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4-05-22
马力 钟海雁 陈永忠 等
摘要:分析了油茶籽仁、花生仁、大豆、葵花籽仁的主要化学成分及含量,结果表明:油茶籽、花生、大豆、葵花籽4种油料不饱和脂肪酸含量均高于80%,属优质食用植物油。油茶籽仁、花生仁及葵花籽仁的粗脂肪含量均高于30%,属高含油油料,宜采用预榨-浸出法制油工艺。大豆的粗脂肪含量为16.02%,属低含油油料,适合采用直接浸出法制油工艺。4种油料中,油茶籽仁的蛋白质含量相对最低,适合采用冷榨制油工艺。
关键词:油料;脂肪酸;制油工艺;组成分析
中图分类号: TS221文献标志码: A文章编号:1002-1302(2015)01-0253-03
收稿日期:2014-02-27
基金项目:国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建设项目(编号:2011FU125X11)。
作者简介:马力(1982—),女,湖南湘潭人,博士研究生,助理研究员,主要从事油茶加工及副产物综合利用研究。E-mail:supermarry1@163.com。油茶籽、花生、大豆、葵花籽是我国主要的油料、蛋白资源[1]。油茶(Camellia spp.)是山茶科(Theacae)山茶属(Camellia)中种子含油量高、生产价值较高的油用物种的总称,是我国南方重要的木本食用油料植物,与油橄榄、油棕、椰子并称为世界四大木本油料树种[2-3]。目前,我国油茶籽年产量约96万t,居世界首位[4-6]。花生(Arachis hypogaea L.)属一年生草本植物,是高脂肪、高蛋白的食油两用作物[7-9]。我国花生产量居世界首位,2011年国内花生总产量为1 620万t。大豆[Glycine max(L.) Merr.]是豆科植物,蛋白质含量为35%~50%,是我国的五大作物之一,2011年我国大豆产量1 350万t[10-12]。我国大豆集中分布于东北松辽平原、华北黄淮平原,哈尔滨市、辽源市、长春市被称作我国大豆的“三大仓库”。葵花籽是向日葵的籽实,葵花籽油是世界三大主流食用油种之一。2002—2005年我国葵花籽产量分别约为195万t、174万t、155万t、193万t。食用植物油制取与加工技术影响油料的经济价值[13]。笔者分析了油茶籽仁、花生仁、大豆、葵花籽仁的主要化学成分及含量,旨在为选择提油方式提供依据。
1材料与方法
1.1材料
油茶籽(湖南省林业科学院)、花生、大豆、葵花籽(购自超市)、脂肪酸标样、茶皂素标准品(含90%茶皂素)、石油醚、浓硫酸。
1.2主要仪器
GC2104气相色谱仪(日本岛津公司),SZF-06GI索氏抽提器(上海新嘉电子有限公司),9240MBE电热鼓风恒温干燥箱(上海博迅实业有限公司),TDL-5Z台式多管架自动平衡离心机(湖南星科科学仪器有限公司),UV-2550型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岛津消耗品销售公司),数显式电热恒温水浴锅(上海跃进医疗器械厂)。
1.3方法
按GB 5009.3—2010《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中水分的测定》中规定的方法测定水分含量;按GB/T 5009.4—2003《食品中灰分的测定》中规定的方法测定灰分含量;采用凯氏定氮法测定蛋白质含量;采用蒽酮法测定可溶性总糖含量;按GB/T 5009.6—2003《食品中脂肪的测定》中规定的方法测定脂肪含量;按GB/T 5515—2008《粮油检验粮食中粗纤维素含量测定介质过滤法》中规定的方法测定粗纤维含量;采用香草醛-硫酸法测定茶皂素含量;按GB/T 17376—2008《动植物油脂脂肪酸甲酯制备》中规定的方法制备脂肪酸甲酯。用GC-2014气相色谱仪测定预处理后的茶籽油。测定条件为:使用石英玻璃毛细管柱(60 m×0.32 mm×0.25 μm);载气为氮气,压力70 kPa;分流比30 ∶1;进样口温度250 ℃;检测器温度250 ℃;升温速率4 ℃/min。
2结果与分析
2.1几种油籽的脂肪酸组成分析
由图1至图4可知,油茶籽、花生、大豆、葵花籽油由多种脂肪酸组成。由表1可知,4种油料不饱和脂肪酸含量由高到低分别为大豆油、油茶籽油、葵花籽油、花生油。不饱和脂肪酸对于调节人体新陈代谢、保护血压稳定及降低胆固醇作用显著。4种油料的不饱和脂肪酸含量均高于80%,属优质食用植物油。其中油茶籽油油酸含量最为丰富,含量高达8283%。油酸是一种优质安全脂肪酸,易被人体吸收,又不易氧化沉积于体内,抗氧化效果优于多不饱和脂肪酸,同时,油酸能够减少血液中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坏胆固醇)含量,不降低甚至提高血液中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好胆固醇)含量,可以有效预防、治疗冠心病、高血压等心血管疾病。因此,茶油被称为“东方橄榄油”。
2.2几种油籽的主要成分与制油技术相关性分析
2.2.1粗脂肪含量及与制油技术相关性分析由图5可知,4种油料中,粗脂肪含量由高到低分别为葵花籽、油茶籽仁、花生仁、大豆。葵花籽仁、油茶籽仁、花生仁胚片浸透性能差,
表1几种油籽的脂肪酸含量
油籽 饱和脂肪酸含量
(%)不饱和脂肪酸含量(%)单不饱和脂肪酸 多不饱和脂肪酸葵花籽油10.0115.7073.16花生油15.4747.1234.30大豆油6.6825.0265.93油茶籽油9.5882.836.89
粕残油率高,宜采用预榨-浸出法制取油,故适宜先用螺旋榨油机提取部分油脂,然后用浸出法浸出预榨饼残油。葵花籽仁、油茶籽仁、花生仁为保持特有风味,提高其蛋白的可利用率,适宜采用低温冷榨技术[14]。大豆属低含油油料,通常采用直接浸出法制油[15]。浸出法制油是世界公认的一种先进的榨油方法,具有粕残油低、粕质量好、生产成本低等优点[16]。
2.2.2蛋白质含量与制油技术相关性分析由图6可知,大豆的蛋白质含量最高,为46.40%,其次是花生仁、葵花籽仁,油茶籽仁的蛋白质含量最低,为9.25%。在植物油料中,油脂肪通常与蛋白质等大分子结合在一起,只有破坏油料的细胞结构、油脂复合体, 才能提取其中的油脂,因此在油料压榨前,通常有蒸炒工序, 目的在于使蛋白质变性,破坏油料的细
胞结构,使油脂易于提取出来[17]。4种油料中,油茶籽仁的蛋白质含量相对最低,所以最适合采用冷榨方式提取。
2.2.3可溶性总糖含量与制油技术相关性分析由图7可知,几种油籽籽仁的可溶性总糖含量由高到低分别是花生仁、大豆、葵花籽仁、油茶籽仁。油料中的糖类在榨油机榨膛高温条件下与蛋白质等物质发生作用,生成颜色很深且不溶于水的化合物(美拉德反应),因此糖的存在常常导致油脂颜色变深。
2.2.4水分、灰分、纤维素、淀粉及茶皂素与制油技术的相关性分析 由表2可知,4种油籽中,水分含量由高到低依次为大豆、油茶籽、葵花籽仁、花生仁。油料水分含量过高,易产生霉变,不利于安全贮藏;水分含量过低,影响油料的可塑性,出油率低。4种油籽中,只有油茶籽仁中含有10.05%茶皂素。茶皂素是一种良好的表面活性剂,具有乳化作用,因此在水代法、水酶法制油时,应避免茶皂素造成油脂乳化,降低油料的出油率[18-19]。油茶籽仁淀粉含量最高,其次是花生仁,大豆淀粉含量最低,淀粉的糊化性质对油料预处理及油脂提取有一定影响。
3结论与讨论
不饱和脂肪酸是构成人体脂肪的必需脂肪酸。本研究结果表明,油茶籽、花生、大豆、葵花籽4种油料不饱和脂肪酸含
表2几种油籽水分、灰分、粗纤维、淀粉、茶皂素含量
油籽 水分含量
(%)灰分含量
(%)茶皂素含量
(%)淀粉含量
(%)粗纤维含量
(%)葵花籽仁5.504.38 2.342.69花生仁4.154.3511.743.58大豆14.264.442.264.59油茶籽仁8.882.4710.0512.883.76
量均高于80%,属优质食用植物油。其中,油茶籽油油酸含量最为丰富。油茶籽仁、花生仁及葵花籽仁的粗脂肪含量均高于30%,属高含油油料,宜采用预榨-浸出法制油工艺。大豆的粗脂肪含量为16.02%,属低含油油料,适合采用直接浸出法制油工艺。4种油料中,油茶籽仁的蛋白质含量相对最低,适合采用冷榨制油工艺。
参考文献:
[1]邓乾春,李文林,杨湄,等. 油料加工和综合利用技术研究进展[J]. 中国农业科技导报,2011,13(5):26-36.
[2]钟海雁,谢碧霞,王承南. 我国油茶加工利用研究现状及方向[J]. 林业科技开发,2001,15(4):6-8.
[3]黎先胜. 我国油茶资源的开发利用研究[J]. 湖南科技学院学报,2005,26(11):127-129.
[4]侯如燕,宛晓春,黄继轸,等. 茶籽的综合利用[J]. 中国食物与营养,2003(5):25-27.
[5]刘仙石玄,梁香媚,刘菊莲. 积极探索油茶产业化经营模式[J]. 中国林业,2007(15):25.
[6]刘学. 油茶籽油加工的研究进展[J]. 粮食科技与经济,2011,36(4):50-53.
[7]张宇昊,王强. 花生蛋白的开发与利用[J]. 花生学报,2005,34(4):12-16.
[8]万书波. 中国花生栽培学[M]. 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2003.
[9]万书波. 迎接21世纪的中国油料科技[M]. 北京:中国农业科学技术出版社,2002.
[10]张存劳,任力民. 大豆资源的综合开发现状及利用途径[J]. 粮食加工,2004,29(1):72-74.
[11]顾善松. 对国产大豆面临问题的思考[J]. 管理世界,2006(11):70-76.
[12]丁声俊. 振兴我国大豆产业势在必行[J]. 中国油脂,2006,31(10):7-13.
[13]贾友苏,张武平. 食用植物油制取及加工技术进展[J]. 农产品加工·学刊,2008(7):77-81.
[14]张敏. 花生制油工艺的现状与发展趋势[J]. 农机化研究,2002(4):19-21.
[15]李少华,阮海健,李子明,等. 膨化技术在低含油油料一次压榨制油工艺中的应用[J]. 中国油脂,2009,34(1):69-70.
[16]郑伟,张仲刚,袁开金. 浅析影响浸出法制油几个因素[J]. 粮食与油脂,2009(10):46-48.
[17]祝俊. 水酶法提取冷榨菜籽饼中蛋白质和油脂的研究[D]. 武汉:华中农业大学,2008.
[18]卢向阳,唐明远. 茶皂素表面活性性能及对丝毛织物的洗涤效果[J].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0,26(3):218-220.
[19]廖书娟,童华荣,吉当玲. 茶籽饼茶皂素提取及应用研究[J]. 粮食与油脂,2005(1):13-15.陈忠杰,胡燕. 枯草芽孢杆菌对板栗采后黑斑病的抑制效果[J]. 江苏农业科学,2015,43(1):256-258.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