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单季晚稻全生育期主要病虫害轻简化施药技术研究

时间:2024-05-22

凌代芬 孙俊铭 张向前 秦学峰 韦刚

摘要 [目的]明确水稻全生育期轻简化施药技术方案对稻蓟马、二化螟、稻纵卷叶螟、纹枯病、稻瘟病、稻曲病防治效果及对水稻秧苗素质、产量的影响。[方法]通过田间试验研究水稻全生育期轻简化施药技术方案对稻蓟马、二化螟、稻纵卷叶螟、纹枯病、稻瘟病、稻曲病的防治效果及壮苗效果、增产效果、减药效果。[结果] 水稻全生育期轻简化施药技术,主抓播种前种子药剂处理、移栽前施送嫁药和破口前施保穗药3个关键环节的预防性用药,对稻蓟马、稻纵卷叶螟、纹枯病、稻瘟病、稻曲病均具有较好的防治效果,对水稻秧苗有明显的促进生长作用,增产效果明显,药剂施用量(有效成分量)明显减少。[结论]水稻全生育期主要病虫害轻简化施药技术“三前三防、两期两治”减药控害增产效果明显。

关键词 水稻主要病虫害;单季晚稻;全生育期;轻简化;施药技术

中图分类号 S435.1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0517-6611(2023)14-0128-05

doi:10.3969/j.issn.0517-6611.2023.14.031

作者简介 凌代芬(1969—),女,安徽庐江人,农艺师,从事植保技术研究与推广工作。*通信作者,研究员,从事植保技术研究与推广工作。

庐江县位于安徽省中部,合肥市南部,位于117°01′~117°34′E、30°57′~31°33′N,毗邻水域包括巢湖和长江,是以水稻种植为主的粮食生产大县。由于庐江县地处双季稻生产区域北缘的南北气候过渡地带,生态环境条件具有明显的特异性,且“四稻”混栽,水稻病虫害发生种类多、程度重,发生情况复杂,尤其以单季晚稻病虫发生危害严重[ 1-2]。近几年,单季晚稻上发生的主要病虫害有二化螟[Chilo suppressalis(Walker)]、稻纵卷叶螟(Cnaphalocrocis medinalis)、褐飞虱[Nilaparvata lugens (Stl )]、稻蓟马[Stenchaetothrips biformis(Bagnall)]、水稻纹枯病(Rhizoctonia solani Kuhn)、稻曲病[Ustilaginoidea virens (Cooke) Takahashi]、稻瘟病(Pyricularia oryzae)等,嚴重影响了单季晚稻的高产、稳产。为做好巢湖流域农业面源污染综合治理农药减量化工作,实现农药减量控害增效,2022年庐江县实施了“三大主粮”病虫害全程绿色防控行动,开展了水稻病虫害“三前三防、两期两治”,做好播种前种子药剂处理、移栽前施送嫁药和破口前施保穗药3次预防性用药,在分蘖末期和穗期根据病虫监测结果实施达标防治,实现水稻全生育期病虫害有效控制,促进水稻健康生长[ 3-12]。为探索单季晚稻全生育期主要病虫害轻简化施药技术,笔者比较不同的轻简化施药方案减药控害效果,为水稻病虫绿色防控模式提供科学依据。

1 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药剂

18%噻虫胺FS、200  g/L氯虫苯甲酰胺SC、1%氯虫苯甲酰胺GR(苏州富美实植物保护剂有限公司),25%氰烯菌酯SC(江苏农药研究所),62.5  g/L精甲·咯菌腈FS、30%噻虫嗪FS、40%氯虫·噻虫嗪WG、325 g/L苯甲·嘧菌脂SC(先正达(中国)投资有限公司),60%吡虫啉FS、24.1%肟菌·异噻胺FS、75%肟菌·戊唑醇WG、200 g/L四唑虫酰胺SC(拜耳股份公司),9%吡唑醚菌酯CS(巴斯夫(中国)有限公司),10%阿维菌素SC、25%吡蚜酮SC(江苏克胜集团股份有限公司),25%咪鲜胺EC(江苏辉丰农化股份有限公司),5%阿维菌素EC(六夫丁作物保护有限公司),240 g/L噻呋酰胺SC(科迪华公司),40%三环唑SC(江苏东南植保有限公司),40%噻呋·己唑醇SC(燕化永乐(乐亭)生物科技有限公司),430 g/L戊唑醇SC(浙江世佳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1.2 试验地概况 试验地安排在庐江县台创园北圩村,试验作物为单季晚稻,供试水稻品种为宁香粳9号,5月18日播种,播种量75 kg/hm2,6月16日机插秧,栽插密度25 cm×16 cm,前茬小麦;试验田地势平坦,肥力中等,质地中壤,pH 5.5,有机质含量18.7 g/kg。所有试验区除药剂处理因素外,栽培条件及其他管理措施均一致,而且与当地科学的农业实践相一致。

1.3 试验设计

试验设5个处理:①轻简化施药方案1,播种前1 d用18%噻虫胺FS+25%氰烯菌酯SC进行种子处理,移栽前3 d用40%氯虫·噻虫嗪WG施送嫁药,破口前7 d用75%肟菌·戊唑醇WG施保穗药;②轻简化施药方案2,播种前1 d用30%噻虫嗪FS+62.5 g/L精甲·咯菌腈FS进行种子处理,移栽前3 d用200 g/L氯虫苯甲酰胺SC施送嫁药,破口前7 d用325 g/L苯甲·嘧菌脂SC施保穗药;③轻简化施药方案3,播种前1 d用60%吡虫啉FS+24.1%肟菌·异噻胺FS进行种子处理,移栽前3 d用1%氯虫苯甲酰胺GR施送嫁药,破口前7 d用9%吡唑醚菌酯CS施保穗药;④常规施药方案,播种前4 d用25%咪鲜胺EC浸种,播种后14 d用25%吡蚜酮SC进行秧苗处理,移栽前3 d用5%阿维菌素EC施送嫁药,破口前7 d用430 g/L戊唑醇SC+40%三环唑SC施保穗药;处理①~④在水稻分蘖末期至拔节期和穗期根据病虫监测结果实施达标防治;⑤空白对照(CK),清水浸种,水稻全生育期不使用药剂防治病虫害。每处理3次重复,共15个处理区,每个药剂处理区面积0.333 hm2,空白对照区面积333.5 m2,随机区组排列,处理区之间筑埂以防止田水串灌,单排单灌,区组间设隔离行,周围设保护行。具体试验处理见表1。

1.4 施药时间及方法

水稻播种前1 d(5月17日),处理①~③进行种子药剂拌种,根据推荐制剂用量,将药剂与适量清水混合为药液,按1 kg种子10 mL药液(制剂、成膜剂+清水),将调好的药液对已清水浸种催芽至破胸露白的种子进行拌种,24 h后(5月18日)待稻种晾干后播种;处理④于水稻播种前4 d(5月14日)用25%咪鲜胺EC 2 000倍液浸种,水稻播种前2 d(5月16日)起水催芽,5月18日待稻种破胸露白时播种;处理⑤直接用清水浸种,水稻播种前2 d(5月16日)起水催芽,5月18日待稻种破胸露白时播种。水稻移栽前3 d(6月13日)处理①~④施送嫁药;7月25日(二代二化螟卵孵高峰期、水稻纹枯病发病初期)处理①~④采用喷雾法施药防治二化螟、水稻纹枯病;8月26日(水稻破口前7 d)处理①~④采用喷雾法施药防治稻瘟病、稻曲病。种子药剂拌种当天5月17日为晴天,温度22.6 ℃,相对湿度50%,风向SSW,风速2.3 m/s;施送嫁药当天6月13日为多云天气,温度24.7 ℃,相对湿度76%,风向NE,风速1.4 m/s;大田达标防治当天7月25日为多云天气,温度29.8 ℃,相对湿度71%,风向SSE,风速1.3 m/s;破口前保穗用药当天8月26日为晴天,温度28.0 ℃,相对湿度82%,风向N,风速1.5 m/s。

1.5 调查内容与方法

1.5.1 安全性。施药后调查水稻是否受到所施药剂的影响而对水稻产生药害,若有药害,记录药害的症状类型以及药害程度。

1.5.2 秧苗素质。药剂拌种后20 d(6月6日),每处理区选取20株水稻秧苗,分别调查每处理水稻秧苗的株高、根长、地上部分鲜重、根重、茎基宽,观察种衣剂的促长壮苗作用,比较不同处理对水稻秧苗生长发育的影响。

1.5.3 稻蓟马防效。水稻秧苗期(6月6日)第一次调查,移栽到大田后于施送嫁药后20 d(7月3日)第二次调查。每个处理区对角线5点取样,每点调查25 cm×25 cm水稻秧苗,调查记录总叶数、叶片卷尖数,计算叶片卷尖率、防效。

1.5.4 水稻二化螟防效。施送嫁药后31 d(7月14日)、42 d(7月25日)及大田达标防治药后24 d(8月18日,二代二化螟危害定型后),每个处理区对角线5点取样法,每点固定调查相连10丛,共50丛水稻,调查枯鞘数、枯心数,计算枯鞘株率、枯心株率和防效;大田达标防治药后24 d调查,同时剥查各处理区活虫数,计算杀虫效果[ 13-14]。

1.5.5 稻纵卷叶螟防效。施送嫁药后42 d(7月25日),每个处理区对角线5点取样法,每点固定调查相连20丛,共100丛水稻,调查卷叶数,计算卷叶率和防效[ 13-14]。

1.5.6 水稻纹枯病防效。于病情稳定期(9月9日)调查,每个处理区对角线5点取样法,每点固定调查相连10丛,共50丛水稻,调查记录总株数、病株数和各病级株数,计算病株率、病情指数、防效。根据水稻叶鞘和叶片为害症状程度分级,分级标准(以株为单位):0级,全株无病;1级,第4叶片及其以下各叶鞘、叶片发病(以顶叶为第1片叶);3级,第3叶片及其以下各叶鞘、叶片发病;5级,第2叶片及其以下各叶鞘、叶片发病;7级,剑叶叶片及其以下各叶鞘、叶片发病;9级,全株发病,提早枯死[ 15-17]。

1.5.7 稻曲病防效。于水稻蜡熟期(病情稳定期,9月30日)调查,每个处理区对角线5点取样法,每点固定调查相连50穗,共250穗水稻,调查记录病穗数、各病级穗数,计算病穗率、病情指数、防效。分级标准(以穗为单位):0级,无病粒;1级,每穗1个曲球或染病稻粒;3级,每穗2个曲球或染病稻粒;5级,每穗3~5个曲球或染病稻粒;7级,每穗6~9个曲球或染病稻粒;9级,每穗10个曲球以上或染病稻粒[ 15,18]。

1.5.8 稻瘟病防效。于水稻蜡熟期(穗瘟病情稳定期,9月30日)调查,每个处理区对角线5点取样法,每点固定调查相连50穗,共250穗水稻,调查记录病穗数、各病级穗数,计算病穗率、病情指数、防效。穗瘟分级标准(以穗为单位):0级,无病;1级,每穗损失5%以下(个别枝梗发病);3级,每穗损失6%~20%(1/3枝梗发病);5级,每穗损失21%~50%(穗颈或主轴发病,谷粒半瘪);7级,每穗损失51%~70%(穗颈发病,大部分瘪谷);9级,每穗损失71%~100%(穗颈发病,造成白穗)[ 8,15]。

1.5.9 對水稻产量的影响。水稻收获时测定每个处理区的实产,调查对水稻产量的影响。

2 结果与分析

2.1 不同处理对水稻的安全性 施药后调查,各药剂处理区水稻生长正常,未见药害现象发生。

2.2 不同处理对水稻秧苗素质的影响

药剂拌种后20 d 调查,轻简化施药方案处理均具有明显壮苗效果,水稻播种前进行药剂拌种能明显提高秧苗素质,其中轻简化施药方案3、轻简化施药方案2处理壮苗效果更为明显,株高、根长、地上部分鲜重、根重、茎基宽均较常规施药方案处理、空白对照处理极显著增加,比轻简化施药方案1处理明显增加(表2)。

2.3 不同处理对稻蓟马的防治效果

水稻秧苗期调查,播种前进行药剂拌种对秧苗期稻蓟马具有较好的防治效果,轻简化施药方案3、轻简化施药方案2处理对稻蓟马的防治效果好于轻简化施药方案1处理,均显著高于常规施药方案;水稻大田期调查,轻简化施药方案1处理对稻蓟马的防治效果较好,防效显著高于轻简化施药方案3、轻简化施药方案2,但各轻简化施药方案处理防效均显著高于常规施药方案(表3)。

2.4 不同处理对二化螟的防治效果

施送嫁药后31 d调查,轻简化施药方案1、轻简化施药方案2、轻简化施药方案3处理对二代二化螟的枯鞘防效好于常规施药方案处理;施送嫁药后42 d调查,轻简化施药方案1、轻简化施药方案2、轻简化施药方案3处理对二代二化螟的枯心防效不高,与常规施药方案处理相当(表4)。经大田达标防治后,二代二化螟危害定型后调查,轻简化施药方案处理枯心防效、杀虫效果均显著高于常规施药方案处理(表5)。

2.5 不同处理对稻纵卷叶螟的防治效果

施送嫁药后42 d调查,轻简化施药方案1、轻简化施药方案2、轻简化施药方案3处理对稻纵卷叶螟的防效分别为65.12%、63.48%、66.17%,均显著高于常规施药方案处理,防效比常规施药方案处理分别提高43.66百分点、42.02百分点、44.71百分点(表6)。

2.6 不同处理对水稻纹枯病的防治效果

病情稳定期调查,轻简化施药方案1、轻简化施药方案2、轻简化施药方案3处理对水稻纹枯病的防治效果均显著好于常规施药方案处理,病指防效分别为96.37%、87.35%、89.87%,比常规施药方案处理分别提高14.53百分点、5.51百分点、8.03百分点;以轻简化施药方案1防治效果最好,防效显著高于轻简化施药方案2、轻简化施药方案3(表7)。

2.7 不同处理对稻曲病的防治效果

病情稳定期调查,轻简化施药方案1、轻简化施药方案2、轻简化施药方案3处理对稻曲病的防治效果均显著高于常规施药方案处理,病指防效分别为93.71%、90.57%、86.79%,比常规施药方案处理分别提高21.38百分点、18.24百分点、14.46百分点;以轻简化施药方案1处理防治效果最好,防效高于轻简化施药方案2、轻简化施药方案3(表8)。

2.8 不同处理对稻穗瘟的防治效果

病情稳定期调查,轻简化施药方案1、轻简化施药方案3对稻穗瘟的防治效果均明显高于常规施药方案,病指防效分别为92.97%、94.53%,比常规施药方案处理分别提高7.81百分点、9.37百分点;以轻简化施药方案3防治效果最好,轻简化施药方案3、轻简化施药方案1防效显著高于轻简化施药方案2(表9)。

2.9 不同处理对水稻产量的影响及综合效益分析

收获时测产,轻简化施药方案处理产量均高于常规施药方案处理,以轻简化施药方案1处理产量最高,其次是轻简化施药方案3处理。所有轻简化施药方案处理的总效益均高于常规施药方案处理,其中轻简化施药方案1处理效益最高,其次是轻简化施药方案3处理,分别达28 003.56、27 357.21元/hm2;与常规施药方案处理相比,轻简化施药方案1、轻简化施药方案3处理增加收入分别为1 270.14、623.79元/hm2。轻简化施药方案各处理均比常规施药方案处理减少秧田施药次数1次,药剂施用量(有效成分量)比常规施药方案处理分别减少40.79%、52.74%、20.88%(表10)。

3 结论与讨论

水稻全生育期轻简化施药技术,主抓播种前种子药剂处理、移栽前施送嫁药和破口前施保穗药3个关键环节的预防性用药,对稻蓟马、稻纵卷叶螟、纹枯病、稻瘟病、稻曲病均具有较好的防治效果,且对水稻生长安全。种子药剂处理、秧苗施送嫁药均为局部用药,分别减少了秧田、大田前期的用药,不但减少了药剂对环境的影响,还降低了劳动强度,且易与种子包衣、工厂化育秧等结合,有较好的技术拓展性。由于二化螟对氯虫苯甲酰胺产生较强抗性[ 19],因此该试验秧苗施送嫁药对二化螟防治效果不理想,建议今后进一步开展秧苗施送嫁药对二化螟控制效果的研究。

水稻全生育期轻简化施药技术方案各处理对水稻生长具有明显的促进作用,轻简化施药方案3、轻简化施药方案2处理壮苗效果更为明显。水稻全生育期轻简化施药技术方案各处理均比常规施药方案处理减少秧田施药次数1次,药剂施用量(有效成分量)均比常规施药方案处理明显减少。水稻全生育期轻简化施药技术方案均具有较好的增产效果,从综合效益来看,轻简化施药方案1最好,其次是轻简化施药方案3。

参考文献

[1]花日茂,陈军,孙俊铭,等.安徽主要农作物病虫草害综合防治[M].北京:中国农业科技出版社,2001:30-56.

[2] 刘家成,李刚,胡全胜.农作物病虫预测预报办法与技术[M].北京:中国致公出版社,1995:1-84.

[3] 王丹英,应云卉,徐春梅,等.水稻种子包衣技术的研究与应用[J].中国稻米,2012,18(5):20-24,29.

[4] 赵磊磊,聂立水,朱清科,等.种子包衣及其在中国的应用研究[J].中国农学通报,2009,25(23):126-131.

[5] 邓松,邓猛,欧阳光辉,等.中国种子包衣剂的应用现状及其发展措施[J].湖南农业科学,2007(2):48-49.

[6] 郑学强,宋文坚,庄义庆,等.种衣剂的研究现状及展望[J].浙江农业科学,2004,45(1):47.

[7] 熊远福,邹应斌,唐启源,等.种衣剂及其作用机制[J].种子,2001,20(2):35-37.

[8] 李千和,孙俊铭.种子处理对水稻主要病虫害控制效果及增产效果研究[J].安徽农业科学,2020,48(14):140-143.

[9] 万利,何习光,宁云華,等.24.1%肟菌·异噻胺FS防治水稻病害的效果[J].湖北植保,2020(1):33-35.

[10] 王佳林,王玖.不同剂量的肟菌酯·异噻菌胺种子包衣防治水稻稻瘟病效果[J].湖北植保,2016(4):14-16,43.

[11] 朱洁,李仲惺,潘育东.异噻菌胺·肟菌酯、肟菌酯·戊唑醇组合用药对稻瘟病的防治效果[J].浙江农业科学,2016,57(8):1258-1260.

[12] 陈晓燕,王盾,黄杰,等.新型杀菌剂异噻菌胺[J].中国农药,2012(1):31-34.

[13] 郑先报,孙俊铭.四唑虫酰胺防治水稻二化螟、稻纵卷叶螟效果研究[J].安徽农学通报,2021,27(23):109-110.

[14] 孙维登,杨兴志.200 g/L四唑虫酰胺悬浮剂防控水稻主要虫害药效试验[J].现代农业科技,2021(4):91-93.

[15] 许德稳,孙俊铭,韦刚,等.75%肟菌·戊唑醇WG不同时期施药防治水稻后期主要病害效果研究[J].安徽农学通报,2011,17(11):129-130.

[16] 汤峰.24%满穗等几种新型杀菌剂防治水稻纹枯病对比试验[J].现代农业科技,2007(23):85,88.

[17] 夏仕龙,孙俊铭,左桂英.几种新型杀菌剂对水稻纹枯病的防治效果试验[J].安徽农学通报,2019,25(8):57-58.

[18] 孔令鸿,侯世平,孙俊铭.稻曲病防治药剂筛选试验[J].安徽农学通报,2018,24(19):59,90.

[19] 王瑛楠,凌汉,唐涛,等.2017—2020年江苏省二化螟抗药性水平的监测与分析[J].世界农药,2022,44(11):31-35,40.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