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黑龙江省绿色大豆生产管理体系构建的影响因素分析

时间:2024-05-22

高 艳,蒋春铭

(黑龙江八一农垦大学经济管理学院,黑龙江大庆 163319)

近年来,随着经济不断发展,食品健康问题备受关注,对绿色食品需求的数量和质量要求也越来越高。尤其是人们对豆制品的需求越来越多,因此,对大豆供应的需求越来越大,绿色优质大豆的生产越来越重要,它的经济价值也不断升高。虽然我国农业农村经济得到了快速发展,但粮食和重要农产品供应保障仍然是我国农业政策关注的重点。大豆作为重要的经济作物和油料作物,其生产情况对国内的经济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此外,随着新冠肺炎疫情在全球的蔓延,对粮食市场产生了剧烈的影响,多个国家发布了农产品的出口禁令,全球大豆进出口价格波动剧烈。

2021年中央一号文件指出,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深入推进,要不断推进农业绿色发展,推广农作物病虫害绿色防控产品和技术,加强农产品质量和食品安全监管,发展绿色农产品、有机农产品和地理标志农产品。在“十四五”时期还要完善大豆生产者补贴政策,深入推动品种培优、品质提升、品牌打造和标准化生产。在国家实施的“中国好粮油”计划下,根据国家粮食局和物资储备《绿色优势粮油食品生产指南》,我国要建立“好粮油”质量标准和技术评价体系。黑龙江作为我国的“北大仓”,在绿色农产品方面占据了一定的比重,但要想继续发展绿色大豆,将绿色大豆发展为黑龙江省的地区标志就需要建立一套适合黑龙江省地区发展的绿色大豆的生产管理体系,而这其中最重要的就是生产管理体系构建的影响因素分析。

大豆是我国传统的经济作物,在国内被广泛种植,尤其是东北地区更是主要的种植地区。其中,黑龙江省是我国大豆的主产区,大豆的产量和种植面积更是占据全国产量的1/3。黑龙江省大豆的产量意味着其担负着大豆产业振兴以及大豆产业安全发展的重任。黑龙江省为了提升绿色大豆的整体产量和生产质量,就需要有完善的绿色大豆生产管理体系作为保障,来保障绿色大豆的生产,满足市场对绿色大豆的要求。因此,通过分析绿色大豆生产管理体系的影响因素,以经济学中的期望收益最大化理论和可持续发展理论为依据,确定黑龙江省绿色大豆生产管理体系构建目标,设计生产管理构建的内容和运行机制。可以提高黑龙江省对于绿色大豆生产的管理和控制能力,对形成的示范基地推广有指导作用,起到带动效应。

20世纪90年代初,农业部根据我国人民的生活水平已经从单纯地解决温饱的数量型阶段,逐渐向追求食品数量和质量并重的小康型阶段过渡的现状,并结合国外发达国家有机食品的理念和中国国情,提出了绿色食品的概念[1]。而生产管理体系则是某一社会组织为了有效地将其输入转化为输出而建立的一系列计划、组织、协调、控制生产活动的综合管理规则的集合[2]。薄利军等[3]基于物联网技术提出“透明云”农场的概念,通过任务管理系统结合多年的实际经验来对工作任务进行分配、跟踪与管理实现农业从种植、生产到销售、追溯的全过程、标准化、透明化管理。能有效地对农作物生长环境进行监管、预防农作物病虫害、提高农作物抵抗病虫害的能力,大幅度提高农业生产的科学化管理水平。冯飞燕等[4]针对黄淮海地区大豆生产机械化程度不高的问题,设计了包含种子包衣、精量播种、药物喷施和联合收获4个生产环节的大豆全程机械化生产技术。通过这种在大豆生产环节中的全程机械化操作,能够更好地保证大豆质量,降低成本,提高农民收入。通过以上研究情况,构建一套符合黑龙江省实际情况的绿色大豆生产管理体系是十分有价值的,能够更好地帮助政府推广和企业管理,促进农民增收。

1 黑龙江省绿色大豆生产管理体系现状

黑龙江省是全国最大的大豆产区,黑龙江省大豆播种面积为483.21万hm2,占全国面积的48.9%,全省大豆总产达到92.05亿kg,占全国的47%,排在第一位,黑龙江省的大豆安全同样肩负着保障国家大豆产业安全的重任。黑龙江省的绿色大豆的主产区主要分布在黑河、九三管理局、伊春等地区,还有绥化望奎、齐齐哈尔克山等部分地区。绿色大豆的生产管理体系是保障大豆产业安全的重要手段之一,而黑龙江作为中国的“北大仓”,在绿色大豆的生产管理体系构建方面还比较薄弱,发展的速度也比较缓慢,只有黑龙江省的垦区才有一些简单的生产管理体系,但也存在着规模小、辐射差、效率低的问题。

实践方面,在2020年8月针对黑龙江九三管理局和黑河等地区进行绿色大豆的生产管理现状的访谈调研发现:首先,根据调研可知,黑龙江省部分地区绿色大豆生产过程中通过投入品统一供应、统一使用来控制化肥、农药的用量,以此来保障产品的品质;在一些发展比较好的地区具有田间可视化系统,通过这样的手段来对地块进行监控,以保障地块产品的质量;在绿色大豆种植收获等环节中的机械作业只有部分地区是采用统一调配、统一作业、统一管理的。其次,黑龙江省部分地区的绿色大豆生产过程中没有完备的质量追溯系统,只有垦区有一个农垦农产品追溯系统,但是没有完善的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制度,这样不能很好地进行绿色大豆的质量控制;只有部分发展得很好的地区才有物联网,也只能对机械作业的速度进行监控,并不能对施肥、施药量等进行监控,难以保障绿色大豆质量安全;此外在绿色大豆的存储、运输过程中是没有监控的,这样难以保障产品质量;在施工作业环节,专业技术人员无法全面地深入田间地头指导,灵活性欠缺,相关技术人员的数量、年龄以及能力都是限制黑龙江省绿色大豆产业发展的重要因素。最后,黑龙江省的绿色大豆生产管理体系还不够全面,很多地区的生产管理都只有种植环节中的简单部分,但是绿色大豆生产管理体系应该包括整个生产过程,包括种植、生产作业、质量安全管理、农技、销售等环节,在很多地区的生产准则都只是一些默认的、约定俗成的,并没有形成统一的标准。这样就很难保障绿色大豆的产品质量。研究成果期望通过对黑龙江省绿色大豆生产过程进行调查,分析和归纳黑龙江省绿色大豆的实际生产情况以及绿色大豆生产管理体系的实际应用情况,对绿色大豆生产管理体系构建的影响因素进行分析,构建一个符合黑龙江省实际情况并能够广泛推广应用的黑龙江省绿色大豆生产管理体系,以提高黑龙江省绿色大豆的品质,提高农民收入,为政府推广以及企业规范化经营奠定基础。

2 黑龙江省绿色大豆生产管理体系构建的影响因素分析

2.1 问卷设计与数据来源通过前期的实地调研,结合对相关人员的访谈情况,将调查问卷设计成5个部分去了解种植户的基本信息属性以及对绿色大豆生产管理的影响情况。第一部分为样本的个体特征调查,包括种植户的性别、年龄、受教育水平以及所处地区等问题。第二部分是对生产过程中实际问题的调查,包括投入品管理存在的问题以及生产作业管理方面存在的问题等。第三部分为对影响绿色大豆安全生产的因素调查,包括影响质量安全管理的因素和影响机械化管理的因素等。第四部分为种植户的实际情况调查,包含问题有:剩余农业投入品的处理方法、生产过程中有哪些记录、所运用的农业科技技术的获得途径等。第五部分为外部环境对于绿色大豆安全生产的影响。问卷也针对种植户对绿色大豆生产管理体系建设的看法设立了相关问题。

研究数据样本主要来自黑龙江省4个典型的绿色大豆种植区的15个地区,分别为黑河市的九三管理局、嫩北农场、建边农场、嫩江农场、红五月农场、七星泡农场、大西江农场、鹤山农场和尖山农场,伊春市的嘉荫农场,绥化市望奎县和海伦市,齐齐哈尔市的讷河市、克山县和克东县。为了能够更加清晰、直接地了解到黑龙江省绿色大豆的生产情况,此次调研主要采取的是实地调研和网络问卷相结合的方式,其中黑河市和伊春市的各个农场是进行了实地调研,另外2个地区则是通过网络问卷的形式进行的调研,通过实地调研可知,目前绿色大豆在生产过程中还存在一些问题,所以将调查问卷在调查区域进行随机发放。该次调研一共发出问卷230份,回收问卷215份,回收率为93.47%,未回收的是因为问卷中大部分问题没有作答将其作废。具体调查样本分布如表1所示。

表1 调查问卷发放与回收情况Table 1 Distribution and recovery of questionnaire

2.2 变量选取与模型构建

2.2.1卡方检验。卡方检验是检验2个分类变量是否相互独立(是否相关)的一种统计方法[5]。该检验的基本思想是:基于计算出的卡方值(χ2),然后根据卡方分布及自由度可以确定2个变量相关的概率P,如果P值很小,说明2个变量相关性较强;如果P≥0.05,则说明2个变量之间没有较强的相关性。通过卡方检验判断变量之间的相关性,留下具有相关性的变量,剔除没有较强相关性的变量,以保证后续研究的准确性。该研究以208份有效问卷数据为样本,使用SPSS 22.0统计分析软件计算卡方值、自由度和相关概率P(显著性)。通过对问卷变量进行卡方检验,去掉相关性较弱的变量,最终从6个方面保留了24个有效变量。

2.2.2样本的信用效度检验。为确保每个指标变量的可靠性和有效性[6],利用SPSS 22.0统计分析软件对所获得的数据进行信度和效度检验分析。

(1)信度检验。问卷总体量表的Cronbach’s α系数为0.868,表明问卷信度良好,一致性程度高,此外从投入品管理、质量监管、农业机械化、农业技术、销售还有外部因素等6个方面的子量表Cronbach’s α系数均大于0.6,由此可见各个子量表据通过了信度检验,问卷具有较高的可靠性与有效性。

(2)效度检验。以黑龙江省4个典型的绿色大豆种植区的208份调查问卷为主要研究对象,借助SPSS 22.0统计分析软件对它们投入品管理、质量监管、农业机械化、农业技术、销售还有外部因素等6个方面的24个指标开展标准化及同向化处理,处理后还需要对选取的指标进行检验,判断其是否适合进行因子分析,对于处理的数据信息展开Bartlett球形检验以及KMO检验[7]。KMO检验主要是判别各变量之间的相关性,检验结果越趋近于1,变量之间的相关性越强,一般来说检验值大于0.5则说明此数据适合做因子分析。Bartlett球形检验则是值小于0.05即表示变量之间存在相关性,适合做因子分析。通过对各个数据进行KMO和Bartlett球形检验,得到KMO数据为0.776,大于0.5,另外Bartlett球形检验中的显著性值为0.00,远小于0.05,说明变量之间具有较强的关联性[8],且各个变量之间是独立的,所以该研究选取的数据是适合进行因子分析的。

2.2.3变量选取。目前关于绿色大豆生产管理体系的构建,学术界并没有形成统一的认知。该研究综合已有的对农产品生产管理体系的研究文献,在遵循科学性、全面性、实用性以及可获得性的基础上[9],结合黑龙江省的实际情况从绿色大豆的投入品管理、质量监管、农业机械化、农业技术、销售还有外部因素等6个方面24个指标的黑龙江省绿色大豆生产管理体系构建的评价指标体系。

2.2.4基于回归分析的模型构建。为方便研究影响黑龙江省绿色大豆生产管理体系构建的因素,根据该研究的理论框架和调查目标,采用二元Logistic回归模型对影响黑龙江省绿色大豆生产管理体系构建的因素进行实证分析,在设定模型时,将对黑龙江省绿色大豆生产管理体系构建是否有影响设置为二分类变量,分“有影响”和“没有影响”2种情况。具体分析步骤:第一步,对因变量进行赋值,Y=1表示“有影响”,Y=0表示“没有影响”。第二步,进行多重共线性检验,容忍度最小的数值大于0.1;VIF最大的数值小于10。说明各个变量之间的共线性程度在合理范围之内,可以满足模型回归要求。第三步,参数估计。通过显著性检验的变量对因变量的影响大小和方向可通过估计的参数大小及正负进行判断[10]。具体的Logistic二元回归模型表示为:

(1)

(2)

式中,P为对黑龙江省绿色大豆生产管理体系构建是否有影响,其中有影响用1表示,没有影响用0表示;βi为各影响因素的回归系数;i为影响因素的数量;Xi为影响黑龙江省绿色大豆生产管理体系构建的第i个自变量;α为回归方程的常数。

2.2.5结果分析。运用SPSS 22.0分析软件对208份有效样本数据进行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在数据处理中采用Enter法,将24个变量引入模型,并进行一系列检验,可知该Logistic回归模型上检验-2对数似然值为215.642,Cox&snellR2为0.152,NagelkerkeR2为0.217。根据判断模型拟合度好坏的标准,可知所构建的二元Logistic回归模型是合理的。继续运用SPSS 22.0进行回归分析,得出模型回归结果如表2所示。

由表2可知,影响黑龙江省绿色大豆生产管理体系构建的因素中,受教育水平(X1)、投入品监管力度(X3)、出入台账(X4)、剩余投入品处理箱(X5)、剩余投入品统一回收(X7)、追溯信息完整(X12)、追溯管理制度(X13)、政府保障体系(X14)、政府扶持(X15)、团队综合实力(X16)、服务体系(X17)、销售培训管理(X23)、销售记录(X24)对“是否有影响(Y)”具有正向影响。

除此之外,投入品监管盲区(X2)、剩余投入品放在家里(X6)、质量监管能力(X8)、从业人员意识(X9)、机械设备标准化(X10)、作业环境(X11)、监管工作落实(X18)、技术推广(X19)、技术人员流失(X20)、技术人员层次较低(X21)、从业人员培训(X22)这些变量对黑龙江省绿色大豆生产管理体系构建具有负向影响。

3 研究结论与启示

3.1 主要结论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该研究针对传统的管理体系不能够满足现代社会人们对绿色大豆的食品安全的要求,绿色大豆生产管理体系不成熟的问题,选择黑龙江省绿色大豆主产区,调查黑龙江省绿色大豆生产管理体系的发展现状,研究影响黑龙江省绿色大豆生产管理体系的因素[11],从而做出研究假设,根据调研将选择的变量带入Logistic二元回归模型找出显著影响因素,得出以下结论:

(1)黑龙江省是全国著名的农业大省,也是全国著名的绿色大豆生产基地,黑龙江省的绿色大豆深受广大消费者的喜爱,在市场中占有很大的比重。随着社会进步与生活水平的提高,其中绿色大豆在市场上从崭露头角到如今占有越来越重要的地位,独特的气候和黑土地使黑龙江省的绿色大豆有着较长的生产周期,同样也使黑龙江绿色大豆在市场上具有得天独厚的竞争力。调研的黑龙江4个主产区显示,绿色大豆生产管理体系存在不成熟的问题。

表2 Logistic 模型回归结果Table 2 Regression results of Logistic Model

(2)通过实地调研并结合调查问卷的收集整理和分析,提出研究假设,根据调研整理分析将选择的变量代入二元Logistic回归模型,得出模型运行结果并对结果进行分析,得出了13项变量对黑龙江省绿色大豆的生产管理体系构建有着显著影响。针对上述分析结果,提出了黑龙江省绿色大豆的生产管理体系建设思路。同时黑龙江省各个绿色大豆种植区的农业部门应该经常对农户进行访问调研,及时调整并制定适合本地当前绿色大豆生产管理体系的可持续稳定发展的农业政策标准,通过合理政策引导鼓励并提升农民种植积极性,推进全省绿色大豆产业健康可持续发展。

3.2 启示该研究主要是对黑龙江省绿色大豆生产管理体系构建的影响因素进行分析,结合对实际绿色大豆生产环境的分析,提出黑龙江省绿色大豆生产管理体系的构建的保障措施。

(1)加强黑龙江省绿色大豆产地环境污染的监控工作。产地是绿色大豆生产的基础,产地环境深深地影响着绿色大豆的产品质量,保护产地的环境就是保证绿色大度持续稳定生产的关键因素。因此,产地环境监测工作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将会越来越显著[12]。

(2)提高黑龙江绿色大豆生产管理从业人员的数量和质量。通过对绿色大豆从业者的学历程度调研可知,绿色大豆从业人员整体文化素质水平偏低,技术人员层次较低且人员流失严重。因此,对于农业基层管理人员应该进行定期培训与考核,黑龙江省的农业高校更应当注意培养学生的专业技术能力、团队意识和工作责任感,以便更好地提高学生的工作素质。

(3)完善黑龙江省绿色大豆可追溯系统。黑龙江省部分农场已经实现了绿色大豆部分可追溯,但由于技术和认识的局限性,黑龙江省现在还做不到将绿色大豆整个生产环节的信息实现共享。而且,农产品“从农田到餐桌”各个不同的环节中,由不同的部门监管农产品的质量安全问题,这就导致各部门之间协调难度大[13]。所以,必须将先进的技术应用到绿色大豆追溯系统中,还要能够充分适应黑龙江省的地域特色,以保障黑龙江绿色大豆的品质,提高农民收益。

(4)政府应建立健全绿色大豆的保障体系,加大政府扶持力度。黑龙江虽是著名的绿色大豆主产区,但是黑龙江绿色大豆在生产中还存在着许多政策、资金问题。所以,一方面,政府应激励银行根据绿色大豆生产主体的资金需求,推出针对性信贷产品[14];另一方面,还要支持和鼓励相关的农业保险机构为绿色大豆的生产提供保障。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