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绵羊常见疾病的诊断与防控

时间:2024-05-22

罗 鹏

巩留县畜牧兽医工作站,新疆伊犁 835400

绵羊属洞角科的绵羊山羊亚科的绵羊属。在世界绵羊遗传资源库中有近700 个绵羊品种,其中只有少数高繁殖力绵羊品种具备产羔数多、性成熟早和常年发情等特点,培育繁殖性能高的绵羊品种是选育的一个方向。绵羊产品在人们日常生活中用途比较广泛,其中绵羊的毛、肉、奶、皮制品均具有较高的商品价值。随着绵羊养殖业的发展及其农牧民的需要,绵羊的生活环境也受到重视,目前我们还可以通过试剂盒的方式进行绵羊疫病的检查。

1 绵羊食毛症

1.1 发病症状

在绵羊患病初期,绵羊之间互相啃食对方被毛,有异食癖,绵羊对食污粪或舔土、田间塑料薄膜碎片等物具有充当食物的习惯。这时候如果形成的类似毛球状或者异物体的团块的体积大于胃的幽门或嵌入肠道,会堵塞绵羊真胃,也有可能是肠道,绵羊便会出现消化不良,有时候出现便秘、腹痛和胃肠臌气,使整群羊全身或局部被毛脱落,尤其是在天气返潮时期现象更加明显。

1.2 发病原因

由于绵羊在一段时间内缺乏饲草料,补饲不及时,绵羊因为饥饿而暴饮暴食,与绵羊品种的关系也很大,多数从国外引入或从异地引入的绵羊品种比本地绵羊品种更容易出现食毛症。

1.3 防治措施

对绵羊进行合理的饲喂,多添加矿物质元素,要合理制定饲养计划,饲喂要做到定时、定量,防止羔羊暴食;对绵羊饲喂的草料要多进行通风保持干净、不发生霉变。这样可以保证饲草的干净整齐,应该在饲喂羔羊或者羊群的时候将日粮中添加一些骨粉和食盐等矿物质元素,适当补喂胡萝卜、麸皮等饲料。

2 蓝舌病

蓝舌病是由蓝舌病病毒引起的一种反刍动物严重传染病,多发生在绵羊身上,多表现发热,颊黏膜、口腔、鼻腔和胃肠道黏膜发生溃疡性炎症变化等不同的特征。

2.1 病原

蓝舌病病毒属呼肠孤病毒科环状病毒属,是一种虫媒病毒。症状为高热、黏膜水肿、溃疡和糜烂等,主要通过吸血昆虫传播,反刍类动物感染蓝舌病的死亡率平均为30%,其中绵羊的发病死亡率高达80%。该病的病原为蓝舌病病毒,该病毒抵抗力较强,具有多个血清型,且各型之间交叉免疫性差,故只有制成多价疫苗,才能获得可靠的保护作用。

2.2 发病症状

蓝舌病一般潜伏期为3 ~10 d,有时候也会出现延长。患病羊群表现体温40 ℃以上,精神委顿,厌食流涎;患病绵羊一般出现双唇水肿的现象,这种现象能够蔓延到面颊、耳部等部位;尤其是舌和口腔的黏膜等部位会出现充血和发绀的现象,偶尔能观察到瘀斑,多出现青紫色,严重的时候会发生溃疡和糜烂等,更严重的出现吞咽困难等。一般蓝耳病发病历程为6 ~10 d,多数发病率高达30%~40%,该疾病的病死率可达20%~30%。

2.3 绵羊疾病的分子诊断

绵羊疾病的分子诊断主要针对核酸探针技术将所有的遗传信息进行测序,寻找核酸片段的特征根据原理对碱基进行配对,对具有特殊标记的核酸探针和待检的分子标记进行互补检查,经退火温度后形成DNA 双链。该技术目前具有较高的敏感性,但是操作起来比较复杂,而且成本消费高,一般实验室不具有相应的设备,目前对于不同种支原体之间具有交叉反应,容易出现假阳性的现象。

对于绵羊疾病的分子诊断主要采用的是PCR 的方法,这种方法是目前实验室检测最常用的方法之一,此技术不但能够检测到微量的DNA,而且特异性比较强、方便快捷、操作简单。当然用得最多的是普通PCR,一般实验室普通 PCR 是核心检测技术,当然有时候根据不同的需要在做实验中衍生出了不同的PCR 技术,例如:实时定量 PCR(RTPCR)、多重 PCR、巢式(半巢式)PCR、降落 PCR(TD PCR)等。实时定量 PCR(RT-PCR)指在PCR反应体系中加入荧光基团,通过荧光信号的方法累积起来,最后进行实时监测通过整个PCR 反应的进程,最后通过参考基因组的标准曲线对所分析的基因物质进行基因定量分析的方法,它的优势是实时监控、做定量数据的分析。多重PCR 是能够同时检测两种或两种以上的目的基因序列的方法,大大缩短了检测所需要的时间,提高检测效率。

3 结语

发展绵羊养殖是农牧区群众脱贫攻坚的主要方式,如果能使绵羊养殖业出现健康绿色环保可持续的发展情况,还要保障在养殖方面取得效益,因此我们必须要将常见疾病的防控放到重要的位置上来。针对现在很多牧区的绵羊养殖正在从放牧到圈养转换,在养殖过程中应遵照“防病重于治病”的方针,掌握科学的饲养管理方法和疾病防控技术。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