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4-05-22
吴传敬
四川省中江县东北镇畜牧站,四川中江 618100
牛白血病早在19世纪末就已经发生,1969年美国科学家从患病牛的外周血中分离得到了牛白血病病毒,该病于20世纪70年代传入中国[1],目前,德国、欧美、波兰、匈牙利、美国、加拿大、罗马尼亚、丹麦、俄罗斯等国均有本病的流行。牛白血病不是单一的疾病,而是有许多相似症状的疾病的总称,根据其表现形式和临床症状可以将该病分为流行性牛白血病和散发性牛白血病,散发性白血病又可以根据年龄和发病症状的不同分为犊牛型白血病、胸腺型白血病以及皮肤型白血病[2]。
牛白血病是由牛白血病病毒引起的,它属于C型致瘤病毒群反转录病毒科,致瘤病毒亚科的成员,属于RNA病毒,其粒子为球形或短棒形,有双层囊膜,有纤突结构。该病毒对外界的抵抗能力较差,56 ℃下30 min即可杀灭,60 ℃以上的环境中立刻失去感染能力。此外,紫外线照射、反复冻融以及低浓度的甲醛都能够使该病毒失活。
被感染的牛终生带毒,是主要的传染源。根据该病的流行及传播方式可以分为水平传播和垂直传播。垂直传播指的是病毒从母代体内通过胎盘传到子代体内,垂直传播又可以进一步分为子宫内传播和胚胎移植传播,这种传播模式在犊牛出生后采食初乳前体内就已经包含病毒以及对应抗体。水平传播的模式可以分为血源性传播、分泌物性传播、接触性传播以及寄生昆虫传播。血源性传播主要是医源性导致的,当兽医用公用器具进行去角、去势、采血、打耳标、打鼻环等操作,且中途不进行消毒时,则可能造成水平传播,也就是说当这些器具先用于白血病病毒感染牛后再用于健康牛,则健康牛有患病的风险。分泌物性传播则是当健康牛和感染牛混合饲养时,感染牛的鼻腔、口腔分泌物,尿液、精液等体液中均有白血病病毒,但由于病毒寄存于细胞内,所以仅有少部分牛是通过分泌物性传播感染的。接触性传播是指健康牛直接接触了病毒后发生的感染,而寄生昆虫性传播则是由于吸血昆虫吸吮病牛的血液后,再叮咬其它牛,则可能将感染的淋巴细胞传给健康牛,造成发病[3]。
该病主要感染4~8岁的奶牛,其体内有白血病抗体且血液中淋巴细胞增多或异常。当产生肿瘤后,表现为体表或颈前淋巴结、内脏淋巴结等肿大,肿瘤如果出现机械性占位或压迫时则有可能出现临床症状。患病牛食欲不振,发育迟缓,泌乳性能降低,可视黏膜苍白,当肿瘤侵害心脏时,出现心跳加速,心音异常;肿瘤压迫肺脏时,出现呼吸困难,胸前浮肿,眼球突出;当肿瘤出现于骨盆腔或后腹部时,出现共济失调,不能站立或跛行;如果肿瘤出现在子宫中则会表现为久配不孕、流产。当犊牛患病时,出现淋巴结肿大,全身虚弱、腹泻、站立困难,有时也会出现心力衰竭等,当胸腺呈块状肿大时,会侵害周围的淋巴结,引起颈静脉怒张和局部浮肿。少部分犊牛感染后会有荨麻疹、羊皮疹。
由于该病多数情况下没有明显的病变,发生病变后又没有典型症状,所以要依靠实验室手段进行检测。常用于检测牛白血病的诊断方法是免疫扩散法和改良微量免疫扩散法,使用上列方法检测牛体内的白细胞总数和淋巴细胞的比例绝对值的变化或异型淋巴细胞时可确诊为白血病,或直接检测出白血病抗体,也可以认定为白血病病毒感染。
该病目前没有特效药物可用于治疗,对于普通牛应当进行淘汰,对于有一定经济价值的牛可以用抗肿瘤药物进行治疗,另根据患病牛的不同症状进行对症治疗。有研究表明,盐酸阿糖胞苷用5%的葡萄糖盐水稀释后进行静脉注射,7 d注射一次,连用一个月,可以对肿瘤的生长有一定的抑制作用。
首先应当尽量坚持自繁自养,减少从场外引入犊牛、种牛以及精液等,如果必须进行引入时,要对新引入牛进行隔离,隔离期间对牛的白血病抗体和血液中淋巴细胞进行检测,隔离期满后仍没有任何症状,且血液学检测正常则可以认为该牛为健康牛,可以与其它牛混群饲养。另外,要定期对整个养殖场的牛群进行血清学监测,如果检出阳性牛,则要根据其是否有临床症状分别管理,对于已经出现临床症状的牛应当及时淘汰,没有临床症状的则应当先进行隔离。
由于白血病病毒对环境的抵抗能力较差,所以加强消毒工作,对牛舍、运动场等环境进行定期清扫和消毒可以有效的减少本病的发生,做好防蚊工作也能减少通过寄生昆虫性传播而导致牛只患病。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