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发达国家食品安全监管现状及对我国的启示

时间:2024-05-22

杨艳芬

(山东经贸职业学院,山东 潍坊 261011)

近年来,我国先后发生了一系列的食品安全事件,如“天津假调料”事件、“地沟油”事件、“三鹿奶粉”事件等,这些事件暴露了我国食品安全管理的漏洞,使得食品安全问题成为全社会关注的焦点。很多消费者对我国的食品安全失去信心,甚至部分消费者到国外购买日用品。

欧美、日本等发达地区和国家在食品安全方面制定了一系列操作性强的法律法规、监管体系、追溯体系等保障措施,有较为成熟的经验,可供我们借鉴和学习。文章将这些做法、研究加以整理、分析和总结,以期对解决我国食品安全问题有所启示。

1 食品安全的影响因素

食品“从农田到餐桌”涉及生产、流通、加工、销售等诸多环节,在产业链中每个环节都可能产生安全隐患。

1.1 种植生产过程

农业种植和养殖业的源头污染是导致食品安全问题的“二号杀手”。农药、兽药的滥用,造成农产品农药残留超标。对消费者产生慢性危害或急性中毒。此外,蔬菜种植过程中过量使用氮肥,引起蔬菜中硝酸盐和亚硝酸盐含量过高和地下水污染。

1.2 流通加工过程

食品添加剂在生活中使用十分广泛,是食品加工中不可或缺的重要原料。但在流通加工过程中,滥用食品添加剂甚至使用工业制剂现象时有发生,存在安全隐患。如用稀硫酸处理荔枝、银耳等。在流通过程中,温度不适宜也会造成食品败坏,产生毒素。如马铃薯贮存不当而引起发芽或皮肉变绿发紫时,龙葵素的含量显著增加,引起人体中毒。运输车辆和加工机械不清洁、包装物破损等引起食品二次污染。食品油炸、烧烤过程中产生的油脂过氧化物、杂环胺、苯并芘等有害物质,其中大部分已被证实有强烈致癌作用。

1.3 环境的影响

环境污染包括养殖废弃物、工矿废水污灌污染、生物污染等。养殖废弃物污染主要是由于动物粪便等废弃物进入到农田等环境中没有经过无害化处理,污染农田,进入食品链影响食品安全。工矿废水污染主要是重金属汞、镉等污染水源、农田进而影响食品安全,如问题大米(镉超标)。生物污染主要是致病性微生物引起的危害,如黄曲霉毒素。

1.4 监管因素

目前一些食品经销商以及加工企业在流通加工过程中为追逐利益而滥用激素、添加剂等,引起严重的食品安全问题。而来自政府、行业、消费者的监管是质量保障的主要形式,为此各国根据国情设立了立法、监督机构。但是食品品类繁多,产业链长,在管理体制上涉及到农业、卫生和商业等多部门,部门协调、监管难度大。

1.5 饮食习惯

饮食习惯与食品安全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如部分人喜欢吃高糖、高脂食物以及常吃洋快餐或不吃早餐等。这些不健康的饮食方式,导致肥胖、糖尿病、高血压病人增多;也有些人为了减肥只吃水果蔬菜,导致营养不良。另外,日本、美国等一些国家民众喜欢食用不熟或生牛肉、鱼类等,也容易引起食物中毒等。

2 国外发达国家食品安全现状

2.1 欧洲食品安全监管现状

欧盟在食品安全方面已经成为全球学习的典范,如成熟的法律法规、风险评估与预防制度、完善的追溯体系等。

2.1.1 以法律法规做保障

欧盟食品安全方面的法律法规主要有《通用食品法》《食品卫生法》《欧盟食品及饲料安全管理法规》《动物饲料法规以及添加剂》等20多部法律法规。法律法规也需与时俱进,在“毒鸡蛋”风波发生后,欧盟委员会在发布的2017/84/EL中明确表示:为消除消费者误解,食品标签上必须标明食品成分及相关药物残留量、食品的配料及相关比例。2018年6月欧盟修订有机生产及有机产品标签法规,2018年7月欧盟制定高效氯氟氰菊酯在冷冻蔬菜水果、啤酒花、调味料、糖料植物、动物源性食品及水产等食品中的最大残留限量。这些法律规程的制订,完善了食品加工的法律法规,有效保障了食品加工的安全。

2.1.2 建立并完善欧盟食品欺诈网络

2013年1月欧洲爆发马肉风波,之后欧盟建立了食品欺诈网络(Food frand network,FFN),建立该网络的目的在通过加强成员国与欧盟的监控信息交流,并做出快速反应。“毒鸡蛋”事件之后对FFN又进行了完善,以预防和减少食品欺诈。目前欧盟委员会正在推出一套类似于欧盟饲料和食品快速预警系统的应急管理工具,以保障FFN快速有效运转。

2.1.3 全程监控的质量追溯体系

欧美在法律中明确规定,所有食品生产经营者均必须建立可追溯质量体系。食品质量一旦出现安全问题,监督机关可通过电脑记录快速查询到问题源头。在可追溯体系的标识上,欧盟的进口产品须落实相关规定,为避免重新加贴标识的困扰,欧盟进口商将要求出口商配合实施欧盟统一标识,追溯的产品与流程标准依据欧盟规定的食品质量安全标准。

2.2 美国食品安全监管现状

美国已经建立了“四位一体”的食品安全监管体系,并且在食品安全监管中充分利用大数据,做到事前、事中、事后全覆盖,最大限度地降低了问题食品的危害。四位指的是风险预测、风险监控、风险预警、风险交流;一体是指一体化的防控机制。

2.2.1 健全的法律体系

美国是公认的具有健全的食品安全法律法规体系的国家。法律法规主要来源两个方面:一是通过议会制定的法案(即法令),命名为《美国法典》(简称USC),其中第21部是关于食品和药品的法律;二是由权力机构根据议会的授权所制定的具有法律效力的规则和命令,如政府行政当局颁布的法规,如《联邦食品、药品和化妆品法》《食品质量保护法》《公共卫生服务法》《FDA食品安全现代化法案》等。这些法律法规不仅确立了食品安全指导原则和具体操作标准,而且使食品质量监督、疾病预防和事故应急都有法可依。

2.2.2 合理的组织构架

“总统食品安全管制委员会”作为美国最高食品安全监管机构,统筹平衡全国的食品安全工作。食品安全的组织机构由 FDA、DHHS、USDA、EPA、USDC 等部门构成,这些部门分工明确,有效配合,负责具体的业务监管工作。此外,行业协会、食品安全学者、食品检测人员等都作为食品安全监督人员参与食品安全监督工作。

2.2.3 大数据的应用

美国在信息化应用方面国际领先。首先建立了统一的、标准的食品安全数据库。其次,在实施信息化的基础上,建立了从生产到餐桌的食品安全信息采集和交换系统。最后,开放食品安全数据。截至2015年11月,Open FDA超过6000个注册用户,系统与之相连的系统约有21000个,数据调用超过2000万次,30余个手机软件正在使用FDA的开放数据。

2.2.4 在世界上率先引入召回制度

美国是世界上最早引入食品召回制度的国家。食品召回分三个级别。第一级最严重,召回的食品存在健康威胁,食用后有相当大的可能性会引发健康问题或者死亡。第二级,召回的食品存在潜在健康威胁,食用后有可能引发不好的健康后果。第三级,召回的食品不会造成不良健康后果。目前,美国绝大部分食品安全召回案例都是企业自主发起的。这是因为企业不仅要考虑法律法规和政府监管,更要考虑重罚。如:2014年6月,美国最大的鸡蛋生产商Quality Egg被处以680万美元罚款,该公司的两名所有人被分别处以10万美元罚款。

2.3 日本食品安全监管现状

2.3.1 日益完善的法律体系

日本食品质量安全管理的法律依据主要有《食品卫生法》和《食品安全基本法》,《农药管理法》《植物防疫法》《家畜传染病预防法》《转基因食品标识法》《屠宰场法》等作为补充。此外,日本还制定了大量的相关配套规章,为制定和实施标准、检验检测等提供法律依据。

2.3.2 建立了风险预警体系

日本于2003年实施《食品安全基本法》,确立了风险评估先行的理念。风险评估过程施行职能分离,其中食品安全风险分析工作由食品安全委员会负责,风险分析评估工作由厚生劳动省和农林水产省负责。风险预警信息全程公开,数据透明,适时征求国民意见,国民对食品安全风险预警进行时时监督。同时,风险分析与风险评估之间相互协调、相互补充、相互监督。

2.3.3 食品安全信用体系建设

日本行业协会体系发达,在日本经济中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因此日本采用独一无二的、以第三方为主导(即会员制)的征信模式。目前,日本三家征信机构巨头均是由协会组织成立,机构采用会员制,定期要求会员报送相关信息至征信中心,再由征信机构汇总核对后,在机构的会员单位之间共享信息。

3 对我国食品安全监管的启示

3.1 健全的法律法规做保障

当食品安全的法律法规不适合本国国情时及时补充、更新法律法规。我国新修订的《食品安全法》于2015年开始实施。商务部和科技部于2017年也制定了食品安全相关条例。但是随着大数据应用以及移动网络的普及,食品安全法规和具体条例需随之进行改进和补充。其次,除了有法可依,还需要违法必究、执法必严。在美国若某一批次食品被查出食品质量安全问题,则涉及该产品的销售商和生产商均会受到严厉处罚,且需花费巨资召回问题产品,这一点很值得我们借鉴。严厉惩罚措施加剧食品企业风险成本,逆向激励食品企业遵守食品质量安全规定。

3.2 建立食品安全预警系统、监控系统和追溯系统

食品安全防患于未然,做到提前预警,期间监控,事后追溯的全方位监管系统,可以最大限度减少食品安全隐患,使不法商人、企业无立足之地,无藏身之所。

3.3 将食品安全企业和人员纳入诚信体系

我国民众从小缺少信用方面的教育,很多人在利益方面随意透支自己的信用。因此,构建社会信用的大环境,确保食品安全,需要大家共同的关注和努力。媒体需要大力宣传、普及诚信教育。在诚信系统中,将违反食品安全法的企业和个人加入黑名单中,并及时曝光这些不良的企业和个人,让违法、损害食品安全的企业和个人无生存土壤。

总之,要解决食品安全,政府部门的监管必不可少,社会上食品行业从业人员、食品检测人员、科研院所,普通消费者都应学习了解食品安全知识,预防食品安全事件发生。在食品安全的管理方面,除了要建立全程监控和追溯系统之外,更应该引入预防管理理念。如同人们每年的体检一般。此外,将食品检测、食品流通等数据公开透明,充分利用大数据分析潜在食品安全隐患,做到提前预防、全程监管、事后追溯杜绝食品安全隐患。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