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辽西地区花生疮痂病预防措施

时间:2024-05-22

司 洋

(辽宁省锦州农业科学院,辽宁锦州121017)

花生(Arachis hypogaeaLinn.),蔷薇目豆科落花生属的一年生草本植物。在我国各地均有种植,主要分布于辽宁、山东、河北、河南、江苏、福建、广东、广西、四川、吉林等省(区);其中以山东省种植面积最大,产量最多。花生营养丰富,含有蛋白质25%~36%,脂肪40%;花生中还含有丰富的维生素B2、PP、A、D、E,钙和铁等。花生富含的叶酸、膳食纤维、精氨酸等,对心脏有保护作用。

花生是辽宁省主要油料作物,近年来价格可观,种植户获得收益较多。全省花生栽培面积超过40万hm2,已成为第三大主栽作物,逐渐被辽西地区农户所青睐。但随着种植面积的扩大和种植时间的增加,花生病害愈发频繁。花生疮痂病是比较严重的一个病害,在该省花生主产区相继流行成灾,发生后可以导致花生生长不良,减产幅度很大,影响农民增收,农业增效。因此必须加强花生疮痂病的防治。

1 病原菌及发生规律

花生疮痂病是一种真菌性病害,病原菌为落花生痂圆孢菌,属半知菌亚门。病菌在病残体上越冬,以分生孢子作为第二年的初侵染源。在辽西,受该地区地势和环境的影响,花生主要在6月中下旬开始就会发生疮痂病。发病初期,主要体现在嫩叶上呈褶皱和不规则形状;然后随着花生的生长,叶片上将会出现很多直径1mm左右的病斑;随着叶片逐渐变大,坏死的病斑也将逐渐演变成1mm左右的孔洞,在叶柄和分枝上将出现褐色疮痂,严重的将会发展成为溃疡疮痂,导致植株腐烂,最后严重减产。一般发病地块的年产量将会降低20%以上,严重的地块甚至出现绝产。

2 发病因素

2.1 种子携带病菌

带菌籽仁具有传病能力,通过种子调运和销售可做远距离传播,这是病区不断扩大的主要原因[1]。

2.2 高温高湿的气候

真菌在高温和高湿度的环境中繁殖旺盛,所以,疮痂病作为一种真菌性病害在温度高于20℃的时候,将会大量繁殖,最终造成花生疮痂病的频繁发生。

2.3 品种

经过相关调查,辽西地区种植的花生大部分对疮痂病的抗性不强。其中有几个品种的易感疮痂病,如白沙1016、锦花 14等。

2.4 重茬种植

实践证明,重茬地块发病较重,因为往年种植花生期间,土壤中会遗留疮痂病病菌,再次使用该地块,疮痂病的发病率更高。尤其是三年以上连续种植花生的地块,发病率更高。

2.5 植株徒长

植株受到光照和地理环境的影响,在任何阶段都有可能发生徒长。徒长的植株自身抵抗能力较弱,因此,发病率会相对较高,更容易发生疮痂病,特别是叶柄和分枝上的溃疡疮痂较重。

3 防治措施

3.1 轮作倒茬

合理安排茬口,避免连续重茬种植。合理的安排轮作倒茬,可以充分利用土壤中的肥力和改善土壤品质,更大程度地避免疮痂病菌种的繁殖。

3.2 清除田间残体

当季收割后,及时把田间剩余的残梗杂叶用焚烧或者填埋的方式进行清除。

3.3 选用抗病品种

疮痂病的感染和花生的品种选择有很大关系。目前市场上没有绝对的高抗疮痂病花生品种,所以,在选择种子的时候,尽可能地选用抗病稍强的花育23、花育34等。

3.4 种子包衣

种子包衣是指利用粘着剂或成膜剂,用特定的种子包衣机,将杀菌剂、杀虫剂、微肥、植物生长调节剂、着色剂或填充剂等非种子材料,包裹在种子外面,以达到种子成球形或者基本保持原有形状,提高抗逆性、抗病性,加快发芽,促进成苗,增加产量,提高质量的一项种子技术。因此可以选克百·多菌灵25%悬浮种衣剂将花生种子包衣,来达到防止土壤中的病菌传害,有效消灭种子中携带的花生疮痂病病菌。

3.5 合理控旺

加强田间管理,增施磷钾肥,降低氮肥供给量。若花生生长过旺,将会降低自身对病虫害和恶劣环境的抵御能力,所以,必要的时候,可以借助植物生长调节剂来控制植株生长过旺。

3.6 药剂防治

发病初期应用30%苯甲·丙环唑乳油3000~4000倍液、43%戊唑醇悬浮剂3000~4000倍液、40%戊唑·多菌灵悬浮剂1000倍液、10%已唑醇悬浮剂1000倍液、60%吡唑醚菌酯·代森联水分散粒剂600倍液等药剂喷雾,用药间隔5~7d,注意交替用药。

辽西作为重要的花生生产出口基地之一,在花生的种植技术方面需要不断进行提高,并及时分析花生种植过程中病害的影响因素,做出合理的解决方案,以达到花生的高产和优质。

[1] 方树民,王正荣,黄龙珠,等.花生疮痂病发生规律与防治试验[J].植物保护,2006,(5):75-76.

[2] 赵庆林,吴微微.兴城地区花生疮痂病的发生与防治[J].现代农业科技,2011,(04):163,169.

[3] 陈国泽,叶万余,陈勤平,等.花生疮痂病的发生与防治[J].现代农业科技,2011,(12):173-174.

[4] 鄢铮,王正荣,方树民,等.花生疮痂病的调查与防治[J].福建农业科技,2010,(06):58-59.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