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佛手瓜无公害栽培技术

时间:2024-05-22

撰文/马雁 杜如学*

1、品种特性

佛手爪又名洋丝瓜、合掌瓜、丰收瓜、菜肴梨,系葫芦科佛手瓜属多年生攀缘性宿根草本植物。根为弦线状须根,随着植株生长,逐渐加粗伸长,形成半木质化的侧根,上生不规则的辐射侧根。侧根粗而长。一般条件下,一年生侧根长达2m以上。根系分布范围广,吸收水肥力强、耐旱。多年生佛手瓜进入第二年后,可形成肥大的块根。茎为蔓性,长达10m以上。分枝性强,几乎每节都有分枝。分枝上又有2次、3次分枝。节上着生叶片和卷须,攀缘性强。叶互生,叶片与卷须对生。叶片呈掌状五角形、全缘、绿色或深绿色。佛手瓜为雌雄同株异花。雄花多生于子蔓上,开花早;雌花多生于孙蔓上,开花迟于雄花。异花传粉,虫媒花。果实梨形,有明显的纵沟5条,瓜顶有一条缝合线。果色有绿色到乳白色,单瓜重250~500g。果肉白色,果内有一颗种子。种子扁平,纺锤形。种子无休眠期,成熟后如不及时采收,种子在果内就会萌发,这一现象称为“胎萌”。佛手瓜果实营养丰富,且含钾多、含钠少、宜作忌盐者的食物。佛手瓜食用方法很多,可切丝、切片、生食、熟食、烹炒、凉拌、配肉、配鸡、配鱼或做汤等。还可腌渍酱制,别有风味。瓜皮厚、耐储运,可秋储、冬用,调节冬淡季。

2、选地

佛手瓜适应性相当广,可以利用房前屋后、山麓、渠旁、猪牛栏舍旁等一切空闲地栽种,丰产稳产性良好。对土壤要求不严,以土层深厚、疏松、排水良好、富含有机质、通透性好的中性砂壤和壤土、粘壤土最适合种佛手瓜。

3、繁殖方法

3.1 果实繁殖

3.1.1 种瓜的选择 种瓜需选择个头肥 壮、重量500g左右、表皮光滑润薄、腊质多、微黄色、茸 毛不明显、芽眼微微突起、无伤疤破损、充分成熟的瓜做种瓜。

3.1.2 种瓜越冬储藏 将种瓜于11月下 旬放在5℃~7℃的室内保存,具体方法是用箩筐装沙储藏,即用箩筐装一层沙,放一层瓜,不留空隙,箩筐顶端覆盖10cm~15cm的沙即可。若数量大可在室内建沙池储藏。储藏期间应注意以下几点:(1)自始至终不能浇水,即使 表皮起皱也不能浇。(2)必须用于沙储藏覆盖,不能用农家肥 和田园土储藏覆盖。(3)若无干沙可用干煤灰储藏覆盖。

3.1.3 催芽与育苗 佛手瓜在温带地区只能作一年生栽培、须整瓜播种育苗。在南方佛手瓜入窖贮藏,翌年清明前后自然出苗,而后选择苗好的种瓜直接播种。北方需及早适时进行室内催芽。催芽时间于翌年1月下旬将种瓜取出,用塑料袋逐个包好,移到暖室催芽,温度15~20℃。半月左右种瓜顶端开裂,生出幼根,当种瓜发出幼芽时进行育苗。数量小用大营养袋或花盆放在暖室培育,数量大用简易保护地培育。营养土用通气性能好的砂质土与菜园土对半混合配制,种瓜发芽端朝上,柄朝下,覆土4~6cm、土壤湿度为手握成团,落地即散为准,不要有积水。育苗期瓜蔓幼芽留2~3枝为宜,多而弱的芽要及时摘掉。对生长过旺的瓜蔓留4~5叶摘心,控制徒长,促其发侧芽。育苗期间要保持20~25℃,并还要注意保持较好的通风光照条件。

3.2 分株繁殖 在清明左右将老株的兜头部挖开一半,露出块根,用刀切下重50g左右并带2~3个芽的块根,栽于准备好的穴内,使芽露出土表1.5cm左右即可。也可把整个老株挖出,按上述方法切块根繁殖。

4、移栽

佛手瓜断霜后即可定植。大棚栽培可于3月上、中旬定植,露地栽植以于4月中旬为宜。定植时,穴要大而深,约1m见方,1m深。将挖出的土再填入穴内1/3,每穴施腐熟优质圈肥200~250kg,或每穴施农家肥25kg、过磷酸磷0.5kg、氯化钾0.02kg,并与穴土充分混合均匀,上再铺盖20cm的土壤,用脚踩实。定植时将育苗花盆或塑料袋取下,带土入穴,土丘与地平面齐,然后埋土。定植后浇水,促其缓苗。大苗定植,每667m2可栽20~30棵;小苗栽培,密度可适当加大,行距3m~4m,株距2m,每667m280~120株。

5、田间管理

5.1 搭架 佛手瓜的繁殖力和攀援力都较强,因此当瓜蔓长到40cm左右时,利用竹杆绳索等物搭架,引其叶蔓攀架、上树、爬墙。一般棚架高2m,每株需棚架面积约25m2,架下可栽种耐荫蔬菜。棚架要牢固,以防大风吹倒或压倒。

5.2 整枝 佛手瓜侧枝分生能力强,每一个叶腋处可萌发一个侧芽。定植后至植株旺盛生长阶段,地上茎伸长较慢,茎基部 的侧枝分生较快,易成丛生状,影响茎蔓延长和上架。故前期要及时抹除茎基部的侧芽,每株只保留2~3个子蔓。上架后,不再打侧枝,任其生长,但应注意调整茎蔓伸展方向,使其分布均匀,通风透光。佛手瓜的子蔓和孙蔓结瓜较早,主蔓应及时早摘心,子蔓亦要适当摘心,促使早生子蔓和孙蔓,提早结瓜,提高产量。

5.3 肥水管理

5.3.1 灌溉 定植后1个月内主要做好幼苗的覆盖增温,促进生长发育,此期间不追肥,只浇小水;根系迅速发育期,要多中耕松土,促进根系发育,为秋后植株的旺盛生长奠定基础;越夏期勤浇水,保持土壤湿润,增加空气湿度,使佛手瓜安全越夏。进入秋季,植株地上部分生长明显加快进入旺盛生长期,要肥水猛攻,以使植株地上部分迅速生长发育,多发侧枝,为多开花多结果奠定物质基础;盛花盛果期,日蒸腾量大,需要充分的水肥,水份以保持土壤湿润为宜。

5.3.2 追肥 一般每年内需追肥3次,分别在6月上旬、7月上中旬和8月中下旬进行。追肥时先在距瓜穴30cm周围开环状浅沟,肥料施入后,即以原土覆盖。人畜粪尿和化肥均可作为追肥,但三要素要配合使用。也可采用叶面喷施氮、磷肥2~3次。

5.4 中耕除草 根系迅速发育期,要多中耕松土,促进根系发育,为秋后植株的旺盛生长奠定基础。

5.5 激素处理 佛手瓜一般雌花比雄花早开放4~6天,致使花期不遇,前期1~5个雌花不能授粉结实,因而产量减少30%~50%。为解决这个问题,一般可用200mg/升的赤霉素(GA)溶液或15~20mg/L的2,4-D溶液处理。方法是:上午将当天开放的花进行药液蘸花或喷雾。喷雾时,用左手食指、中指夹牢花柄,右手持喷雾器对准柱头喷药,以免碰落花朵。经过这样处理后的花朵,不但坐果率提高,而且能促进果实的生长,瓜的商品性状也较好。但必须注意,用激素处理过的瓜,不能留作种瓜,药液应随配随用。生长中期增施磷钾肥料,有条件时,根外追施0.2%~0.3%磷酸二氢钾3~4次,亦有效果。

5.6 病虫害防治 虫害防治 佛手瓜虫害较少,一般不需施药,人工扑捉即可。

5.6.2 病害防治 佛手瓜病害也极少,主要发生灰霉病。在管理水平很低的在管理水平很低的老菜区,一般发病率5%~15%,个别地区可达40%以上,对产量有明显的影响。 症状主要危害幼瓜,也危害花和叶等。

防治方法:(1)拉秧后和种植前彻底清除病残落叶。加强栽培管理,发病后适当控制浇水,及时小心地清除病花、病果、病叶及衰弱组织。

(2)及时进行药剂防治,发病初期可用50%速克灵或50%农利灵可湿性粉剂加水1000倍;或65%甲霉灵可湿性粉剂加水600倍;或50%多霉灵可湿性粉剂加水700倍喷雾。老菜区,一般发病率5%~15%,个别地区可达40%以上,对产量有明显的影响。 症状主要危害幼瓜,也危害花和叶等。

防治方法:(1)拉秧后和种植前彻底清除病残落叶。加强栽培管理,发病后适当控制浇水,及时小心地清除病花、病果、病叶及衰弱组织。

(2)及时进行药剂防治,发病初期可用50%速克灵或50%农利灵可湿性粉剂加水1000倍;或65%甲霉灵可湿性粉剂加水600倍;或50%多霉灵可湿性粉剂加水700倍喷雾。

6、收获

佛手瓜授粉后发育很快,15~20天即可采食,一般在瓜重250g左右时采收上市。佛手瓜开花结果较集中,对茎蔓生长影响较大,要及时采摘,减少养分消耗,有利于后茬瓜的生长发育,有利于提高质量和产量。采收时不要损伤果皮,以免影响运输和贮藏。一般每株可采瓜200~600个,667m2产3000kg~5000kg。留做种瓜用的,应选架下离地1.5m左右的主蔓结的长形瓜,当果皮黄色,表面光滑时即可采收,并在干燥处存放。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