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天人合一、知行合一”是发展保障

时间:2024-04-24

谢遐龄

讲发展而不讲以人为本,就失了根本;讲以人为本而未贯彻到发展的一切环节,以人为本就成了空谈。

贵州省提倡“天人合一、知行合一”的贵州人文精神,精深恢宏、大气磅礴。既切合贵州省情,又继承中华文明传统;既是贵州省发展内涵,又体现中华民族复兴要求。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用于治国理政,意义重大,具有示范作用。

“天人合一”是中華文明最为深固的传统。“天人合一”是天道内涵的展示。道是中华民族思想中地位最高、体系中最为根基的概念。一般说,道就一个,称作易道;分解地说,道分为天道、人道、地道(《周易·系辞》)——“立天之道曰阴与阳、立地之道曰柔与刚、立人之道曰仁与义”(《说卦》)讲的就是这三道。易道也可直称为天道;三道本就是一个道。“天人合一”讲的就是天道与人道的一致性。

西汉董仲舒系统地阐述了天道与人道关系。他以乾的性质为仁断言帝王必须行仁政;以五行论证孝为天经地义、阐述官制与官德之天源。宋儒张载首创民胞物与宏伟思想,把“天人合一”提升到新的高度;明儒王阳明承袭、发展张载、程朱思想,贯彻着领导干部与天地万物为一体的思想。“天人合一”是中华民族的精神根基。

王阳明“自格物致知至平天下,只是一个明明德……明德是此心之德,即是仁。‘仁者以天地万物为一体,使有一物失所,便是吾仁有未尽处”(《传习录》第89条)。明明德是《大学》三纲领第一条。王阳明把《大学》三纲领八条目归结为明明德,抓住核心,可谓要言不繁。大学,大人之学;大人,古代对领导干部的称谓。格物,就是研究每一项事务;致知,就是掌握各项事务的理路。在践行上,要求天地万物各得其所。王阳明强调,领导干部应当是仁者,思想上达到“天人合一”境界;每一项事务都要处理得当。这段话把“天人合一”与“知行合一”在国家治理上联系在一起。

《大学》对人们的要求分为三个层次:领导干部、一般干部、普通民众。对大人即领导干部的要求是明明德、亲民、止于至善;对一般干部(及以上)的要求是慎独;对普通民众的要求是修身——“自天子以至于庶人,壹是皆以修身为本”。王阳明解说修身:“《大学》之所谓‘身,即耳、目、口、鼻、四肢是也。欲修身,便是要目非礼勿视,耳非礼勿听,口非礼勿言,四肢非礼勿动。”意思是一切行为合乎规范的要求。“三严三实”中修身的要求更高一层,不仅要求行为合规范,还要在正心诚意上下功夫,相当于《大学》对君子要求的慎独。这就是说,对干部,不仅要求外在表现合规范,还要求时时警醒,反省内心,从意念上检查自己是否有错失。

简要地说,普通民众,行为正确即可。意念也正确,更好;即便意念未见得妥当,也不作更高要求。干部,则不但须行为正确,也要求意念正确。这是“天人合一”的要求,仁德须贯彻到一切行为中。用今天的话讲,就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以人为本的意念,必须贯彻到一切事务中。行为正确,但意念上是为一己政绩,则有亏天道,依“天人合一”衡量,也有亏人道。

无论“天人合一”还是“知行合一”,都是对领导干部讲的。“天人合一”包含了人与环境的关系。民胞物与把全社会看作一体,也把大自然与社会看作一体。也就是说,领导干部要确立全社会是自己身体、整个大自然是自己身体的观念。王阳明说,“天地万物本吾一体者也。生民之困苦荼毒,孰非疾痛之切于吾身者乎?”分配不公、民生有亏,是伤害自己身体;环境污染、生态受损,是伤害自己身体。领导干部思想达到“天人合一、知行合一”境界,是国家实现善治的前提。贵州发挥阳明首倡的地域优势,以“天人合一、知行合一”为本省精神,充分满足“三严三实”要求,贵州省的发展前景大有希望。

知行关系曾是中国革命中的一个重要问题。毛泽东同志专门写作《实践论》对知行关系作了总结。对实践论的解释通常采取西方哲学角度,看作反映论。现在,从中国传统思想角度重新诠释,宜看作格物致知。对中国革命这个认识对象,“物”就是中国革命;“格”就是探索、研究、体悟;“致知”就是达到对中国革命理路的正确认识。《实践论》指出,这一过程是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循环往复以至无穷,每一循环都进到高一级程度。结论:这就是辩证唯物论的知行统一观。

实践论对朱子格物致知学说而言,是重要创新。这一创新是在中国革命的实践中获得的。然而知与行仍然是看作两件事来说的。如同阳明门人多次请教时提及的,孔子以来的圣贤言论中,常常把知与行说成两事一样。

王阳明在答问时提点门人注意他的立言宗旨:不要纠缠于知与行是一个还是两个,要紧处在于不要在知行中间以私欲隔断。他说,“知是行的主意”“一念发动处便即是行了”;有私心隔断,那所谓“知”,不过是说说空话而已。

表面上看,似乎是王阳明“知行合一”学说否定了朱子。实情当是两位大儒涉及了不同方面。朱子侧重探寻事物道理,阳明侧重端正动机。论及《大学》版本中格物致知与诚意的文本次序,王阳明的意旨表现得最为清晰:“《大学》工夫即是明明德。明明德只是个诚意”。王阳明强调的是意念纯正。讲发展而不讲以人为本,就失了根本;讲以人为本而未贯彻到发展的一切环节,以人为本就成了空谈。其中必有私意隔断。

我国建设事业仍然要遵循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以至无穷的过程,探索发展途径。发扬“天人合一、知行合一”的贵州人文精神将使“三严三实”专题教育和“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得以见实效,从而促进全社会发展,惠及中华民族的复兴大业。(作者系复旦大学社会学系教授、博导,教育部高校社会学教学指导委员会副主任 责任编辑/豆文君)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