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猪常见疾病的综合控制技术

时间:2024-05-22

纪秀香

四平农村成人高等专科学校,吉林四平 136000

1 猪伪狂犬病

1.1 流行特点

该病主要以哺乳仔猪为主,特别是2周龄内的仔猪多发,发病率和死亡率均可达到100%;断奶仔猪发病率为35%左右,死亡率为15%左右;而中大猪发病率和死亡率较低,但每年均有上升趋势。

1.2 临床症状

仔猪发病时表现为体温升高至41 ℃,口吐白沫,叫声嘶哑,呕吐,排出黄色稀便,腹部发绀或有针尖大小的淤点。以神经症状为主,主要表现为游泳式,此外还有醉酒式、匍匐式、犬坐式、跳跃式、劈叉式,通常在24 h以内死亡。妊娠母猪发生流产,产下死胎、弱胎和木乃伊胎。

1.3 病理变化

剖检可见脑膜水肿、充血和出血;肝脾表面有灰白色坏死点或坏死灶。肾脏出血,表面有大量的出血点。胎膜呈灰白色坏死,坏死层逐渐脱落,呈现明显的胎盘炎,胎儿表面常见出血斑点。本病特征性病变是扁桃体呈纤维素性坏死。

1.4 防治措施

1.4.1 预防措施

母猪于产前28~35天注射伪狂犬基因缺失苗1头份;出生的仔猪接产完毕后喷鼻伪狂犬基因缺失苗,每头仔猪1头份,用0.4 mL稀释液稀释,一个鼻孔0.2 mL,滴入后将仔猪头部向上仰10 s左右,让疫苗液吸入到鼻腔深部的鼻黏膜上。对伪狂犬病易发猪场,应在第3天再次肌注伪狂犬基因缺失苗3头份,加强免疫。

1.4.2 治疗方法

仔猪:一侧肌注伪狂犬基因缺失苗5头份,另一侧肌注头孢噻呋钠+黄芪多糖。中大猪:一侧肌注伪狂犬基因缺失苗10头份,另一侧肌注头孢噻呋钠+黄芪多糖。头孢噻呋钠20~30 mg/kg,黄芪多糖0.1~0.2 mL/kg,每天1次,连用2~3d。

2 猪链球菌病

猪链球菌病是由链球菌引起的一种急性、热性传染病。临床上有四种类型,即败血型、脑膜脑炎型、关节炎型和化脓性淋巴结型。

2.1 流行特点

该病可见于各个阶段猪,其中仔猪和架子猪最常见,尤其是4~6周龄仔猪为链球菌病发病的高峰,哺乳仔猪发病率接近100%,死亡率为50%左右,架子猪发病率接近70%,死亡率为35%左右。

2.2 临床症状

败血型:多见于成年猪,表现为突然发病,高烧可达到41~43 ℃,食欲废绝,眼结膜潮红、流泪,鼻流浆液性或黏液性鼻汁,有时带血,粪便呈球形,尿液呈茶色,耳、颈、四肢内侧和腹下皮肤发绀,呈涂擦状。个别猪会出现共济运动失调、磨牙、空嚼或昏睡等神经症状。脑膜脑炎型:多见于仔猪,体温升高至40.5~42.5 ℃,精神沉郁,不食,口嚼白沫、磨牙,角弓反张,四肢游泳状,最后昏迷死亡。短则几小时,长则4~5d死亡。关节炎型:主要表现为多关节肿大,红肿、热痛;同时伴有心内膜炎和乳房炎等症状。化脓性淋巴结型:颌下淋巴结肿胀,严重时化脓,流出黄绿色脓汁。

2.3 病理变化

败血型:血液凝固不良,胸腹腔积黄白色液体。胃和小肠黏膜充血、出血。全身淋巴结肿大、充血和出血。心外膜出血或心包腔内蓄积纤维素性渗出液,或心外膜有纤维蛋白渗出物。肺脏常见化脓性结节和脓肿。肾脏充血、出血。脾脏肿大至2~5倍。脑膜充血、出血。关节腔内积黄白色液体,并含有纤维素性物质。脑膜脑炎型:脑膜水肿、充血、出血,脑底部有黄白色脓肿块,脑实质有点状出血。关节炎型:关节腔内有黄白色纤维素性渗出物。心瓣膜增厚,表面粗糙,有菜花样赘生物。本病特征性病变是脏器表面有纤维素性物质,类似于“蚕丝”。

2.4 防治措施

2.4.1 预防措施

做好新生仔猪创伤管理工作。仔猪在拱奶时,在下排的仔猪腕前部会与地面发生磨擦,腕前端皮肤会被磨破,由此可导致链球菌病发生。因此,仔猪在第一次吸乳前用创可贴包裹好仔猪的腕部,于第4天撕下创可贴。同时对仔猪进行断脐、去势、剪牙和注射时应注意消毒,防止感染。

2.4.2 治疗方法

败血型:肌注,一侧安乃近,另一侧头孢噻呋钠,每天2次,连用2~3d。

脑膜脑炎型:首先剪耳放血,然后肌注,一侧青霉素+安痛定+地塞米松,另一侧磺胺嘧啶钠(首次注射剂量加倍),每天2次,连用2~3d。

关节炎型:肌注,一侧磺胺间甲氧嘧啶钠,另一侧林可霉素+地塞米松(头孢噻呋钠+氟尼辛葡甲胺),每天2次,连用2~3d。

药物使用剂量,青霉素30 000 IU/kg,磺胺嘧啶钠0.2 mL/kg。地塞米松4~12 mg/次,安乃近1~3g,林可霉素10 mg/kg,磺胺间甲氧嘧啶钠20~30 mg/kg,氟尼辛葡甲胺0.4 mL/kg。

3 副猪嗜血杆菌病

3.1 流行特点

该病主要危害2周龄至4月龄的猪,断奶前后和保育猪多发。常见于5~8周龄猪,发病率一般在10%~15%,死亡率达50%。

3.2 临床症状

急性败血型:患猪体温可达40~41 ℃,精神沉郁,食欲不振,波浪式喘气,鼻腔有黏液性或浆液性分泌物,关节肿大、跛行,身体颤抖,共济运动失调,耳、颈、四肢内侧和腹下发绀,多于发病后2~3d死亡。慢性型:病猪表现为被毛粗乱无光,皮肤苍白,腹部膨大,消瘦,咳嗽,关节肿大,严重时导致神经末梢皮肤干裂坏死。

3.3 病理变化

剖检可见胸腹腔积黄白色液体,长期暴露空气中呈胶冻状。肝脏、心脏和肺脏表面覆盖大量纤维素性渗出物,并与胸壁粘连。肠道表面有纤维蛋白渗出物,使肠道互相粘连。关节腔内有浆液性纤维蛋白渗出物。本病特征性病变是全身性的浆膜炎。

3.4 防治措施

3.4.1 预防措施

一是做好新生仔猪创伤管理工作,二是做好断奶仔猪应激工作,减少断奶应激可有效降低副猪嗜血杆菌病发病率。仔猪断奶后维持原圈10~15d不变,饲喂时做到少添勤添。

3.4.2 治疗方法

急性败血型:肌注,一侧恩诺沙星+地塞米松,另一侧头孢喹肟+氟尼辛葡甲胺,每天2次,连用2~3d。若是猪只腹部膨大配合使用呋塞米,效果更佳。关节炎型:肌注,一侧恩诺沙星+地塞米松,另一侧磺胺间甲氧嘧啶钠+氟尼辛葡甲胺,每天2次,连用2~3d。

药物使用剂量:恩诺沙星0.1 mL/kg,头孢喹肟0.08 mL/kg,呋塞米0.5~1 mg/kg。

4 温和性猪瘟

4.1 发病原因

发病猪直接或间接接触猪瘟疫苗,直接接触疫苗是给猪注射疫苗时间不合理、注射剂量过多或过少、稀释液选择不正确、操作方法不当、霉菌毒素干扰等均会导致猪瘟免疫失败;间接接触疫苗是指母猪在妊娠期间注射猪瘟疫苗,导致母猪免疫失败所致。

4.2 流行特点

该病一年四季均可发生,以春秋季节多发。

4.3 临床症状

患猪表现为食欲不佳,体温忽高忽低,精神状态时好时差,粪便与腹泻交替进行,便秘时排出球形粪便,腹泻时排出黄绿色、黄白色、灰白色恶臭稀便。皮肤发绀,阴茎肿大,包皮发绀,且内有恶臭尿液。以温和性猪瘟为主混合感染的疾病表现高烧不退,体温40~45 ℃,呼吸困难,皮肤发绀,粪便呈球形,腹股沟淋巴结明显肿大。

4.4 病理变化

病死猪剖检可见喉头有出血点。花斑肾或肾脏表面凹凸不平,有时可见出血点。淋巴肿大,呈红白相间或紫红相间大理石状。肠道充血、出血,有时见回盲口或大肠内有糠麸样不易剥离物质。

4.5 防治措施

4.5.1 预防措施

哺乳仔猪21日龄注射猪瘟细胞苗或脾淋苗,45~65日龄猪瘟疫苗重复免疫。为了提高猪瘟疫苗免疫效果,可配合使用疫苗增效剂,如黄芪多糖、维生素E-亚硒酸钠和左旋咪唑。

4.5.2 治疗方法

经检测确定有猪瘟等病混合感染时实施干扰素诱导技术,注射猪瘟普通细胞苗1头份/kg,不足20头份以20头份为基础量,超过150头份以150头份为治疗量,72 h再注射一次。

实施干扰素诱导技术应注意的问题,所用疫苗必须是猪瘟的普通细胞苗,否则无效;疫苗必须灭活;应用生理盐水高浓度稀释;注射疫苗前,应选注2~3头病猪,注射2 h后无任何反应,便可全群注射。应给猪注射2次,间隔时间为72 h;猪在20d内不允许接种任何疫苗,否则所接种疫苗无效;针对猪瘟的混合感染,第一次注射灭活猪瘟普通细胞苗后3~4 h,再对症治疗其它疾病,不包括病毒病(猪口蹄疫病除外)。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