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以创新、绿色发展理念引领经济提质增效

时间:2024-05-22

本刊记者 张菀航

以创新、绿色发展理念引领经济提质增效

本刊记者 张菀航

创新发展和绿色发展,是中央确立的五大发展理念的重要内容。十九大报告强调贯彻新发展理念,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对推进创新发展、绿色发展多有着墨,并提出了许多具体要求。

11月25日,以“新时代、新思想、新方略、新征程”为主题的“国研智库论坛·2017年会”在北京举行。在下午进行的主题研讨环节,来自中央部门、地方政府、智库机构及企业界的代表,共同聚焦“创新驱动引领”与“绿色发展战略”,探索现代化经济体系建设着力点。

构建良好的创新生态系统

十九大报告对贯彻新发展理念,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作出了重大部署。其中,在加快建设创新型国家的重点任务中明确指出,“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是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的战略支撑。”

对此,财政部研究室巡视员汪义达在发言中表示,十九大报告不仅再次强调了创新在新发展理念的重要地位,而且进一步强调了创新要为建设科技强国、质量强国、航天强国、网络强国、交通强国、数字中国、智慧社会提供有力支撑。这对发挥好创新驱动引领作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当前,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特别是经济发展存在大而不强、大而不优的情况,要素驱动性明显减弱。在此背景下,汪义达认为,发挥好创新驱动引领作用、更好地助力现代化经济体系建设非常重要。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作为我国经济发展的战略目标,其落脚点还是要加快推进并实现经济转型升级,而经济转型升级的实质是创新变革。所以,必须牢牢把握好创新作为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的战略支撑,抓住新科技革命和产业革命的历史机遇,把创新作为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和调整经济结构的根本动力,加快改造提升传统产业。同时,要大力发展数字经济等新兴产业,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着力解决好经济发展中面临的不平衡不充分问题,不断提高经济的创新力和竞争力。

汪义达进而指出,要科学把握创新作为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战略支撑的实现路径。一是强化创新引领产业优化升级的核心作用。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需要植根于实体经济,而实体经济发展的着力点之一是促进制造业的转型升级。所以要打造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和综合性的国家科学中心,同时,瞄准世界前沿技术,强化技术援助,突出关键共性技术、前沿引领技术、现代工程技术、颠覆性技术创新,推动制造业转型升级,推动我国产业迈向全球价值链的中高端。二是要在全社会范围大力弘扬创新文化。创造敢为人先、勇于冒尖的创新精神,使创新成为全社会的一种价值取向、思维方式和生活习惯。三是提升创新资源配置效率。进一步优化简化项目立项及经费使用等方面的程序,为科研人员提供更便利条件,优化创新资源市场化配置,特别是要促进创新要素的自由流动和优化组合,同时,发挥好人才的支撑作用。

“质量为基础,创新为灵魂,要积极培育享誉世界的中国品牌。”国家质检总局原副局长、中国品牌建设促进会理事长刘平均在主旨发言中阐述了有关品牌建设创新实践的思考。

品牌是企业乃至国家竞争力的综合体现,代表着供给结构和需求结构的升级方向。拥有国际品牌的数量和质量,体现了一个国家的经济实力和科技水平。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品牌建设工作。2014年5月,***总书记在河南考察时作出了“推动中国制造向中国创造转变、中国速度向中国质量转变、中国产品向中国品牌转变”的重要指示。“这‘三个转变’中,创新是灵魂,质量是基础,品牌是目标。”刘平均强调说。

刘平均表示,在国家相关部门的指导下,我国在品牌评价标准化和实践方面实现了四个方面的创新。一是形成科学完整的品牌价值评价要素。二是实施分类评价。三是实施以地理标志保护产品、旅游目的地城市品牌、产业集群等为代表的区域品牌开展价值评价。四是以发明专利为切入点,对自主创新企业的品牌开展价值评价。

“在品牌建设中,创新是提升产品性能和质量、提高产品附加值和美誉度的根本途径,也是企业加强品牌建设的底气所在。”刘平均进一步指出,要搭建创新平台,推动企业加强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核心技术的研发和应用,为打造更多中国品牌奠定坚实基础。一方面将通过建立品牌发展基金,重点扶持和鼓励企业自主创新;另一方面就是要严厉打击假冒伪劣和侵权行为,保护企业的自主知识产权,保护企业自主创新的热情。

汪义达在发言的最后强调,要努力打造良好的创新生态环境和创新生态系统。使企业家和创新者能够创新、敢于创新、愿意创新,这需要制度设计、政策安排等方面的努力。首先,要形成有利于创新的环境条件,比如保护和利用好知识产权,强化产业配套条件和创新基础设施支撑,稳定企业家等创新者的预期。此外,还要增强财税政策的支持作用。应当创新财政支持方式,对创新专项给予财政补助、贴息支持,更重要的创新支持模式是设立政府引导基金,以鼓励支持创新项目成长成熟。同时,用好现行的税收优惠政策。

抢抓绿色变革的新机遇

十九大报告要求推进绿色发展,并作出了“加快建立绿色生产和消费的法律制度和政策导向,建立健全绿色低碳循环发展的经济体系”等一系列部署。作为五大发展理念之一,绿色发展同样将融入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的方方面面。

中国投资咨询有限责任公司总经理汪阳在题为《绿色发展:新理念,新动力》的发言中指出,我们正处在一个挑战频发的世界,世界经济增长需要新动力,发展需要更加普惠平衡,人民渴望绿色和平的美好生活。从全球视角来看,各主要国家纷纷把“绿色化”作为增长新动力和发展新出路。为占据先行优势,一场关于绿色发展的竞争正在全球范围展开。

“绿色发展是高质量实体经济发展的内在含义之一,具体要求就是在实体经济发展过程中做到资源消耗少、环境污染小。” 环保部科技委员会委员夏光在发言中指出,发展绿色实体经济应包含两重含义:一是 “经济要环保”,即要将原有的不够环保、不够绿色的实体经济改造为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的经济体系。二是“向环保要经济”,即从节约资源、保护环境的产业活动中创造新的经济增长点和新的经济利润。

“总之,绿色实体经济将给我们带来一种新的产业面貌。在那里,巨大的产业活动既产生巨大的经济效益,也具有良好的生态环境效益。”夏光强调说。

今年5月,***总书记曾指出,推动形成绿色发展方式和生活方式,是发展观的一场深刻革命。“因此,我们应当转变思想,提高认识,绿色发展既是理念更是举措,是新的发展契机,应当去全面贯彻落实,并紧紧把握住发展机遇。”汪阳认为。

如何源源不断地让绿水青山带来金山银山?汪阳回顾指出,十八大以来,顶层设计不断完善,四梁八柱逐渐加固,一个为绿色发展保驾护航的国家保障体系已日渐成熟。

除顶层设计以外,还需要哪些助力绿色发展的关键要素?汪阳总结道,首先,要实现科技创新驱动,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科技创新与技术进步是经济社会发展的火车头。绿色发展的本质是一种“低耗、高效”的资源利用方式,是以技术进步为支撑,不断提高资源的产出效率和社会经济的支撑能力,确保经济持续增长的资源基础和环境基础。因而,要打破过去采用“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的模仿创新模式。要想进一步追赶超越西方发达国家绿色发展的进程,必须提升自主创新能力,实现正向设计、集成创新及核心技术突破。

其次,要大力发展新能源,推进产业绿色升级。可借鉴发达国家经验,大力促进新能源的产业化,使新能源产业成为最具创造就业和财富能力的经济增长新引擎。

第三,要因地制宜,建立绿色生态系统。建立经济、社会、自然良性循环的复合型生态系统,把经济发展建立在生态环境可承受的基础之上。因城施策,尊重城市发展客观规律,合理进行区域经济区划和规划,实现区域生态资源可持续开发利用。同时,可利用生态要素禀赋的相对优势,带动欠发达地区发展。

第四,挖掘产业间联系,创造绿色经济效益。挖掘三大产业的内在联系,以“低耗、高效”创造绿色经济效益。比如,可通过有机肥发展绿色农业,通过绿色生产环节提供安全可靠的食品,完成绿色消费品的生产,通过绿色物流输送给四面八方的消费者,最终通过消费终端回收利用,再次进入经济运行圈。

可推广可借鉴的地方经验

创新、绿色发展理念如何嵌入经济发展转型升级、提质增效的进程中,地方实践提供了可参考的路径选择。

山东省济南市副市长周云平在作主旨发言时,介绍了新常态下加速推进新旧动能转换的“济南模式”。如今的济南,正致力于建设成为“大、强、美、富、通”的现代化省会城市。

他说,近年来,济南主动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取得了重要的发展成绩,关键在于牢固树立和践行五大发展理念,加快推进新旧动能转换。一是贯彻创新理念,着力打造四个中心,即全国重要的区域性经济中心、金融中心、物流中心、科技创新中心。坚持把创新作为第一动力,大力推进产业创新,使一批战略性新兴产业加快聚集,一批新技术新产品纷纷涌现。二是坚持协调发展,着力推进携河发展。东拓北跨,拓展济南发展空间,努力实现济南从“大明湖时代”向“黄河时代”迈进。三是坚持绿色发展,深入推进大气污染防治和交通拥堵治理。四是坚持开放发展,着力推进构建全国开放型经济新体制的综合试点。五是坚持共享发展,增进民生福祉。

国家进入新时代,济南也进入新的发展时期。山东省委、省政府对济南的发展提出了更高要求,济南要着力打造新旧动能转换先行区,同时,加快建设“大、强、美、富、通”的现代化省会城市。“大”,即注重增大经济体量、增加人文环境体量;“强”,即增强经济实力和文化、创新等软实力;“美”,即建设宜居城市,改善自然和社会环境;“富”,即增强人民群众获得感;“通”,即建设现代化立体交通枢纽,实现与周边城市发展互联互通。

福建省政府发展研究中心主任李强在发言中分享了福建贯彻绿色发展理念,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有益经验。他介绍说,福建正加快推进国家生态文明试验区建设。

近年来,福建贯彻落实新发展理念,增强绿色发展的自觉性和主动性,全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坚定不移地举生态旗、打生态牌、走生态路,把环境保护和生态建设贯穿到经济社会发展的各个领域全过程,持续提升生态优势,让“清新福建”的品牌更加亮丽。李强进而总结了福建在推进生态文明建设中的五个着力点:一是着力保护绿色生态,二是着力推进绿色生产,三是着力倡导绿色生活,四是着力深化绿色创新,五是着力夯实绿色责任。

李强表示,下一步福建在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先行先试方面需做好以下工作:一要在构建生态文明新机制上先行一步。以建设国家生态文明试验区为契机,深化生态省建设,全面完成试验区各项改革任务,率先基本建成生态文明制度体系,为国家推进生态文明体制改革探索新路。二要在培育绿色发展新动能上先行一步。建立健全绿色低碳循环发展的经济体系,加强生态环境系统的保护和修复,构建市场导向的绿色技术创新体系。三要在满足人民群众新期待上先行一步。大力提升绿色发展的质量和效益,更好地满足人民群众在生态方面日益增长的需要,确保环境质量各项指标不下降,让人民群众既奔小康又得健康,既过上美好生活又享受优美环境。

“未来要进一步加快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着力做好‘生态+’文章,推动产业发展、城乡建设、生活品质的转型升级,不断提高人民群众生活质量和绿色幸福指数,努力实现生态环境的高颜值和经济发展的高素质。”李强说。

内蒙古自治区政府发展研究中心主任杨臣华在发言中,对于包括内蒙古在内的资源型地区如何发挥创新驱动作用、提升发展的质量效益,给出了解决思路。

他指出,资源型地区的供给质量和需求质量都面临选择问题。当前我国经济已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如何走出一条从新常态、新需求再到新动能、新供给的创新发展之路?这对于资源型地区,特别是自然资源型地区是一项重大挑战。提高资源型地区发展的质量效益,重点在于减少对传统发展路径的依赖,降低制度交易成本,剔除传统粗放习惯思维定势,切实转变发展方式,优化经济结构。

十九大报告提出,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必须把发展经济的着力点放在实体经济上,把提高供给体系质量作为主攻方向,显著增强我国经济质量优势。基于此,杨臣华总结分析了资源型地区提高发展质量效益的六条路径:一是以创新发展驱动质量效益提高为根本点,真正让创新成为发展质量效益提高的第一驱动力,走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动力变革的创新发展之路。二是以培育新旧动能转换接续力为着力点,走产业生态化、生态产业化的绿色竞争力导向之路。三是以金融支持实体经济为切入点,将资源优势转化为产业优势和经济优势,走资源资本化、资本证券化的直接融资之路。四是以全面融入“一带一路”国际合作为支撑点,走全方位引进和全方位输出的开放型之路。五是以新兴产业多元化、优势产业集群化、特色产业高端化为立足点,走整合供应链、延伸产业链、拓展服务链、提升价值链的体系化的创新发展之路。六是以创新招商引资的新模式、新策略、新方式为核心,走政府引领、企业共建、利益共享的园区聚业创新之路。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