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4-05-22
程玉静,仇 亮,翟彩娇,王小秋,葛礼姣,刘水东
(江苏沿江地区农业科学研究所,江苏南通 226541)
特色蔬菜主要是指除番茄、黄瓜等大宗蔬菜种类以外,区域特色明显、品种特色突出的地方蔬菜品种[1]。江苏地处长江经济带,下设13 个区市,习惯分为苏南、苏中、苏北3 个区域。苏中区域包括南通、扬州和泰州3 市,四季分明,日照充足,雨量丰沛,受上海经济圈和南京都市圈、苏锡常都市圈双重辐射,交通发达,区域优势明显。近年来,江苏省蔬菜播种面积达140 万hm2,生产规模大,蔬菜生产水平较高,良种覆盖率达90%以上,设施种植比例达37.6%,形成淮北设施蔬菜、沿海出口蔬菜、苏南沿江精品菜、里下河水生蔬菜等优势区。苏中地区以沿海出口蔬菜为主,蔬菜种植种类多,包括小白菜和芹菜等叶菜、茨菇和莲藕等水生蔬菜,特别是有许多传统特色蔬菜品种,如黑塌菜、白萝卜、紫圆茨菇等,其中南通地区的如皋黑塌菜、如皋白萝卜等特色农产品已获得国家农产品地理标志,并入选农业部《全国名特优新农产品目录》。
特色蔬菜产业的发展离不开高效周年种植模式和栽培管理技术,苏中地区目前围绕特菜形成了‘黄瓜-豇豆-茼蒿’[2]、‘苋菜-茼蒿-芹菜’[3]、‘青玉米-甘蓝类蔬菜-青菜’[4]等周年高效栽培模式以及‘青蚕豆/青玉米/青毛豆-西兰花’[5]、等间套轮作种植模式,但是关于水旱轮作方面的研究较少。调研中发现,水稻和蔬菜水旱轮作,如‘双季稻+西兰花’[6]、‘早稻-加工型辣椒’[7],水生蔬菜和旱生蔬菜轮作,如‘西瓜-茭白-莲藕-水芹’[8]、‘鲜食蚕豆-慈姑’[9]等模式,均能有效减轻病虫害发生,显著提高作物产量和经济效益,且长期水旱轮作能提高土壤微生物群落多样性,增加有益菌种类和相对丰度,更有利于蔬菜可持续生产[10]。
本文以南通市为例,探讨了特色蔬菜产业发展的现状与展望,提出以黑塌菜和如皋白萝卜为主体的高效水旱轮作种植模式,并研究了相关的栽培管理技术,以期为特色蔬菜产业发展提供一定的理论和技术基础。
大量研究表明,水旱轮作种植模式能缓解连作障碍,修复土壤环境,减少作物病虫害发生,从而提高生态经济效益[11-14]。本研究以南通地区为例,提出了一种以南通地区特色蔬菜如皋白萝卜、黑塌菜为主体的三年七熟水旱轮作种植模式,通过紧密茬口布局,实现三年七熟高效种植,如表1所示,通过不同蔬菜种类合理轮作且水旱轮作,构建用养地融合、良性发展的生产体系,种植高值特色蔬菜,产品价值高,经济效益显著。
表1 茬口安排和经济效益Table 1 Stubble arrangement and economic benefits
1.1.1 种植类型和种植品种
种植类型为露地,种植品种选用地方特色蔬菜品种‘百日子’萝卜、如皋黑塌菜和紫圆茨菇,青花菜选用优质高产品种‘耐寒优秀’,粒用大豆选用‘徐豆18’‘通豆13’,鲜食糯玉米选用优质高产品种,包括苏玉糯系列、苏科糯系列、‘京甜紫花糯2 号’‘中糯2 号’等,鲜食大豆选用早熟品种‘通豆6 号’。
1.1.2 茬口安排及经济效益
第一年9月中上旬至10月初种植白萝卜,第二年2月上旬采收结束;第二年2月底进行青花菜幼苗移栽,6月初采收结束;青花菜采收后6月中旬播种粒用大豆,10月中旬收获;黑塌菜于9月中下旬播种育苗,10月下旬移栽,12月底至第三年2月采收结束;第三年4月种植鲜食糯玉米,7月初采收完毕后秸秆还田;7月中旬移栽紫圆小茨菇,12月至第四年2月份茨菇采收结束;第四年4月份播种鲜食春大豆,8月份采收完毕。
如皋白萝卜、黑塌菜产品单价高,产量高,每667 m2产值分别可达9 000~12 000 元和6 900 元,青花菜和紫圆茨菇均为高经济效益蔬菜,每667 m2收益可达7 000元以上,该高效水旱轮作种植模式推广实行后,每667 m2年产值平均能达到1 万元以上。
1.2.1 白萝卜
第一年9月中上旬开始播种‘百日子’萝卜,分批播种,播期最迟可至10月初。开深沟作畦,宜采用起垄镇压机压实畦面,畦面宽1.3 m,畦高20~25 cm,沟宽20 cm。机械条播,播深1.5~2 cm,行距15 cm。生长至5~6 片叶子时,剔除弱苗、病苗、畸形苗。播种后至出苗前控制土壤相对持水量为60%~75%,幼苗期土壤含水量以60%为宜,根部生长盛期应保证充分而均匀的供水,以喷灌为宜,切忌大水漫灌。根据天气状况和土壤墒情变化,及时灌排水。白萝卜每667 m2基施商品有机肥1 000 kg,硫酸钾型复合肥(N∶P∶K=15∶15∶15)35 kg,白萝卜破肚期根据长势追施肥料,若叶片发黄长势弱,每667 m2追施10~20 kg 复合肥;若叶片不黄、长势好,则无需追施。11月中下旬在叶色转淡,肉质根充分膨大时开始采收,一直可采至翌年1月。
1.2.2 青花菜
青花菜于翌年2月温室内穴盘育苗,草炭、蛙石、珍珠岩按9∶3∶1 的比例混合均匀作为基质育苗,每1 m3基质需加入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400 g,杀菌消毒1 d后使用。移栽前7 d 开始炼苗,4月中旬幼苗长到五叶一心时移栽,每垄定植6 行,行距约55 cm,株距约45 cm,每667 m2定植2 700 株左右。将大小苗分级开穴定植,用细土覆盖苗根部。定植后当天浇足定根水,缓苗后到采收期保持田间最大持水量60%~70%。每667 m2基施有机肥1 000~1 500 kg,复合肥(N∶P∶K=15∶15∶15)40~50 kg,定植后10~15 d,每667 m2追施尿素8~10 kg,现蕾期追施复合肥10~15 kg,采用沟施或穴施;于6月初进行采摘。
1.2.3 粒用大豆
前茬采收结束后播种大豆,用0.3%~0.4%多菌灵加福美双(1∶1),或用0.3%~0.5%多菌灵加克菌丹(1∶1)拌种,采用点播形式播种,行距50~55cm,穴距25~30cm,每穴2~3 粒种子。苗期一般不追肥浇水,蹲苗防倒。开花期至花后10d,根据田间长势适时、适量追施尿素5~10kg。结荚期喷施抗逆性调节剂或微肥,增花、增荚、增粒重。整株豆荚、豆粒呈现品种原有色泽,叶片发黄脱落,干物质积累不再增加时,籽粒水分下降,为大豆成熟期。10月中旬成熟后可人工收获,机械收获稍晚。
1.2.4 黑塌菜
大豆秸秆还田后,每667 m2施腐熟有机肥1 500~2 000 kg 或商品有机肥(有机质含量≥40%)500 kg,加30%氮磷钾复合肥(15-6-9)20~25 kg,然后机械翻耕,开沟作畦,畦宽连沟2 m,沟深25 cm,每30 m 开一条腰沟,四周开围沟,沟宽30 cm、沟深30 cm,做到沟系通畅。黑塌菜于9月下旬播种育苗,采用常规露地育苗,播前补足底墒,播种时每667 m2苗床用种500~750 g,浅耙盖土厚度0.5~1 cm,播种后保持土壤湿润。10月中下旬选择苗龄25 d 左右、4 叶1 心的健壮菜苗移栽,株行距均为30~35 cm。活棵后保持田间土壤湿润,干旱时及时浇水,结合中耕松土,每667 m2补施腐熟有机肥1000~1 500 kg或尿素10~15 kg,入冬后控制肥水,采收前10~15 d 停止施肥,第二年12月底开始采摘。
1.2.5 鲜食糯玉米
鲜食玉米于第三年4月初露地直播,需隔离种植,同类型玉米品种播期间隔30 d 以上,空间隔离在500 m 以上。根据留苗密度3~4 叶期时结合松土除草进行定苗,株距25~30 cm,行距50~60 cm,每667 m2种植3 800~4 500 株。封行前结合除草、施肥培土壅根。注意抗旱排涝,每667 m2基施腐熟有机肥1 500~2 000 kg,在拔节期一次性追施氮肥,每667 m2氮肥施用量与基肥合计达到20 kg 纯氮,开沟,施于行间。
1.2.6 紫圆茨菇
茨菇于7月初育苗,栽插密度为6 cm×6 cm,栽插深度要求顶芽第三节位入水下2 cm,水深保持3 cm 左右,玉米秸秆还田腐熟后定植,栽植深度10 cm 左右,栽植密度30 cm×(40~45)cm,每667 m2栽3 900~4 200 株。每667 m2基施生物有机肥400~500 kg;移栽10~15 d追施第一次肥,每667 m2施硫酸钾型复合肥50 kg;移栽30d 后追施第二次肥,每667 m2施硫酸钾型复合肥50 kg;移栽45~50 d 追第三次肥,每667 m2施硫酸钾复合肥50 kg,于12月至翌年2月收获。
1.2.7 鲜食大豆
鲜食大豆于第四年4月播种,播前晒种1 d,用75%百菌清等可湿性粉剂拌种,人工穴播,穴距20 cm,每穴播3 粒。三出复叶期定苗,每穴留健苗2 株。幼苗和开花初期保持较低的土壤湿度,结荚期保持土壤湿润。每667m2施复合肥(N∶P∶K=15∶15∶15)15 kg 作基肥,初花期视苗情每667 m2追施尿素2.5~5.0 kg。封行前结合除草松土2 次。一般在苗期进行第一次松土,封行前进行第二次松土。
近年来,特色蔬菜产业因种类丰富、区域特色集中、产品产量双增、市场需求稳定增长、产业链条完整、加工比例提升等优势,发展迅速,前景广阔。苏中地区走传统特菜与新品蔬菜并行的道路,着力发展水生蔬菜、地方特色蔬菜,建立全国知名的水生蔬菜生产高地和长三角大中城市“菜篮子”基地。但同时,苏中地区特色蔬菜产业也存在生产波动较大、市场风险加大等问题。针对苏中地区特色蔬菜产业发展现状和存在的问题,提出以下对策和建议。
目前,江苏苏中地区特色蔬菜区域品牌快速发展,如如皋黑塌菜、溧阳白芹、宝应茨菇等地理标志产品享誉全国,品牌效益显著[15-16]。为强化区域品牌和项目支撑,一方面政府部门需加大扶持和推介力度,给予更多优惠政策,协同各部门,利用各类媒体,采取多种形式,大力宣传地理标志蔬菜品种,做大做强优势特色产业[17]。另一方面,为推动特色蔬菜产业发展,需打造国家地理标志证明商标、全国名特优新农产品、江苏省农业区域公共品牌等公用品牌、企业品牌和产品品牌,实现特色蔬菜产业的健康可持续发展[18]。
特色蔬菜市场行情总体趋势持续向好,随着城乡居民对“菜篮子”产品日益多样化的需求,特色蔬菜种类产品和市场功能也日益丰富,特别是保健型特色蔬菜众多。部分特色蔬菜不仅含有丰富的蛋白质、脂肪、膳食纤维、维生素等营养物质,还可供药用,具有预防和治疗疾病等特殊功能,能达到“药食同源”的效果。基于特色蔬菜品质好、口感佳、功能多的特点,需找准市场定位,吸引高消费群体,瞄准高端市场。
苏中地区地理位置优越、交通发达,不仅可以供应上海等一二线城市,国际出口也势头良好。有专家提出应以生产速生叶菜、豆类蔬菜等不耐贮运的蔬菜、地方特色蔬菜及沪销蔬菜为重点,适度发展水生蔬菜、功能性蔬菜种植,建成长三角大中城市“菜篮子”基地[16]。
特色蔬菜产业起步较晚,产业整体规模较小,种植较分散,一定程度上制约了特色蔬菜产业的高质量发展。受组织化、规模化程度和从业人员素质等诸多因素的影响,在同一生产区域中,不同主体对传统特定生产方式的运用和传承程度参差不齐,生产管理水平高低不一,导致部分地方特色蔬菜产品特异性和一致性参差不齐[19]。如皋市蔬菜办根据如皋市各区域的土壤质地、水域分布和传统种植方法等特点,确定了全市特色蔬菜产业规划布局,如皋中东部地区重点发展黑塌菜生产,2018年,如皋黑塌菜百亩规模种植基地有20 个、占地面积360 hm2,比上年增加了206.67 hm2,其中如皋君和民贸易公司在丁堰镇和城南街道建立了黑塌菜生产基地133.33 hm2[16]。
针对产业发展规模较小的问题,需构建苏中地区产业化特色蔬菜生产技术体系,从苏中地区特色蔬菜资源分布状况、高质量绿色持续发展和土地承载力等方面考察,一方面可大力培育家庭农场、合作组织和企业等新型经营主体,鼓励适度规模经营,使特色蔬菜种植向规模化、集中化发展;另一方面可选择优质区域建设特色蔬菜种植区,打造“高端特色蔬菜”商品基地,为精深加工提供原料,供应省内外及国际高端鲜菜消费市场。
特色蔬菜产业的发展中出现了初级产品占主导的问题,缺乏加工农产品。初级产品受市场价格影响比较大,而加工产品具有更高的价值和利润。加工农产品需要技术支持和品牌设计[20],如如皋白萝卜产业发展过程中,未达成品要求的萝卜通过腌制、包装等环节,制成萝卜干,远销国内外市场。同时以农产品加工龙头企业为纽带,积极发展保鲜式仓储、冷链式物流。
苏中地区需发展特色蔬菜食品的精深加工和冷链贮运体系。培育特色蔬菜精深加工企业(基地),重点加强苏中地区特色蔬菜的材料、类型、分级、包装、标识、加工、冷藏和运输等建设,利用“SG”和AI 等技术,延长特色蔬菜货架期,降低损耗,提高产品档次和附加值。通过促进产品就地加工转化增值,推进产销有机融合,打通精深加工特色蔬菜产业发展链条,促进产业链条延伸与产业融合发展,促进特色蔬菜产业健康、可持续发展。
特色蔬菜种质资源收集储备研究起步晚,种质资源保存和研究创新不足、利用不充分,需要开展种质资源调查、搜集、筛选等工作,并对特色蔬菜种质资源进行提纯复壮和繁育。绿色生产技术和高效栽培模式研究不足,缺少可以广泛推广的标准化技术规程。南通地区目前已开展了包括如皋黑塌菜[21]、如皋白萝卜[22-23]等多种特色蔬菜品种在内的生产技术研究并制成相关标准进行推广。产业发展过程中还出现了农机农艺融合进程较慢的问题,大部分特色蔬菜播种、田间管理和收获等生产环节还需要耗费大量人力,如萝卜、茨菇等大部分为人工采挖,费时费工。
为了推进特色蔬菜产业的可持续性发展,一方面要强化农业领域的科技支持力度。围绕苏中地区特色蔬菜产业发展的重要环节,联合特色蔬菜育种、栽培、装备、植保等专业的技术力量,协同攻关,开展品种提纯复壮、轻简机械、病虫害综合防治等研究,建立核心基地和示范点,推进产学研一体化,迅速将自主创新成果应用于苏中地区特色蔬菜产业,提升苏中地区特色蔬菜产业的科技创新能力。另一方面,加强人才队伍建设,积极开展特色蔬菜种植技术培训。树立广大农户的科学生产和管理意识,实现从传统农民到现代职业农民的转变,为特色蔬菜产业持续绿色健康发展夯实基础。
目前江苏苏中地区特色蔬菜产业处于飞速发展阶段,南通地区作为江苏向海发展最前沿,特色蔬菜产业发展还需进一步强化区域品牌、提高组织化生产程度、延长产业链、增加科技含量。尤其是配套种植模式和栽培管理技术的研究,需要进一步深入化、标准化、体系化,在提升农产品附加值的同时,提高生态经济效益,助力产业向高产、优质、高效、生态、安全等方面全面发展。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