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药学专业校企合作、产学研用结合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与实践

时间:2024-05-22

张 华 汲 霞 张平平,

(1.齐鲁医药学院药学院,淄博 255300;2.齐鲁医药学院教务处,淄博 255300)

医药产业是一个朝阳产业,它具有发展迅猛,市场准入门槛高、高技术、高投入、高风险、高效益、知识技术紧密等特点。我国医药经济保持持续快速的增长,已成为原料药生产大国,是世界上发展最快的医药市场之一。据多部门统计,医药产业的发展需要大批应用型、服务型药学人才。现行的药学教育模式,尤其是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尚不能满足社会和经济发展的需求[1-3]。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仍存在不少问题,如学校与企业之间的良性工作机制尚未形成,药学专业课程体系设置缺乏严格的科学论证和市场调研;行业企业参与度不够,人才培养的目标定位还较模糊,课程设置与岗位需求存在较大差异,实践教学比例偏低,考核内容与职业资格证书考核相脱节[4,5],实训场所缺乏等。药学院密切关注医药市场对药学专业人才需要的变化情况,及时改革药学人才培养模式,调整更新专业培养方案。通过课程体系的优化、教学方法的改革、教学内容的整体优化,强化实践实训教学环节提高应用型药学人才的培养质量。

1 建立校企合作长效运行机制

校企合作是实现高级应用型人才培养的重要途径,各院校采用的校企合作机制各不相同,合作形式多样化,合作效果差异较大,主要有以下两种途径:一是校企合作办学,校企双方共同投资办学,共同参与人才培养全过程。如烟台大学药学院与绿叶集团的合作办学就是比较成功的例子。但这样的校企合作需要校企双方高度融合,大量人力和物力的投入,并受到机制体制层面的诸多限制,具有不可复制性。二是开展较深层次的校企合作,学校是主体,起主导作用,企业参与人才培养过程,通过教学、科研、实习、就业等多方面的合作参与人才培养过程。目前是大多数院校采用第二种方式,但目前校企合作存在企业方积极性不高、合作途径及深度不能满足应用型人才需要[6-10]。通过调研发现目前阻碍实现校企合作、产学研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最关键的问题是缺乏双方领导参与的校企合作机制(39.5%)、缺乏有效的激励机制(26.4%)、缺乏构建常态化的沟通交流平台(34.1%)。齐鲁医药学院于2008年12月经重组进入鲁商集团后,与山东省福瑞达医药集团有限公司同属国有大型企业——鲁商集团,具备了校企深入合作的体制机制及资源优势等。药学院借助该优势,与福瑞达医药集团下属各企业合作,共同探索建立“校企合作”长效运行机制,为“校企合作、产学研用结合”药学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奠定基础。

1.1 成立药学专业指导委员会

成立由高校、企业及科研机构专家组成的药学专业指导委员会,指导委员会成员每四年进行一次换届。药学专业指导委员会为科学地制定药学专业建设发展规划,设置和调整药学专业建设方案提供指导意见,审议药学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和教学计划,指导专业建设和教学改革。

1.2 成立专业教学指导小组

学院与福瑞达医药集团公司下属各企业签订校企合作协议书,成立由两家单位共同组成的专业教学指导小组。开展产学研全方位合作,就“双师型教师”教学团队培养、学生实习及就业等方面达成合作意向。

1.3 建立常态化的沟通平台

药学专业指导委员会每两年召开一次,建立常态化的专业指导小组沟通平台,通过学术交流、讲座、教科研合作、共同编写实训教材、共同指导学生毕业设计、教师到企业挂职锻炼等方式加强校企合作与交流,取得一定效果。从目前开展效果来看,双方在学术交流、教师挂职锻炼、学生顶岗实习、学生就业等方面开展合作情况较好,尤其是“双师型教师”教学团队培养、学生顶岗实习及学校交流方面效果显著。但在企业人员参与教学、共同编写教材、指导学生毕业设计等方面,企业参与的积极性尚需提高。

2 药学专业校企合作、产学研用结合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实践

药学院在人才培养方案优化、实训条件建设、产学研合作等方面紧密围绕“学生应用能力和创新能力培养”,突出“用”,深入探索建立“校企合作、产学研用结合”的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促进专业与行业的对接、课程内容与职业标准的对接,深化药学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改革。

2.1 优化应用型人才培养方案

人才培养方案是高校人才培养的纲领性文件,是实现人才培养目标的具体实施方案,是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核心,也是组织教学过程、实施教学管理的重要依据。药学院遵循市场导向,深入开展校企合作,充分发挥学校主体作用,与福瑞达医药集团公司等多家单位开展校企合作,建立学校与企业的良性互动关系;并建立了常态化的专业调研制度,随时跟踪医药行业结构调整及发展新态势,为人才培养方案的动态调整提供依据。药学院在2013版人才培养方案的基础上,修订完善形成确定了2015版人才培养方案,并组织实施。

2017年,经调研统计2009-2011届齐鲁医药学院药学本科学生的就业情况,药学本科生行业就业领域主要为药品生产企业38.4%,药品经营企业8.1%,医院 45.4%,考取硕士研究生占8.1%。根据学生的主要就业领域,采用发放调查问卷、电话访谈、现场调研等方式对用人单位、同类院校和毕业生进行了岗位需求调研。通过对药学本科生岗位能力、岗位知识的充分研究分析的基础上,优化形成了2017版药学本科专业人才培养方案。2017版人才培养方案突出了“三师”(工程师、营销师、药师)职业能力培养 的课程体系;突出实践教学,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与创业意识,构建“虚拟仿真,能力递进的三阶段、四层次的实践教学体系”;设置专业方向,促进学生个性化发展。

2.2 药学本科人才培养模式改革

药学院在实训条件建设、组织实施教学、产学研合作等方面紧密围绕“学生应用能力和创新能力培养”,突出“用”,深入探索建立“校企合作、产学研用结合”的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聚焦如何培养人的问题,即药学应用型人才培养的教育教学体系问题,药学院创新提出了“德育为先、以知识建构为经,以能力培养为纬,构建特色鲜明的‘职业导向、四轮驱动'的教育教学体系”。该体系主要由素质教育教学体系、专业课程教育教学体系、实践教育教学体系和创新创业教育教学体系四部分组成。

2.2.1 素质教育教学体系构建及实践

基于学生全面发展理论,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构建“德育为先,两课支撑,四位一体,十维强化”的素质教育教学体系。将学生的素质教育贯穿于人才培养的全过程,以素质教育必修课和选修课为支撑(两课支撑),促进思想政治素质、人文素质、科学素质及医药职业道德素质四方位融合(四位一体),开展十项主题活动(十维强化),以德为魂,从不同角度塑造学生的素质,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强化了药学生的素质教育效果,逐步实现从“合格公民”—“合格药学生”—“合格药师”的转变,最终实现高素质药学应用型人才的培养目标。

2.2.2 专业课程教育教学体系构建及实践

按照学科、专业规律及学生的认知规律,按照建构主义理论,优化课程体系,构建了基于岗位职业能力分析,突出“三师”职业能力的药学专业课程教育教学体系(表1),很好地实现了专业知识、能力和素质培养目标。

表1 “三师”职业能力实现课程一览表

2.2.3 实践教育教学体系构建及实践

在以往的实践教学中,知识传授脱离了其产生的实际情景,变得抽象,不利于学生理解、接受和认知。建构主义认识到情景对知识建构的重要性,主张创造接近真实情况的学习情景[11-13]。故我们以培养学生的应用能力和创新思维为重点,基于岗位职业能力分析,设置接近实际的教学情境,构建了“三阶段、四层次”,虚拟仿真、能力递进的实践教育教学体系。提高学生“用以致学、学以致用”的能力。

(1)“三阶段、四层次”,虚拟仿真、能力递进的实践教育教学体系构建

根据专业培养目标及培养规格,在专业调研及岗位分析的基础上,以岗位职业能力为驱动,根据岗位工作任务与核心能力设定药学专业关键就业岗位所需要的核心技能,并将核心技能按照学科体系落实到相应课程的校内实验教学和校外实践环节中,理顺各主干课程的实验教学相关性,明确各阶段实验教学培养目标,构建突出应用能力和创新能力培养的“三阶段、四层次”能力递进的实践教学体系(三阶段:基本技能培养阶段、专业技能与综合能力培养阶段、综合实训与应用创新能力培养阶段;四层次:基本技能实验项目、专业技能实验项目、综合性实验项目、设计性实验项目)(图1、图2)。

图1 药学专业实践教学体系——三阶段图

图2 药学专业实践教学体系——四层次图

通过四个不同层次的实践教学模块,对学生完成了药学专业必须掌握的基本技能操作训练,药学专业核心技术和技能训练,以及基本能力、基本技能和职业综合素质的全面培训;学生经过实训,培养了创新思维、独立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岗位适应能力和社会竞争能力。毕业后能更快适应药学各工作岗位的要求,能更快更好地胜任药学专业一线工作。

(2)实践教学条件改善

先后投入建设经费300余万元,建设GMP虚拟仿真实验室、GMP实训室、模拟药房等多个情景模拟实训室,满足新型实践教育教学体系需要。积极推广教学做一体化教学模式,建立教学信息反馈制度,根据岗位需求及时调整实训项目,使教学过程真正适应医药行业需求。

2.2.4 创新创业教育体系构建及实践

充分发挥山东省高校生物医学工程技术重点实验室在产学研合作中的作用,以药物制剂技术与传递技术、生物制药技术与医用材料两个研究方向为基础,深化与福瑞达医药集团、奈琦尔生物医药有限公司的研究,联合开发医用敷料,加快科研成果转化与产业化,继续深化产学研合作的内容,为我校产学研用的人才培养模式奠定基础。以校企合作共建工程中心及GMP生产车间为依托,探索学生校内实践教学与生产紧密结合的人才培养途径,构建社会需求-科研合作-成果转化-产业化体系,创新产学研合作模式。

通过产学研合作平台建设工作,为大学生参与科研活动提供条件。注重学生应用能力和创新能力培养,通过多样化科研训练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积极创造条件提供多条途径让学生参与科研活动。一是构建多元化产学研用合作平台,充分发挥药学系产学研创新平台优势,吸引学生参与教师科研课题,培养学生创新能力;二是从大一开始有计划设置创新创业教育课,大二开始组织本科生参加挑战杯等科技创新活动;三是药学本科生从大三开始毕业设计环节,每人一题,通过选题、开题等环节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图3)。

近3年来,通过上述途径,我校药学本科专业60%以上学生参与科技创新活动,100%参与毕业设计(论文)。学生创新意识和能力逐步提高,取得明显效果。学生参与第二课堂科研活动308人次,获批国家创新训练项目15项,获批项目数连续多年居学校第一,2017年获批项目占学校总项目50%;山东省创新创业大赛三等奖3项,获各级各类创新奖12人次,获省校优秀毕业论文18篇,参加学校挑战杯132项,参与省校级课题研究13项。

图3 药学本科生应用创新能力培养体系

2.2.5 构建产学研用合作平台,创设有利于校企合作、产学研用结合的环境

创建多元化的学习渠道与交流协作的氛围,为学生提供更多的资源,创设有利于学生互相启发,共享知识和经验的环境,构建多元化产学研用合作平台,融生产、教学、科研及应用于一体,探索行之有效的“校企合作、产学研用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先后构建了省高校生物医学工程技术重点实验室、海藻生物质医用材料及制品应用研发工程中心、应用药学等5个产学研用合作平台。借助平台优势,将企业的新技术、新产品、新工艺融入学生的教学中,鼓励支持科研成果应用于教学,实施产学结合(校企共建生产车间,学生参与生产实践)、研用结合(科研成果用于教学和生产,服务社会)、学研结合(学生参与教师课题、毕业设计等)等多条途径培养学生应用能力和创新能力,使教学、科研、生产及应用成为多向互动的有机系统,成效显著,学生自主学习能力、持续学习能力、创新能力明显提高。校企合作、产学研用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已基本形成,人才培养质量显著提高。

2.3 加强“双师素质”教学团队建设

实践经验丰富的“双师型教师”教学团队建设是培养应用型药学本科人才的重要保障。近年来,集团、学校在师资队伍建设上出台了一些得力举措,药学院启动“双师素质”教学团队建设工程,采用教师脱产挂职锻炼、加强兼职教师队伍建设、专业课建设双负责人制、加强国内外交流等多条途径培养双师型教师。近3年来“双师型教师”教学团队取得了一系列教科研成果,获批山东省自然基金1项;获批省级课题12项;获批校级课题18项;第一届“泰盟杯”中国医学高校创新性机能实验设计大赛二等奖1项,第四届山东省青年教师竞赛三等奖1项,获山东省教育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三等奖1项,获淄博市第三十次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三等奖1项,在学校专业建设中起到了示范和引领作用,为药学应用型人才提供强大支撑。

3 对校企合作、产学研用结合人才培养模式的再思考

经过对培养方案的不断优化实施,逐步形成特色鲜明的药学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提高了人才培养水平与培养质量,学生在省内外大赛中取得优异成绩,2017年第五届全国医药院校药学专业大学生实验技能竞赛获一等奖1项,二等奖1项。药学本科专业先后获得教育部综合改革试点专业国家级项目1项,山东省特色专业、优势特色专业、省特色名校重点建设专业、山东省高校重点实验室等质量工程项目6项,省级教研立项6项。在已取得成果的基础上,进一步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培养出适合岗位需要的应用型药学人才,更好地服务于地方经济。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