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大棚黄瓜栽培及病虫害防治技术

时间:2024-05-22

吴向格

(伊川县园艺工作管理站,河南洛阳 471300)

黄瓜是人们日常生活中经常食用的蔬菜之一,属于喜温暖类的作物,以温室栽培为主,因此,在种植过程中对土壤、水分等条件的要求比其它蔬菜高[1]。大棚黄瓜一般在冬季或春季初期种植,该季节环境温度较低,但大棚内温度较高、空气湿度大、光照较弱、空气密闭,因此大棚内易滋生霉状物、粉状物、粒状物、脓状物等有害物质,造成黄瓜变色、畸形、萎蔫,且大多较难防控。基于此,本文总结了大棚黄瓜的主要栽培技术,在此基础上探究了常见病虫害的防治方法,以期为大棚黄瓜的高产高效栽培提供参考。

1 大棚黄瓜的主要栽培技术

1.1 选择适宜品种

黄瓜的病虫害较多,且很难处理和防控,因此,选择适合大棚栽培且生长势强、抗病虫的黄瓜品种十分重要,这也是保证大棚黄瓜产量和品质的关键。此外,也需要考虑不同地区气候条件,根据种植地区常见的病虫害来选取相对应的抗病虫品种。如果处于同等条件下,可以选择地方性品种,因为地方性品种自身就具有高抵抗性,已经适应当地的种植环境。如鲁黄瓜4 号、中农5 号等品种,由于耐寒性能较强,可抗霜霉病,耐肥水,适合北方地区的大棚春季栽培。

1.2 准备床土

大棚黄瓜是在苗床上育苗的,床土能够为黄瓜生长提供营养,选取适合黄瓜生长的具有高营养价值的床土十分重要。搭建小拱棚后,营养土需提前配制,通常由六份大田土、三份腐熟的有机肥以及一份马粪混合搅拌而成,再经过消毒,杀灭营养土内的各种微生物。农业生产中往往采用苗菌敌(50~80 g/m3)来拌制营养土,可以防止大棚黄瓜发生苗期猝倒病和立枯病等问题。黄瓜幼苗的根部在生长期可再生能力较差,因此将营养土装钵,以保障黄瓜幼苗的根部能够充分吸收养分,增强黄瓜幼苗根部的可再生能力[2]。

1.3 播种

大棚黄瓜需提早播种,一般在1 月中旬开始播种育苗,而露地栽培的黄瓜则需推迟到2 月左右播种。选择无病虫害、饱满的种子,用30 ℃左右的温水浸泡4 h 催芽,当70%的种子露白时,即芽长到半粒米左右即可播种[3-5]。播种后覆膜[6]。采用大小行,小行距40 cm,大行距80 cm,株距25~30 cm。关于起垄和平畦的问题,具体分地区的差异。由于北方少雨,一般平畦种植,能保持地壤水分。南方雨水多,起垄种植好。

1.4 田间管理

1.4.1 水肥管理

定植后及时封棚,缓苗3 d 后通风,黄瓜缓苗水在植后5~7 d 浇;坐瓜前控水、中耕、蹲苗;根瓜长至10~12 cm时浇催瓜水;结果期每5~7 d 浇水一次。

关于肥水管理,在黄瓜苗期按照氮磷钾肥3:2:1 的配比施入。进入挂果期后,需要适当的调整氮磷钾的比例,一般按照2:2:4 的比例进行合理配比。如果土壤肥力低下,则将比例调整为3:2:4。同时要保持土壤湿润,干旱时适度浇水,土壤湿度以60%左右为宜。

1.4.2 科学撤膜

白天揭开小棚膜,保证黄瓜苗能够得到充足的光照,夜晚及时覆膜。4 月份,根据情况适当地拆除育苗期搭建的小拱棚,一般在定植后15~20 d,开始吊绳时撤除。搭建供黄瓜藤蔓攀爬的铁架,当温度达到20 ℃左右时,拆除裙边膜,保证黄瓜苗得到充足的通风。随着外界温度升高,逐步撤除幕布,增加透光率,一般在3 月中旬先撤除下层幕布,3 月底至4 月初撤第二层幕布[7]。

⑤中小河流洪水和山洪灾害防御能力不高。松花江、黑龙江流域中小河流堤防防洪标准低,很多河段处于不设防状态;诺敏河、绰尔河等一些较大支流尚未建成骨干控制性工程,洪水调蓄能力不足。山洪灾害防治体系还不完善,防御能力仍显不足。2013年松花江、黑龙江流域因洪涝灾害死亡人员基本都是由局地强降雨引发中小河流洪水或山洪灾害造成的。

1.4.3 温湿度调控

黄瓜生长期间的温度最高不能过30 ℃,最低不能低于25 ℃。如超过30 ℃,黄瓜的植株可能疯长,因此对于温度的控制很关键。大棚室内种植的白天温度应控制在25~30 ℃,最好不超过30 ℃。黄瓜生长发育的适宜空气湿度是85%左右,棚内空气湿度超过85%,应立即进行通风降湿。如果晚上气温在10~15 ℃时,大棚内也应进行适度的通风,避免黄瓜出现“疯长”问题,抑制病虫害的发生,促进黄瓜的开花和结果。

2 常见病虫害防治技术

2.1 农业防治

2.1.1 选择抗病虫品种

品种是影响病虫害发生的重要条件,而日光温室大棚黄瓜需要选择抗病性强、耐弱光的优良品种[8],如天津的津春3 号、中农1 号对白粉病和霜霉病有较强的抗性,适合华北地区栽植。

2.1.2 嫁接育苗

我国黄瓜的嫁接栽培应用相比西瓜起步晚,目前已开始进行广泛应用。黄瓜嫁接育苗栽培是以抗病性强、嫁接亲和力高的其他瓜类为砧木,用黄瓜栽培品种作为接穗进行嫁接,达到防止土传病害(如枯萎病、根结线虫病等)、增强耐低温能力、强化生长势的目的,进而实现黄瓜的早熟、高产、稳产。嫁接育苗能有效地增强黄瓜苗在生长过程中的抗病虫害能力。如以黑黄瓜籽做砧木,可以增强黄瓜苗的抗枯萎能力、抗低温能力,同时延长黄瓜的结瓜期,增强黄瓜的抗病虫害能力,增加产量[9]。

2.1.3 科学施肥

大棚黄瓜前期追肥以控为主。生长过程中,需随时追加,生长后期要结合灌溉,并且严格控制氮肥的施用量,防止大棚黄瓜植株过度生长。发芽期有机肥大概每667 m2控制在4 000~5 000 kg,还可掺杂20~30 kg 的过磷酸钙;初花期需要及时增加高钾型含腐殖酸水溶性肥料,在叶面上可以喷施专用的腐质酸叶面肥;结果期追肥时要注意补充钙铁锌硼等微量元素,可采用1%的尿素和0.5%磷酸二氢钾进行叶面喷施。

2.1.4 轮作

在黄瓜栽培过程中,受大棚栽培条件的限制以及经济利益的驱动,连作障碍日益严重,使得土壤生态环境恶化,土地可持续利用的能力下降,严重影响了黄瓜的产量和品质。此时可采用轮作来减轻连作危害[10]。春黄瓜前茬多为秋菜或春小菜及越冬小菜,后茬适宜种植多种秋菜;夏秋黄瓜前茬适合种植各种春夏菜,后茬适合越冬菜或春小菜。黄瓜与番茄相互抑制,不宜轮作和套种。

2.2 物理防治

物理防治是有效抵御大棚黄瓜病虫害的一项重要措施,常见的物理防治方法有以下几种。

2.2.1 高温闷棚

当棚内最高温度达到47.0~49.5 ℃时,持续高温1.5~2 h 的效果最佳,可使植物正常生长,同时有效控制病虫害。每茬黄瓜高温闷棚次数应视病虫发展和作物生长状况而定,每次间隔以12~15 d 为宜。在高温季节使用秸秆,每667 m2用量为800~1 400 kg。将秸秆切成4~6 cm的小段,均匀地撒在播种黄瓜的地面上,再经过翻地、铺膜和灌水之后封闭大棚。一般来说,黄瓜采后要进行高温闷棚,闷棚时白天土壤内部温度能达到70 ℃左右,可以杀死土壤内部的黄瓜病菌和线虫等病虫[11]。

2.2.2 降湿

由于大棚内湿度大,尤其是在黄瓜叶面结水滴的条件下,霜霉病、角斑病等病害发生迅速,因此要将棚内空气湿度降到80%以下,并保持4 h 左右,可抑制病害的发生。主要采取人工通风的方法,打开棚门和侧风口增强内外空气流通,使棚内湿度降低,注意通风量不要过大,以免降低棚内温度,影响黄瓜生长。

2.2.3 增温

霜霉病、炭疽病、白粉病等病害,发病的适宜温度在20~30 ℃,因此将棚内温度控制在30 ℃以上,并保持一段时间,即可抑制病害的发生。主要方法是在大棚黄瓜移栽后40 d 左右关严棚门和侧风口,在中午前后,使棚内温度控制在42~45 ℃,并持续2 h,注意保持土壤湿润。

2.3 生物防治

及时防治病虫害有利于提高产量,如利用阿维菌素类农药预防大棚黄瓜种植过程中易出现的螨虫、美洲斑潜蝇和根部线虫等病虫害;利用DT 杀菌剂400~500 倍液,或DFM 500~600 倍液,也可以用叶枯唑、氯溴异氰尿酸等进行喷雾防治大棚黄瓜的细菌性病害。

2.4 化学防治

蚜虫用10%吡虫啉可湿性粉剂1 500 倍液喷施,或25%溴氰菊酯乳油2 000 倍液配合护树大将军进行喷施处理。白粉虱用25%扑虱灵可湿性粉剂800 倍液喷施,或25%阿克泰水分散粒剂2 500 倍液进行喷施。潜叶蝇虫害要用1.8%齐螨素乳油2 000 倍液喷施[12]。

病害防治上,黄瓜霜霉病用45%百菌清烟剂进行熏棚处理,剂量为250 g/667 m2,或72%克露可湿性粉剂800 倍液喷施,或69%安克锰锌可湿粉剂1 000 倍液配合植物细胞免疫因子进行喷施。细菌性角斑病用72%农用链霉素可湿性粉剂3 000 倍液喷施,或77%可杀得可湿性粉剂800 倍液喷施。炭疽病用75%达科宁可湿性粉剂600 倍液喷施,或10%世高水分散粒剂1 500 倍液喷施。白粉病用10%世高水分散粒剂1 500 倍液喷施,或40%杜邦福星乳油3 000 倍液喷施。灰霉病用45%百菌清烟剂250 g/667 m2熏棚,或40%施佳乐可湿性粉剂800 倍液喷施,或50%速克灵可湿性粉剂1 000 倍液喷施。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