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植物微生态制剂对草莓育苗·灰霉病及产量的影响

时间:2024-05-22

张咪 卢彩鸽 李楠 王乐 张丽霞

摘要 通过在草莓育苗和定植后施用植物微生态制剂,与常规施肥进行对比,比较不同处理对草莓育苗情况、灰霉病及草莓品质、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在草莓苗期,增施植物微生态制剂能够显著提高叶面积、茎粗、定植成活率,降低发病率。草莓整个生长期增施植物微生态制剂,对灰霉病的防治效果为68.37%,增产16.28%,且能够显著提高草莓的甜度。由此可知,植物微生态制剂能够有效控制草莓灰霉病,同时起到提质增效的效果,值得大面积推广。

关键词 草莓;植物微生态制剂;灰霉病

中图分类号 S668.4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0517-6611(2023)14-0139-03

作者簡介 张咪(1991—),女,北京人,农艺师,硕士,从事植物保护研究。*通信作者,正高级工程师,博士,从事植物保护研究。

草莓(Fragaria ananassa Duch.)为蔷薇科草莓属多年生草本植物,适应性强,周期短,收效快,在小浆果生产中,草莓的产量及栽培面积位居榜首,我国是世界草莓生产和消费第一大国[ 1-2]。由灰葡萄孢(Botrytis cinerea Pers)引起草莓灰霉病害是草莓生产上的主要病害。灰霉病主要危害草莓花器、果实、叶柄和叶片,不同时期危害部位不同,不同部位表现症状也不同[ 3-4],每年造成10%~30%的经济损失,严重时甚至高达89%[ 5-7]。目前防治草莓灰霉病最常用的是化学药剂[ 8],但灰霉病菌繁殖速度快,对环境适应性强,极易产生抗药性[ 9-10],最常用的如多菌灵、乙霉威、腐霉利、氟啶胺和咯菌腈等均出现不同程度的抗药性[ 11]。

随着人们对食品安全的更多关注和草莓的观光采摘发展迅速,对草莓的食用安全性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寻找一种环保、高效、安全解决草莓病害的方法成为一项非常必要的任务。植物微生态制剂通过有益微生物定殖于植物根围及土壤、改善土壤理化性质、提高土壤肥力、抑制病原物生长等方面,起到调节作物生长和促进土壤健康等作用[ 12-13]。笔者通过在草莓育苗和定植后施用植物微生态制剂,与常规施肥进行对比,比较不同处理对草莓育苗情况、灰霉病及草莓品质、产量的影响,旨在为重茬栽培下有效防治草莓灰霉病提供了有效途径,也为植物微生态制剂在草莓上的推广应用提供理论依据。

1 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材料

1.1.1 供试作物。供试作物为草莓,品种为隋珠。

1.1.2 供试药剂。

抗重茬微生态制剂,粉剂,中农绿康(北京)生物技术有限公司生产,登记证号:微生物肥(2018)准字(2893)号,有效菌种:枯草芽孢杆菌、胶冻样类芽孢杆菌、多黏类芽孢杆菌,有效活菌数≥5.0亿/g。

绿康威,粉剂,中农绿康(北京)生物技术有限公司生产,登记证号:微生物肥(2018)准字(2699)号,有效菌种:解淀粉芽孢杆菌,有效活菌数≥350亿/g。

1.2 试验设计

试验于2021年4月—2022年4月在北京市昌平区小汤山镇万德庄园进行,共设计4个处理。处理①,常规管理,不施微生物菌剂。处理②,育苗期,常规管理,定植后抗重茬微生态制剂,拌入基质,75 kg/hm2;绿康威(广谱型),700倍稀释,间隔10~15 d喷施一次。处理③,育苗期,抗重茬微生态制剂,拌入基质,75 kg/hm2绿康威(广谱型),700倍稀释,间隔10~15 d喷施一次。定植后,常规管理。处理④,育苗期和定植后,抗重茬微生态制剂,拌入基质,75 kg/hm2;绿康威(广谱型),700倍稀释,间隔10~15 d喷施一次。

每个处理3次重复,每小区面积为150㎡,采用随机区组排列。播种约84 000株/hm2。

1.3 测定指标与方法

①于草莓定植前,采用5点取样法,每点选6株调查草莓苗叶面积、叶绿素、茎粗、发病率。用直尺测量心叶向外第二片展开的功能叶中央小叶的叶长与叶宽,计算叶面积(长×宽×0.73)。叶片叶绿素使用叶绿素含量测定仪TYS-B型进行测量。茎粗用游标卡尺测定草莓新茎基部上方1 cm处的直径。发病率=发病株数/调查总株数×100%。②于定植后30 d调查成活率。③

在草莓采摘时期,采用5点取样方法,每点选6株调查草莓单果重、可溶性糖、单株结果数。单果重: 统计每株草莓整个生育中所采每个果实重量。可溶性糖含量:使用手持糖度计PAL-1测定,统计每株草莓整个生育中所采果实可溶性糖含量。统计每株草莓整个生育期中总果数。④调查每个处理的总产量。⑤调查灰霉病。在最后一次施药后14 d对草莓灰霉病进行病情指数调查,每个小区随机调查5个点,每一个调查点是3株草莓的全部叶片,在调查过程中,每片叶按照病斑面积占整个叶面积的百分率分级进行记录,同时调查总的叶片数量、各种级别的病叶数量以及草莓灰霉病的病害指数。分级标准:0级,无病;1级,叶片病斑百分率5% 以下;3 级,叶片病斑百分率 5%~10%;5 级,叶片病斑百分率 11%~25%;7 级,叶片病斑百分率26%~50%;9级,叶片病斑百分率50%以上。

病情指数=∑(各级病叶数×相对级数值)/(调查总叶片数×9)×100

防治效果=(对照病害指数-处理病害指数)/对照病害指数×100%

1.4 数据处理

采用 WPS Office Excel 2019 软件对试验数据进行统计整理,利用SPSS软件对数据进行差异显著性分析(P<0.05)。

2 结果与分析

2.1 不同处理对草莓苗期的影响

从表1可以看出,在草莓苗期,增施植物微生态制剂的处理,叶面积大于常规处理。增施植物微生态制剂处理的叶片叶绿素含量大于常规处理,但各处理之间未达显著差异。增施植物微生态制剂处理的茎粗大于常规处理,但处理②与处理③之间无显著差异。处理③和④的发病率相较于常规处理小。增施植物微生态制剂比常规处理定植成活率平均高10.3%。由此可知,增施植物微生态制剂的处理对草莓苗期的生长具有很好的促进效果。

2.2 不同处理对草莓灰霉病的影响

由表2可知,处理④整个生长期都使用植物微生态制剂的灰霉病病情指数最低,为4.69,防治效果为68.37%。其次是处理②定植后使用微生态制剂,病情指数为7.95,防治效果为45.21%。处理③只在苗期使用植物微生态制剂的病情指数为10.25,防治效果为29.36%。由此可知,使用植物微生态制剂能够减轻草莓灰霉病的发生,整个生长期使用效果最好。

2.3 不同处理对草莓产量的影响

由表3可知,处理④的糖度显著高于其他处理,处理②与处理③无显著差异,显著高于处理①。处理④的单果重显著高于其他处理,处理②显著高于处理①和处理③,处理①和处理③无显著差异。单株结果数处理④最多,与处理②无显著差异,显著高于处理①与处理③。处理④的产量最高,为48.13 t/hm2,与处理②无显著差异,均显著高于处理①与处理③,处理③与处理①无显著差异,处理④、③、②分别比处理①增产12.22%、4.06%、9.49%。由此可知,使用植物微生态制剂能够使草莓提质增效,整个生长期使用效果最好。

3 结论与讨论

该试验结果表明,施用植物微生态制剂对草莓育苗、灰霉病及提质增效都有很好的效果,即使只在育苗中施用,也对整个草莓生长期有促进作用。在已有试验中,哈茨木霉、寡雄腐霉菌、枯草芽孢杆菌等生防菌也能够有效控制草莓灰霉病[ 14-17],还有菌剂复配,如枯草芽孢杆菌和哈茨木霉对草莓灰霉病的防治效果可达 80%以上[ 18]。该试验中,在草莓育苗和定植的基质中增加抗重茬微生态制剂,既可以调节根际微生态环境,减少病原菌的数量,又能够促进作物生长,提高作物抗性,再配合绿康威的使用,有效防治草莓灰霉病。

利用微生物菌剂防治草莓病害,既避免了病原菌产生抗性,保证了食品安全,又能够提高果实品质、增加产量。该试验为植物微生态制剂在草莓上的应用提供了理论依据,在实际生产中,应结合农业措施、物理防治等共同控制草莓病虫害,生产高品质草莓,才能获得更高的经济效益。

参考文献

[1]舒锐,焦健,臧传江,等.我国草莓产业现状及发展建议[J].中国果菜,2019,39 (1): 51-53.

[2] 韩振兴,牛文静,朱涛,等.江苏省草莓产业集中度和竞争力分析[J].中国蔬菜,2020(1):68-75.

[3] 凤舞剑.草莓灰霉病菌的侵染过程与[J].现代化农业,2019(8):2-4.

[4] 刘珍珍.海西州温室草莓灰霉病的症状识别与防治[J].青海農林科技,2019(1):88-89.

[5] 张晓慧.草莓病害研究进展[J].安徽农学通报,2018,24(18):52-57.

[6] 张国珍,钟珊.草莓灰霉病研究进展[J].植物保护,2018,44(2):1-10.

[7] 刘华琪,文梦梦,吴小新,等.3种防治草莓灰霉病化学杀菌剂的筛选及复配效果研究[J].安徽农业科学,2021,49(18):140-143.

[8] 肖长坤,高苇,夏冰,等.设施栽培草莓灰霉病发生规律及其综合防治[J].中国植保导刊,2012,32(9):24-26.

[9] 王华弟,沈颖,赵帅锋.草莓灰霉病发病流行规律与综合防治技术研究[J].浙江农业科学,2017,58(12):2239-2241,2245.

[10] 陈丽萍,吴长兴,苍涛,等.8种杀菌剂对草莓灰霉病菌的室内毒力[J].浙江农业科学,2018,59(9):1535-1537.

[11] 冀俊.草莓灰霉病菌(Botrytis cinerea)对五种杀菌剂的抗性检测及增效组合物的筛选[D].杭州:浙江农林大学,2021.

[12] 祝虹钰,刘闯,李蓬勃,等.微生物菌剂的应用及其研究进展[J].湖北农业科学,2017,56(5):805-808.

[13] COMPANT S,CLMENT C,SESSITSCH A.Plant growthpromoting bacteria in the rhizoand endosphere of plants:Their role, colonization,mechanisms involved and prospects for utilization[J].Soil biology and biochemistry,2010,42(5):669-678.

[14] 杨爱宾,冯学良,宋广玉,等.利用寡雄腐霉菌防治草莓真菌病害[J].天津农业科学,2017,23(1):85-87.

[15] 田连生,王伟华,石万龙,等.利用木霉防治大棚草莓灰霉病[J].植物保护,2000,26(2):47-48.

[16] 王剑,连瑛,王笑,等.有机肥配施微生物菌剂对草莓生长和土壤肥力的影响[J].浙江农业科学,2021,62(11):2197-2200.

[17] 王明湖,连瑛,李雅颖,等.不同微生物菌剂对草莓炭疽病防控和土壤微生物群落结构的影响[J].浙江农业科学,2022,63(4):783-786.

[18] 秦燕,赵永康,王飞,等.哈茨木霉菌与枯草芽孢杆菌复配防治草莓灰霉病[J].中国植保导刊,2021,41(11):54-56.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