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4-05-22
高一人 王 健
(长春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教务办公室,长春 130021)
2017 年7 月,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深化医教协同进一步推进医学教育改革与发展的意见》,是培养应用型中医药人才的重要举措[1]。2020 年9 月,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关于加快医学教育创新发展的指导意见》指出,要强化附属医院临床教学主体职能,要健全临床教学组织机构、稳定教学管理队伍,设立专门的教学门诊和教学病床,着力推进医学生早临床、多临床、反复临床[2]。在医教协同的背景下,中医学人才临床实践能力的提升,能够有效解决教学与临床脱节的问题,培养更多符合临床实际需要的中医应用型人才。
“医教协同”模式下中医学人才培养是以培养应用型医学人才为主要目标。长期以来,中医院校学生多表现为临床技能水平不足、实践动手能力薄弱[3],而现代中医人才的培养要更加注重实践性与应用性。因此,在中医学人才培养的实践教学过程中仍存在着以下问题。
(1)教学理念落后。教学存在重理论、轻实践的现象,课程的建设依旧循规蹈矩,理论学习和临床实践相脱节。
(2)师资队伍力量薄弱。教师在临床实践过程中存在“只带不教”、临床教师精力不足、人员短缺、教师教学水平有待提高等问题。
(4)评价保障体系不完备。传统的中医临床实践教学普遍存在着重理论、轻实践、轻评价的现象,评价标准单一,考核制度不健全,缺少切实有效的机制与监督[4]。
以培养中医临床实践能力为目标,有效地加强中医学医教协同教育效果,强化师资队伍建设,推动临床实践教学的同质化,完善质量保障体系及临床教学评价机制,构建多维一体的临床实践教学体系。
充分发挥“医教协同”教育的优势地位,贯彻“早临床、多临床、反复临床”的理念,实现应用型中医学人才培养的目标[4]。
基于“医教协同”形势下对医学人才培养的要求,吸收各同类院校中医学人才培养的优缺点,借鉴临床医学教育模式,学校适时调整和整合培养模式和教学资源,多方研究实践教学改革内容,一是根据医学人才培养实践教学的特殊要求,合理设置教学过程、教学方法与评价方式;二是积极开展实践教学条件建设,构建中医学临床教育模拟场景,全过程、全方位开展临床实践教学;三是提升和培养师资队伍应用能力以及“双师素质”,建设一支能为学生树立中医师榜样的实践教学队伍;四是规范实践教学管理,探索新的实践教学考核评价体系,建立各主要实践教学环节的评价标准[5]。最终构建以培养学生临床能力为本位、以服务于区域医疗卫生事业和中医药行业发展的应用型中医学人才为目标的实践教学体系。
中医临床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充分体现了“立足国情,借鉴国际经验,遵循医学教育基本规律”的思想,对培养适合我国基本国情、符合我国医疗卫生行业发展需求的应用型中医学人才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实践教学作为医学人才培养过程中的重要环节,是实现中医学人才培养目标的重要保证[6]。
构建多维一体的临床实践教学体系,即坚持以能力提升为导向、构建医教协同的临床实践教学师资队伍、建设同质化实践教学基地、开展“3+2”教学模式改革、搭建实践教学平台、完善中医临床实践教学质量保障体系、实施多元化的考核与评价。
“医教协同”背景下,医疗卫生行业要求的医学从业者不但要有扎实的基本知识储备量和临床思维能力,同时更应具有很强的社会责任感、良好的团队精神和严谨的工作态度。学生能力培养包括基本实践能力、专业实践能力、科研创新实践能力与医学人文精神。与以上能力培养相适应,分别设置实践教学内容,由基础性实践课程、专业性实践课程、科研创新性实践课程与医学人文课程四部分组成。基础性实践课程是针对基础理论的实践,包含了中医学、临床医学的实训内容、基础实验;针对专业必修课和专业选修课,开展了专业性实践课程这个重要的实践环节,主要包括专业实训课程、临床见习、生产实习等课程;科研创新性实践课程主要包括大学生研究训练(students research trainning,SRT)、大学生创新创意项目或学科竞赛、实践学期活动等;医学人文课程是针对医学人文精神的培养要求,设置参与社会实践,主要包括走访调研、公益活动等内容,以及为学生就业和创业提供支持的相关课程。
在教学理念上要不断更新教学方法,鼓励以学生为中心的临床实践教学模式,实行参与式临床技能教学、实践技能翻转课堂、标准化病人(standardized patient,SP)模拟教学等,提升学生对临床技能教学的参与程度,变单纯的“练会”技能为“练熟”技能,实现理论向技能应用的转变。充分利用“模拟医院”教学,给学生更多的实操的机会。如针对急腹症患者的救治,应用翻转课堂的手法,学生扮演不同角色,包括:接诊医生1名、护士1 名、患者家属1 名、SP1 名。模拟医生联系理论知识,迅速判断发病原因,同时根据SP病史、症状、体征作出诊断。当一轮“情景剧”结束后,老师、学生以及表演者分别给予反馈信息,认真完成每一次的反馈报告。通过这些教学方法的改革,使学生在临床工作中做到理论与实践、临床经验与创新思维、基础与临床课程相结合,从而提高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改革开放新时期的全面整党、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等,都是先进行试点,然后在全党范围内分期分批地开展集中教育活动。
中医临床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不仅要加强实践教学改革,还要努力建设一支师德良好、教学效果好的教师队伍。采取“引进来、走出去”的原则,可聘请知名教授进行临床技能示范教学的专题讲座;推行政策机制,鼓励附属医院相关专业副主任医师职称以上且临床实践基本功扎实的医师充实到教学队伍中。定期将团队教师送至国内各大知名高校及附属医院进行培养,根据所属专业不同,组织教师参加各类学习培训班及会议,紧随时代前沿,不断提升自身素质及水平。此外,为了不断提升教师的业务知识、专业技能和教学技巧,以提高教师的综合教学素质,组织团队教师定期开展教学观摩、技能竞赛等活动,选拔骨干,以一带多,带动整体教学水平的提高。
师资队伍建设一直是困扰院校的关键点,特别是在医教协同的大背景下,临床实践师资均来自临床一线,而如何建立医教相长的稳定的实践教学师资成长机制较为重要。实践教学师资队伍建设的目标应符合医院医疗人才成长的需求,也应满足实践教学长期的发展需求,如建立医院新入职人员实训技能轮训制度,即对新进医务人员进行实践技能集训、教学方法培训、教学理念培训,并要求新入职人员进行实训教学轮岗一年,以助教的身份从事实训课程的分组教学,从而达到既锻炼新入职人员,同时也培养了实践教学师资队伍。
在培养过程中,医学生对实习医院的临床分科、诊疗范围、诊疗人次、中医特色、临床带教模式、带教师资水平等均有较高要求,特别是要求各实践基地之间的教学质量保证一致。因此,对医学实践基地同质化建设的要求是保证医学生实践的必备要求。在同质化建设过程中,我校一方面完善中医学实践教学基地建设标准,建立实践基地动态考核机制,保证实践基地的数量与质量;另一方面,通过开展实践基地师资培训班、实践教学基地工作会议等方式,完善各基地实践师资的培养,保证各基地的教学水平相一致。
长春中医药大学作为省级教师教学发展示范中心、省级课程思政教学研究示范中心、省中医全科医师培训基地、省中医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基地、美国心脏协会(American Heart Association,AHA)心血管急救培训中心、国家区域诊疗中心,每年培养硕博士、住培人员等800余人。对靖宇县、珲春市等6 家县市级中医院帮扶,接收省内外1 000 余基层中西医人才进行交流学习。
推行医教协同班,进行“3+2”教学模式改革(即大一至大三期间在院校中培养,大四和大五期间在附属医院边理论边临床),为地方培养高素质应用型中医人才。利用教学实习、实践学期、毕业实习、住培轮转、教学门诊、技能训练中心开放、名师课堂等环节,培养学生中医思维能力。以学生为中心,培养学生终身学习理念。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实行课程思政贯穿全过程,培养大医精诚理念,邀请国医大师、全国名老中医等进行学术讲座。中医学专业开展“3+2”教学模式,设置国医大师学术思想传承、经典理论导读等选修课程。
搭建“理论授课-床边教学-教学门诊-跟师实践-联合培养”的阶梯式教学方式,加强理论与实践紧密衔接,班级实行双导师制、双辅导员制。开展“读经典、跟名师、做临床”交叉式教学活动,采用“1+1”实践教学模式,即病案讨论与教学门诊相结合,每月开展疑难病例讨论,引领学生在临床实践中摸索问题;创新性融入“模拟+复盘”环节,提升学生岗位胜任力;建立“传承辅助教学平台”“中医学教学案例共享资源库”,丰富教学资源,提升学习效率。
依托国家重大疑难疾病中西医临床协作中心、国家中医疫病防治基地、国家中医紧急救治中心、国家中医药传承创新中心、国家临床重点专科、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重点学科等平台资源,统筹规划教学需求,加大资源投入,全力保障教学质量。搭建临床实践技能中心、全国标准化病人SP 教学基地、AHA 培训基地等集教学、培训、服务于一体的实践教学平台基地。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设备、虚拟仿真实验室等,通过病史采集系统、中医经络腧穴解剖教学平台、仿真模拟人等培养中医临床技能操作;采用案例教学法、SP 问诊、以问题为基础的教学法、中医临床思维综合训练系统等手段,培养中医临床思维、沟通及团队协作交流能力;实训内容覆盖各中医学科、急诊急救综合、生命全周期及疫病防控等临床基本操作技能,强化中医执业医师技能训练,提升岗位胜任力。
完善教学制度建设,制订了《教学质量保障体系纲要》,完善教学质量目标和管理职责、教学过程管理系统、教学质量监控系统、教学资源管理系统、等信息反馈与改进机制,保证教学高质量运行;定期组织政府与行业主管部门、用人单位、社会层面、学生家长、毕业生、新闻媒体等多层面参与教学各环节、覆盖教学全程的教学质量评价体系,定期收集和分析反馈意见,改进教学方案。具体体系建设如图1所示。
图1 中医临床实践教学质量保障体系
多元化的临床实践教学评价体系包括临床实践能力评价和不易量化的品质评价。临床实践能力评价方面:全面应用客观结构化临床考试(objective structured clinical examination,OSCE)、迷你临床演练评估(mini-clinical evaluation exercise,Mini-CEX)、SP 等考核形式[7],开展形成性评价改革,使考核与评价更加贴近临床。良好的考核与评估方法是检查教学结果与质量的必要手段,也是促进学生积极学习,提高其临床技能的重要措施。在考核方面,为避免临床出科考试、考核方法较单一的弊端,教学管理部门组织各临床科室建立高质量的题库,使之全面、客观、准确地反映教与学的质量[5]。同时根据考核的目的,采用Mini-ECX 等评估方法,这是一种应用标准手段来评估学生临床面对患者和随机应变能力的方法,以及作出鉴别诊断或提出处理方案的能力,该方法运用现实病例,评估医学生面对真实患者时的临床决策和对医学知识运用的能力。SP 考试,是一种考查学生临床应变和交流能力的考试方法,学生进行临床实战演练,拟订治疗方案,给患者提出需要注意的问题。同时还设定岗前培训考核,轮转科室出科理论和技能考核,教学查房、病例讨论、病历书写考核、技能培训考核等环节。终结性评价设定毕业理论、技能考核,从基本知识、技能、人文素养、临床思维、医患沟通等方面进行考核评价。
在进行考核与评估的过程中,对我院2017级中医学专业学生的临床实践技能考试成绩进行比对。建立医教协同班级:大三学年末,采取学生自愿报名的方式,共遴选90 名学生,将学生分为3 组,每组30 人,组建成为医教协同班。将医教协同班与普通班考试结果进行对比,t检验结果显示:医教协同班的成绩与普通班成绩比较(P=0.009),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由此,医教协同班的成绩显著性地高于普通班的成绩,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具体的对比结果如表1所示。
表1 临床实践技能考核成绩对比
在不易量化的品质评价方面,学校通过构建“用人单位-家长-毕业生”三位一体的全链条式考核评价体系,定期召开用人单位座谈会、家长见面会和座谈会,调查收集用人单位及家长对毕业生质量的评价;制定《毕业生跟踪调查管理规定》,通过第三方权威机构调查及自身组织实施调查方式对毕业生进行跟踪调查,综合评价较好,毕业生对学校教育教学工作认可度高;同时根据调查反馈结果不断完善人才培养方案。
本研究的主要成果内容已于2013 年起陆续在长春中医药大学的中医学专业实施,为了逐渐完善学校中医学的实践教学体系,经过10 余年的探索和实践,在应用型中医学人才培养方面也已取得了良好效果。在坚持以党建引领,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秉承大健康理念,服务健康中国战略和地方经济社会发展,以学生为中心,以职业发展、行业需求能力和素质为出发点,以创新驱动思想为指导,以“学在中医附院”为抓手,促进人才培养与培训质量不断提高。近年来,学校中医学专业毕业生的整体临床技能实践水平有较大幅度提高,在各类学生竞赛中也屡次获奖。2022 年,通过问卷调查等方式评价反馈:省内外9 家医院予以同行评价,表示“医教协同”培养模式好,学生成效高。学生评价认为,自身临床实践能力有所加强、岗位胜任力有所提升。
利益冲突 所有作者均声明不存在利益冲突。
作者贡献声明高一人:提出研究思路,设计研究方案,采集分析数据,撰写论文;王健:总体把关,审定论文。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