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猪场常见寄生虫的危害与防治

时间:2024-05-22

郭 敏

河南省济源市动物卫生监督所,河南济源 454650

近年来,随着物质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对猪肉的需求量明显增加,猪肉的价格也处于节节攀登的趋势,使得越来越多的养殖户选择猪进行养殖。在实际养殖过程中,猪寄生虫病作为一种危害性较高的疾病,其发生日益频繁,使广大猪养殖户蒙受了严重的经济损失。

1 猪寄生虫病的特征

作为一类高发性疾病,猪寄生虫病在传播及感染方面均具备一定的规律。通常情况下,猪寄生虫病只有满足了传染源、传播途径及易感群体这3 方面条件以后才可进行传播及感染,此外,还需对其他客观因素可能造成的影响进行综合考虑。在实际的养殖过程中,猪寄生虫病主要通过患病猪的尿液、粪便及血液等进行传播,有时也会在其他手段作用下使感染物被排放到外界环境当中,导致寄生虫病的进一步蔓延,病原也会采取特定的途径及方法来选择最为适宜的生存宿主,同时在宿主体内进行生长以及繁衍,并在此基础上循环往复[1]。

2 猪寄生虫病的危害

第一,必须仔细观察并且分析猪寄生虫病的临床症状,通常情况下,猪一旦患有寄生虫病,往往会出现消瘦、水肿、贫血、黄疸以及消化性障碍、发育受阻、营养不良等各种临床症状,这些也是猪各种寄生虫病均具备的临床症状。

第二,需要准确掌握猪寄生虫病的发病对象、发病高峰期、传播方式以及流行动态等各种流行因素。

第三,因寄生虫病仅仅通过肉眼即可观察到,因而在对其进行诊断过程中,对于外寄生虫病可以将其虫体置于浓度为75%的酒精中进行保存,接着送至实验室在显微镜下观察并且鉴定寄生虫的种类以及特点。另外,解剖已经病死的猪尸体,观察其尸体的病理变化情况,从而寻找出病原体,结合解剖后实际观察情况来分析猪的病因以及死因。

第四,结合患病猪其实际的临床症状、流行因素、发病原因等探寻寄生虫病的传染源,通常情况下其传染源主要为保虫宿主、带虫猪以及延续宿主等,接着对易感猪进行分析,仔细观察传染源以及易感猪的生活环境,具体包括其湿度、温度、光照、通风情况、土壤环境、饲养管理、卫生条件、饮用水水源以及饲料等。

总之,观察并分析病原体、病因、死因、传播方式以及环境等多个因素,可以使猪寄生虫病的诊断准确率得到有效提升,进而使猪寄生虫病的预防以及治疗获得参考依据。

3 猪寄生虫病的预防

3.1 进行科学的饲养管理

在对猪进行养殖过程中,采取科学的饲养管理方式可以有效降低猪寄生虫病可能发生的概率。在实际的管理过程中,应当对猪的生长环境进行不断改善及净化,使猪获取一个具备更高清洁程度的饲喂环境,进而有效防止寄生虫的滋生,提高寄生虫病的防治效果。与此同时,还需定期对猪的体毛进行梳理,这样可以对寄生虫病的发生进行有效杜绝。

在饲养方面也需要采取科学化的饲养措施,将饲养方法进行不断改善,结合实际的养殖情况科学的对猪进行分群处理,保证为猪提供营养全面的日粮。在寄生虫病高发阶段,可以将适量的微量元素加入猪的日粮当中,从而保证猪获取更为全面的营养,使其具备更强的抗病能力,有效提高猪产品的质量,使猪养殖的最终目的得以实现。

3.2 定期驱虫

结合猪饲养阶段的不同对其进行驱虫,与此同时,在每一次驱虫工作结束以后需要加强一次,以巩固驱虫效果。

3.2.1 母畜。通常在母畜产后5 d 对其进行1 次驱虫,15 d 后再进行1 次驱虫。对于怀孕母畜,严禁对其进行驱虫处理。

3.2.2 幼崽。在猪出生1 个月以后对其进行1 次驱虫,15 d 以后再进行1 次驱虫。

3.2.3 种公畜、育肥畜。在每年的春季以及秋季分别对种公畜以及育肥畜进行1 次驱虫,15 d 以后再进行1 次驱虫。

4 结语

综上所述,猪寄生虫病具有较大的危害,一旦发病极容易进行大肆传播,进而在很大程度上威胁猪的健康生长,因而必须做好其预防工作。一旦出现猪寄生虫病,就必须对其进行正确的诊断以及及时的治疗,对不同的寄生虫采取不同的治疗方法,进而保证猪的健康,提高猪养殖产业的产量。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