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4-05-22
王玲玲
辽宁省畜牧业发展服务中心,辽宁沈阳 110032
牛奶尿素氮(MUN)指泌乳牛测定日牛奶中尿素氮的含量,单位为毫克/分升(mg/dL),是恒量奶牛蛋白质代谢的关键指标。尿素氮衍生于血液,并在血液、乳和尿中自由扩散并快速动态平衡。牛奶中尿素氮指标可以正确评价日粮蛋白体系中RDP(瘤胃可降解粗蛋白)与RUD(非降解粗蛋白)的合理配置,反映日粮蛋白质进食水平和平衡状况变化,还可借助乳尿素评价和确定泌乳中群繁殖效率、健康状况及日粮的合理利用程度。
饲料蛋白质进入瘤胃后,经微生物的作用大部分降解为寡肽和氨基酸。其中,大部分氨其酸又进一步降解为有机酸、氨和二氧化碳。瘤胃微生物利用挥发性脂肪酸(VFA)作为碳架,利用发酵生成的能量将其合成微生物蛋白质。当饲料中蛋白质的降解速度比合成速度快,在瘤胃内大量积聚的氨超过微生物合成蛋白质的浓度,这时,过量的氨就会进入血液循环并且肝脏合成尿素,其中一部分经唾液返回瘤胃,90%的尿素随尿排出,约有10%的尿素又进入到乳和血液中。此外,过量的瘤胃非降解蛋白可分解产生氨基酸,氨基酸脱下的氨基经肝脏合成尿素后经血液循环回流到瘤胃,再扩散到牛乳中。因此,可通过采样方便、无应激和测定结果稳定的乳尿素氮浓度来指示奶牛蛋白是否平衡[1]。
日粮的营养因素对MNU浓度的影响是最大的,但是有研究显示,在奶牛产后35 d内受脂肪代谢远大于日粮的影响,因此在这一时期分析无意义。在35 d后,日粮蛋白质摄入量和质量对MUN浓度的影响是最大的,因此,牧场用MUN浓度来衡量牛群的营养水平并调整日粮结构。当日粮蛋白质饲喂量过多时,会超过奶牛的营养需求,导致奶牛体内能氮不平衡,降低氮的利用率,过量的氮都是通过尿液排出体外而浪费。大量研究表明,MNU浓度水平与日粮中的粗蛋白水平成正相关,与能氮呈负相关,MUN浓度的高低可以反映氮的利用情况,在奶牛生产性能测定中对MUN浓度进行监测,牛奶的MUN的平均值为10~18 mg/d,高于18 mg/dL时表明日粮蛋白质过剩或者能量缺乏,对奶牛的受胎率、饲养成本及生产环境都造成影响;低于10 mg/dL时表明日粮中蛋白质和能量均缺乏,应结合生产实际调整日粮结构。因此,奶牛日粮蛋白质水平的变化可显著地影响MUN浓度及氮利用率。MUN值既可监测日粮蛋白质水平变化,还可用来估测奶牛氮利用率。
奶牛日粮结构中能量水平也是影响乳MUN浓度的一个重要因素,在采食日粮中碳水化合物占干物质的60%~80%,分解产物挥发性脂肪酸为瘤胃微生物提供碳源和碳架。宋百军等试验结果显示喂青贮玉米的梅花鹿瘤胃MCP含量最高。周小乔研究也显示饲喂玉米青贮粮显著增加了奶牛MCP和代谢蛋白(MP)合成。当日粮中碳水化合物添加量不足时,瘤胃中氨的浓度会迅速升高,就不能为瘤胃微生物合成提供碳源,过量的氨不能被瘤胃微生物利用而进入血液中,引起MUN浓度升高。另外,在肝脏合成尿素时,由于日粮能量不足,机体会为达到能量的需求,加速分解蛋白质来合成尿素,造成MUN浓度提升。当日粮中碳水化合物添加过量时,会影响瘤胃内纤维素细菌活力,造成饲料纤维物质分解率下降,进而影响瘤胃功能[2]。
除了能量和蛋白质等营养因素以外,其它因素也可引起奶牛的尿素氮含量变化。品种、体重、产犊季节、泌乳周期、乳成分、产奶量、胎次等对MUN浓度都有影响。不同的奶牛品种的遗传因素与身体机能存在差异性,因此不同品种的奶牛采食相同的日粮对尿素氮浓度存在很大影响。Carlsson等首先提出奶牛在泌乳60~90 d时MUN浓度最最高;Godden等指出初产牛的MUN浓度在泌乳120~150d达到高峰,经产牛在泌乳60~89 d时达到高峰;Amnvipas等指出MUN浓度在泌乳90~120 d时最高,杨露等研究发现MUN值变化趋势与产奶量类似,但是Broderick等研究显示MUN值与泌乳天数无关。MUN值与乳成分中乳脂率呈正相关,与乳糖率、乳蛋白率和乳体细胞数之间呈负相关,与产奶量和产犊季节的相关性还有待研究。不周胎次间MUN值差异也不显著,Jonker等研究显示MUN值是二胎牛最高,其次是头胎和三胎牛;而Johnson等研究结果却是头胎牛MUN值最低,但是Briderick等研究显示MUN值与胎次无关,研究结果完全不一致[3]。
可见,各因素对MUN浓度变化的很多研究结果影响存在不一样的结果,差异性的结果可能是因为试验过程中,试验群体、测定方法和实验室间等分别存在差异,导致测定的MUN值不一致。综上所述,建立标准化尿素氮浓度值的试验测定方法、试验条件和预测模型来完成不同研究结果之间的可比性。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