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供给侧改革应厘清误区减少摩擦

时间:2024-05-22

徐鹏程



供给侧改革应厘清误区减少摩擦

徐鹏程

供给侧改革是中央审时度势提出的一项重要的经济结构调整战略,但当下一些地方和部门对这场改革的内涵和措施还有不少误解,如果不及时厘清,可能会影响到改革的成效,甚至是成败。

当前对供给侧改革存在的几种误解

一是供给侧改革就是刺激经济。2015年GDP增速只有6.9%,经济下行压力加大,一部分人认为供给侧改革的首要目标就是拉抬经济,为此应该出台更多的刺激经济发展的举措,持这种看法的人没有从深层次看到结构性调整,才是这场改革的实质和内涵。

二是供给侧改革的主要手段是降税。当前企业综合成本较高,供给侧改革强调“降成本”,一部分人认为最有力的改革措施莫过于普遍性降税,用降税激活经济,持这种看法的人没有从本质上看到“降成本”是一项综合性系统工程,更没有看到当前税收结构下,大面积降税空间并不大的现实。

三是供给侧与需求侧是对立的。一部分人认为既然强调供给侧就说明需求侧不重要甚至过时了,所以政策的着力点都应该放在供给端,持这种看法的人没有微观层面上看到我国经济发展的复杂性,也割裂了供给与需求相辅相成的有机联系。

四是供给侧改革是新计划经济。在经济面临复杂严峻局面的情况下,国家加强了宏观调控的力度,一部分人认为这是经济运行计划性在增强,市场地位有削弱,持这种看法的人没有从宏观层面上理解供给侧改革只是经济结构性的调整,不是中央经济政策发生了根本性变化。

五是供给侧改革会使经济很快增长。现在全国上下都渴盼经济尽快走出低谷,所以对供给侧改革寄予了很大期望,一部分人认为供给侧改革会取得立竿见影的效果,而没有看到作为结构性调整的改革,其过程具有复杂性、长期性的特点。

正确处理好供给侧改革的几种关系

一是处理好供给与需求的关系。供给侧改革不能“一刀切”,需求管理仍然很重要,尤其在中西部地区和广大农村的基础设施领域,传统“需求侧”对经济的拉动空间仍然很大。

二是处理好短期与长期的关系。供给侧改革长期利好经济发展,但短期内不会推动经济的增长,去产能、去库存等措施的实施可能会对短期经济增长有一定影响,对此必须有充分的认识和预期。

三是处理好政府与市场的关系。必须充分认识到市场在资源配置中所起的决定作用,政府的作用是引导生产要素的合理配置、规范经济行为。

四是处理好政府与企业的关系。政府是供给侧改革的引领者,但企业和企业家才是供给侧改革的主力军,必须调动企业的积极性,属于企业自身发展的事,政府不能越俎代庖。

五是处理好国内与国际的关系。当前外贸出口其实也面临着十分艰巨的局面,供给侧改革的着眼点不能只停留在国内供给的改善,也要着力调整出口产品的结构和提高质量,以稳定和扩大出口。

新常态下顺利推进供给侧改革的几点建议

一是进一步明确供给侧改革的细节,消除对改革的误解或担忧。

改革规划要分别讲清短期和中长期目标、措施,短期偏重底线管理,防止经济出现滑坡和系统性风险,长期偏重质量和效率。要加强舆论宣导,让社会各界理解供给侧改革是一项长期工作,短期内经济增长还有遇到一些波动,增强大家对改革的理解和支持,合理引导社会预期。

二是抓住根源,采取综合措施努力降杠杆。在降杠杆方面,企业重点是加强存量调整,降低企业的制度性交易成本,包括融资成本、各种税费和社会保障成本,有效提高企业创新能力,增强全要素生产率;民生领域的重点是推行户籍制度的改革;二三线城市的重点是地产去库存;政府部门的重点是减税降费、提高民生领域的财政支出;金融部门的重点是降低企业财务成本、防范化解金融风险。通过综合措施,尽快把经济领域里的杠杆率降下来。

三是进一步打破垄断,降低经济发展的成本。电力、电信、石油、银行、铁路以及某些中介服务等领域里仍然存在着高度垄断,阻碍了经济的发展,加大了经济发展的成本,要加快这方面的改革步伐,打破垄断、鼓励竞争。

四是灵活运用税收手段,加快税收结构性调整。当前大幅度降税并无可能,降税只能围绕推动供给侧的几个重点方向进行,同时加强税收结构调整,提高直接税、降低间接税,该降的降、该升的还要升,保持财政收入的稳定增长。

五是加快物流领域体制改革,降低企业物流成本。2014年全国物流总费用10.6万亿元,占GDP 的16.6%,高于发达国家8个百分点,高于世界平均水平5个百分点,物流成本有巨大下降空间。降低物流成本比为企业降税更直接、更现实,主要途径是:制定《商品流通基本法》,减轻物流业体制成本;加快物流企业信息化、标准化建设;加快铁路建设,改变“大批量、小批次”的落后运输状况;企业要加强生产计划,减少库存,减少仓储费用。

图/中新社

六是重构经济监管体系,加强有效监管。进一步加强市场建设,继续简政放权、放松对经济的管制,努力破除新兴产业、高端制造业的发展壁垒。对一些发展较快同时风险很大的领域要加强监管,防止衰退性泡沫的产生。

七是协调好各方面利益,增强参与供给侧改革的积极性。供给侧改革是深水区的改革,协调好各方面利益也是改革的焦点和难点。降产能意味着大量企业的减产、退出,各级地方政府从改革的大局出发,主动“壮士断腕”;同时,在对地方政府的考核机制方面也要加大调整力度,增加“改革指标”的考核权重。要进一步完善社会保障体系,使经济改革与社会改革相契合,减少改革的种种顾虑,力求降低各方因改革利益相互博弈而产生的摩擦成本。

八是发挥企业家的作用,激活企业家精神。对供给侧和需求侧来说,前者更需要企业家和企业家精神。供给侧改革的一个关键点是技术革新,企业家精神的核心就是创新,供给侧改革为企业家提供了“变道超速”的机会,企业家要抓住机遇、进一步转换角色,由分包商向总承包商转型;由实物制造向价值制造转型;由重资产向重资本转型;从区域经营向国际化经营转型;更好地主动适应改革。同时,还要大力推进依法治国建设,通过完善的法律体系进一步加强对企业家个人权利和财产的保护,为企业家创业、创新提供更广阔的舞台。

作者单位: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