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山上的“摇钱树”已开花结果

时间:2024-04-24

罗亮亮

“蓝莓羞涩露水边,乌羊麻美最留恋,清水江边梦相连……”这是一首歌唱麻江蓝莓的歌曲中的歌词。蓝莓这样一个外来品种,如今成了麻江县的一大特色农产品。在麻江县乌卡坪蓝莓生态循环产业示范园区,到采摘季,吸引了许多游客前来观光采摘。

“念好‘山字经,种好摇钱树,打好特色牌。”在贵州,现代高效农业示范园区经过近4年的发展,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从弱到强,带动全省农业经济增长连年保持全国前列,促进农民脱贫致富。

数量质量双提升

2013年,省委、省政府做出“5个100工程”的安排部署,将现代农业示范园区作为“5个100工程”战略部署之一。近4年时间过去,全省园区数量与质量提升并进。

各级各部门充分挖掘资源优势,依托优势特色主导产业,扩大园区建设,稳步增加园区数量,形成了省市县乡四级农业园区体系。据省农委发布的数据,园区总数达到1042个,其中省级农业示范园区已发展到385个,市县乡级农业园区达到657个。

各级园区管理部门坚持高标准规划,高水平建设,依靠科技进步提高农业生产效率,带动区域产业发展,园区土地产出率、劳动生产率和资源利用率全面提升。

园区数量与质量的同步提升,有利于企业在园区内聚集发展,一大批工商企业入驻农业园区,为园区带来了发展新动力,也为农民带来了致富新途径。

省农委提供的数据显示,2016年全省入园企业达4142家,园区从业农民502.6万人,其中企业和合作社聘用95.2万人次,有32.4万名返乡农民工在园区就业,扶持带动贫困农户85.4万人。通过园区建设带动,缓解了返乡农民工的就业压力,增加了农民经营性、工资性和财产性收入,园区从业农民人均收入高出县域平均水平40%。

贵州省将继续提高园区发展质量——建立完善产业专家库,健全科技服务体系,开展技术合作、基础研究和重大项目联合攻关,加快科技创新和成果转化,形成农科教、产学研用一体化服务机制,不断强化农业生产技术的指导服务,提高农业园区科技水平。

科技生态双引领

山地特色高效农业的发展离不开科技的支持,坚持科技引领,才能推动创新发展。为此,贵州省完善了产学研一体化科技服务机制,组建园区专家指导组、专家库,实行首席专家、科技特派员等制度,积极引进人才进园区、进企业,形成服务生产、面向市场的人才集聚和保障机制。

凯里“云谷田园”现代高效农业示范园区的生产管理就是坚持科技引领的典型,园区除了凯里市农林局成立农业园区服务中心负责全市现代农业园区技术指导工作外,企业还与省内外多家农业技术中心、农业专家建立了合作关系,专门聘请了5名台湾有经验的生产经营管理者和农业技术人员入驻园区,全程负责园区的生产技术与管理工作。

“我们的目的很简单,就是要通过吸取外来的先进经验,让更多的农民感受到农业也可以是一件很精致、很漂亮的事业。”云谷田园农业发展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林摇表示,“云谷田园”引进了台湾现代“精致农业”发展理念,形成一个涵盖了农业旅游度假、文化休閑、科研科普、地产开发为一体的大型农业综合体。“践行引进来的发展理念时必然要涉及技术的引进,我们采取的方式是直接引进人才。”林摇称。

不仅如此,发展现代高效农业示范园区,既是守住发展与生态两条底线的内在要求,又是发展生态友好型农业的现实选择。因此,贵州省坚持把生态和气候资源作为农业园区发展的第一张牌,在发展中保护生态,把环境保护与改善、农产品质量安全作为园区建设的重要目标。

兴义市农业科技示范园区敬南镇十里坪示范点以“猪+沼+菜+猪”为基础的生态循环模式运作,以生猪养殖、蔬菜种植为基本方式,建立了以设施种植为基础的基地空间立体高效利用,实现固碳减排。实施种植与养殖的有机结合,农业生产要素的多层次利用与配置,农业废弃物的资源化利用,相互促进,积极构建资源节约型复合生态生产系统。

在十里坪示范点,连片的白色育苗大棚整齐地排列在蔬菜种植基地内。“这是灯笼椒,也叫彩椒……”2017年春节前夕,在基地内担任管理员的钟德美向记者介绍了他们种植的蔬菜品种,她对自己现在的工作十分满意,“在家门口就能打工挣钱了,干的虽然还是农活,但比以前上档次多了,不仅干净,还不浪费东西!”

产业融合促拓展

现代高效农业示范园区还有一大重要的发展方向——产业融合,即以园区为平台,以科技创新、品牌策划、营销推广为重点,发展会展经济、总部农业、电子商务等新兴业态,能使园区功能得到拓展。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是园区产业融合最有说服力的发展方式之一,仅去年,全省就有79个园区成为休闲观光与乡村旅游主要目的地,接待游客近4803.8万人次,实现销售收入171.2亿元。

其中包括湄潭县现代高效茶业示范园区,园区内的湄江镇金花村大清沟村民组,通过“股份合作、内联外引”,吸纳茶园400亩、耕地145亩、山林200亩、房屋5560平方米、现金100万元入股旅游公司,办起了“七彩部落”乡村旅游。

湄潭湄江镇党委书记龙卫东说,七彩部落的打造通过充分盘活农村闲置资源,升级新农村,利用丰富的生态资源,将多年积淀下来的绿水青山变成了金山银山。

对于近两年的变化,“七彩部落”农家乐老板、金花村村民袁连国说:“家乡变美了,环境变好了,村民的腰包更鼓了。”袁连国除了经营农家乐外,自己也种植了5亩茶园,另外还有1.8亩土地流转种了果树,一年有1800多元的流转租金,一家人的人均年收入大概在5万元左右。

“七彩部落”自2015年运营来,大清沟村年接待游客25.5万人次,年旅游总收入1200万元,带动外来常住贫困人口55人全部脱贫,带动周边及外来务工贫困群众41户增收40余万元。实现了资源变资产、资金变股金、农民变股东,达到了“家家有资本、户户成股东、人人能就业、年年有分红”的一二三产良好融合发展态势。

下一步,贵州将从壮大省级农业园区规模、加强基础设施配套、加强经营主体培育、加大招商引资力度、推进产业融合发展、提高园区发展质量、加大市场开拓力度几个方面继续推进现代高效农业示范园区的建设,着力打造农业园区“升级版”。(责任编辑/顾海凇)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