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非首都功能疏解前后通州区三级医院空间可达性分析

时间:2024-05-22

师云柯 代安琪 张 柠

(首都医科大学公共卫生学院,首都医科大学医院管理研究所,北京 100069)

根据2020年统计数据,通州区医疗资源配置水平低于北京市平均水平。“世界眼光、国际标准、中国特色、高点定位”的城市副中心建设标准对通州区医疗资源配置水平与资源布局提出新要求,在15 min社区卫生服务圈布局完成的基础上[1],三级医疗资源配置与布局关系着高质量城市副中心功能的完善程度与居民健康的保障程度。

随着非首都功能疏解,一批三级医院被疏解至通州区并将逐步开放。地理信息系统(geographic information system, GIS)是综合了计算机科学、地图学以及信息科学于一身的一种综合处理空间数据的技术,凭借其精确、智能、网络化及可视化程度高等诸多优势,GIS在医疗资源优化布局研究中的应用越来越广泛[2-4]。“十四五”时期是北京市非首都功能疏解和城市副中心建设的关键阶段,本文借助GIS技术,重点研究“十四五”前后通州区三级医院的空间可达性,试图为分析三级医疗资源配置的适宜性提供判断依据。

1 资料与方法

1.1 资料来源

本研究使用的医疗资源数据来源于《北京市卫生健康工作统计资料汇编》《北京市医疗卫生设施专项规划(2020-2035年)》[5]和访谈调查。人口数据源自课题组的实地调研。空间数据来源于全国地理信息资源目录服务系统和高德地图开放平台,通州区位于北京市东南部,面积906 km2,北京城市副中心位于通州区潞城镇,总面积约155 km2,通州区地势平坦,平均海拔高度20 m,故分析中无需考虑高程对交通时间的影响。

1.2 数据分析方法

本文借助Arcgis10.4软件和R语言完成相关计算,得到可视化的空间可达性分析结果。

1.2.1数据矢量化

本研究将常住人口对应到街道和行政村的行政中心,借助Arcgis10.4软件,创建医疗机构和居民点的点要素数据,得到通州区三级医院和人口分布的矢量化数据。

1.2.2 建立地图网络数据集

基于CGCS2000 3 Degree GK CM 117E坐标系统,建立包含通州区行政区、交通路网、居民点和三级医院的矢量化地图网络数据集。

1.2.3 服务区分析

利用Arcgis10.4软件中Network Analysis的服务区功能,以医疗机构为服务设施点,得到按不同就医路途时间划分的服务区,直观反映不同地区居民的最短就医时间。

1.2.4 空间可达性分析——引力潜能模型

1959年,美国学者Hansen首次提出了(空间)可达性概念并将其定义为交通网络中各节点相互作用的机会大小[6]。后来空间可达性被广泛用于评价公共服务设施布局的合理性,早在2003年已有国外学者借助空间可达性分析研究医疗资源布局问题[7]。引力潜能模型是空间可达性测度的常用模型,该模型通过模拟万有引力定律的公式来计算空间可达性指数。引力潜能模型的公式如式(1)~式(3)所示[8]:

i表示居民点,j表示医疗机构,m为居民点数量,n为医疗机构数量。Ai表示居民点i的医疗资源可达性指数,Mj表示医疗机构j的服务能力(一般以床位数或卫技人员数表示,相比于卫技人员数,床位数更容易获得且更准确,故本研究以实有床位数表示),Dij表示居民点i和医疗机构j之间的出行阻抗(一般以出行距离或出行时间表示,在就医行为中,患者更关注出行时间而非出行距离,故本研究以出行时间表示);Vj为人口规模调整因子,Pi为居民点i的常住人口数;Sij为医疗机构的等级系数,Dj为对应等级医疗机构的极限出行距离或出行时间(本研究中为极限出行时间),且设定当Sij<0时Sij=0。β为阻抗系数,相关文献已证明在国内医疗服务可达性的研究中β取2更合适[9]。

1.2.5 局部空间自相关

空间自相关是理论地理学的基本方法之一,用于分析某种属性在空间上的统计分布规律,包括全局空间自相关和局部空间自相关,本文应用局部空间自相关反映某空间单元与其邻域某种属性的相关程度[10-11]。局部空间自相关分析可以识别出不同的相关类型,正相关类型包括HH(高-高型)和LL(低-低型),负相关类型包括HL(高-低型)和LH(低-高型)。

2 结 果

2.1 通州区医疗资源供给现状与三级医院疏解计划

截至2020年底,通州区拥有医疗卫生机构599所,编制床位6 491张,实有床位4 155张,卫技人员10 486人,执业(助理)医师4 062人,注册护士4 241人[12]。拥有医院22所,其中三级医院5所、二级医院9所。2020年底,通州区拥有常住人口184万人[13],每千常住人口编制床位数3.53张,每千常住人口实有床位数2.26张,每千常住人口执业(助理)医师数2.21人,每千常住人口注册护士数2.30人,均低于全市平均水平。

三级医院承担着向区域居民提供疑难、急危重症医疗服务的重任[14],三级医院配置与空间布局关系着区域居民急危重症救治水平与生命健康安全。当前通州区拥有的5家三级医院中,包含已经疏解到位的北京友谊医院通州院区、北京潞河医院、东直门医院通州院区、北京胸科医院和一家民营医院。根据非首都功能疏解与相关建设规划,预计“十四五”末期即2025年将有北京大学人民医院、北京安贞医院、首都儿科研究所附属儿童医院等几家三级医院完成疏解任务,具体数据见表1。

表1 通州区2020和2025年三级医院及实有床位数

2.2 通州区三级医院服务区分析

根据15 min基本医疗卫生服务圈和《北京城市副中心控制性详细规划(街区层面)(2016年-2035年)》(以下简称《城市副中心控规》)“构建5-15-30 min生活圈”的建设要求,分别以通州区2020年和2025年的三级医院为服务设施点,以机动车行驶15 min和30 min为划分线,基于通州区路网情况进行服务区分析,结果如图1、图2,图中蓝色区域中的居民15 min内可到达最近的三级医院,绿色区域中的居民30 min内可到达最近的三级医院,而黄色区域中的居民到达最近的三级医院需要30 min以上。不同路程时间下,服务区覆盖面积和覆盖人口占比情况见表2。

表2 疏解任务落实前后通州区三级医院服务区覆盖面积和覆盖人口占比

由表2结果显示,2020年全区37.99%的区域范围能够实现15 min内到达最近的三级医院,覆盖全区62.00%的居民;2025年全区67.53%的区域范围能够实现15 min内到达最近的三级医院,覆盖全区79.58%的居民,全区94.39%的居民30 min内可以到达最近的三级医院。

2.3 通州区三级医院空间可达性分析

利用引力潜能模型分别计算疏解前后2020年和2025年通州区三级医院的空间可达性指数,并做可视化处理,结果如图3、图4。

图3、图4中颜色越浅的区域,空间可达性指数越高,颜色越深的区域,空间可达性指数越低。2020年通州区三级医院空间可达性指数较高的区域集中于城市副中心,其他地区尤其是东南部空间可达性指数较低。到2025年,除城市副中心区域外,漷县镇附近区域也具有较高的空间可达性指数,此外,全区三级医院空间可达性指数整体有所提升。

2.4 通州区三级医院空间可达性指数局部空间自相关分析

对2020年和2025年通州区三级医院空间可达性指数进行局部空间自相关分析,结果如图5、图6。2020年城市副中心地区聚集了3个HH型区域,到2025年,HH型区域增加至10个,HH型代表该区域和周边区域三级医院空间可达性指数均较高,提示城市副中心地区三级医院资源过度聚集。

3 讨 论

3.1 疏解任务落实后通州区三级医疗资源可达性明显提升

非首都功能疏解任务下,3所三级医院预期在2025年前开放。2025年近80%的通州区居民能够在15 min内到达三级医院,较疏解任务完成前的2020年提高18个百分点,近95%的居民可在30 min内到达三级医院。到三级医院就医的在途时间反映了居民疑难、急危重症医疗服务可及程度,距三级医院较远的居民主要分布于西部和南部乡镇,但该区域居民距离周边区域(大兴区、朝阳区)优质医疗资源较近。同时,《城市副中心控规》提出构建城乡一体化的基础设施体系,大幅提升镇村交通服务水平,随着通州区交通路网的不断优化,居民就医在途时间将进一步缩减,三级医院服务区覆盖范围将进一步扩大。

3.2 三级医院集中布局匹配了城市副中心高质量发展新需求

三级医院空间可达性与可达性指数局部空间自相关分析结果表明,城市副中心三级医院布局较为集中,这也符合城市副中心高水平建设的定位与目标。并且,通州区作为服务业扩大开放综合试点中的先导区,以及中国(北京)自由贸易试验区国际商务服务片区的重要组成,一方面,三级医疗资源是高端医疗服务供给的基础,加大高端医疗资源供给,优化高端医疗资源布局,是“两区”建设需要落实的重点任务之一;另一方面,“两区”建设势必吸引越来越多的高端人才聚集,这些人才对个性化、多层次医疗服务供给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未来一段时期,在城市副中心运河商务区与张家湾设计小镇等高端人才聚集区域,宜持续加强资源投入保障,发挥三级医院的学科优势,提供高水平医疗服务,发挥三级医院卫生人力资源优势,提供个性化服务,逐步匹配北京城市副中心和“两区”建设对医疗服务的新需求。

3.3 三级医院集中布局对医院高质量发展提出新要求

2025年城市副中心155 km2区域将汇集8所或更多所三级医院,这些医院势必会在区域范围内形成一定的竞争态势,因此,三级医院既要保持差异化医疗服务能力,又要探索内涵式发展路径,提升医院自身的核心竞争力。在行业层面,卫生行政管理部门一要引导医院完善发展规划,契合城市副中心发展目标导向,探索医学技术创新;二要结合医院发展现状,明确每所医院功能定位与特色专科发展方向,以差异化医疗服务满足区域居民健康服务需求。在医院层面,改革完善管理制度,以制度建设赋能医院内涵式发展,加强运营管理的科学化、规范化、精细化[15];开展成本管控,实施预算绩效管理,提升医院运营效率,在质量安全前提下,探索既不增加患者费用负担又能够提升服务收益的可持续发展路径。从而使三级医院布局既能与城市副中心高质量建设要求相匹配,又能够保证每所医院的优质高效发展。

3.4 持续推动三级医疗资源的扩容

到2025年,城市副中心地区将出现10个HH型区域,表明城市副中心存在三级医疗资源过度聚集的情况。然而,城市副中心仅占通州区总面积的17.1%,全区一半以上区域医疗资源供给以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为主,为避免因三级医疗资源聚集导致的大城市病,宜借助医联体、托管等多种形式的机构合作[16],发挥三级医院对区域范围内医疗机构服务能力的指导带动作用,持续推动三级医疗资源的扩容,发挥通州区在京津冀协同发展中的桥头堡作用,通过提高周边区域其他医疗机构服务能力,引导区域内外患者合理流动,避免由于优质医疗资源聚集引发新的“城市病”。

利益冲突所有作者均声明不存在利益冲突

作者贡献声明师云柯:提出研究思路,设计研究方案,获取、分析数据,撰写论文;代安琪:设计研究方案,调研数据;张柠:提出研究思路,整体把关,审订论文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