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民族文化旅游助力贞丰脱贫

时间:2024-04-24

朱江

作为贵州首个民族文化旅游扶贫试验区,贞丰县以民族文化为载体,以旅游产业为抓手,以脱贫攻坚为目的,走出一条具有民族地区特色的旅游脱贫之路。

8月26日早上8点,刚刚搬进贞丰县茶木堡移民安居小区的李国兴来到自己工作的公司——聚慧农业旅游扶贫开发公司。对于这个26岁的小伙来说,能有一份月收入3000元的工作是以前想都不敢想的事。

李国兴的老家在贞丰县纳笑村,这是贞丰县极度贫困的村落之一,交通不便、耕地不足让这里的村民们大多生活在贫困当中。

“从家里到最近的镇上走路要两个小时,家里种的只有玉米没有其他经济作物,能有顿饱饭吃就不错了,还能求啥。”在李国兴的记忆中,家里始终不宽裕,父母一年四季都在为吃发愁,可就算这样,当政府提出移民搬迁时,李国兴家人还是不愿意。“主要是怕没了生活来源,现在还有田守着,搬过去连田都没了,咋活?”

针对李国兴的担忧,贞丰县政府给出了答案:依托旅游产业带动村民就业。

移民新村的旅游产业

贞丰县文化创意产业园,就建在茶木堡移民安居小区旁边。整个产业园由贞丰县政府融资建成,园区由19个四合院、6个独院组成,共176栋房屋。园区内含民族民俗文化商业街和完整的民族民俗文化产业制作两大部分,集观光、旅游商品制作销售为一体,为周边的搬迁群众提供了稳定的收入来源。

李国兴现在工作的聚慧农业旅游扶贫开发公司就在园区内。这是一家以旅游文化产业为主的企业,能解决1800余人的就业问题。

周琴是从冬妹村搬迁到茶木堡移民安居小区的,般进新家后她拿出做刺绣的积蓄,在产业园的帮扶下创办了一家民族服饰加工坊,以园区的免租门面为平台,利用自己的民族手艺生产布依族服饰。粗略估计,这个加工坊辦起来后,周琴一年可获3万多元的利润,还能解决2个搬迁户的就业问题。

李国兴说:“大家都没想到旅游产品能这么有搞头,村里现在有不少人在产业园里工作,收入稳定了。”

聚慧农业旅游扶贫开发公司经理郑剑飞介绍,这个产业园不仅制作销售旅游商品,它本身也是一个旅游景点,以后大量游客的到来将带动周边居民增收致富。

村民当上旅游公司老板

“太阳出来照四方,民族团结喜洋洋,产业基地建好了,旅游发展搞好了,人民生活奔小康。”这首山歌,唱出了贞丰县者相镇纳孔村群众的心声。

贞丰县者相镇纳孔村过去是一个极度贫困的布依村落,近年来,村里依托临近的双乳峰景区和三岔河景区,大力发展乡村旅游,从一个贫困村变身为富裕村。如今的纳孔村全村人均可支配收入从2014年的6480元增长到8000元,贫困人口从2014年的169户616人减少到82户242人。

曾经家境困难的村民岑立茂感叹自己赶上了好时机。

2014年,贵州浙江总商会在“浙商联合帮扶模式”下,投资百万元,融合地方产业及业态打造“多彩纳孔民宿”。岑立茂家的房子被列为改造对象,商会以每年3万元的租金租用20年,建设打造星级民宿酒店,村民还可以进入酒店工作、学习管理、接受培训,期满再由村民接手管理酒店。

2015年9月底,纳孔村民宿酒店如期完工并营运,按五星级度假酒店标准布置了客房19间,价位200—500元不等,吸引众多游客参观、入住。

岑立茂搬出旧宅后也瞄准商机,马上筹款投资2万多元在老宅开了间小卖部,在外务工的子女也返乡加入酒店经营,现在,女儿在酒店也找到一份工作。

岑立茂和浙江商会的合作只是纳孔村对旅游扶贫四化建设(村委平台化、村庄公司化、村民股东化、村务社会化)的探索之一。

2015年,纳孔村为推动“输血式”扶贫向“造血式”扶贫转变,村支“两委”牵头创办“纳孔村旅游专业合作社”,鼓励村民用土地、资金等资源入股,通过流转土地建成千日红、熏衣草、非洲菊、格桑花、樱花等花卉基地150亩,并以“花海”与三岔河景区管理公司合作经营,着力将“花海”建成集婚纱摄影、青少年摄影、旅游观赏、花卉销售等多位一体的娱乐休闲旅游基地,实现公司、企业、合作社、村集体、农户互利共赢。具体操作方式为,景区管理公司占股60%,村级旅游专业合作社占股40%。同时,合作社还用部分股份发起合作社发展基金,用于支持本村农户发展产业、技能培训、民族文化旅游基础设施建设等。

依托这一模式,目前全村建成各类酒店5家,星级农家乐10家,乡村客栈5家,旅游纪念商品2家,各类摊点20余家。村里还成立了旅游投资有限公司,采取市场化运营模式,盘活村级旅游资源,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让农家乐、客栈、酒店从家庭副业逐渐变为主业。

旅游产业助力4万人脱贫

纳孔村的旅游发展和贞丰县文化创意产业园,是贞丰县探索旅游扶贫新模式的尝试。

2015年,贞丰县旅游产业收入达7.68亿元,带动3.8万人脱贫致富,并成功获批贵州省首个民族文化旅游扶贫试验区,被评为中国避暑休闲百佳县。

“贞丰民族文化旅游扶贫试验区是贵州在探索旅游扶贫路上的一个全新模式。”谈及贵州省首个民族文化旅游扶贫试验区,贞丰县委副书记、县长郑梦英如是说。

根据规划,贞丰民族文化旅游扶贫试验区规划面积70平方公里,贞丰县8个国家乡村旅游扶贫重点村有6个在实验区内,辖区内农村人口15万人,农村贫困人口达3.2万人。

郑梦英表示,试验区按照旅游发展带动扶贫开发,扶贫开发促进旅游发展的思路,创新体制机制,以民族文化为载体,以旅游产业为抓手,以脱贫攻坚为目的,努力走出一条具有民族地区特色的旅游脱贫之路。

“十三五”期间,贞丰县将坚持“农旅结合、以农促旅、以旅富农”,建设完善乡村旅游基础设施和服务体系,优化乡村旅游发展环境,创新机制、整合资源,丰富品类、突出特色,强化管理、提升品质,充分发挥旅游产业的关联带动作用,把乡村旅游业培育成为精准扶贫和农民增收的新亮点。以建设旅游示范村、旅游扶贫村、兴办农家乐、兴建农家客栈、发展旅游商品加工为抓手,围绕“吃、住、行、游、购、娱”等旅游要素,发展丰富多彩的乡村旅游业态,通过农民的普遍参与,实现旅游扶贫、旅游富民的目的。

2016年至2020年,贞丰县将建成26个旅游扶贫村;发展20个以上旅游专业合作社(公司),800户农家乐和80户旅游商品生产加工专业户;通过农家乐、农家客栈、旅游专业合作社、旅游商品生产加工专业户的创建,力争每个扶贫村旅游年经营收入达到5000万元,全县乡村旅游业总收入不少于15亿元;每年通过乡村旅游,直接拉动1万贫困人口脱贫致富,间接拉动3万贫困人口脱贫致富。(责任编辑/岳 振)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