处理之间表现无显著差异;处理3、处理4、处理6的叶面积和茎、叶鲜质量表现较适中;而处理5小网袋培肥土+盖基质处理的叶面积、茎叶鲜质 量和干质量与对照差异不显著,都比较低。边荷数指标由大到小为大网袋>中网袋>小网袋,网袋越小,控制边荷越有利。

结合地下部分球茎表现(表3)可看出,处理3、处理6地上部分虽然表现适中,但地下部分子孙芋鲜质量却表现较高,分别达到136.3、159.4 g;处理8(小网袋全基质)地上部分茎叶表现较旺,但子孙芋产量表现一般,为101.9 g,母芋产量却表现较高,为52.4 g,显著高于对照;而处理5(小网袋培肥土+盖基质)地上部分表现较小,子孙芋鲜质量也最小,但其母芋鲜质量为最高;处理2(大网袋培肥土)的叶面积、叶鲜质量、干质量以及母芋、子孙芋鲜质量、干质量与对照相当,差异不显著。植株地上部分生长越旺盛,地下子孙芋产量不一定最高;植株地上部分生长弱小,则地下部分子孙芋产量一般不高,母芋产量可能很高。

2.2 不同处理对芋头产量及其构成的影响

2.2.1 不同处理对芋头产量的影响 分析不同处理产量结果(表4)可知,各处理子孙芋产量中,子芋产量占57.9%~70.3%, 是以子芋为主的产量组成。不同处理间比较,处理2(大网袋培肥土)总芋产量虽高于对照,但主要是提高了母芋产量,而具有商品性的子孙芋产量低于对照。对于不同规格的网袋处理,全基质处理要高于土+基质处理,基质提供了养分及疏松的生长环境,有利于提高芋头产量。同样基质配方情况下,产量表现均为大网袋〉中网袋〉小网袋,即网袋限制了芋头生长,小网袋培肥土+盖基质处理总产量低于对照,当网袋小于宽40 cm×长60 cm,已不适合芋头正常生长。所有处理中,以大网袋全基质处理的子孙芋、孙芋和总芋的产量最高。

2.2.2 不同处理对芋头产量构成的影响 由表5可知,各处理的子芋数目无显著差异,而孙芋数目以处理6大网袋全基质最多,显著高于对照。比较各处理单芋质量可知,各处理的子芋单芋质量都高于孙芋单芋质量,子芋普遍大于孙芋;小网袋单芋质量较小,均低于对照,小网袋限制了子孙芋膨大。处理6大网袋全基质的子芋产量虽显著高于对照,但分别就子芋数和子芋单芋质量而言,与对照差异不显著,说明芋头产量与结芋数和单芋质量均密切相关,不是某单个因素所决定,是所有因子共同作用的结果。

2.3 不同处理用工及基质成本统计

对每个处理在芋头整个生长发育期所需要采取不同措施时期的用工分别进行了调查统计(表6),网袋试验播种前需要增加筛细土、挖沟、装基质、埋网袋等措施,以处理2大网袋培肥土处理用工最多,为1 282.5个/hm2,但所有网袋处理不需要进行培土,节省了炎热季节培土所需用工;对照处理虽然播种前不需额外用工,但生长季节需要3次培土、铲边荷等措施,用工为721.5个/hm2;比较总用工情况,中网袋、小网袋全基质用工较少,分别为529.5、472.5个/hm2。综合用工和基质成本,以小网袋全基质最低,大网袋培肥土+盖基质最高,中网培肥土+盖基质和大网袋全基质成本接近,略高于对照。

3 讨论

3.1 芋头地上/地下部分生长存在协调性

子孙芋鲜质量以所有大网袋处理和中网处理较大,其中以大网袋全基质处理最大,说明较大网袋空间、全基质的较疏松环境利于子孙芋的膨大;而小网袋+盖基质处理子孙芋鲜质量最小,但母芋鲜质量最大,说明小网袋较小的空间已经严重限制了子孙芋膨大,所吸收的养分主要用于增加了母芋鲜质量。[JP+1]同样小网袋对限制边荷生长有一定作用,但以上数据不能说明边荷数的多少与芋头产量有直接关系,而目前生产上普遍推行铲边荷,有可能是因为边荷所产芋头的商品性较差,这还需进一步研究。大网袋全基质处理地上部分茎、叶鲜质量适中,而子孙芋鲜质量却最高,说明地下子孙芋的鲜质量并不是地上营养生长越旺而越好,但地上植株如果生长较弱,则地下子孙芋生长一般也较差。因此芋头子孙芋的膨大需要较大且较疏松的生长环境,地下部分与地上生长存在协调性。

3.2 不同处理对芋头产量及其构成因素的影响

无论是盖基质还是全基质处理,大网袋和中网袋的4个处理子孙芋产量都显著高于对照,在网袋规格相同情况下,盖基质和全基质处理产量差异不显著,但网袋内成分相同情况下,大网袋总芋产量要显著高于中网袋总芋产量。说明更大的生长环境对芋头产量影响很大,而由于子孙芋生长具有往上生长的特性,在种芋上方保持疏松的环境,就能满足子孙芋的膨大,而种芋下方的基质可能更多的是提供了芋头生长养分需求。大网袋培肥土处理无论总结芋数还是单芋重均低于对照,导致子孙芋总产量低于对照,而母芋产量较高,说明仅仅依靠网袋措施,很难高产,即使网袋可能有聚集肥料的作用,但这可能主要被母芋吸收,增加了母芋产量,相反其对子孙芋的膨大有一定限制作用,从而降低了子孙芋产量,因此必须结合改变网袋内部基质成分,提供更疏松的环境,才能有利于促进芋头产量的提高。

3.3 套袋基质栽培的作用

香沙芋是靖江等地的地方农产品特产,本研究以靖江香沙芋为基础,选用适宜的套袋材料和形状,筛选适宜的基质配方,填入合适的坑沟内,保证香沙芋的正常生长,同时有效控制子芋生长范围,能够解决子芋露出问题;不需人工培土,解决了炎热季节培土用工问题;套袋能够有效控制地下害虫的危害,提高外观品质和安全品质。香沙芋的袋式基质栽培,能够在换茬时更换基质,或对基质进行有效处理,切断土传病害传播途径,有效减缓了香沙芋连作障碍形成。套袋栽培虽然增加了一定的用工,网袋和基质也增加了一定成本,但套袋栽培所生产的有机型产品,在食品安全越来越重视的背景下,将受到消费者越来越多的欢迎,具有广阔的市场前景,其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巨大。因此,考虑到网袋、基质、用工等成本,结合商品芋带来的经济效益,我们可通过选择合适大小、材质的网袋,选用土与基质最适比例,比如中网袋+盖基质处理模式,以获得最大的收益。

[HS2*2][HT8.5H]参考文献:

[1] 中国科学院中国植物志编辑委员会. 中国植物志:第13卷第2分册[M]. 北京:科学出版社,1979:68-74.

[2]张 志. 芋的起源、演变和分类[J]. 江西农业科技,1982(7):24-25,31.

[3]殷剑美,韩晓勇,王 立,等. 靖江香沙芋生长发育的动态特征[J]. 农业科学与技术:英文版,2014,41(3):375-378.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