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都匀毛尖立起“生态黔茶”新标杆

时间:2024-04-24

蒙珺

作为“黔茶出山”首要品牌,都匀毛尖以生态好、环境好、山青水秀、空气洁净的最大优势抢占市场,“生态黔茶”越发受到市场青睐。

宽阔的观光公路沿着山势蜿蜒而上,精心培植的格桑花一路盛开,彩带般串起如画的毛尖镇,地处黔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都匀市螺丝壳山这个因盛产“都匀毛尖”而闻名的小镇,高山云雾之中,满目茶海、满眼苍翠。

螺丝壳河头农民茶叶专业合作社理事长张光辉每天都要到茶山上转转,心里才踏实。合作社所在的毛尖镇坪阳村,146户农户种植的茶园有7000多亩,可采摘面积5400亩。

“2008年前,村里人均收入不到2000元,现在大多在8000元以上,合作社的种植大户年纯收入超过30万元。”张光辉告诉记者。昔日坪阳村周边的荒山,如今已遍布郁郁葱葱的茶园。

在黔南,像张光辉一样,越来越多茶农的致富梦,在高山云雾缥缈处,结结实实生了根。

发展与生态双赢

地处黄金纬度带上的黔南州,寡照薄地的自然环境虽不利于粮食种植等传统农业发展,但厚植茶产业却使短板逆转成优势。

依托“高山云雾出好茶,好山好水好空气”得天独厚的资源禀赋,黔南发展茶产业,是转型之需、增收之途,也是守住发展和生态两条底线的最佳选择。

这不仅是黔南的发展逻辑,也是贵州作为全国唯一高海拔、低纬度、多云雾、寡日照、无污染兼具的产茶区,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坚持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现实考量。

按照***总书记作出的“把都匀毛尖茶品牌打出去”重要指示,从省到州,全局谋划,一系列实实在在的举措相继出台,剑指长期困扰黔南茶产业发展的资金、品牌、人才等瓶颈,强力规划都匀毛尖发展蓝图。

2013年10月,黔南州出台《关于进一步加快推进茶产业发展的意见》。提出到2016年,全州茶叶种植面积在2012年75万亩的基础上发展到200万亩;到2020年,实现茶业年产值6万吨,茶叶年产值100亿元以上。

2014年5月,黔南州人大通过了《黔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促进茶产业发展条例》,以立法形式促进都匀毛尖发展,黔南也成为全国首个为茶产业立法的少数民族自治州。

2015年,贵州省委省政府出台《茶产业提升三年行动计划》,依托地理优势,大力实施黔茶品牌战略,都匀毛尖作为绿茶重点品牌之首,被赋予了“引领黔茶出山”的重任。

有了思路和行动规划,从2013年起,彻底改变了都匀毛尖零星种植不成规模的局面,政府大力支持,干部率先带头,企业强势拉动,农民积极响应,发展与生态双赢,百万亩茶园应运而生。

截至今年上半年,黔南州已有茶园151.5万亩、投产茶园面积72万亩;全州涉茶企业(专业合作社)1300家,茶叶企业固定资产总额达到30多亿元;茶叶总产值29.5亿元;都匀毛尖的品牌价值上升到181亿。

产业与标准共生

统一都匀毛尖品牌,开通毛尖茶高铁专列,投资央视宣传,举行全国茶仙子选美大赛,开辟茶山体验游……黔南在茶叶面积向200万亩冲刺的同时,在茶树管养、茶叶加工、茶产品开发等环节推动标准化、规模化、产业化发展,对茶叶品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都匀河头农民茶叶合作社坪阳村毛尖基地,亮黄色的防虫板格外显眼。有着十几年种茶经验的张光辉见证了都匀毛尖有机茶病虫害防控体系的一步步成熟。张光辉说:“这些‘黄牌都是捕蝇高手呢。有了它们,茶园就能实现病虫害绿色防控,最大程度保证都匀毛尖绿色有机的品质。”

2012年,黔南州梅渊商贸有限公司在毛尖镇螺丝壳高平山建起2000亩生态有机茶园基地。“茶园严格按照有机标准来做,不施一颗化肥,不打一滴农药,保证都匀毛尖品质的原生态。”公司总经理何钰海系都匀毛尖茶协会会长,他说,公司收购茶青按照茶青芽叶完整、无病虫害斑点、无鱼叶鳞片等9项标准执行,牢牢守住标准化生产的关口,倒逼茶农改变粗放的种植管理方式,自觉守护黔茶的高品质。

为了进一步提升都匀毛尖的品牌价值,黔南州颁布了《都匀毛尖综合标准体系》等15个地方标准,修订并发布实施的都匀毛尖茶地方标准涵盖5大类26个等级系列产品架构,实现都匀毛尖主要产地——都匀、瓮安、贵定、独山等地茶树品种、茶青原料和茶叶产品的全覆盖,可追溯的科学数据、标准化的拼配和透明的价格体系,成为推动都匀毛尖前进的三大法宝。

近五年,在农业部抽检贵州茶叶的100个批次中,黔南州抽检茶叶合格率为100%,茶叶质量安全水平位居全国前列,立起“生态黔茶”新标杆。

茶山与旅游结合

“蓝天白云一壶茶”,6月1日,农业部农产品质量安全中心副主任罗斌在都匀螺丝壳茶叶基地拍摄的一张贵州茶园呈现在蓝天白云下的照片在微信朋友圈获得了不少点赞。

“风景好,心情好,连吹来的风中都有茶香味。”苏州游客胡旭忠坐了3个小时的高铁来到都匀,为的就是感受茶园里最纯正的毛尖茶香。贵广高铁开通后,都匀融入珠三角3小时经济圈、贵阳1小时经济圈,越来越多的人嗅着茶香而来。

茶业产业链长、关联度大、附加值高,黔南茶文化、茶旅游、茶医药等领域的发展,诠释了“第六产业”的魅力所在。

“茶越种越多,环境越来越好,农民致富的路子更多了。”张光辉说。

螺丝壳地处都匀市现代高效茶叶产业示范园区核心区域,是集茶叶种植、加工、茶产品研发、茶文化展示、茶生态旅游为一体的现代高效茶叶产业园区,也是黔南州着力打造的百里毛尖长廊茶业示范带的一部分。

“通过招商引资,我们在茶场修建了茶园山庄。”尽管加强了基础设施建设,今年清明期间,茶园旅游的火爆还是让张光辉措手不及。“一天100多台车、1000多人来茶山體验茶旅一体化,一时间真的应接不暇。”张光辉兴奋地说。

毛尖镇不仅有广阔的茶园,还有优美的自然景观:春天茶山披翠、茶芽吐香;夏日繁花似锦、凉风习习;秋季云海缠绵、山水如画;冬来雾凇凛冽、景色迷人。结合毛尖镇春、夏、秋、冬不同季节的多彩景观,毛尖镇发展旅游产业已初具规模,2015年接待游客35万人。“十三五”期间,毛尖镇年游客量将达300万人次。

“建设观光型茶园,游客到这里可以选择一日游、两日游,住下来,享受原生态的阳光空气,再喝上一壶好茶,多么轻松惬意!”何钰海描绘的是公司的规划,同时也是黔南茶旅结合产业发展的方向。

“近茶区、接便道、延景点、多元化”的建设理念,把黔南生态农业、生态茶园、自然景色、人文景区等重要核心景观串联一起,让“产业发展”与“旅游”抱团,成为当地经济发展的绿色品牌。

作为“黔茶出山”首要品牌,都匀毛尖以生态好、环境好、山青水秀、空气洁净的最大优势抢占市场,“生态黔茶”越发受到市场青睐。

截至今年上半年,贵州全省茶园面积693.4万亩,茶叶加工企业3376家,春茶产量11.9万吨,产值152亿元,均居全国第一位。(责任编辑/岳 振)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