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我国乡村美丽价值测算评价的理论·方法与研究展望

时间:2024-05-22

张春英,蔡学斌

(农业农村部规划设计研究院,北京 100125)

针对贫困地区的乡村特点,构建一套围绕乡村“生产、生态、生活、文化、政治”等多重价值属性的评价指标体系和科学的计算评估方法可以为加快实现乡村振兴,并在国家化的大背景下为乡村,尤其是贫困地区乡村提供一条有理可依,有路可循的发展渠道。

而且,一套科学的乡村美丽价值评估体系的构建,也是对现阶段乡村,不仅仅是贫困地区乡村生产、生态、加工、服务等各个领域发展现状和综合实力的反映,同时能够分析对比出与其他地区乃至发展较好乡村的差距点、制约因素,并总结发展较快的乡村的优秀经验,对整体提高乡村的美丽价值,尤其在带动贫困地区乡村美丽价值提升上有重要作用。

乡村美丽价值的整体评估测算要以乡村农业的生产为基础、生态为依托、生活为依据、文化为根基、政治为抓手,最终以乡村的农业结构优化、农业成长和农业产出效益为目标,涵盖生产、生态、生活、文化、政治等所有领域的各个因素,在数理模型和经济学理论的指导下,综合总结出一套适用于广大乡村地区价值测算评估的算法,以问题为导向,作为指导乡村美丽价值的辅助工具,定量、定性分析乡村美丽价值现状[1]。

随着农村城镇化进程加快、乡村振兴战略思想的指导,乡村美丽价值的提升也成为提高乡村发展的重点和方向,因此,只有从乡村内部角度出发,研究影响乡村美丽价值形成和发展的各因素之间的确切关系,构建一个可量化的综合评估模型,分析乡村美丽价值各因素之间确切的定位和发展比重,明确产业发展优劣势,从而能够在农村发展过程中对乡村产业的资源、结构、组织等作出相应的调整,使得乡村美丽价值能够得到不断提升和完善。

1 乡村美丽价值发展现状、趋势与意义

乡村美丽价值建设作为一项系统性工程,涉及以生产为基础的从物质到精神到生态生活的方方面面,这是作为乡村美丽价值最集中的体现,而美丽乡村的建设目标就是要将乡村的各个价值提升到一个新的层次[2],在更高的层次、平台、层面上集中展示、融合,做到聚力指数型发展,摆脱“1+1=2”的机械组合,真正做到内外兼修,做到“有利于生产、有助于生态保护和生态循环、有利于健康生活、有利于文化传承、有利于管理教化”。因此影响乡村美丽价值的因素,共分为“五力”:生产力、生态力、生活力、社会力、政治力。一方面乡村美丽价值的形成,不仅要从结构、理念上重新设计、规划、整合,还要构建一套围绕乡村“生产、生态、生活、社会、政治”多重价值属性的评价指标体系,并选择科学的评估方法,对乡村美丽价值进行测算。

1.1 “五力”因素影响下的乡村美丽价值现状

1.1.1乡村生产力。保障乡村发展,实现美丽价值的第一要素也是最基础要素便是生产。生产包括从农作物种植、畜禽养殖,到传统手工业以及传统服务业,生产和产业是乡村发展建设的第一要义。

现阶段乡村生产情况,很多地区都存在不同程度的问题,总结来看:

首先是不同产业结构下农民收入差异明显,以种植特色经济作物为主的乡村普遍要比以种植粮食作物为主的乡村农民收入高出1倍多[3]。而由于技术手段、种植标准的差异性,在同一产业结构下,不同的乡村农民收入也存在很大差距。

其次是畜牧业产业结构依然是产业发展短板。尤其在贫困地区,随着农村劳动力流失、劳动力年龄结构不均衡以及老龄化等问题,导致部分地区尤其是贫困乡村畜牧业养殖规模不大,产业无法集聚,农户养殖多以散养、混养为主,农民收入结构中粮食种植依然是收入的主要来源[4]。

再次是产业融合发展层面,产业融合发展单一。现阶段,大部分乡村产业发展还仅依靠当地现有的生态资源发展休闲农业或者旅游业。当地传统文化的传承和文化发掘程度弱,无法形成有影响力的品牌效应。国内大部分乡村都在以此为方向发展,同质化情况严重[5],难以为当地生产及产业能力提升带来帮助。

最后是乡村生产的土地问题。乡村土地流转问题现在依然是制约乡村生产的根本性问题,现阶段,乡村土地流转的普遍现象是土地流出大于流入,主要原因有:年轻人外出务工收入要比种农业生产收入高,因此土地转出去或者荒掉的情况明显;留守农村的年龄结构以及发展的眼光差,无法承受流转土地的经营问题[6];尤其是贫困乡村,土地撂荒情况多,土地质量差,种植大户及合作社不愿转入这种土地。因此制约乡村生产发展的土地问题依然是一个亟待解决的难题。

1.1.2乡村生态力。乡村生态文明是实现乡村美丽价值的重要载体,也是乡村发展高阶产业的基础,更是实现乡村振兴生态振兴的必要手段[7],而现阶段在实现乡村生态美丽的过程中,如何实现低碳、绿色、健康、可持续、循环发展仍存在很多问题。

目前影响乡村生态发展的关键问题仍是污染和资源两大类:

首先污染问题的来源是多方面的,第一就是农业生产过程中的污染问题,包括农药、化肥、地膜等长期过度使用后存在的土壤污染、地下水污染,长此以往不仅对粮食、经济作物的生长、产量以及质量带来影响,威胁食品安全,更会直接对乡村生活中的农民身体健康、生态环境带来不可逆转的危害;第二是农村废弃物带来的生态污染,主要指乡村生活过程中产生的生活垃圾和农业生产投入品包装,不适当摆放、存储、处理以后带来的直接的生态污染;第三是在乡村发展养殖过程中,由于缺乏技术以及意识,导致的畜禽粪便随意摆放、发酵,直接影响乡村生态环境的问题;第四就是在乡村发展过程中衍生的小型工厂,以及在企业带动农户发展过程中,在村建厂在发展过程中产生的工业废弃物、废水、废气等因素,对乡村生态带来的直接影响[8]。

其次是资源方面,乡村生态资源退化也是导致乡村美丽价值无法顺利实现的直接因素。主要原因就是在乡村城镇化、新农村建设等过程中,由于乡村管理方式粗放,相关管理人员缺乏持续发展意识,为了快速发展,用生态换效益的情况时有发生,导致了原本生态资源丰厚的乡村,出现了生态恶化、资源贬值、资源匮乏等情况[9]。

1.1.3乡村生活力。现阶段乡村发展速度越来越快,乡村振兴战略的提出,也是围绕改善乡村生活为基础,更是实现乡村美丽价值的重要体现,丰富、多彩、多元、有价值的生活力,能极大提高乡村的美丽价值[10]。

现阶段阻碍乡村生活改善甚至重建的原因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是乡村产业不足。缺少就业岗位,而且经济收入偏低是制约外出人口回流的重要原因,也是阻碍乡村生活转型升级的主要因素[11]。

其次是基础设施建设较差较弱。公共服务设施建设,是能够极大提升生活幸福感的重要保障,尤其是在发展较为缓慢的贫困地区,基础设施薄弱导致的饮水问题、卫生问题、医疗保健问题更是成为制约优秀人才回乡的因素。

最后就是乡土特色的缺失。乡村在谋求发展过程中,盲目模仿城镇生活的元素,比如简易楼房替代平房的行为,导致乡村建筑面貌参差不齐,不仅不能提升乡村生活的整体质量,而且对乡村整体进步有严重阻碍[12]。

1.1.4乡村文化力。乡村文化建设是乡村振兴中文化振兴的重要组成元素,也是新农村建设、乡村美丽的灵魂,能够从根本上改造农村面貌,提升乡村内涵,从根本上提升乡村的美丽价值。习总书记也指出,优秀的乡村文化能够提振农民精气神,增强农民凝聚力,孕育社会好风尚。

而现阶段乡村的人口密度小、年龄结构不健康也导致乡村文化发展出现困难,有衰败迹象,导致“空心村”,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是乡村文化发展不成体系,传承不足。由于乡村生活、管理散漫,空心化严重,导致乡村文化在发展过程中自由散漫,不成体系,充斥着各种低俗文化和杂质文化。再加上乡村人口向城镇转移,近年来我国村庄消失的速度加快[13],这也导致乡村的文化无人传承,加上盲目学习外来文化,淡化本地文化,乡村文化的传承更加无人问津。

其次是乡村文化管理机制失衡。现存的乡村文化管理机制存在于行政管理部门,多以边缘化的形式存在,表现形式多是“挂牌子”“摆桌子”,管理部门重视力度不够,更加难以令乡村文化形成品牌,无法宣传和产生效益[14]。

最后就是乡村文化可持续发展能力差[15]。主要原因第一是乡村文化缺乏长远的科学的规划,目前乡村经济发展优先级要远远高于文化发展,因此对乡村文化的规划力度不够,难以持续;第二是乡村文化人才严重缺乏,老龄化问题严重制约了乡村文化的发扬光大,无法为乡村文化注入新鲜活力和新鲜思想,难以利用市场化手段来包装本土文化,更是制约了乡村文化发展[16]。

1.1.5乡村政治力。乡村政治力的发展是决定乡村美丽价值上限的因素,现阶段,所有乡村已经具备了基本的组织管理能力,在应对突发事件、自然灾害、公共问题的结点上能够发挥一定的作用,但目前基层的组织管理能力普遍比较薄弱,在应对紧急事件、大型问题时还存在手段欠缺、信息不通畅、管理措施不力等问题[17],主要表现在:

乡村组织管理能力有限。现阶段乡村组织领导者多沿用传统的管理逻辑和手段,很多乡村地区存在领导班子公信力不足的情况,导致乡村发展向心力不足,无法形成合力。领导者缺乏专业才能,没有战略视角,规划高度不够,年龄层偏高,也制约了领导班子进一步发展和乡村自身的发展[15]。

乡村组织的专业培训教育途径匮乏。现阶段基层管理组织对所有管理者缺乏培训教育,已有的管理办法形式单一、效果不明显[17]。导致管理者在学习先进管理经验、吸收先进政策的过程中有鱼目混珠的现象,最终结果就是管理水平上不去、思想觉悟起不来、领导作用不明显。

1.2 “五力”因素影响下乡村美丽价值发展方向

1.2.1提高乡村生产力。提高乡村生产力能够从源头稳定乡村美丽价值的根基,为乡村美丽价值提升打好物质基础。

首先,要因地制宜地制定乡村产业发展规划。科学发展,规划先行。特别是贫困乡村谋发展,必须要有一个长远的发展目标,科学的发展规划。更要遵循产业发展的规律,不能盲目发展、跟风发展,而要从产业结构调整上确立发展目标、发展任务、参与主体等,不仅要适宜本地发展,还要适应市场发展。

其次,要加强技术推广、新农民培训以及充分发挥各经营主体的作用。要充分发挥乡土人才、乡贤的作用,调动乡村农民学习培训的积极性,掌握新技术,做好新农民。不仅能为自身带来收入上的改善,还能形成一个良好的生活生产环境,有利于乡村生产健康发展。同时要充分发挥各类新型经营主体在乡村生产过程中的作用,不仅能够为乡村农民带来就业机会,还能为乡村生产、产业带来优质技术、资源、资金等,提高工作、生产效率。更能解决土地流转问题带来的困扰,开展“企业+合作社+农户”、院地合作等模式,为土地流转、土地充分利用带来新机会[18]。

1.2.2改善乡村生态力。改善乡村生态力,能够为乡村美丽价值提升提供良好的发展环境,强化资源保护和节约利用,实现农村产业绿色发展:

首先,要加强农民培训以及生态意识宣传。农民本身是生态保护的基础元素,因此在新农民培训过程中,要不断加入生态环境保护的宣传,树立正确的生态文明观念,让农民从根本上认识到生态建设对乡村长远发展以及美好生活的必要性。

其次,要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乡村生态问题的根本原因之一就是缺乏优质、优良的基础设施,包括生活垃圾处理厂、污水处理厂以及生活垃圾箱等,基础设施的缺乏也导致了乡村农民生态保护意识的缺失[19],“垃圾有处可去”也是能在很大程度上解决农村脏乱差的现象,为提升乡村美丽生态价值提供帮助。

最后,要从产业结构调整上做文章。普及环境友好型、资源节约型和生态保护型产业,实现农业“双减”,按照“减量化、资源化、可循环”的原则,实现种植过程优化,养殖过程量化,种植养殖循环互动,减少能量浪费,从源头上实现乡村生态化发展[20]。

1.2.3重建乡村生活力。重建乡村生活力,可以为乡村美丽价值提升夯实群众基础,打造党委领导、政府负责、社会协同、村民参与的充满活力的格局。

首先,要科学地规划乡村生活布局。将与乡村生活有关的各种元素:交通、通讯、水、电、暖等因素科学串联,错落有致,体现出乡村原本的特色,并赋予自身的发展思路。

其次,要积极鼓励回乡创业,并为回乡创业人才提供全面的服务和优惠体系。回乡创业制度能够打破城市人口回流乡村的阻碍,为乡村生活多元化以及丰富性提供人才保障和产业保障[21]。

最后,要充分完善乡村基础设施建设。完善社会服务体系,包括学校、医疗、休闲等基础设施。完善基础设施建设不仅需要乡村自身努力,更需要政府为乡村建设发展提供助力,尤其是在资金较为匮乏的贫困乡村,资金问题一直是制约乡村快速发展的重要因素。通过基础设施建设和社会服务体系完善能够有效地激发优秀人才回乡创业,提升乡村生活幸福感以及调动农民积极性[11]。

1.2.4塑造乡村文化力。塑造乡村文化力能够为乡村美丽价值构建培育发展之魂,传承乡村优秀传统文化,培育文明乡风、良好家风、淳朴民风的文化环境。

***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强调,要加快建立现代财政制度,建立全面规范透明、标准科学、约束有力的预算制度,全面实施绩效管理。李克强总理提出,要将绩效管理覆盖所有财政资金,贯穿预算编制、执行全过程,做到花钱必问效、无效必问责。《预算法》也对预算绩效管理作出了具体规定,《意见》更明确了今后一段时期全面实施预算绩效管理的目标和方向。财政收入取之于民,用之于民,每一分每一厘都应该花到刀刃上,必须做到花钱要问效,无效要问责。

首先,要建立乡村文化保护机制。建立乡村文化保护小组,有针对性地保护现有乡村文化标志,尤其在文化底蕴丰富的乡村,要在充分保护乡村文化群落的基础上,充分深入挖掘和改造文化内涵,避免出现同质化的表现形式。

其次,要充分体现农民的重要性。乡村文化的建设者是农民,农民才是文化的载体和所有者,所有的乡村文化的基础是农民,要充分发挥农民尤其是老人的传承性,发挥他们保护挖掘更深层次文化内涵的能力,避免乡村文化过度城市化、过度市场化,丢掉文化原来的样子[22]。

最后,要加强乡村文化服务体系的建设。乡村文化体系包括乡村文化基础设施,尤其是在贫困地区,文化基础设施更为薄弱甚至不存在,但传统文化氛围浓厚,要充分利用乡村内部现有的遗址、寺庙、宗祠、公共设施等设施,以此为基础加强乡村文化的基础配套建设;同时要建立乡村文化社会服务小组,吸引优秀的、年轻的、有想法的人才回乡,为乡村文化保护和建设以及乡村文化品牌塑造提供智力支持[23]。

1.2.5提升乡村政治力。提升乡村政治力,能够为乡村美丽价值提升提供一个有实力、有干劲的领导班子,增强价值提升的支撑力、向心力和领导力,成为乡村整体提升的重要抓手。

首先,要改善现有组织管理班子的组成结构。要确保基层管理组织处在乡村发展的核心地位,有足够的公信力,要保证领导者能够与农民站在同一战线,选择政治觉悟高、发展眼光足、社会形象好的领导者作为领导班子成员。

其次,要加强基层组织的制度建设。第一要强化管理制度,做到“四议两公开”的坚决实行[17],并能够做到民主集中制,既能充分代表农民的利益,又能代表党的利益;第二要加强培训制度,领导者也要学习,也要进步,要不断对所有领导者进行高质量的学习、培训、考核,建立高效、严格的绩效考核机制,着力培养、提拔有能力的领导者。

1.3 乡村美丽价值评价测算的意义乡村美丽价值是长期以来一直存在于乡村发展过程中,是真正影响乡村发展的关键因素,一直以来并没有被系统的研究和发掘、整合。在如今乡村振兴,贫困地区脱贫致富,全球化发展和数字化发展的大背景下,不仅要关注乡村发展中实的东西,如生产、产业、生态,也要综合乡村本身的魂,如文化、生活,更要保证政治这个抓手的正确性和先进性。乡村自身应正确认识自身发展潜力和发展短板,在建立核心能力的基础上,最大限度、最大效力地整合外部资源和发展要素[2],全面提升自身发展,提高乡村美丽价值。

如何更清晰、更有逻辑、更有针对性地判断现阶段乡村发展现状,并有针对性地制定长远规划并清晰地认知乡村自身的美丽价值体现,目前很少有明确的量化标准。该研究借助数学和经济学理论来研究乡村的美丽价值特点,找到从不同数理角度来挖掘问题、指导发展和找到价值的可能性,从而能够系统地指导乡村美丽价值的提升[24]。

2 构建基于“五力”要素的乡村美丽价值评价测算理论模型

2.1 基于GEM模型的乡村美丽价值测算分析GEM模型(竞争力模型)是一个基于多方比较后,就综合能力大小,并对相应主题产生价值后的一种评估方法[25],美丽乡村价值的评估和测算,也是基于不同类型的乡村在同一维度下进行比较,多方对比后,由自身因素对乡村发展产生的价值优劣进行比较和对比。

在乡村美丽价值GEM模型中,乡村美丽价值取决于三要素五因素(图1)。乡村美丽价值GEM 模型中的三要素分别是指基础要素、内部要素和外部要素,每一个要素特定的因素构成。其中,基础要素是整个乡村美丽价值系统的供应要素(即生产过程的投入要素),由生产力因素构成;内部要素是整个系统的结构要素,决定了乡村美丽价值的核心构成以及价值提现,由生活力因素、生态力因素和文化力因素3个因素构成;外部要素是整个乡村美丽价值的环境政策支持,由政治力因素构成。

图1 基于GEM模型的乡村美丽价值因素关系表

2.1.1基于GEM模型建立乡村美丽价值指标体系。指标体系中包括可量化以及不可量化两部分指标,因此需采用定量与定性相结合的方式,其中不可量化的部分指标采用层次分析法和特尔斐(Delphi)相结合的方式进行评价。

数据来源有两方面,一方面是当地统计数据,包括统计年鉴、县志在内的近几年的三大要素的统计数据;另一方面模糊数据,将通过问卷调查的方式得到,主要调查对象包括专家、企业、大户、散户、经营主体以及政府主管部门等不同单位。按照不同年龄段和行业类型分类,主要是为了定性得到影响三大因素的各级指标权重。最后用特尔菲法,由专家确定各指标权重的准确的并进行校准。

2.1.2基于GEM模型定量乡村美丽价值计算方法。将影响乡村美丽价值的三要素五因素分别量化,基础要素A1,包括一级指标:生产力因素B1,二级指标(耕地面积、耕地质量、作物种类、生产资料投入、产量、养殖种类、养殖规模)C1-i;内部要素A2,包括一级指标生活力因素B2,二级指标(受教育程度、交通工具种类、日均出行次数、公共交通建设、养老机构数量、养老机构种类、取暖方式、燃气使用量、电使用量)C2-i,一级指标生态力因素B3,二级指标(公共绿植面积、庭院绿植面积、道路绿植种类、公共厕所数量等)C3-i,文化力因素B4,二级指标(宗教种类、宗教信仰人数、文化遗址、民俗种类、常用节日种类、区域美食种类)C4-i;外部要素A3,包括一级指标政治力因素B5,二级指标(基层组织数量、基层组织人数、基层组织种类、组织人员年龄结构、组织人员政治组成、政策学习情况、党员活动情况、新农民培训机构数量、新农民培训次数)C5-i(表1)。

表1 GEM模型指标体系

对一级指标进行n×n矩阵化归一处理,获得该矩阵的最大特征值λmax和一致性指标值CI=(λmax-n)/(n-1),再对二级指标进行一致性处理,最终可得一级指标权重表。

获得指标权重表后,通过问卷将各定性的因素的最终权重进行比对,然后结合定量分析分析法确定的权重,最终将影响乡村美丽价值的三要素五因素的权重确定。最后得到基于GEM模型的乡村美丽价值Z的测算公示:

基于GEM模型的乡村美丽价值:

Z=[i=1.2.3(Z2i-2+Z2i)]2/3

2.2 基于主要成分分析法(PCA)的乡村美丽价值评价要系统地提升乡村美丽价值,要在科学规划的基础上量化各项指标,以便准确地把握乡村美丽价值的发展趋势,主要成分分析法(PCA)基于数据简化分析技术建立的数理分析模型,PCA法可以清晰地分析出影响乡村美丽价值的五力中(图2),每一个方向上对其发展影响最大的数据,可以揭露大量的数据内部结构,从海量信息中筛选最有价值的信息类别,以此来判断如何更快更有效地抓住发展的核心要点。

图2 基于PCA法乡村美丽价值因素关系

2.2.1基于主要成分分析法(PCA)的乡村美丽价值指标体系。PCA法指标体系建立的原则:科学性、易用性和系统性。指标体系选择过程中以及在指标权重确定和数据计算过程中,要遵循统计学、经济学和系统理论基础,不可盲目选择;而且数据的选择要本着便于计算或者便于转换操作为准,同时指标选择的过程也要慎重且以全局为重,切忌片面局限[1]。

指标组成要素分为2层:基础指标层5个,包括生产力层、生活力层、生态力层、文化力层、政治力层,以及相对应的分解指标层(表2)。

表2 PCA法指标体系

2.2.2基于主要成分分析法(PCA)的乡村美丽价值计算方法。首先,确定在美丽乡村价值计算过程中存在p=5个样本收集渠道和X个指标,Xi=(Xi1,…,Xi5)。

其次,要构建价值计算的样本矩阵,进行标准变换:

Zij=Xij-Xj/Sj

接下来计算标准化矩阵Z的相关系数矩阵:

R={rij}pXp=ZTZ/n-1

其中:rij=Zkj·Zkj/n-1;i,j=1,2,…,n。

第四步,确定第X个指标在相应的主成分上的比重数值O,即:

最后,对所有主成分加权求和即最终的价值。

2.3 基于综合评分法(CGM)的乡村美丽价值评价在乡村美丽价值评价测算过程中,应从不同角度对乡村主体特征给出系统的量化描述,并通过数学和统计学等定量方法进行综合描述,最终得出该乡村的美丽价值真实水平,从而能够影响领导者在选择中长期发展战略时,对自身有更客观的认识,选择更有效的发展手段和合作伙伴,指定发展规划。

因此可以利用CGM法(图3)对影响乡村美丽价值的五大因素——生产、生态、生活、文化、政治进行综合分析,得出乡村美丽价值指数(ABI),综合各项指标和因素,找到乡村在提升美丽价值的方向上存在的不足和短板,尤其是对贫困地区乡村发展来说,选择发展方向更具有指导意义。

图3 CGM法因素i的元素关系

2.3.1基于综合评分法(CGM)的乡村美丽价值指标体系。CGM法的指标体系是一个全面系统的体系,应把涉及乡村美丽价值的五大因素——生产、生态、生活、文化和政治的所有相关子因素都纳入其中,为了力求指标的客观性,应避免各指标之间的包容关系,而在确定个指标权重的过程中,可以采用层次分析法(AHP)来确定[26],保持科学性。

将乡村美丽价值指标体系分为目标层、准则层和方案层[27]3层,第一层是目标层(O),即乡村美丽价值提升层;第二层是准则层(B),即影响乡村美丽价值的五大因素:生产力(B1)、生活力(B2)、生态力(B3)、文化力(B4)和政治力(B5);第三层即指标层,即在调研过程中发现对各准则层(B)影响最大的因素:(耕地面积、耕地质量、作物种类、生产资料投入、作物产量、养殖规模)C1-i,(受教育程度、交通工具种类、日均出行次数、公共交通建设、养老机构数量、养老机构种类、取暖方式、燃气使用量、电使用量)C2-i,(公共绿植面积、道路绿植种类、庭院绿植面积、公共厕所数量等)C3-i,(宗教种类、宗教信仰人数、民俗种类、文化遗址、常用节日种类,区域美食种类)C4-i,(基层组织数量、基层组织人数、基层组织种类、组织人员年龄结构、组织人员政治组成、政策学习情况、党员活动情况、新农民培训机构数量、新农民培训次数等)C5-i(表3)。

2.3.2基于综合评分法(CGM)的乡村美丽价值计算方法。通过调查问卷法得到每一项指标层的影响因子,并将乡村美丽价值三层指标此组成乡村美丽价值指标权重矩阵A以及处理后的最大特征值λmax:

λmax=1/n×{(XA)i/Ai}

通过判断矩阵A的一致性:CI=(λmax-n)/(n-1);CR=CI/RI;(RI随n不同而不同)。

当CR<0是,矩阵A具有一致性(不一致程度可以接受),由此来得到所有问卷得到影响因子的平均值,以此确定最终每一项指标层的最终权重值。

然后对指标进行标准化法无量纲化处理,因为在实际情况中可能存在某一项指标低于标准值以下,即存在负值或者零的情况。

对指标(Xi)进行一致性处理:Xi=1-(q1-Xi)/max(q1-m,M-q2);1;1-(Xi-q2)/max(q1-m,M-q2)。其中:q1,q2是区间指标的上下限;M,m分别是允许的最大值和最小值。

并用SPSS的标准Z值法[28]对指标进行标准化处理(Kij):第i个准则层第j项指标。

最后得到每一个准则层价值指数:

Bi=WijKij

其中,Wij为第i个准则层第j项指标的权重值。

由此可得乡村美丽价值指数:

ABI=WiBi

2.4 小结综合以上3种模型的建立,在五力因素影响下综合评价乡村美丽价值的过程中的特点,3种模型在计算过程中的侧重点和切入点不尽相同,因此在针对不同情境下的乡村美丽价值评判方法和逻辑应注意酌情选择,针对GEM模型、PCA模型和CGM模型在乡村美丽价值评价过程中的优劣势分析见表4。

表4 3种模型优劣势分析

3 结论

乡村美丽价值尤其是贫困地区乡村美丽价值所在以及价值层次,是基层组织管理者和国家共同关心的课题。在实现乡村振兴和社会主义现代化的道路上,如何从理论层次上构建乡村发展蓝图,挖掘阻碍乡村价值提升最根本的原因并找到解决方案,将成功脱贫乡村以及发展良好乡村的经验系统化,构建一个将生产、生态、生活、文化和政治有机结合的发展模式,理论框架尤为重要。该研究从不同数学模型角度分析和验证了乡村生产、生态、生活、文化和政治各要素间存在相互联系和影响的关系存在,得出结论如下:

(1)乡村美丽价值是能够从理论层面找到制约因素和解决方案并成功测算的,乡村生产、生态、生活、文化和政治各要素间存在系统的联系。通过数理模型的设计,构建了一套较为通用的乡村美丽价值评价指标体系,通过GEM模型分析可得生产、生态、生活、文化和政治各要素相互融合过程中,最终对乡村美丽价值提升的真实情况;并通过降维计算的PCA法,消除因素间相互影响关系后各要素上受影响和制约发展的最大因素;并用CGM法将更多的影响美丽价值的因素考虑进来,得到乡村美丽价值的真实情况。

因此在提升乡村美丽价值的过程中,尤其是在实现乡村振兴的道路上,运用更合理的计算方法解决针对性的问题,并尽可能地从深层次挖掘和发现乡村的美丽价值,从而能够真正意义上实现乡村美丽价值的全面提升。

(2)乡村美丽价值模型构建能够督促乡村产业发展趋于完整化、均衡化。通过乡村美丽价值模型构建,可以从不同角度分析乡村产业发展过程中的短板,协调村域产业发展过程中的政策、人力、资源、生态、环境、组织等各因素关系,力求村域乡村美丽产业均衡发展,解决乡村美丽产业发展过程中的随机性、脆弱性,为乡村美丽产业创新发展、协调发展提供综合性、相对性、动态变化性和可宏观调控性的依据。

(3)乡村美丽价值充分测算能够充分指导乡村产业实现差异化、特色化。通过数理模型的测算,可以充分挖掘农业产业链产前、产中、产后各环节生产要素量化影响程度,量化探索村域内产业关联度高、辐射带动力强、主体多元化的融合模式,促进资源共享、产业链共建的村域美丽价值发展格局。通过美丽乡村价值测算可以引导各类经营主体带动村域业态融合,推进乡村美丽价值提升与文化、旅游、教育、康养等产业融合,发展创意农业、智慧农业、功能农业等。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