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4-04-24
王远白
曾经,贫穷是这里的代名词。
如今,这里每天都在上演“脱贫的故事”。
威宁彝族回族苗族自治县是贵州省贫困人口最多、贫困面最大、贫困程度最深的县份之一。脱贫攻坚对于威宁意义非凡,扶贫工作始终是威宁发展的重中之重。
近年来,威宁自治县农村信用合作联社(以下简称威宁联社)深入实施金融扶贫,为这一片逐渐撕掉贫困标签的广阔土地,增添生机与活力……
一笔“特惠贷” 农民脱了贫
孔德寿没有想到,今年种植40亩烤烟带来的收益,让自己过上了好日子。
53岁的孔德寿,是草海镇吕家河村村民。
“以前,居住环境差,家里没一件像样的家具,一家七口人挤在狭窄土坯房里,每逢下雨天就提心吊胆,怕漏雨。”孔德寿说。
今非昔比,前不久,孔德寿一家住进了亮堂堂的新房,添置了电视机、沙发、保鲜柜、洗衣机等家具。
“种植烤烟,让我摆脱了贫穷。”事实上,孔德寿一家四年前就开始了烤烟种植,但限于人力物力,种植面积小,赚不到几个钱,加上几个孩子读书,花销大,勉强能够维持生计。
“我想扩大烤烟种植面积,但没有资金。”这些年,孔德寿为资金问题烦恼不已。“贷款需要找人担保,我家穷没人愿意帮忙担保,多年来一直贷不到款。”他道出了原因。
“‘特惠贷让我这样的贫困户第一次贷到了款。”作为村里建档立卡的贫困农户,今年,孔德寿获得了草海镇信用社的五万元“特惠贷”。
“特惠贷”是贵州省农信社、省扶贫办、人民银行贵阳中心支行联合推出的,专门为建档立卡贫困农户提供的5万元以下、3年期以内、免除担保抵押的扶贫小额信用贷款,旨在破解贫困农户贷款难、贷款贵问题,并用好贷款脱贫致富。
凭借“特惠贷”这笔钱,孔德寿购买化肥,聘请工人,烤烟种植面积今年扩大到40亩,收入16万元。“一笔‘特惠贷,让我脱了贫。”孔德寿逢人就夸“特惠贷”带来的好处。
在吕家河村,还有30多户建档立卡贫困农户申请到了“特惠贷”,他们依靠这笔钱,因地制宜发展经济,逐渐摆脱了贫困生活。
在威宁全县,依靠“特惠贷”摆脱贫困的农民更是不在少数。六桥街道草海村十里组的蔡昌荣一家,丈夫蔡昌荣视力不好,妻子朱二芬腿脚先天残疾,加上两个孩子在读高中,家境十分贫寒。
今年初,通过“特惠贷”贷款3万元,蔡昌荣夫妇种植近十亩蔬菜,收益过万元。同时,利用家住学校附近的有利条件,开了一个小店铺,年收入可达五六千元。“要是没有‘特惠贷,还不知道要穷多久。”蔡昌荣说。
“在草海村十里组,80余户贫困户获得‘特惠贷。”六桥街道鸭子塘信用社主任涂升义介绍,对于获得“特惠贷”的贫困户,信用社将对其进行长期追踪帮扶,直到对方完全脱贫。
威宁联社党委书记、理事长唐永强介绍,截至2016年9月30日,威宁联社已向全县24563户建档立卡贫困户提供了金额为58648万元的贷款支持,其中“特惠贷”贷款24194户,贷款金额6.09亿元,贫困农户“特惠贷”获得率达24.40%。
通过“特惠贷”,农户们积极投身经济建设,有力推动了苹果、马铃薯、中药材、烤烟、猕猴桃等种植业,以及乡村旅游、餐饮、生态畜牧等产业发展。
扶持能人大户 带领群众致富
9月29日上午,蓝天白云下,雪山镇栽树村畜牧业草场,成群的牛羊在悠然吃草,好一派迷人的乡村美景!
“雪山之上有草场,青草茂盛肥牛羊。”贵州乌撒高原生态农牧业发展有限公司负责人苏云龙一脸自豪地说:“别小看这些牛羊,大伙脱贫还得依靠它们。”
今年38岁的苏云龙,是栽树村一位从事养殖业的能人大户。“我能成为能人大户,离不开信用社一直以来的扶植。”苏云龙说,此前十年,从部队退伍回到村里后他先后从事跑运输、收购马铃薯、散养牛羊、贩卖牲口的生意,“但都是小打小闹,直到建立了养殖场”。
2013年,积累了一定养殖技术和经验的苏云龙决定建立养殖场,从事专业养殖。“遇到的第一个难题就是缺乏资金。”正在苏云龙为资金短缺一筹莫展之时,雪山镇信用社送来了“及时雨”。
通过考察栽树村拥有天然草场等有利条件,并分析苏云龙的养殖计划的可实施性之后,雪山镇信用社为苏云龙提供了五万元贷款作为启动资金。
与此同时,苏云龙动员村民一起干,成立养殖合作社。就这样,7户村民以土地、牛、技术等形式加入合作社。苏云龙自己投入了58头母牛、2头公牛,80多亩土地,成为合作社负责人。
经过两年发展,2015年,养殖场初见成效,利润达70多万元,其中苏云龙个人收入20多万元。
初战告捷的苏云龙,不满足于既得成绩。他计划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扩大养殖规模。“最大的问题,还是资金。”多次遇到资金难题并得到解决之后,苏云龙总结到:“遇到资金问题,就找信用社贷款。”
养殖场建立3年以来,雪山镇信用社已为苏云龙提供70万元贷款。除了个人贷款之外,苏云龙的养殖场还得到社员贷款200多万元参与经营。有了资金保障,苏云龙的养殖场建起了现代化的牛圈、草料棚、青贮窖池,还为草场修建了40公里的围栏。
如今,苏云龙的养殖场规模不小,草场面积6000多亩,拥有270头牛、200多只羊,预计今年收入120万元。
“一个人富不算富,大家富才是真的富。”苏云龙没有忘记还未脱贫的乡亲。在他的带动下,已有60多户农户通过“特惠贷”等方式加入合作社,大伙一起脱贫致富。此外,养殖场为村民提供了就业,每天的固定工人和临时工人分别有十余人。
42岁的村民安万洪,把自家70多亩土地流转给养殖场,除了每年拿到一笔可观的租金之外,自己又在养殖场当技术工人,“每月工资3000元,另外还有提成。”安万洪说。
58岁的村民李怀权,儿子孙子均在外打工,他和老伴依靠种植马铃薯过着贫苦生活。去年,苏云龙把李怀权安排在养殖场负责看牛和赶牛,每月支付工资3000元。“以前,想吃点好的都难;现在,想吃什么就到街上去买,也不缺那个钱。”李怀权说。
苏云龙的养殖场对村里的种植业形成带动作用,每年带动农户种植6000多亩甘蓝,以及种植1000多亩玉米和小麦,惠及100余户农户。
在威宁,得到信用社金融扶植的能人大户还有很多。雪山镇锅底村的精品苹果种植专业合作社负责人李章全,就是在经济结构调整、带富一方百姓过程中获得信用社支持的一位能人大户。
9月29日下午,记者来到锅底村,但见漫山遍野的苹果园里,苹果挂满枝头,一派丰收景象。而那些已经成熟被采摘下来的苹果,村民正在对其进行包装,随即被早已预定的商家们的货车运往市场。
村民告诉记者,2010年以前,锅底村可不是这样。那时候,大伙靠种植包谷、马铃薯,过着干巴巴的苦日子。
“多亏了李章全,我们才过上了好日子。”75岁的村民宋乃清一脸激动地说,在李章全带领下,大伙发展起了苹果种植,发家致富了。“我家果园面积30多亩,今年收入5万元。”
“锅底村有种植苹果树的传统,但在以前,大伙只是在房前屋后种植一两棵苹果树自给自足,不成规模,没有产生经济效益。”2010年,依靠当地特殊气候条件,加上得到当地信用社贷款支持,李章全引进红富士苹果品种,开始了规模化种植。
“要是没有信用社的贷款,我的苹果种植业无法发展壮大。”如今,他家苹果树种植面积已达50多亩,年收入8万元。这些年,每当李章全扩大种植规模遇到资金缺口时,信用社都及时为他提供贷款支持,至今贷款数额已达30多万元。
支持特色企业 形成规模发展
走进草海镇卯关村,菜地随处可见:白萝卜、白菜、花菜、辣椒、甘蓝……十余种蔬菜让人目不暇接。
43岁的卯昌永在地里收白萝卜,眼前这片长势良好的白萝卜让他喜上眉梢:“又是一个丰收年”。
卯昌永是村里“威宁特色农产品专业合作社”负责人,合作社现有一千多名社员。
卯关村有500多户3000多人。蔬菜种植在卯关村形成产业,还只是近两年来的事情:2013年以前,人们固守传统耕作方式,“种的都是玉米、马铃薯,一年下来,根本挣不到几个钱。”卯昌永说。
转机出现在2003年。那一年,县农业局技术员在卯关村进行大白菜、甘蓝等蔬菜试种、推广。
历经十年,2013年,蔬菜种植在村里逐渐发展起来。这时,卯昌永也开始了蔬菜种植:种10亩反季节蔬菜,当年获利3万元。
看到了商机的卯昌永,为让蔬菜种植形成产业化,随即组织成立了合作社,初期就有700多户农户成为社员,种植面积达两千余亩。
卯关村蔬菜产业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信用社扮演了重要角色。“蔬菜种植,要的是形成规模,否则只能自给自足。”正在自家地里收白萝卜的54岁的种植大户卯时银告诉记者,扩大规模,资金是首要条件。
犹记得2013年,卯时银种植了几亩白萝卜,收益不错。第二年,他想扩大种植规模,在他为资金烦恼之时,镇信用社及时为他提供了五万元贷款。这两年,他又从信用社贷款25万元,继续扩大种植规模。如今,他家的蔬菜种植面积有130亩。“今年,依靠蔬菜种植,我一家收入30多万元。”卯时银一脸自豪地说。
不仅是卯时银受益于信用社的资金支持,整个卯关村蔬菜产业得以发展壮大,都离不开信用社在资金方面的大力扶植。“在蔬菜产业发展中,卯关村有300多户获得贷款,共一千多万元。”威宁联社龙凤分社主任吴燕芬告诉记者。
在探索和实践中,威宁联社意识到,农民发展产业,离不开资金支持。因此,威宁联社以信用工程联姻金融扶贫,根据辖内建档立卡贫困户情况,优先给予建档评级授信,及时提供信贷支持,通过提高授信额度、实行优惠利率、财政贴息补助等政策让建档立卡贫困户享受到政策红利。截至目前,全县共有86375户农户获得农户小额信用贷款,农户贷款面达34.73%。
得益于信用社贷款资金支持,如今卯关村蔬菜种植面积已经发展到4000多亩,全村年收入超过4000万元。蔬菜产业的发展,带动了当地就业和运输业:每天有100人以上在蔬菜基地务工,每年有100多位拖拉机司机从事蔬菜运输。
除了通过扶植产业发展来开展金融扶贫工作,威宁联社还通过扶植龙头企业来开展金融扶贫工作。
“龙头企业发展起来以后,对贫困群众能起到很大的带动作用。”唐永强介绍,截至9月底,威宁联社共支持农业龙头企业贷款9户,金额3842.5万元。
位于威宁经济开发区的贵州双威食品开发有限公司就是在威宁信用联社扶植下发展起来的企业,这家企业专门从事威宁火腿特色产品开发和加工。
2013年,贵州双威食品开发有限公司成立,2014年遇到资金缺口停止建设。去年,得益于信用社一笔900万元贷款而起死回生。今年7月,公司正式开业。
“公司解决了当地剩余劳动力200余人就业,并带动周边农户生猪养殖50000头。”公司负责人余学富介绍,该公司将依托威宁土猪的资源优势和威宁火腿的历史文化优势,打造中国一流火腿品牌。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